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玉佩他是从哪里来的?当年我花了十年时间都没找到珽儿,这玉佩却突然出现在他手上,这怎么解释?当年是不是他把珽儿拐走了。”

    罗品芳脾气急躁,玉佩突现,使他已经有点急糊涂了。

    李回春道:“老罗,我看你是糊涂了,李庆安二十三年前能有多大,他能拐走珽儿?”

    这时,常进忽然道:“会不会李庆安就是.....”

    房间里安静了,三个人没有说话,目光中都流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

    罗品芳喃喃道:“怎么可能呢?他怎么可能是珽儿?”

    “可是他今年二十七岁,珽儿也二十六岁了,而且他也姓李,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说到这,常进又对李回春道:“李大哥还记得吗?李庆安在长安曾求大哥给他所谓的祖父安上碎叶户籍。”

    “对!是有这么回事。”

    罗品芳眼睛猛地亮了,他激动得语无伦次道:“如果他真是珽儿,他可是北庭节度使啊!”

    罗品芳简直要仰天长啸了,如果李庆安真是他外孙,他一脚就把那个没用混蛋踢进碎叶河去。

    李回春还是没有吭声,他轻轻抚摸从隐太子灵前求来的签,‘碎叶归唐,隐龙升天’,低声自言自语:‘莫非这就是天意?’

    他忽然一回头,异常严肃地对两人道:“此事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不准对任何人泄露,夫人也不行!”

    罗常两人点头答应,李回春又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们万万不可草率,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李庆安的身世查清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有半点侥幸心态。”

    ...........

    (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四章 杨庆联手

    北庭军收复碎叶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长安,长安沸腾了,到处是欢庆的人们,兴奋之极的李隆基更是下旨,长安坊门三夜不闭,人们敲锣打鼓,彻夜不眠,失去三十年的故土终于回到了大唐的怀抱。

    三天后,万众期待的封赏终于下来,李隆基慷慨加封李庆安为庭国公,冠军大将军、北庭大都护,御史大夫兼太子宾客,赏银一万两,绢五千匹,同时赏赐北庭军钱五十万贯,绢二十万匹,李庆安所奏军功升职皆准。

    尽管很多人都猜到李庆安会得重赏,但李隆基封赏之慷慨,还是令很多人大吃一惊,渐渐地,不少人都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让出碎叶就是他当年下的旨意,收回碎叶便可以让他在先帝面前交代了。

    但李庆安升职也让不少人深感失落,杨国忠就是其中之一,李庆安的胜利已经完全掩盖了他在南诏的光辉,他虽升为兵部尚书,但他没有得到国公的爵位,更没有得到冠军大将军这样的封号,失落和嫉妒让他一连几天都没睡好。

    同样,李庆安的胜利使太子李亨荣耀倍增,李隆基为此还特地召见太子,褒奖他推荐李庆安有功,这令庆王李琮无比失落,也无比愤恨,他整曰把自己关在府邸里残虐下人。

    太子李亨却兴奋得一夜未眠,他也接到了李庆安写给他的报喜信,一大早,他便铺开信纸,准备给李庆安回信。

    ‘孤闻碎叶大胜,心中不胜欢欣,君率三军,威加西域,乃天朝之柱梁也,孤特准你挟碎叶余威,霹雳西行,将天可汗之威名及仁义,泽被西域万里......’

    写完信,他读了一遍,觉得有些不妥,便将信撕碎,随手揉成一团扔掉了,又重新取一张信纸写道:“孤闻碎叶大胜,心中不胜欢欣,君率三军,威加西域,乃天朝之柱梁也,孤当请圣上批准,准你挟碎叶余威,霹雳西行,将天可汗之威名及仁义,泽被西域万里......’

    两封信就差了一个‘孤当请圣上’五个字,但意义却完全不同,一封李亨自己做主让李庆安西进,而另一封却是李亨提请圣上批准,李亨写完信,用火漆封了口,命人送去碎叶给李庆安。

    他一夜兴奋未眠,写完信后精神有些倦怠了,便简单整理了一下书案,回寝宫休息去了。

    李亨休息去了,史官也随即离去,书房里的几名宦官则忙碌地打扫书房,天天如此,已经是一种定制。

    几名宦官都是跟了李亨很多年的老宦官,可以让他信任,这几个宦官中,负责收拾书案的宦官叫王安良,跟了李亨五年,从无过失,他平时动作麻利,总是第一个收拾完成,但今天他却有点反常,慢慢吞吞,别人都收拾好了,他才收拾完一半。

    天气寒冷,其他几名宦官收拾完都回去了,这时,李亨书房只剩下王安良和另外一个收拾炭盆的宦官,王安良负责把李亨写废的文书在炭盆里烧掉。

    那个收拾炭盆的宦官一直在等他,见他慢慢吞吞,不由急道:“王公公,你就快点,我尿急,快憋不住了。”

    憋尿难一直是宦官们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当值宦官,伺候太子时不能随意离开,尿意来时,往往就憋不住,所以宦官们早上一般都不喝水。

    王安良回头笑道:“那你先去尿吧!你回来我就好了。”

    那宦官实在憋不住了,喊了一声,“那我先去了!”

    他一溜烟便跑了,书房里就只剩下王安良一个人,他动作异常迅速,把李亨刚才撕碎并捏成团的信捡了出来,又从身体某处取出一个猪尿泡,将信裹紧了,再塞回身体,他们进出书房都要接受侍卫严格搜身,只有藏在身体里面才能躲过搜查,为此,王安良已苦练了两个月,收放自如。

    刚刚整理好衣服,那宦官便跑回来了,见王安良还在烧信,不由眉头一皱道:“还在烧信,快点吧!”

    “好了!好了!”王安良一股脑把书信扔进炭盆里,片刻便熊熊烧起来了。

    宦官倒炭盆去了,这倒炭盆也要接受检查,书信必须烧成灰,还要用棍子在炭灰中扒拉一下,防止埋在下面。

    王安良走出书房偏殿,立刻上来几名侍卫,这是要例行检查了,他将手高高举起,心中却紧张得怦怦直跳,搜查得非常严格,要由不同的人各搜查一遍,衣服、鞋袜、头发里,嘴也要张开检查,这是宫廷的规矩,别处是防止宦官偷东西,而书房则防止机密泄露,宫女也一样,由老宫女搜查,还要原地跳跃检查。

    由于王安良他们都是跟随太子的老宦官,也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所以,一些不太方便的事情就免了,而王安良就是钻到了这个安保漏洞。

    “好了,可以了!”

    侍卫直长一声命令,王安良长长松一口气,一颗心放下了,他穿上鞋便匆匆离开了偏殿。

    下午,王安良不当值,他找了一个借口,便请假离开了东宫。

    在长安城逛了一大圈,王安良最终出现在庆王府后门,他对门房通报一声,很快便被领进了庆王的书房。

    书房里,李俅小心翼翼地将一片片撕碎的信订在一张大白纸上,很快,一封完整的信便出现在他们父子面前。

    李琮反复读了两遍,他很快便找了这封信的关键点,不过他有点失望,这封信的杀伤力并不是很大,虽然李亨失言了,但他也意识到,并将信撕碎,这就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并立刻改正,这样,只要他向父皇稍加解释,问题就解决了。

    他一直想得到一封李亨命令李庆安出兵关中之类的信,那才有扳倒李亨的可能,而现在....李琮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旁边的王安良心中忐忑不安,半年前李琮找到他,许他以厚赏,命他弄出太子的秘密书信,他不识字,不知道哪些信重要或不重要,不过他很聪明,今天见太子写了信又撕掉,便猜到这封废信或许有用,便冒险将它偷了出来,可是庆王的脸色却似乎不是很高兴。

    这时李俅笑道:“父王,这封信非常有用,我们要重赏王公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147 76148 76149 76150 76151 76152 76153 76154 76155 76156 76157 76158 76159 76160 76161 76162 76163 76164 76165 76166 76167 76168 76169 76170 76171 76172 76173 76174 76175 76176 76177 76178 76179 76180 76181 76182 76183 76184 76185 76186 76187 76188 76189 76190 76191 76192 76193 76194 76195 76196 76197 76198 76199 76200 76201 76202 76203 76204 76205 76206 76207 76208 76209 76210 76211 76212 76213 76214 76215 76216 76217 76218 76219 76220 76221 76222 76223 76224 76225 76226 76227 76228 76229 76230 76231 76232 76233 76234 76235 76236 76237 76238 76239 76240 76241 76242 76243 76244 76245 7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