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没有想到安禄山会这样评价李庆安,他不由有些尴尬,干笑一声道:“或许是武将看武将才会更透彻,我不太了解这个李庆安。”
安禄山笑了笑,若无其事道:“是吗?我倒觉得殿下很了解他。”
安禄山话中有话,李琰脸色不由微微一变,这时,他忽然看见管家在门外向他招手,神态颇为焦急,心中一愣,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看了一眼安禄山,艾艾道:“老爷,内宅有急事,晚了就麻烦了。”
“到底什么事?”李琰愠怒道。
管家上前低声对他说了几句,李琰大怒:“她们竟然如此胡闹!”
这时,安禄山便站起身笑道:“我今天只是来拜访一下殿下,也不好多呆,改天我再来正式拜访,先告辞了。”
李琰连忙道:“抱歉了,内宅不宁,使我不能好好招待安帅。”
安禄山哈哈一笑,“没事!没事!那家没有一点内宅麻烦,我先告辞了。”
他拱拱手,便拖着肥硕的身子向外走去,李琰一直将安禄山送出大门,这才急匆匆向内宅奔去。
内宅里依然打成一团,无数的下人跑来劝架都没有用,那孙儒人十分强悍,将张儒人摁在地上,她骑在对方腰上,一手在她身上乱掐,一手揪住她头发大骂:“贱人,安敢欺我乎?”
张儒人一声不吭,只拼命挣扎,孙儒人忽然看见她手腕上的玛瑙手镯,眼睛顿时红了,劈手便抢。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李琰的怒吼:“给我统统住手!”
老爷来了,丫鬟婆子们都吓得停下了手,只有孙张两儒人还绞成一团,争抢手镯,李琰冲上来,硬生生将两人拉开,两人站起身,竟同时扑进他怀着大哭起来。
李琰见两人皆灰头土脸,披头散发,衣裙破碎,脸上手上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也难说到底谁占便宜了,他又是气又是心疼,恨恨道:“你们告诉我,还敢再打吗?”
两个儒人哭得梨花带雨,双肩耸动,孙儒人呜咽道:“老爷不公,给她手镯不给我。”
那张儒人也哭道:“老爷昨晚说好来找我,为何冷落妾身?”
李琰见她们竟是为这点小事打架,顿时哭笑不得,他对这两个儒人都宠爱之极,也不好真骂她们,便哄道:“我知道了,以后公平对待,但你们也不能打架,让我为难,听到没有!”
两儒人一起点点头,算是听到了,李琰见她俩狼狈,便道:“你们赶紧回去梳洗收拾,我还有要事出去,晚上回来再慢慢你们聊。”
李琰见时辰不早,连忙哄好她们,急急慌慌出门去了。
昨晚李琰得到杨国忠的消息,今天是父皇回京的曰子,他要赶去骊山迎驾,要在这些细节上做好文章,他率领数十随从,奔出城门,向骊山方向驰去。
.........因为李庆安的到来,李隆基不得不提前返回长安,就在李庆安华清宫觐见的第二天,李隆基便返回了长安,应该说这是一个临时决定。
为安抚李庆安和安西军,李隆基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略微仓促地返回长安,好在骊山离长安城并不远,半天便可以抵达,一早,李隆基的龙辇和数千随从浩浩荡荡地向长安城,其他人则留在华清宫搬运物品。
李庆安也带着他的三百亲卫全副武装地守护在龙辇附近,这也算是一种李隆基赏赐给安西军的荣信,能带武器在他周围,除了羽林军外,没有几支军队能办得到。
李庆安昨晚睡得不是很好,几名伺候的宫女在他身边站了一夜,他难以适应这种关照得过头的伺候,被褥也很不习惯,又厚又软,燥热得令他难以入睡,他胡思乱想了一夜,快三更时才迷迷糊糊睡去。
尽管睡眠不好,但他还是精神抖擞地骑马跟在龙辇旁边,他也一样换回了军服,斜挎弓箭,腰配横刀,他和手下将士的盔甲都经过风吹曰晒,光泽不再,甚至还有一点陈旧,和盔甲鲜亮的羽林军们完全不同,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杀气,令周围的羽林军都怯弱地不敢靠近,就仿佛一只来自原始森林上的猛兽进入了人工饲养的兽群中,尽管肌肉削瘦,毛皮不亮,但那种噬血的气息是饲养家兽所不能比拟。
李隆基坐在龙辇上,半眯着眼,有些心情复杂地打量李庆安和他的亲卫,安西军身上的杀气令他有些不安,他心中暗暗做了一番比较,如果让李庆安这三百亲卫和他的三千羽林军甲士在疆场上较量一番,结果会如何?比较的结果令李隆基有些沮丧,很可能他的羽林军甲士会被击溃,理由很简单,这些羽林军都来自长安的高门大户或者宗室,外形虽然上佳,但他们的兵器却从来没有见过血,面对死亡和血腥的那一刹那,他们会奋勇无惧地迎上去拼杀吗?
李隆基没有答案,他不由又想起几个月前杨国忠的直谏,李庆安拥有的兵力太多了,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节度使,看见李庆安这些彪悍的亲兵,李隆基也不由生出一丝警惕,如果十万大军都和眼前这些骑兵一样,那大唐谁能抵挡得住?
李隆基的目光又落在了李庆安身上,应该说这个年轻的将帅还是比较令他放心的,从天宝六年的小勃律之战崛起,短短四年便成为了一方诸侯,升迁之快让所有的边疆大吏都望尘莫及,满朝文武中只有杨国忠可以和他一比,当初他不就是想扶持此人制衡杨国忠吗?还有成为大唐后继者的栋梁之才。
虽然安西军的强悍让李隆基有些不安,但安西军主帅李庆安却又冲淡了他心中的这种不安,如果说李庆安有什么让他不满的话,那就是他对前太子李亨太忠心了,就算入狱也不肯认错,这种忠心一直以来令李隆基心中不舒服,但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李隆基对李亨恨意的减弱,这种忠心又成了一种优点,至少让他相信李庆安没有谋反之心,在纷乱的朝局下,能够一直保持忠心耿耿的人,似乎并不多了,据说连陈希烈都背叛了李林甫。
想到朝局的混乱,李隆基便一阵头痛,他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处置这些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了,难道是自己真的快临大限了吗?
尽管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但生理的变化使他不得不英雄气短,他不由瞥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的贵妃,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这时,远方奔来一名宦官,上前禀报道:“陛下,棣王殿下在前方迎接陛下,特地为陛下送水问安。”
李隆基一怔,他怎么知道自己今天回京?
“宣他近前来!”
队伍停了下来,李庆安离龙辇约三十步远,他也勒住了战马,向四周眺望,这里是官道,目前正位于一座低缓的小山岗上,官道宽阔,羽林军和京兆府的衙役已经事先清过道路,没有行人,在官道旁是浓密的树林,一直延绵到远方,李庆安出身斥候,这条路让他心中有一种不安,车驾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停下来。
而且周围戒备的羽林军似乎都精神不太集中,人人都驻马等候,而没有去四周巡视,树林最近处离官道不过六十步左右,处在弩箭的射程内,刺客若在此处埋伏,是非常有利的,但羽林军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李庆安回头寻找长孙全绪,他想提醒长孙全绪注意,不料一回头,却看见了裴晓盯着自己的目光,他已经换了安西军的盔甲,跟在自己的队伍旁边,李隆基的旨意让他无可奈何,而杨国忠又不在这里,使他无处诉冤。
裴晓不满的目光打断了李庆安的思路,李庆安向他淡淡一笑,这个人他要定了,就算杨国忠再怎么求情,他也不会让步。
片刻,棣王李琰被引到龙辇近前,他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道:“恭迎父皇回京!”
“你怎么知道朕今天回京?”
“回禀父皇,儿臣是准备去温泉宫向父皇问安,半路上才听说父皇回京了。”
李隆基点点头,“难得吾儿有如此孝心,起来吧!跟朕一同回京。”
李琰站了起来,可就在他站起身的瞬间,一支箭如闪电般地射到了,一箭正射在李琰的肩膀上。
李琰一声惨叫,翻身倒地,羽林军顿时一阵大乱,皆蜂拥在龙辇周围,宫女们尖声大叫,乱作一团。
李庆安也大吃一惊,他扭头向来箭处望去,只见两个灰衣人从一株浓密的大树后闪出,向树林深处奔去。
李庆安反应极快,他摘下弓便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目光紧紧地盯着其中一名灰衣人的背影,就在他消失在树林中的一刹那,他的箭射出了,箭矢迅疾无比,直向树林中灰衣人消失的地方追去,只听一声惨叫从树林中传来。
羽林军们这才如梦方醒,呼喝着向树林追去。
李隆基又惊又怒,他浑身发抖,颤声大喊道:“有刺客!”
杨贵妃也惊得脸色惨白,倒在龙辇中,尖声喊道:“快来救驾!”
这时李庆安纵马冲到,他厉声喝道:“任何人不得慌乱,羽林军列盾墙,保护圣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2100
92101
92102
92103
92104
92105
92106
92107
92108
92109
92110
92111
92112
92113
92114
92115
92116
92117
92118
92119
92120
92121
92122
92123
92124
92125
92126
92127
92128
92129
92130
92131
92132
92133
92134
92135
92136
92137
92138
92139
92140
92141
92142
92143
92144
92145
92146
92147
92148
92149
92150
92151
92152
92153
92154
92155
92156
92157
92158
92159
92160
92161
92162
92163
92164
92165
92166
92167
92168
92169
92170
92171
92172
92173
92174
92175
92176
92177
92178
92179
92180
92181
92182
92183
92184
92185
92186
92187
92188
92189
92190
92191
92192
92193
92194
92195
92196
92197
92198
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