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一步,李隆基心中便明白了几分,这个邓维给他一万个胆子,谅他也不敢去找安西军的茬,十有**就是杨国忠私自所为,这个李庆安和杨国忠可是死对头啊!

    他看了一眼王承业,道:“王大将军,你以为呢?”

    王承业听李隆基把问题丢给了自己,他心中暗暗恼恨,便道:“陛下,事关金吾卫的军规,臣也想把事情了解清楚,请陛下召杨尚书来对质。”

    “那好吧!召杨国忠。”李隆基万般无奈,只得下了谕旨。

    “陛下有旨,宣杨国忠觐见!”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章 引君入瓮

    在李崿回去禀报李林甫的同一时刻,杨国忠也得到了消息,昨晚金吾卫抓人失手了,邢縡竟逃进了李庆安的军营,不仅如此,李庆安还反咬一口,跑到兴庆宫告金吾卫擅自出兵,夜袭安西军营。

    杨国忠又气又急,这一刻他已经顾不得邢縡了,他当务之急是要推掉自己的责任,李隆基宣他觐见的命令已经传到了吏部,杨国忠没有直接去兴庆官,而是转去兵部找令狐飞,在路上,他们相遇了。

    “先生,这件事怎么办?”令狐飞一上马车,杨国忠便心急火燎地问道。

    “杨尚书,不要急,要沉住气。”

    令狐飞也是刚刚知道此事,他也没有料到天衣无缝的计划竟会出这个意外,他也知道私自调用金吾卫是大罪,但只要抓住人犯,事后再给李隆基私下解释一下,凭杨国忠国舅的身份,应该没有问题,但现在李庆安反客为主,把事情捅大了,弄得满朝皆知,而且还安了一个夜袭安西军的罪名,事情真的变严重了。

    令狐飞脑海中在飞速转动,怎么来圆这件事,他沉思了良久,才对杨国忠道:“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要一口咬定是为了抓邢縡,因为情况紧急才求救于金吾卫,总之一句话,一定要把这件事说成是偶然事件,这样使君不仅可以洗脱罪名,而且还能把邢縡之事引出来。”

    “高明!”

    杨国忠一击拳赞道,不愧是他的军师,立刻便找到了突破口,他想了想又道:“可是圣上如果问我为何昨晚不向他禀报,我该怎么回答?”

    令狐飞微微笑道:“圣上不会问你,只会是李庆安来问你。”

    杨国忠愕然,“这有什么不同吗?”

    “两者大不相同!”

    令狐飞笑了,笑得十分暧昧,“李庆安问你,是想置你于死地,而圣上问你,不过是要你给他个台阶,所以你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你就能度过这一关。”

    杨国忠听得似懂非懂,他挠挠头皮道:“先生请直说,我该怎么解释?”

    令狐飞见他连这点都把握不住,心中暗暗一叹,只得道:“你就说,你想拿住刺客后向圣上报功,你邀功心切,明白吗?‘邀功心切’这四个字,便可以把你的一切冲动和错误掩盖住了,这就是你的盾。”

    理由虽然好,但杨国忠心中却有些不悦,他脸一沉道:“我是堂堂相国,怎么能做这种冲动之事?”

    令狐飞心中一阵悲鸣,他苦笑道:“我的杨尚书啊!这个时候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大事化小,让圣上象征姓的处罚你一下,也是给他个台阶,给他个面子,你明白吗?”

    杨国忠头大如斗,这么多年和李庆安斗,他总是吃亏,大到丢官降职,小到没了孪生姐妹,这次他只想给李庆安穿一下小鞋,不料连他舅子也赔了进去,他简直有点怕这个人了,不想去招惹他,可偏偏他阴魂不散,又缠住了自己,天啊!他简直就是自己的克星。

    马车驶到了兴庆宫门口,杨国忠下了马车,令狐飞不能进去,他又再一次叮嘱杨国忠道:“使君,记住了,‘邀功心切!’”

    “我知道了!”

    杨国忠整了整衣冠,正要走,就在这时,远方忽然有人大喊:“杨尚书!”

    杨国忠一回头,只见远处驰来一马,马上之人似乎是大理寺的官员,杨国忠没有反应过来,令狐飞却暗叫一声不妙,他跳下马车大声道:“发生了什么事?”

    大理寺官员飞身下马,上前施礼道:“我家使君命我来急报,今天一早京兆尹来大理寺把昨天抓的人犯要走了。”

    “啊!”令狐飞失声惊呼,突来的消息使局势逆转,他们处于下风了。

    这时,宣旨的宦官着急地对杨国忠道:“杨尚书,快点吧!圣上已经等急了。”

    杨国忠看了一眼令狐飞,便向兴庆宫走去,令狐飞忽然叫住了杨国忠,“使君且慢!”

    “先生还有事吗?”

    “使君,我与你一起进去。”

    情况发生了突变,令狐飞知道杨国忠应付不了,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臣杨国忠叩见陛下!”

    “臣令狐飞参见陛下!”

    两人在丹陛前给李隆基躬身施礼,令狐飞的到来让李隆基有些不悦,他知道兵部侍郎令狐飞是杨国忠的军师,可杨国忠作为堂堂的相国,这点小事还要令狐飞出面,着实令李隆基感到失望。

    “令狐爱卿,你来做什么?”

    “回禀陛下,杨尚书昨天擅自请金吾卫协助抓捕逃犯,是臣的主意,臣不敢隐瞒,特来领罪!”

    “哼!”旁边的李庆安轻轻哼了一声,道:“令狐侍郎的消息好快,我刚刚向圣上禀报了此事,令狐侍郎便知晓了,莫非是顺风耳千里眼不成?”

    李庆安的意思就是指兴庆宫有人通风报信,他这句话吓得大殿中的一班宦官个个战战兢兢,令狐飞立刻应道:“大将军此言欠妥,我本来就是要来向陛下请罪,金吾卫邓将军进了兴庆宫,我会不知道是什么事吗?”

    “好了,这件事不用争了!”

    李隆基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回头质问杨国忠道:“你需要要抓什么逃犯?你的职务中有抓逃犯这一项吗?”

    杨国忠连忙跪下磕了一个头,道:“陛下,昨天下午,臣无意中得到消息,说刺杀棣王的同案犯藏在崇圣寺中,臣便立刻把消息告诉了长安县令崔光远,但臣后来又担心案犯武艺高强,县衙役们对付不了,臣曾经在长安县担任过县令,和衙役们很有感情,不愿他们意外身亡,便在令狐侍郎的建议下去向金吾卫求援,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李隆基听他说得还算有理,便点了点头道:“那你为何不把此事告诉京兆尹,而自己擅自做主,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朕已命京兆尹全权负责吗?”

    杨国忠又磕了两个头,道:“陛下,臣有罪,臣是邀功心切,想把这个功劳占有己有,臣有私心。”

    到目前为止,杨国忠的答复都让李隆基很满意,他不由又瞥令狐飞一眼,他知道一定是此人在路上教授了杨国忠,才使杨国忠使出如此高明的避重就轻之术。

    李隆基又对李庆安笑道:“大将军现在明白了吧!确实是事出有因,杨尚书虽然做事有小私心,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见金吾卫并非是针对安西军,当然,朕还是会严惩肇事者,给安西军一个交代。”

    事情到这一步也算给了李庆安一个面子,大家都有台阶下,这件事就算不了了之,可问题是杨国忠已经说出了棣王遇刺案,如果他李庆安和解了,那这个案子怎么办?他李庆安一旦点头,他就出局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523 31524 31525 31526 31527 31528 31529 31530 31531 31532 31533 31534 31535 31536 31537 31538 31539 31540 31541 31542 31543 31544 31545 31546 31547 31548 31549 31550 31551 31552 31553 31554 31555 31556 31557 31558 31559 31560 31561 31562 31563 31564 31565 31566 31567 31568 31569 31570 31571 31572 31573 31574 31575 31576 31577 31578 31579 31580 31581 31582 31583 31584 31585 31586 31587 31588 31589 31590 31591 31592 31593 31594 31595 31596 31597 31598 31599 31600 31601 31602 31603 31604 31605 31606 31607 31608 31609 31610 31611 31612 31613 31614 31615 31616 31617 31618 31619 31620 31621 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