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朝会之争(上)
“当!”一声沉闷的钟响,大明宫丹凤门缓缓地开了,数百名提早到来的官员如潮水般涌入,今天举行大朝的含元殿还没有开启,大部分官员都聚集在丹凤门广场上三三两两地谈论着,这已经形成一种早朝文化,是朝臣们殿外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这对于沟通共识、消除分歧和寻找政治资源,都有极大的好处,尽管李隆基已经有很久没有上早朝,但传统依然难以消失,大量的官员早早地抵达了。
杨国忠也很早便抵达丹凤门广场,他先到哥舒翰的府上,却得知哥舒翰已经走了,他慌忙急赶大明宫,大明宫广场上朝臣三五成群,各自低声谈论着什么,杨国忠找了一圈,终于在龙尾道附近找到了哥舒翰,他正和左卫大将军孙起翼及右武卫大将军王思众谈论军费不足问题。
“说到底还是朝廷对我们边军不够重视,尤其上层的世家大族和皇室贵族对军队鄙视,他们尊文贬武,说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明摆着是在贬低军人,瞧不起也就罢了,在粮食钱物上也多加刁难,每次都要我催几遍,才勉强拨付一点来,难道他们不知道没有军人浴血奋战,吐蕃人若打进京,首先倒霉的就是他们吗?”
哥舒翰的声音很大,他其实是在说给旁边的几名户部官员听,这些曰子很多京官都在抱怨,朝廷给付边军的钱粮太多,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禄米和年俸,哥舒翰心中忿忿不平,陇右军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不得不靠自己军屯来解决军粮问题,圣上虽然把铸币权给他,那不过是说得好听,让他到哪里找铜矿去?实质上还是朝廷不想负担军费,哥舒翰为此充满了怨念,这就像高力士说的那样,文官抱怨边军把钱粮都拿走了,以致他们俸禄减半,生活困难,而边军则抱怨军费不足,抱怨文官轻视他们,这便形成了文武相轻的死结,归根到底还是朝廷税赋减少的原因。
哥舒翰略带偏激的职责引起了几名户部官员的不满,他们重重哼了一声,纷纷走开了。
“哥舒大帅!”
杨国忠远远地叫了一声,快步向他走近,旁边两名正和哥舒翰交谈的大将见杨国忠过来,都知趣地离开了,杨国忠走上前拱手笑道:“哥舒将军,我一早到你府上,却得知你走了,让我追得好苦。”
准确地说,哥舒翰和杨国忠的关系并不恶劣,他属于从龙派,也是就是李隆基的嫡系,在朝廷的几支派系中,哥舒翰都不沾边,一直深受李隆基的信任,所以他才能担任离长安最近的陇右节度使之职,和杨国忠的关系虽然不恶劣,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关键是哥舒翰的政敌,安氏兄弟是杨国忠的支持者,双方走得很近,关系密切,这使得哥舒翰心中不快,便和杨国忠的关系也无形中保持了一段距离。
哥舒翰进京已经一个多月,还从来没有单独和杨国忠说过话,现在杨国忠突然找到他,还口口声声说去了他府中,哥舒翰的心中不由生了一丝疑惑,杨国忠找他做什么?
“杨尚书莫非是要请我喝酒吗?”
哥舒翰用他那独特的笑声来表示他内心的坦荡,和与杨国忠的关系密切,这笑声大多类似于一种外交辞令,华丽而不实用,既没有威慑作用,也无法对双方当事者产生影响,只能对旁观者发挥些许作用,让人相信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就仿佛一件华丽的遮挡幕布,把哥舒翰和杨国忠之间的种种貌合神离都掩盖住了。
不过哥舒翰的大笑还是起了一点润滑剂的作用,让杨国忠略路有些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他该怎么和哥舒翰提郡王之事呢?其实杨国忠已经领悟了李隆基这个指示的精神所在,那就是挑拨哥舒翰和李庆安的关系,不让二人走得太近,试想,主管安西北庭和主管陇右河西的两大节度使联手,大唐的半壁江山都会处于一种极度危险之中,无论如何,不能让李庆安和哥舒翰的关系太密切,这样,即使李庆安真的造反,他也无法通过河西来到陇右和关中,另外,让下属不和也是一种领导的艺术,适当在两大节度使即将开始的两线作战的同盟关系中掺一点沙子,也是李隆基乐意做的事情。
李隆基的意思是适当在李庆安和哥舒翰之间加一点矛盾,但也不能太过份,可执行人却是杨国忠,怎么贯彻李隆基的精神,这个掌勺权却掌握在杨国忠手中,如果说李隆基是菜谱的制作者,那杨国忠就是掌勺的大厨师了,同样一道龙虎斗大菜,在不同的厨师手中,味道就会完全不同,杨国忠这个大厨口味偏重,他觉得有必要在李庆安和哥舒翰关系这道菜上,不仅要多加盐,而且还要多加辣味,最大限度地挑起李庆安和哥舒翰的矛盾,这样才符合他杨国忠的利益。
“大帅请这边走一步,圣上让我带话给大帅。”
哥舒翰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圣上有什么话不能直接给自己说吗?非要让这个杨国忠来带话,杨国忠还没开口,哥舒翰心中就有些不舒服了,他和杨国忠可是平级的重臣,让杨国忠带话就无形中把杨国忠提到自己头上了,他一动不动,冷着脸道:“杨尚书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我哥舒翰不喜欢做偷偷摸摸的事。”
他不冷不热的态度使杨国忠碰了一个钉子,杨国忠脸上有些尴尬,他干笑一声道:“是关于册封郡王之事,圣上想让我告诉大帅。”
他欲言又止,还是想引起哥舒翰的关注,哥舒翰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这确实是他非常关心的事情,之前,他已经听说自己将被封为西平郡王,这个郡王他盼望已久,安禄山在两年前便得封了,而他却迟迟没有消息,他最不服气的就是安禄山,利用契丹人来玩弄权术,朝廷要调动他时,他便让契丹人造反,上次朝廷要调他入京,他便挑拨契丹和奚造反,还杀了大唐的两位公主,然后他来出头镇压契丹,使朝廷调他入京的计划落空,也让圣上相信非他不能镇住契丹,其实此人平庸无能,并没有什么过人才能,更没有立下什么不世军功,这种人居然还被封为东平郡王,可见老天无眼,哥舒翰对安禄山不满久矣,而这次他终于可以有机会封郡王,可以令他长出一口气,但杨国忠带一种遗憾的口气让哥舒翰的心又悬了起来。
“圣上让你带了什么话?是今天不打算封郡王了吗?”
“不!郡王今天依然要册封,但圣上说,一次封三人不妥,所以只准备册封两人。”
“哪两人,李庆安和高仙芝吗?”
哥舒翰的脸上已经难以掩饰他心中的不悦,他明白杨国忠的意思了,就是郡王没有他的份,他哥舒翰还没有资格,就这么简单,怒火在哥舒翰心中燃烧,他不满、不服,他哥舒翰是在抗击吐蕃,那可是大唐的第一劲敌,不是野蛮落后的契丹人,也不是小国寡民的南诏,他从吐蕃人手中夺取了石堡城,那是连王忠嗣都认为无法办到之事,他却办到了,可这么大的功绩,最后在评定郡王之时,却没有他的份,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圣上嫡系,难道这就是嫡系的下场!
哥舒翰胸中的怒火越烧越旺,眼前这个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杨国忠,令他无比反感,杨国忠眼中笑的那种得意,让他想起安禄山的得意的嘲讽,他恨不得一拳打烂杨国忠的脸。
“我哥舒翰功卑人微,哪有资格封郡王,失陪了!”
哥舒翰怒哼一声,转身便走了,杨国忠望着他的背影,得意地笑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哥舒翰怒火中烧,让他和李庆安势不两立,至于李隆基让他给哥舒翰说清楚,今秋两线战役后.......李庆安抵达大明宫的时间不早也不晚,马车是不能进宫门,将和他的亲卫一起等候在宫门外,他下了马车,大步走进了丹凤门。
李庆安四下张望,想寻找李林甫,可寻了一圈,却没看见李林甫的影子,难道是还没有来吗?他快步来到丹凤门前,一名金吾卫郎将见他过来,连忙上前施礼道:“大将军有事吗?”
“李相国来了吗?”
“相国已经到了,刚才还见他。”
“我看见他了!”李庆安远远地看见了李林甫,正和几名朝臣站在一起聊天。
他快步走了上去,忽然人影一闪,哥舒翰正好从他眼前经过。
“哥舒兄!”、李庆安笑着叫了他一声,他要感谢哥舒翰送的马车,非常舒适,不料哥舒翰回头看了他一眼,勉强地笑了笑,便向宫门外走去,竟连个招呼都不打。
李庆安愣住了,哥舒翰对自己按理不应该是这个态度啊!昨晚他还有求于自己,为了让自己配合他作战,甚至将马车也送给了自己,可现在是怎么了?那眼神中分明有一种愤恨和不满,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将军!”李林甫看见了他,在叫他了。
李庆安茫然地转过身,他忽然又回头向哥舒翰望去,哥舒翰已经走出了丹凤门,李庆安疑虑重重地走到李林甫面前,躬身施礼道:“参见相国!”
“李将军,哥舒将军怎么回事?”
李林甫也发现了哥舒翰的异常,他心中也有些惊讶,哥舒翰似乎受到了什么刺激?
李庆安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昨天晚上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
“刚才我好像见杨尚书和哥舒大帅说了什么?哥舒大帅似乎很生气。”旁边一名官员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杨国忠?”
李林甫知道昨晚李隆基忽然召见了杨国忠,他沉思了片刻,自言自语道:“难道是册封郡王一事?”
李庆安也怔住了,“相国的意思是说,哥舒翰册封郡王一事起了波澜?”
“应该是这样!否则哥舒翰不会这样失态,可圣上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李林甫瞥了李庆安一眼,若有所思。
李庆安心中也明白了几分,但他压下此事,对李林甫道:“相国,有件事,我想请相国帮忙!”
“来!我们这边谈。”
李林甫将李庆安带到一旁的僻静处,道:“说吧!什么事?”
“我刚刚得到消息,大食的亲王特使曼苏尔已经到咸阳了,估计今天下午就会进长安,我如果没猜错的话,他来长安是想换取大食的战俘。”
“那你手中有多少大食战俘?”
“二万二千人左右,这些战俘我打算用来给我开矿,大食人知道在我手上要不走,便跑到长安来了,这个曼苏尔不比普通人,他极可能是下一任大食哈里发,我希望相国替我说服圣上,与大食的谈判让我全权负责。”
“让你全权负责恐怕不太现实,如果在安西,这没问题,但现在在长安,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圣上手中,也不会是你一人来和他谈判,不过我可以答应你,让你参与谈判,另外我会阻止杨国忠参与此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689
48690
48691
48692
48693
48694
48695
48696
48697
48698
48699
48700
48701
48702
48703
48704
48705
48706
48707
48708
48709
48710
48711
48712
48713
48714
48715
48716
48717
48718
48719
48720
48721
48722
48723
48724
48725
48726
48727
48728
48729
48730
48731
48732
48733
48734
48735
48736
48737
48738
48739
48740
48741
48742
48743
48744
48745
48746
48747
48748
48749
48750
48751
48752
48753
48754
48755
48756
48757
48758
48759
48760
48761
48762
48763
48764
48765
48766
48767
48768
48769
48770
48771
48772
48773
48774
48775
48776
48777
48778
48779
48780
48781
48782
48783
48784
48785
48786
48787
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