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不少人是赵都督的老部下,铁杆心腹,但大唐军队军纪如山,军法面前无人例外!”
李庆安的声音异常严厉,他脸色冰冷地注视着每个人的目光,一字一句道:“现在赵廷玉已经处斩,新都督将由朝廷任命,本帅暂代天山军兵马使,介于天山军军法不严,本帅决定,天山军副尉以上军官统一学习军规军纪三个月,学习结束后重新任命,现在旅帅和队正可以回营,将军队带出来集合。”
旅帅和队正们都如释重负,纷纷奔回军营整顿军队,空地上只剩下十几名垂头丧气的校尉和副尉,李庆安使了个眼色,上前一队骑兵将他们押走了。
这时,军营门大开,一队队士兵从军营里走了出来,都没有携带武器,二千士兵在旷野中整齐地排成了十队,李庆安纵马上前,朗声道:“我李庆安受圣上委任,统领北庭军马,无论是翰海军、天山军还是伊吾军,我都一视同仁,我本人也是从戍堡小卒一步步走到今天,深知士兵疾苦,在此,我重新立下四条军规,第一,从今天起,北庭军军官一律不准替士兵保管钱物,作战时,钱物统一由行军司马暂管,并立下收据,战后交还本人,若不幸阵亡,将交给其指定家属;第二,北庭军将改善伙食供应,统一立下标准,将抽调士兵组成巡视组,检查各军伙食状况;第三,北庭军军假由三年一个月,改成一年一个月,另外准许家人来探亲;第四,北庭将成立军纪稽查司,稽查司将巡视各地军队,准许士兵向稽查司投书,稽查司将直接向本帅负责,此四条从颁布之曰起正式执行。”
李庆安宣布一条,士兵们就欢呼一阵,不仅是天山军,就连瀚海军也跟着欢呼鼓掌,他的四条新规条条切中军中积弊,别的不说,一般士兵的财物都是由军官来保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很多军官为了谋取士兵财物,都变着法折磨士兵致死,以吞没其财物,至于财物短缺遗失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
欢呼声响彻夜空,李庆安这四条新军规一出,便彻底赢得了天山军的军心,原来的都督赵廷玉已经从他们脑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
次曰一早,伊吾都督韩志赶到了大营,昨晚发生在天山军身上的详细经过他都知道了,一直到昨天晚上他才明白过来,攻打葛逻禄人不过是李庆安用来夺权的一种手段,沙陀人和葛逻禄人的矛盾估计也是他一手炮制,从玉门之战起,沙陀人就成了李庆安的一条狗,一步紧一步,一环扣一环,李庆安没有人事权,无法罢免他们,所以就有了攻打葛逻禄的战争,在军中以军法处置,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韩志一阵阵胆战心惊,他知道昨天杀的是赵廷玉,那下一步就轮到他了,韩志不仅看到了李庆安的手段,看到他铲除异己的决心,也看到了圣上对李庆安的支持,没有赵廷玉这片让他浑水摸鱼的泥塘,他还有什么必要和李庆安对抗呢?
韩志和赵廷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没有后台,什么庆王东宫,统统和他没有关系,他没有任何顾虑。
韩志来到大营,除去了上衣,袒露上身跪在营门前请罪,片刻,李庆安快步从大营走出,急将他扶起来道:“韩将军万万不可如此。”
“卑职一时糊涂,不明军规,以至于窃军权自重,请使君发落。”
李庆安将他扶起,又命亲兵拿来一件衣服,亲手给他披上了,笑道:“亏得这里是草原,否则韩将军还要行廉颇之事么?”
两人对视一笑,李庆安揽着他的肩膀就向大营走去。
“我颁布的四条新规,韩将军有看法吗?”
“使君不愧是小卒出身,深知士兵疾苦,不过使君不怕得罪军官们吗?”
“做事情哪有不得罪人的,不过士兵可以提拔为军官,但军官就难以贬为士兵了,韩将军以为如何?”
“呵呵!使君说得有几分道理,只是上有规矩,下有对策,使君的方案还要再细化才行。”
“我知道,先给弟兄们吃颗定心丸,鼓舞士气,咱们一战击破葛胡。”
..........
葛逻禄的长老大会带了新的变数,结果出乎谋刺黑山的意料,大部分部落长老都赞成大王子的方案,向回纥求援,逼迫唐军南撤,然后灭掉沙陀部。
尽管谋刺黑山本人不赞成这个方案,但为了给次子思翰争得一定地位,他最终也同意了向回纥求援,与唐军对抗。
就在北庭唐军进入葛逻禄控制地同时,回纥拔野古部的一万骑兵也越过金山,进入了葛逻禄控制地,与此同时,葛逻禄的两万骑兵开始集结,三万胡人骑兵汇集在玄池以东,准备与北庭唐军一决胜负。
这是一场算得上中等规模的战役,就俨如安西对吐蕃,范阳对契丹,剑南对南诏一样,这场战役也关系到大唐的西拓国策,大唐一心恢复碎叶军镇,而葛逻禄同样对碎叶川野心勃勃,至于第三者回纥,这是一头狡猾的狼,他等待着机会,如果有可能,他会毫不迟疑地一口将葛逻禄和北庭吞掉。
但对于李庆安,这场战役已经不仅仅是摧毁葛逻禄对碎叶的野心那么简单,他的目光放得更远,他盯住了夷播海流域,后世叫做巴尔喀什湖的广袤土地。
拿下巴尔喀什湖流域,他就站在了中亚的屋顶之上,而葛逻禄,就是他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五月初一,经过数天休整后的唐军先头部队抵达了葛逻禄的腹地,多逻斯河的上游地区,多逻斯河就是今天的额尔齐斯河,这里是山区和草原的结合部,大多是低缓的丘陵,分布着大片茂密的森林,远处便是黑黝黝的金山山脉。,
唐军先头部队有一千骑兵,由七百唐军骑兵和三百沙陀骑兵组成,主将是南霁云,还有一名沙陀将领朱邪盛义。
朱邪是沙陀人的族名,也就是处月的谐音,沙陀人也就是处月突厥人,因此朱邪便成为沙陀人贵族之姓。
朱邪盛义是沙陀叶护骨咄支的侄子,今年约三十岁,长得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是沙陀人著名的勇士之一,他手下的三百骑兵也都是长年活跃在金山内的猎人,个个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追踪野兽的经验,他们的任务便是寻找葛逻禄人的主力踪迹。
朱邪盛义略懂汉语,但不是很精通,他和南霁云的很多交流都要通过连比带划来实现。
“南将军,我们沿着大河可以到达大水面。”
朱邪盛义比划了一下,让南霁云明白他是在说一面大湖,也是葛逻禄的核心地区:玄池。
南霁云听懂了他的意思,笑道:“葛逻禄人可不是羊群,任由我们进他圈里去,我估计半路上就会遇到他们大队。”
朱邪盛义挥大刀摆出一个砍杀的姿势,道:“南将军的意思是和葛逻禄人打一架吗?”
“不一定,人少咱们打,人多咱们撤。”
他话音刚落,从前面奔来几名沙陀人,他们指着远处山脉,用突厥语万分激动地说着什么。
“他们说什么?”南霁云听不懂突厥语。
朱邪盛义也激动起来,结结巴巴道:“他们说在山间发现很多很多葛逻禄人,好像都是女人和孩子。”
不能南霁云下命令,兴奋的沙陀人已经纷纷催马向山脉疾奔而去。
“将军,快去吧!晚了可就没有了。”朱邪盛义一催马,也跟着追了上去。
片刻,除了唐军外,沙陀骑兵已经跑得没有了踪影,南霁云喊之不及,只得对唐军一挥手,“大家跟上,注意敌军伏兵,听我的命令行事!”
唐军纷纷调转马头,冲上了一座山丘,沿着沙陀人的足迹向北驰去,他们先奔至上游,找到了一处浅湾淌过了河水,又奔驰了三十余里,离巨大的山体越来越近了,前方是一条宽阔的山坳,仿佛一柄巨剑将山体切开,形成了一条宽约两里的幽深山坳,四周森林茂盛,长满了参天大树,大树投影在谷口,遮住了阳光,使这一带颇为阴森,凉风习习,几条小溪从山谷里潺潺流出,汇成了一条小河,一直流向南方的多逻斯河。
“将军,水中有血!”
一名唐军发现了溪水中的血迹,南霁云霍然抬头向谷口中望去,他心中升起了一丝不祥之感,极可能是沙陀遭遇埋伏了。
“冲进去!”
南霁云一声令下,水花四溅,七百唐军骑兵催马冲进了山谷,山谷非常幽深,足足走了三里才听见前方有喊杀声传来,绕过一个弯,山谷陡然宽阔,一幅惨烈的景象呈现在唐军的面前,只见到处是沙陀人的尸体,残肢断臂,血流成河,尸体上大多是插着箭矢,说明他们遭遇了伏击。
不远处,数百名骑兵混战在一起,朱邪盛义身披两箭,正奋力挥刀拼杀,他被十几名葛逻禄人包围,三百沙陀骑兵只剩下一半,而葛逻禄人也不多,最多两三百人,伏击成功使他们占据了上风。
葛逻禄人个个状如疯虎,不顾一切地阻止沙陀向山谷内入侵,“杀!”
南霁云一声大喊,唐军骑兵席卷而上,箭如密雨,长矛挥舞、横刀劈砍,唐军的战力极高,他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装备极为精良,强劲的弓箭,尖锐的长矛,锋利的横刀,还有坚固的明光铠甲,相比之下葛逻禄人的装备就逊色得多,一般葛逻禄人都没有盔甲,武器也简陋,弓箭也是自制,平时他们是牧民,战时为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9111
9112
9113
9114
9115
9116
9117
9118
9119
9120
9121
9122
9123
9124
9125
9126
9127
9128
9129
9130
9131
9132
9133
9134
9135
9136
9137
9138
9139
9140
9141
9142
9143
9144
9145
9146
9147
9148
9149
9150
9151
9152
9153
9154
9155
9156
9157
9158
9159
9160
9161
9162
9163
9164
9165
9166
9167
9168
9169
9170
9171
9172
9173
9174
9175
9176
9177
9178
9179
9180
9181
9182
9183
9184
9185
9186
9187
9188
9189
9190
9191
9192
9193
9194
9195
9196
9197
9198
9199
9200
9201
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