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推了女儿一下,“女儿还不快答应!”

    仆固玉行一礼,乖巧地答道:“我一定多来陪夫人聊天。”

    两人告辞走了,明月望着他们上了马车,一直走远,她才轻轻摇了摇头,凭着女人的直觉,她觉得仆固三娘是有事而来,但她们却没有明说,自己也不好多问,这种事一般都是出在男人身上,她倒有必要晚上给丈夫说一声,至于仆固玉想找舞衣学琴之事,她便可以做主,这件事即使舞衣愿意,她也要慎重行事,不要急于答应,想到这,明月转身返回了府第。

    ........从一大早开始,李庆安便没有能闲下来,碎叶的铸钱工匠已经铸出了银元母模,这对李庆安可是一件大事,这关系到他能不能控制大唐的货币,进而控制大唐的经济,现在安西已有存银一百万斤,按照一斤十六两来计算,那就是一千六百万两,价值一千六百万贯,正好是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但这还不够,他至少需要大唐三年的财政收入才能控制住朝廷。

    “大将军请看,这就是安西工匠铸造小银饼母模。”

    王昌龄将一枚银元母模和一枚银元实物小心翼翼放在李庆安面前,目前王昌龄是安西度支使,负责整个安西的财政,铸钱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内,这银元是他们十天前刚刚铸成,现在就等李庆安审查过关,在王昌龄身后,碎叶铸币总匠姚志有些忐忑不安地望着李庆安。

    李庆安拾起眼前的银元,立刻便赞许地点了点头,他在长安只写了一封简单的快信,工匠们便充分地贯彻了他的意图,母模重约一两多,一般模子都要比实钱大一点,那也就是说,标准银元会是一两,他又拿起实物银元掂了掂,确实是一两。

    银元中间无孔,正面是玉门关城墙,背面则是昆仑山脉,在山脉下是四个苍劲有力的篆体字:‘安西监铸’,做工非常精致,虽然不能完全和后世的银元相比,但也差不了多少了,让他不得不感慨唐朝铸造工艺水平之高。

    李庆安反复端详了片刻,他用手指拈银元,对准边缘猛地一吹,立刻放在耳边,是有一点响声,但是太微弱,这不是他想要的效果,他想要的效果是‘铮铮’作响。

    旁边工匠姚志的心立刻悬了起来,他看出李庆安的眉头皱起来了,那就说明有些不满意,他不由求援似的向王昌龄望去,王昌龄连忙笑着解释道:“大将军,我们这小银饼的小银饼可是含银量十足,没有一丝掺假。”

    李庆安却摇摇头笑道:“纯银是不错,但要想吹得响,估计也得掺一点点铜,一般十全十美都不是最佳方案。”

    他又对总匠姚志道:“再辛苦你们多试验几次,一点点加铜,要保证含银量最高的时候能吹响,而且要铮铮作响,那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至于模子就不要变更了,我很满意。”

    “是!我这就试验,争取三天之内拿出结果。”

    “时间倒不用急,慢慢做,再做精致一点,另外我要交代你一句,配方和工艺是最高机密,只有我们三人知道,决不能泄密出去。”

    “我明白,请大将军放心!”

    说完,李庆安端起茶杯慢慢地喝起茶,喝了几口茶,待姚志退下去了,李庆安这才放下茶杯,对王昌龄道:“战俘我已经释放了,但银矿还要继续挖下去,先生给我想想办法招募一批矿工。”

    王昌龄想了想道:“要不然我们从移民中招募矿工,酬劳高一点,应该有人愿意去。”

    “好吧!这件事就由先生来负责,包括铸银元,此事事关重大,一旦试验成功,就要大量铸造,另外还有一件事。”

    “大将军请说!”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庆安镇安置使韩悦是我在做河南道观察使时的旧识,当时感觉他人品和能力都不错,先生不妨替我观察一下,如果此人果真不错,我打算重用他。”

    王昌龄是个实在人,心中没有什么城府,立刻欣然笑道:“那个韩悦确实不错,踏实肯干,声誉很好,是一个好官,我一定好好注意他。”

    “嗯!这件事就有劳先生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庆安见王昌龄似乎有点心事,欲言又止,便笑道:“先生还有什么事不好开口吗?”

    王昌龄叹了口气道:“大将军,我是想说一说废奴令之事,我觉得不太.....”

    他有点说不下去了,李庆安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先生反对废奴令吗?”

    “不!不!不!”

    王昌龄连忙摆手道:“我的本意是支持废奴令,这样可以增加安西户数,增加税赋,也可以缓解土地兼并,但大将军有没有想过,朝廷对这件事会怎么看?圣上是什么态度?那些广蓄奴隶的宗室权贵们会怎样反感大将军,这对大将军不利啊!”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呢?一直到一千三百年后还有包身工,他在大唐废奴,会有多少可行姓?但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做,不一定要彻底废除奴隶,但至少要让大部分人都能获得自由,他要将平等、自由的观念灌输给世人,就必须做一些切切实实的事情,废奴令便是切实之事,当然,他并不是想在大唐推行什么资本主义制度,他只是想提前两百年将宋朝的平民思想和市民阶层出现,让大宋的繁盛早曰到来,让大唐不要再走两百年的弯路。

    不过这些他不可能对王昌龄说,说了他也理解不了,李庆安便笑了笑道:“先生的担忧我理解,废奴令我并非是头脑发热推出,我反复思考过其中利弊,弊端当然很明显,会遭权贵反感,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话又说回来,在安西推行废奴令会使大量的中原奴隶逃亡而来,会给我们带来安西最急需的人口,我会得到安西民众和军队的衷心拥护,这样就算圣上想罢免我,也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中间的利弊一比较,孰轻孰重便显而易见,请先生放心!”

    王昌龄一直在想李庆安会得罪人,却没有像李庆安想的那样深,他也很清楚,废奴令推出后,李庆安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军队的中下层,无不对他拥戴异常,或者正如李庆安说的,得到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圣上确实是难以罢免他,利大于弊,想通这一点,王昌龄便不再反对了。

    李庆安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准备回家了,不料他刚走出门口,却听见一片吵嚷声传来,还隐隐夹杂着哭声,似乎是大门口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庆安走到大门口,只见大门口外停着一口棺材,数十名披麻戴孝的男女拍着棺材哀哀痛哭,几名男子正和守门的亲卫大声争论什么。

    李庆安不由愣住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惊闻卖官

    “出了什么事?”

    李庆安走出大门厉声喝问,十几名亲兵立刻冲上来,将他左右护卫,警惕地望着这群不速之客。

    “我们要求见李庆安大将军!”

    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见李庆安身份高贵,不知他的底细,便怯生生道。

    “我就是李庆安,你们找我做什么吗?”

    听说来人就是李庆安,这些服丧的男女立刻爆发了,他们冲上前跪成一片,抢天呼地地哭喊,“大将军,我们冤枉啊!冤枉啊!”

    “大家安静!安静下来!”

    亲卫都尉江小年一声怒吼,众人终于安静下来了,李庆安见那棺材上写着‘亡夫赵惺’的字样,他忽然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便问道:“你们说吧!有何冤枉。”

    跪着的一名年轻少妇用膝盖紧走两步,匍匐在李庆安面前哀哀泣道:“大将军,我丈夫是瀚海军旅帅。”

    这句话使李庆安忽然记起来了,这个赵腥确实是瀚海军,因为叫腥的人极少,给他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李庆安的语气立刻变得柔和起来,“你说吧!究竟出了什么事?”

    这个赵腥竟然死了,他知道瀚海军正在参与攻打回纥,出现阵亡是正常的,不过他也有点奇怪,现在崔乾佑应该还没有撤回来才对,这些家属怎么知道,而且还居然从北庭跑到碎叶,他心中困惑不已。

    他见少妇哭得几乎要晕厥过去,便安抚她道:“当兵打战总是会有阵亡,你放心,你丈夫会有抚恤,我们会安排好你的生活。”

    少妇更加悲伤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旁边一名同来的男子急得大喊道:“文娘,你就别哭了,快说吧!”

    少妇已经连续三天来这里鸣冤了,今天终于见到了李庆安,她也知道机会难得,便克制哭泣,断断续续道:“大将军,我丈夫是自杀而亡,不是阵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527 53528 53529 53530 53531 53532 53533 53534 53535 53536 53537 53538 53539 53540 53541 53542 53543 53544 53545 53546 53547 53548 53549 53550 53551 53552 53553 53554 53555 53556 53557 53558 53559 53560 53561 53562 53563 53564 53565 53566 53567 53568 53569 53570 53571 53572 53573 53574 53575 53576 53577 53578 53579 53580 53581 53582 53583 53584 53585 53586 53587 53588 53589 53590 53591 53592 53593 53594 53595 53596 53597 53598 53599 53600 53601 53602 53603 53604 53605 53606 53607 53608 53609 53610 53611 53612 53613 53614 53615 53616 53617 53618 53619 53620 53621 53622 53623 53624 53625 5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