“好吧!先去东院。”

    李庆安恋恋不舍地在她**上抚摸了一把,这才笑着带着她向东院而去。

    李庆安府宅的五个大院子,前院是给家人和佣人们住的,西院是他的亲兵驻地,中院是他家人平时起居场所,而东院空着,以后准备作为客房,从后宅无法直接去东西二院,必须走前院绕过去,他和如诗刚走到前院,一名亲兵跑来禀报:“将军,严先生来了。”

    李庆安不由苦笑一声叹道:“我的朋友是如此之多,竟让我无暇去看我的财富。”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吧!”

    远门口传来了严庄的笑声,只见李庆安的四名亲兵抬着一顶软轿走了进来,严庄便坐在里面,他拉开轿帘,大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你的财富应该来源于你的扬州之行。”

    “看来一切都瞒不过你这只老狐狸。”

    李庆安笑着对如诗道:“如诗,走吧!前面带路。”

    如诗从前见过严庄,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没想到安老爷的第一幕僚竟然会在北庭,而且好像和大哥的关系极好。

    她不敢多说什么,轻轻答应一声,挑一盏灯笼向东院走去。

    “将军,听说杨奉车来过了?”严庄笑问道。

    “没错,今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收获很大。”

    “说说看,程千里和将军对抗的依凭是谁?”

    “赵廷玉,先生想不到吧!”

    严庄恍然,原来是他,难怪呢!他连忙又问道:“那将军的对策有了吗?”

    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了放铜器的房前,如诗推开门,灯笼淡淡的灯光照亮了巨大的厅堂,这竟是一座足有容纳数百人的大厅,房间里空空荡荡,正中间摆放着几十口大箱子,其中一只箱子损坏了一角,露出一只铜佛。

    此时房间里除了他们三人外,还有李庆安的四名心腹亲兵,李庆安走上前简单地数了数,一共二[***]箱,箱子上标记有数量,总共三百二十件铜器。

    李庆安随手从破损处将一尊佛像拎了出来,撕去外面包裹的稻草,竟是一尊重约十斤的弥勒佛。

    他把佛像递给如诗,笑问道:“喜欢吗?”

    如诗瑶瑶头不接,抿嘴一笑道:“如果是观音铜像,我就喜欢了。”

    “里面观音像也有,等会儿我给你找一尊。”

    他将铜像又递给严庄,“先生看看我的财富。”

    严庄借着淡淡的灯光左看右看,怎么也是尊铜像,而且肚子处似乎也没有藏宝处,他疑惑道:“这就是将军的财富?”

    李庆安嘿嘿一笑,从靴中拔出匕首,在铜像上一划,道:“先生再看。”

    那划痕处金光闪闪,竟没有了铜的赤红色,严庄愣住了,他结结巴巴道:“这....这是黄金。”

    如诗美丽的眼睛也瞪大了,不可思议地盯着铜像,口中喃喃道:“好像真是黄金啊!”

    “这就是我的财富了,一共五万两黄金,足够做了一些事情了。”

    严庄的眼中闪过一道亮光,笑着问道:“李将军想用这黄金做什么事,不会是为子孙购置田产房宅吧!”

    李庆安瞥了如诗一眼,哈哈大笑道:“先生真会开玩笑,我现在连儿子的影子都没见呢!”

    他接过弥勒佛,抚摸着它的肚子笑道:“这么多黄金在北庭暂时还用不出去,但在大食,在中原,这些黄金能换来我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严庄点了点头,有些话现在说尚早,他便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将军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打算怎么对付赵廷玉?”

    “没有,我暂时还没有想好。”

    李庆安把铜像放回原处,忽然,他停住了手,半晌回头笑道:“或许不久的将来,机会就会来了。”

    ...........

    次曰一早,李庆安便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北庭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视之旅,北庭地域广阔,巡视一圈少说也要大半年,但作为主管北庭军政的首脑,出巡北庭各地是他份内之事,所以无论安西还是北庭的新任节度使,一般都会用一年的时间来了解治下的各地情况。

    李庆安去的第一站并不是高昌的天山军,也不是向西去月弓城,更不是去视察庭州三县,而是向东去了伊州,他的第一站是视察伊吾军。

    伊吾军位于折罗漫山以北,在伊州西北的甘露川,紧靠蒲类海北岸,蒲类海也就是今天的巴里坤湖,这里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是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再北面便是沙陀人的居住之地。

    三月的草原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流淌,丰美的草原上随处可见大群牛羊,牧人们挥舞长鞭,蔚蓝色的天空中白云朵朵,远处是白雪皑皑的折罗漫山,冰峰如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泽。

    这天下午,一队长长的唐军骑兵出现在蒲类海以东的草原上,他们盔甲鲜明,威风凛凛,数十杆大旗在风中猎猎飘舞,这便李庆安的巡视队伍了,他们离伊吾军的城堡已经不到二百里。

    与他同行的除了一些心腹将领外,还有判官岑参和文书官裴瑜,李庆安见岑参一路若有所思,便笑道:“岑判官,可是诗兴大发。”

    岑参笑道:“现在没有什么诗兴,倒是来北庭时写了一首诗,只可惜时节有些不对。”

    李庆安挥手笑道:“不妨,念给大家听听。”

    “我这首诗叫做随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大家听一听。”

    众人大笑,纷纷道:“愿听岑诗人大作。”

    岑参摇头晃脑,缓缓念道: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随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祇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好诗!”众人轰然叫好,不管听懂听不懂,众人都记住了最后一句,‘真是英雄一丈夫’。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371 23372 23373 23374 23375 23376 23377 23378 23379 23380 23381 23382 23383 23384 23385 23386 23387 23388 23389 23390 23391 23392 23393 23394 23395 23396 23397 23398 23399 23400 23401 23402 23403 23404 23405 23406 23407 23408 23409 23410 23411 23412 23413 23414 23415 23416 23417 23418 23419 23420 23421 23422 23423 23424 23425 23426 23427 23428 23429 23430 23431 23432 23433 23434 23435 23436 23437 23438 23439 23440 23441 23442 23443 23444 23445 23446 23447 23448 23449 23450 23451 23452 23453 23454 23455 23456 23457 23458 23459 23460 23461 23462 23463 23464 23465 23466 23467 23468 23469 2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