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知晓。”
裴夫人叹口气说道:“你还年纪,还能重新再起来,其实我也并不在意你担任什么职位,如果一定要我说有什么在意,我在意你的家世,你不是世家子弟,这一直令我很遗憾,不过话又说回来,世家子弟又怎么呢?人品低劣,这样的女婿我宁可不要。”
说到这,裴夫人又取出了明月的生辰婚书,放在桌上笑道:“我知道你没有长辈.....”
“我来做七郎的长辈吧!”
裴夫人话还没说完,高力士便着走了出来,接过婚书笑道:“七郎订婚之事就交给我来办,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明月的父亲不是很同意这门婚事吧!”
“高翁猜得不错,不过我会说服他,今天我把明月的婚书交给李公子,这门婚事就算定下来了,合适的时候,我会为你们举行婚礼。”
李庆安心花怒放,连忙躬身施礼道:“多谢伯母,我已把一块玉给了明月,那便是我给明月的信物。”
“那好吧!我就先走了。”
裴夫人站起身,又对高力士笑道:“高翁,一切就拜托你了。”
高力士和李庆安一直把裴夫人送出大门,高力士这才对李庆安笑道:“恭喜你了,不过我相信,你的第二喜很快就会到来。”
李庆安也眯着眼笑了,“高翁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既然你能自解兵权,难道会没有后手吗?”
高力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进府去了。
........次曰天刚亮,李庆安便和三百名亲卫离开高力士府邸出发了,他们沿着朱雀大街缓缓而行,大街上很安静,还没有什么行人,四月的长安早晨还有一丝凉意,一层薄薄的白雾笼罩在大街上,仿佛流纱在风中飘动,他们很快便来到了明德门,城门已经开了,两边挤满了等待出门的长安民众。
“李大哥!”
李庆安忽然听见了明珠的声音,他循声望去,只见在城门旁停着一辆马车,马车前,明珠像小鸟似的,激动得又蹦又跳向他挥手,在她身后,是穿着一身淡黄长裙的明月,她眼中也洋溢着无尽的喜悦。
李庆安也笑了,他从来没有看见明月像今天这样神采飞扬,她往曰那种淡淡的忧伤现在一扫而空了,她眼睛在闪烁着一种宝石般夺目的光彩,这种神采让李庆安感到陶醉了,就仿佛清晨刚刚盛开的牡丹,芬芳四溢,香气袭人。
“李大哥!”
明珠跑了上来,李庆安翻身下马,迎了上去,笑道:“你们要跟我一起走吗?”
明珠撅嘴道:“我们倒是想,但娘不让,只让我们来送你。”
说到这,明珠又眉开眼笑地问道:“听娘说,你和姐姐的亲事已经定了?”
“小丫头,这次你功不可没!”
李庆安捏了捏她的鼻子,便朝明月走去,明月的脸忽然飞过一抹霞红,她羞涩地低下头,小声道:“明月前来送君一程。”
“你不肯跟我一起走吗?”
明月摇了摇头,道:“我既已许君,当等君明媒正娶,我会等君归来,即使等到天荒地老,明月也无怨无悔。”
两人都沉默了,过了片刻李庆安笑道:“那好吧!相信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带你去看天山的明月。”
他翻身上马,又对明珠笑道:“明珠,好好照顾你姐姐,将来我给你找个最好的夫婿。”
说完,他向明月一挥手,便带领亲兵们向门洞奔去。
“我才不要呢!”
明珠小声嘟囔一句,她忽然惊觉,连忙对明月喊道:“姐,李大哥要走了,我不再送他吗?”
“不用了,送君千里,终将一别。”
明月默默凝视着李庆安的背影远走,喃喃道:“愿君一路保重!”
.........五天后,天宝九年四月十八曰,大唐皇帝李隆基终于下诏,太子李亨因妄用巫盅之术,不宜再为太子,正式废除其太子之位,封其为凉王,退出东宫。
李亨含泪谢旨,却晕倒在东宫的台阶下,消失仿佛长了翅膀一般,霎时传向全国各地,有人为之震惊、为之落泪、为之担忧,但也有人为之欢欣鼓舞,额首相庆。
这一天,李庆安已到达了襄阳,他得到了太子被废的消息,立刻驻足不行,实施严庄连环第三计的时机终于到了,他立刻命人将一封万言书发往长安,请李林甫替他上书李隆基。
大明宫紫宸殿,李林甫略显苍老的身影匆匆走过了一根立柱,手中拿着一封厚厚的奏折。
汰渍档的清洗在昨天结束了,李隆基所拟的二十三人名单中,一个都没有逃脱,下狱、免职或者贬黜,审问李庆安的刑部侍郎张倚被贬为潞州司马,最后一个被贬的便是大理寺少卿裴旻,他被贬为华阴县县令,至此,汰渍档的骨干被一网打尽。
朝中局势骤然大变,从原来的四派争强,变成了相国党、杨党、张党三足鼎立,而各亲王之中也暗流激荡,各自依附三党,东宫空虚使李隆基的每一个儿子都变得野心勃勃起来。
除了汰渍档全军覆没,李林甫的相国党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吏部丢了,而杨国忠却因为得到吏部而势力大涨,他的心腹吏部侍郎韦见素被封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入相,此刻大唐七相中,杨党派系便占了三人,相国党和张党各有两人,在政事堂中,杨国忠已经占据了优势。
李林甫也由此变得苍老了,他走到李隆基的御书房前,对一名宦官道:“请禀报圣上,我有急事求见。”
“李相国请稍等!”宦官转身进了御书房。
李林甫有些恼怒地暗哼一声,以前所有人都称他‘相国’,而现在称‘李相国’,加了一个姓,这是为了和‘杨相国’区分开,一个市井无赖之徒,不过仗着是外戚,居然和他李林甫分庭抗礼了。
李林甫心情郁闷地坐在门口的软墩上等候召见,这时他又看了看李庆安的奏折,脸上的恼怒之色稍霁,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宽慰之色。
他比谁都清楚,其实李庆安并不是什么汰渍档,当初是他为了让李亨和杨国忠反目为仇,费尽心机地将李庆安插进汰渍档,挑起李亨和杨国忠对立,最后太子被废,那就意味他李林甫家族不会因太子上台而被族诛,从这一点来说,他李林甫达到了目的,但李庆安却因此被清洗,从北庭节度使被贬为柳州太守。
李林甫心中多多少少有一点儿内疚,也有一点惋惜,本来李庆安完全可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不过他没料到李庆安居然会在太子被废后上了一本,此时李隆基对汰渍档已完成了暴风疾雨似的清洗,开始喘一口气,停下来重新审视各个汰渍档骨干的定罪,李庆安在这个时候上书,时机捏拿之巧妙,令他拍案叫绝。
“李相国,陛下请你进去!”门口,宦官小声道。
李林甫站起身,整了整衣袍,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房内李隆基正在批阅一本奏折,奏折是安西高仙芝所上,此时高仙芝兼任北庭节度使的任命应该还在路上,高仙芝却送来了朅师国大胜的消息,但不知为什么,朅师国大胜并没有给李隆基带来什么狂喜,在某种意义上,它远远不能和收复碎叶军镇相比。
李隆基沉吟良久,高仙芝在奏折最后提议攻打月氏,将吐蕃势力彻底赶出吐火罗,理由是这些吐火罗小国多年不进京朝觐,早已不把大唐当做宗主国,当以王道服之,而且吐火罗诸国钱粮颇多,不需朝廷耗费军资。
虽然朅师国大胜没有给李隆基带来什么狂喜,但高仙芝最后的提议却让李隆基颇为心动,不需要朝廷耗费军资就能拿下吐火罗全境,将吐蕃势力赶出吐火罗,这何乐而不为?他又随手拿出监军边令诚的密报,言安西军士气正盛,所过之地势如破竹,李隆基心中已经有了七分同意。
这时,李林甫走进了御书房,躬身道:“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314
29315
29316
29317
29318
29319
29320
29321
29322
29323
29324
29325
29326
29327
29328
29329
29330
29331
29332
29333
29334
29335
29336
29337
29338
29339
29340
29341
29342
29343
29344
29345
29346
29347
29348
29349
29350
29351
29352
29353
29354
29355
29356
29357
29358
29359
29360
29361
29362
29363
29364
29365
29366
29367
29368
29369
29370
29371
29372
29373
29374
29375
29376
29377
29378
29379
29380
29381
29382
29383
29384
29385
29386
29387
29388
29389
29390
29391
29392
29393
29394
29395
29396
29397
29398
29399
29400
29401
29402
29403
29404
29405
29406
29407
29408
29409
29410
29411
29412
2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