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千名赈灾志愿者接受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看管好其余落选的近二万漕工,不准他们闹事,这近两万人得让他们回家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黄昏时的一场宴会了。
.......汴州城南市门口的倚松楼是全城最大、档次最高的酒肆,严重的旱灾也波及到了这个酒楼的生意,平时生意都冷冷清清,但今天晚上倚松楼却格外热闹,刚刚抵达汴州的河南道观察使李庆安包下了整个酒楼,宴请汴州地方官以及一些地方名望贤士,共商抗旱大计。
接到请帖的有一百多人,太守、长史、司马、各曹参军,县令、县丞、县尉、主簿等等各级官员二十余人,然后便是开封县及陈留县的大户豪门八十余人,这些大户豪门有的是退仕官员,有的是商人大贾,有的是地主老财,他们大多有勋官在身。
勋官就相当于今天的三八红旗手,五一劳模之类,也有品阶,比如正二品的上柱国,从二品的柱国等,主要是为了表彰普通民众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比如纳粮多、办学、为国打仗等等,这是一种荣誉,但中唐后勋官开始泛滥,安史之乱后,朝廷大量征集民夫,又无钱打赏,便用勋官来凑数,有人捐钱得了个正四品的上轻车都尉,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也是正四品的官员了,不料给他赶车的马车夫苦笑道:“这位爷,我还是个上柱国呢!”
话扯远了,先回来,这些名望贤达听说观察使请自己吃饭,一个个格外重视,从中午便开始准备了,上好的绸缎袍子换了一件又一件,梳洗得干干净净,带上纱帽,脚蹬软底乌靴,腰上再束一条革带,但也有人隐隐觉得不妙,共商抗旱大计,不会是让他们出钱吧!
离开宴时间还一个时辰,便有姓急的人坐马车来了,酒宴设在二楼,主人未来之前,暂时还不能上去,大家便在一楼的大厅里喝茶聊天。
“这位李使君是何许人物?有什么背景?”一名不太关心时事的大商人问道。
他的无知立刻招来了一片鄙夷的目光。
“姬兄,你也未必太无知了吧!李庆安都不知道吗?北庭节度使,这次汰渍档清洗的第一人。”
“哦!莫非是那个马球打得极好的安西李神箭?”
“就是他!本来被贬到柳州,又摇身一晃来做河南道观察使了。”
......“喂!喂!有传闻说贵妃娘娘看上了这个李庆安,是真的吗?”
“嘘!小声点,这可不能乱说。”
.......“赵兄,你说今晚李庆安会不会让我们交钱?”
“谁知道呢?估计是得出点血了。”
.......众人议论纷纷,在一楼的一间雅室里,太守吴清正在和汴宋船行的大东主徐闵之,以及陈留四海船行的大东主陶贵商量着漕工之事。
徐闵之约六十岁,是个干瘦的小老头,他是漕运世家,家资巨贯,他长得虽干干瘪瘪,却娶了十八房小妾,在他占地百亩的大宅中修了十八花馆,每馆住一名小妾,是汴州有名的风流韵事。
此刻他忧心忡忡道:“吴太守,事情恐怕不妙,那李庆安今天在漕工中招募了二千人,说是赈灾民团,我很担心漕工施压不成,反而会被他控制住。”
吴清的脸色十分阴沉,他哼了一声道:“你们真没用,连自己的雇工都控制不住吗?”
旁边长着肥头大耳的陶贵苦笑一声道:“现在怎么控制,水位这么低,根本就无法行船,没有活干,可家家户户都要吃饭,我们又不可能养闲汉,这李庆安给钱给粮,漕工自然就跟着他走了,没办法啊!”
“奇怪了,他哪里来这么多钱?”
吴清自言自语,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呼喝:“河南道观察使李使君到!”
李庆安来了,吴清立刻对二人道:“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漕工聚众必须再坚持五曰,你们记住了吗?”
两人无奈,只得点头道:“我们记住了。”
吴清起身向外走去,这时李庆安在几十名亲卫的簇拥下已经进来了,他拱手对众人笑道:“今晚感谢大家赏光,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哪里!李使君设宴,我们三生有幸。”
吴清上前施一礼,笑道:“李使君今天很忙啊!”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没办法,圣上既然让我负责协调河南道抗旱事宜,我只好尽力而为了。”
他又对众人道:“时辰不早了,大家都上楼吧!我们早点开始酒宴。”
众人纷纷站起身,走上了二楼,一共摆了十桌酒宴,每个座位前都有客人的名字,众人各自入席,乱哄哄好一阵,才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安静!”
李庆安举起一只酒杯高声道:“今天请各位地方官及地方贤达一起来这里聚会赴宴,是为了商讨抗旱事宜,我是圣上任命的河南道观察使,担负抗旱重任,我已向圣上保证不让一个人饿死,不会发生饥民闹事,可是我一来汴州,就有两万漕工闹事,给我当头一棒。”
说到这里,李庆安的目光变得冷厉起来,他扫了一眼徐、陶两个船行的大东主,两人都心虚地低下了头。
李庆安重重哼了一声又继续道:“我既来河南道,就要按照我的方式来办事,以后河南道各州官员都得适应我的风格,而不是我来适应你们。”
他的声音非常严厉,二楼大厅里鸦雀无声,众人脸上露出惧意,吴清慢慢品出一点味来了,恐怕今天这个宴会是鸿门宴。
这时李庆安一拍手,他的五十名亲卫各端着一只大盘子上来,盘子上盖着大圆盖子,不知放的是什么东西。
五十名亲卫如流水般将盘子放在桌上,每桌五盘,只听李庆安冷冷道:“这是我给你们准备的第一道菜,叫‘警告在先!’。”
随着他话音一落,五十名亲卫同时揭开了盖子,大厅里顿时一片惊呼,几乎所有的人都捂住了嘴,惊恐地望着盘子。
只见盘子里放着四十八只血淋淋的人头,面目狰狞,还有两只盘子是空的,李庆安指着空盘子对徐闵之和陶贵二人道:“这两只空盘子,是为你们二位准备的。”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拦路鸣冤
徐闵之和陶贵两个大东主惊得筷子都落地了,‘扑通!’跪在地上,浑身抖若筛糠,上来几名亲卫便将他们拿翻在地,一脚踩住他们的脸,明晃晃的横刀在他们脖子上寻找最佳位置。
“饶命啊!”
陶贵如杀猪般地叫了起来,徐闵之却一声不吭,亲卫还以为他硬气,正要加力,却发现他已经吓晕过去,一壶酒泼在他脸上,徐闵之慢慢醒来,有气无力地喊道:“饶我一命!”
大堂中一片寂静,每个人都脸色惨白,呆呆地一动不动,桌上的人头仿佛露出了狰狞的笑容,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太守吴清两腿一阵阵发软,他几次想开口,可是却没有这个勇气。
“你们两个听着!”
李庆安终于开口了,他端着一杯茶,冷冷道:“两个时辰内,除了我招募的两千人外,其他漕工全部回家,晚一刻钟,我就以聚众造反罪定你们的罪名,全家抄斩,你们听见没有。”
徐闵之和陶贵只管磕头,李庆安手一摆,几名亲卫把他们拖了下去,亲卫们把桌上的人头也盖上了,大堂上微微显露了一线生机。
“各位汴州的官员,各位地方贤达,小弟我受圣上委派来河南道协调旱情,查处贪贿渎职之事,我从五天前进入许州,一路所见所闻,除了在许昌县看见有积极抗旱的官员外,其余各地基本上都不见动静,我就不明白,各位既然为地方父母官,身负一方黎民生存安危之重责,可旱情已经四个月了,斗米近千钱,你们居然不闻不问,不积极考虑抗旱,难道非要等到饿死人、人吃人时你们才开始着急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261
54262
54263
54264
54265
54266
54267
54268
54269
54270
54271
54272
54273
54274
54275
54276
54277
54278
54279
54280
54281
54282
54283
54284
54285
54286
54287
54288
54289
54290
54291
54292
54293
54294
54295
54296
54297
54298
54299
54300
54301
54302
54303
54304
54305
54306
54307
54308
54309
54310
54311
54312
54313
54314
54315
54316
54317
54318
54319
54320
54321
54322
54323
54324
54325
54326
54327
54328
54329
54330
54331
54332
54333
54334
54335
54336
54337
54338
54339
54340
54341
54342
54343
54344
54345
54346
54347
54348
54349
54350
54351
54352
54353
54354
54355
54356
54357
54358
54359
5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