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穆斯林心情格外愤怒,先是碎叶失守,被唐军攻占,碎叶因为遥远,他还可以用影响大局来搪塞,但布哈拉的进攻不力却让他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使得曼苏尔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的五万叙利亚军队开进了河中,老阿里由于临时得到命令去攻打埃及,他已经率本部走了,现在河中地区就是由穆斯林和曼苏尔共同决策,很显然,阿拔斯的手已经伸进了河中地区。

    曼苏尔便是贾法尔,他在三个月前正式改名,出任王储,如果不出意外,曼苏尔便将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

    曼苏尔用绣帕捂着鼻子,不满地对穆斯林道:“这么热的天,尸体为什么不掩埋或者烧掉,一场疫病便会毁掉大食军队,穆斯林将军,你的手下不仅不会打仗,我看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穆斯林阴沉着脸对手下道:“传我的命令,立刻找人烧掉尸体,不准耽误,立刻执行!”

    他又回头对曼苏尔道:“我会给殿下一个满意地交代!”

    中午时分,浩浩荡荡的大食援军终于抵达了布哈拉城,笃萨波惶恐之极,连忙赶来参见。

    他跪在穆斯林和曼苏尔面前,恭敬道:“参见总督阁下,参见王储殿下,愿真主保佑你们。”

    穆斯林冷冷问道:“你现在还有多少军队?”

    “还有大约五六千人。”

    “我不要大约,到底有多少?”

    笃萨波害怕到了极点,低声道:“还有四千八百人。”

    穆斯林勃然大怒,他盯着笃萨波恶狠狠道:“我给了你一万精锐的呼罗珊军队,你却损失五千二百人,你可知罪?”

    笃萨波吓得连连磕头,“卑职打下史国时,只损失二百人,但安国却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有国王的军队参战了,而且各个部落妇女儿童都有刀,都随时可以杀人,卑职防不胜防,请总督饶我!”

    “饶你?”穆斯林重重哼了一声,“我饶你,可哈里发不会饶我,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冲上来十几名彪形大汉,穆斯林马鞭一指笃萨波令道:“将他推下去斩首,人头示众!”

    “饶命啊!”笃萨波吓得狂呼,“看在我攻下史国的份上,总督饶我一次,让我戴罪立功!”

    “斩!”

    穆斯林毫不宽容,片刻,一声惨叫传来,一名士兵用盘子端上了笃萨波血淋淋的人头。

    这时,曼苏尔叹了口气道:“总督阁下,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穆斯林冷笑了一声道:“他不懂常识,差点导致疫病大流行,该死!”

    曼苏尔淡淡一笑又道:“杀了就算了,我还要去给哈里法寻找那块光明之眼,听说那块火焰宝石波斯已经送给康国,总督阁下,我准备率本部赶去撒马尔罕,布哈拉就交给总督一人负责了。”

    “不!我们一起走,攻下布哈拉不需要什么时间。”

    他立刻对心腹大将阿巴德道:“我给你四万军队,限你一天之内攻下布哈拉城,去告诉所有的战士,第一个攻进布哈拉者,布哈拉国王的女人和财富,我全部赏赐给他。”

    鼓声如雷,大食军的进攻开始了,四万最精锐的呼罗珊军如黑色的大潮,铺天盖地地向布哈拉城攻去,巨石在空中翻滚,呼啸着砸向城头,巨大的火球如流星般掠过天空,几十架无比庞大的登城楼像巨怪一般,轰隆隆向城头驶来。

    在城门处,两千人冒着箭矢,抱着一根巨大的攻城木撞击着城门,布哈拉摇摇欲坠。

    布哈拉全城的十几万军民一起上城,倾全力抵抗大食军的进攻,但是,他们的实力与呼罗珊军相差太悬殊,他们无法抵御住呼罗珊军的大规模进攻。

    两个时辰后,随着一声闷雷般的撞击声,布哈拉城门终于被撞开了,数以千计的大食军争先恐后地冲进了布哈拉城内,阿布.穆斯林随即下达了屠城的命令,数万大军开进城内,拉开了大屠杀的序幕。

    而发动和领导这次什叶派教徒起义的首领沙里克却从密道逃出了布哈拉,一直到十五年后,沙里克才病死在圣城麦加。

    .........半个月后,撒马尔罕的起义也一样被扑灭了,阿拔斯王朝完成了对什叶派的残酷镇压,阿布.穆斯林的目光终于投向了东方,就在布哈拉城被攻陷的同一天,大唐王朝的五万大军也浩浩荡荡开进了石国。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取石国(上)

    石国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费尔干盆地,都城为拓枝城,在粟特九姓胡中,它处于最东方,是九姓胡中仅次于康国的第二大国,因其国内多鹅卵型巨石而取国名为石,尤其在都城拓枝城附近有一块叫‘法尔哈德”巨大的岩石,更是拓枝城的标志。

    唐显庆三年唐廷正式确立石国都城拓枝城为大宛府,以其国王屈昭穆为大宛都督。

    石国对于李庆安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第一次攻打碎叶时,那支不堪一击的石[***]队,还有那两个争夺王位的石国王子,甚至还有更早以前,那具被黄沙掩埋的石国人骨骸,在它身下,他发现了那颗燃烧着火焰的宝石,燃烧着的火焰却让李庆安想到了石俱兰那热情奔放的笑容,仿佛还在他眼前晃动,一次偶然的邂逅,如飘落在唇间淡淡的紫丁香花瓣,佳人已去,却让李庆安一直难以忘怀。

    河中的盛夏季节酷热难当,浩浩荡荡的唐军队伍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行军,士兵们骑在马上,脸庞已被晒得黝黑,马背上有他们行军的革囊,每一名唐军都配备着长矛、横刀、圆盾和弓箭,他们背着水壶,不时手搭在眉头上向四周眺望,这片陌生的土地让唐军们充满了好奇。

    在队伍的后面则是辎重大车,由数千辆平板大车组成,每一辆大车由三匹骆驼拉拽,车上满载着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三千唐军骑兵护卫左右,这些辎重由宁远国派来的一万军队负责运送。

    这时远方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斥候校尉对李庆安高声禀报道:“禀报大将军,石国使者求见!”

    “人在哪里?”

    “在十里外,未经大将军许可,他们不敢近前。”

    “他们?”李庆安问道:“来了多少人?““来了一百余人,并带来一万头羊,说是犒劳唐军。”

    李庆安嘴角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意,事到临头了,才赶来烧香,自己在碎叶整顿兵马一个月,他们却不来,以为自己就止步于碎叶吗?

    “带他们上来!”

    斥候校尉答应一声,调头向草原尽头而去,李庆安调头问向导道:“拓枝城离这里还有多远。”

    向导是名长年在丝绸之路上奔波的突厥商人,起了个汉名叫马万里,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见李庆安问他,他便指着远处一块巨大的圆形岩石笑道:“大将军看见那块岩石没有,它叫‘法尔哈德’,就是石国的标志,离拓枝城还有约五十里,岩石旁边便有一条河,叫金雀河,河水清澈甘甜,夏天时,我们一般都会在河边宿营,天黑后趁凉爽赶路,明天天亮时正好抵达拓枝城。”

    此时已快到中午,正是一天中最炎热之时,李庆安听他说得有道理,便下令道:“在前面河边宿营,天黑后行军!”

    唐军们一个个都晒得无精打采,听主帅下达了宿营的命令,众人立刻来了精神,加快速度向前方小河赶去。

    李庆安骑马经过这块叫‘法尔哈德’的大圆石,足足有后世的十几层楼高,占地二十几亩,走近了才发现,它原来是一块巨大无比的鹅卵石,而旁边不到百步便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看得出这里原来是一条巨大河流的河床,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河流已经消失,只剩下一条宽不足十丈的小河。

    事实上李庆安并不知道,一千多年后,他的脚下便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著名的中亚大城塔什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101 75102 75103 75104 75105 75106 75107 75108 75109 75110 75111 75112 75113 75114 75115 75116 75117 75118 75119 75120 75121 75122 75123 75124 75125 75126 75127 75128 75129 75130 75131 75132 75133 75134 75135 75136 75137 75138 75139 75140 75141 75142 75143 75144 75145 75146 75147 75148 75149 75150 75151 75152 75153 75154 75155 75156 75157 75158 75159 75160 75161 75162 75163 75164 75165 75166 75167 75168 75169 75170 75171 75172 75173 75174 75175 75176 75177 75178 75179 75180 75181 75182 75183 75184 75185 75186 75187 75188 75189 75190 75191 75192 75193 75194 75195 75196 75197 75198 75199 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