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一生的时间,包括我。”

    易卜拉欣低低叹息一声,图书馆已经没有经费来源,全靠旁边清真寺的接济,如今清真寺也毁了,他们便断绝了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也就意味着没有面包,没有羊皮纸,没有墨水,他们将生存不下去了,但今天,李庆安无意中来到图书馆,这又给易卜拉欣带来一线希望,如果能得到这位安西乃至河中地区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那图书馆就能继续延续下去,文化不再断绝。

    他双手合十,带着一丝恳求的语气对李庆安道:“大将军,我们都没有一个迪那尔的报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只为把这些书籍传给后世子孙,只为不要让历史和文化断在我们的手上,我们甘愿献出自己一生的时间,但是我们只要一点面包,只要一点墨水和羊皮纸,让我们能生存下去,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只恳求大将军能够给我们一点点经费,支持这座图书馆继续延续下去。”

    李庆安半天没有说话,他想起东方那个同样古老的国度,后世几百年间对文化的摧残,以至于他们子孙提到自己的历史,就只剩下了两百年,只剩下一根耻辱的辫子,他们忘记了自己还曾有强汉盛唐,还曾有无比繁华的两宋,忘记了自己还有铁血祖先,他们的战刀和弓箭让西方为之颤抖。

    或许,他们就是缺少这样一座连续不断记录历史的图书馆。

    “我知道了,布哈拉官府很快就会建立,到时他们会拨付专项经费给图书馆,或者由碎叶拨出专项钱款,这个你不要担心。”

    李庆安说到这,他想起一事又道:“大食人已经从长安学习了造纸术,估计传到这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你可以挑选出一些年轻人,到碎叶学习造纸术,希望对你们图书馆有所帮助。”

    易卜拉欣大喜过望,他从粟特商人手中看见过大唐的白麻纸,如果能学到这种造纸技术,这对图书馆典籍的保存,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

    易卜拉欣激动得语无伦次,李庆安回头对陪同他的判官赵思议道:“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和学习造纸术就由交给你了。”

    赵思议连忙答应,这时,田珍快步走了过来,禀报道:“大将军,他们双方都已经到了,我安排在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就等大将军过去。”

    “好!”李庆安笑了笑,对易卜拉欣道:“多谢你带我参观图书馆,我还有正事,就先走一步了。”

    说完,他跟着田珍便向二楼而去。

    ..........会议室是由一间阅览室临时改成,唐军将桌椅并成两排,双方各自来了八人,对面而坐,这是他们几天来的一种谈判方法,双方可以面对面地、坦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会议室四周都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唐军士兵,从一扇大窗户里可以清晰地看见对面已经坍塌的清真寺,这是田珍的刻意安排,这样双方更能面对现实。

    参加这次谈判除了李庆安,还有安国副王,粟特人地区基本上都是双王制,有正王和副王之分,安国的正王野解已经被李庆安所杀,这样安国副王罗吉望便浮出了水面,罗吉望年约五十岁,属于亲唐派,他和正王关系恶劣,长期被贬黜在家,这次两派长老团谈判,他便作为中间人进行协调。

    双方都不说话,尽管他们都是粟特人,但宗教信仰却割裂了他们的兄弟之情,在所有的问题上他们都能达成协议,唯独这座清真寺的归属双方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谁都不肯让步。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几十名唐军士兵簇拥着李庆安走进了房内,大将田珍跟在李庆安身后,两派人见他进来,都一齐站了起来。

    “大家都请坐下!”

    李庆安笑着摆了摆手,请众人坐下,他也坐了下来,对众人道:“我要先感谢大家的理智和互相忍让,使布哈拉没有再发生冲突,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希望能彻底消除冲突的根源。”

    李庆安指了指窗外的清真寺,“就是它,我希望我们能以最大的诚意完成今天的谈判。”

    这时,一名穆斯林老人站起身道:“大将军,关于这座寺庙的归属我们已经谈了三次,但都没有谈妥,我们愿意用五十万迪那尔买下这座寺庙,但对方不肯接受,可不管怎么说,清真寺在河东岸,它应该属于穆斯林,我们绝不能接受河东岸出现一座祆教神庙,希望大将军能理解。”

    对面的一名祆教老人也站起身行了一礼,道:“尊敬的李大将军,原来的这座阿胡拉马兹神庙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是布哈拉乃至河中祆教徒的一块圣地,它原来供奉着阿胡拉马兹主神的权杖,和光明之眼一样也是河中祆教圣物,自从大食人入侵布哈拉后,他们摧毁主神庙,也摧毁了圣物,这个我们已经忍了,但我们决不允许在神庙上修建清真寺,这是对主神的亵渎,我们也请大将军体谅。”

    李庆安点点头道:“我知道,你们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所以我提出了第三种方案,你们听一听我的方案。”

    .........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两军对峙

    李庆安走到窗前,指着清真寺西面的一片空地道:“刚才我已经仔细地察看了周围的地势,我们可以在西面沿着图书馆和学院的背后开凿一条人工河,让它连通布哈拉河,这样一来,这片广场就变成了河中孤岛,既不属于穆斯林,也不属于祆教徒,而是属于布哈拉的公共场所,然后关于这座神庙的归属,我提出三个方案给你们选择。”

    两边人的眼睛同时瞪大了,将布哈拉广场变成一座河中孤岛,亏他想得出来,但似乎这是解决争议的唯一办法,让这片广场谁都不属于,旁边的副王罗吉望忽然隐隐猜到了李庆安的思路,李庆安用的是剥离法,既然双方都不肯对方得到神庙,那么就让双方谁也得不到。

    会议室里变得异常安静,李庆安开凿运河,将广场变成孤岛的决定双方都无话可说,毕竟李庆安才是河中的最高掌权者,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将整个布哈拉拆掉,谁敢反对他开拓一条小河流?而且双方关心的是那座清真寺的归属,李庆安提出了三个方案,他们都洗耳恭听。

    李庆安扫了一眼众人,见没有人反对,他便缓缓道:“第一个方案是一分为二,将寺庙地基分成两半,中间修建隔离墙,我看寺庙占地颇广,一分为二后,再加上原先寺庙前的空地,双方都应该能各自修建一座寺庙。”

    双方还是沉默,李庆安的这第一个隔离墙方案在穆斯林心中勉强能接受,毕竟他们要的是前领袖的墓地,只要把墓地归属他们,就算划出一点地方给祆教,他们也可以接受,但祆教长老们却不能接受,他们的神圣是整个神庙本身,神庙仿佛就算主神的化身,分一半给穆斯林,对他们主神也是一样的亵渎。

    尽管双方心中各有想法,但谁也没有说话,等李庆安的第二个方案,李庆安点点头又道:“第二个方案就是寺庙谁也不归属,那片地基我准备用来修建官府。”

    “不妥!”

    两边人同声反对,无论是穆斯林还是祆教长老,他们都不能接受第三方占据寺庙地基,他们的反对在李庆安的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便道:“既然第二个方案通不过,那好,我就提出第三个方案,我知道无论祆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崇尚自然,崇尚绿色生命,所以我的第三个方案就是在原址上拆去一切人为建筑,我会在那里栽下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既属于穆斯林,也属于祆教徒,不准任何人踏足,你们看如何?”

    李庆安的第三个方案让双方都怦然心动,不属于任何人,归属自然,穆斯林长老们想的是他们领袖长眠于森林里,用鸟语花香来陪伴他,祆教长老们则认为,这是阿胡拉马兹主神的生命在延续,属于光明,属于自然,更重要是它既不是清真寺,也不是神庙,也不是其他人为的建筑,而是一片森林。

    安国副王也暗暗赞叹,他猜到的是李庆安将会长期空置这片土地,以拖延的办法让双方的争议搁置,他认为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他却没有想到李庆安居然提议种植一片森林,这样一来就不是拖延了,让这片空置的土地有了新的主人,那就是自然,就是上天,在穆斯林心中自然是属于真主,可在祆教徒心中,自然却是属于阿胡拉马兹,信仰本来就存在于心中,一片森林就是他们的信仰,这是一种真正解开双方死结的大智慧。

    “我们同意!”

    穆斯林长老团首先表态了,他们商议一阵后同意了第三个方案,“我们希望这片森林永远存在。”

    李庆安的目光又投向了祆教长老,他们也在低声商量,最后,一名为首的长老道:“我们勉强同意。”

    之所以是勉强,是因为那片土地上还葬着什叶派的前宗教领袖,可以下葬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很难再找到那具渺小的尸骨,或者它已经化作了泥土,祆教长老们无可奈何,他们也不想再惹起血腥的冲突,不想再让儿童老人遭到屠杀,他们也知道,李庆安的第三个方案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他们接受了。

    随着祆教长老团的最后表态,会议室中所有的人都长长松了一口气,李庆安欣然道:“既然双方都表示接受,那我们签订备忘录,种植森林由唐军来负责,但开挖河道,我希望由你们共同承担,一旦河道形成,这片广场就不能再轻易进入,包括图书馆和学院,我都会将它们迁到南面,建筑物一概拆除,一样地种植成为森林。”

    双方再探讨了部分细节问题,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在场的唐军文职官员整理成了备忘录,双方长老团、李庆安以及安国副王都在备忘录上签了字,自此,伊斯兰教徒和祆教徒最大仇恨之源终于得到了解决,布哈拉矛盾的缓解了,也就意味着整个河中地区的矛盾彻底缓解.李庆安立刻下令从撒马尔罕调兵一万五千人赶赴史国铁门关增援那里的驻军,又从布哈拉调兵五千增援李嗣业,此时,李庆安的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到了阿姆河,呼罗珊的大食军随时可能进攻河中,他连夜赶往阿姆河。

    阿姆河也就是乌浒河,发源于葱岭,最后流入咸海,呼罗珊以东是茫茫无边的沙漠,被当地人称为金色沙漠,阿姆河便从金色沙漠中穿流而过,曾是大唐和大食帝国的分界线,在倭马亚时代,大食开始了向东扩张,越过阿姆河,逐步蚕食了河中、吐火罗以及信德、旁遮普等广大地区,严重地侵犯了大唐的利益,双方最终在怛罗斯城发生了碰撞。

    历史已经被李庆安这个后世者的到来而改变了,大食人在怛罗斯城的失利使他们失去费尔干盆地和河中地区,但阿布.穆斯林并不甘心,阿拔斯哈里发也同样不甘心,他命令阿布.穆斯林在两年之内夺回河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阿布.穆斯林正逐渐面临最后的期限来临。

    压力和劳累使阿布.穆斯林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变得苍老了,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身体更加削瘦,尽管这样,他每天依然振作精神亲自训练新军,经过一年半的卧薪尝胆,他终于训练出了一支犀利的军队,这支军队有四万人之多,战士全部来自于呼罗珊。

    阿布.穆斯林不仅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也学习唐军先进武器,他发现突厥人的弓箭也非常厉害,得知突厥人的制弓术是来自一百多年前中原大乱时逃亡草原的汉人弓匠,便花重金请来了十名突厥人弓匠传授呼罗珊人制造弓箭,尽管制造一副合格的良弓需要两年时间,但他没有时间等候,他逼迫工匠们用快速方法制造弓箭,这样,阿布.穆斯林也慢慢建立起了一支三千人的弓手。

    其次便是研制火油武器,一名叫拉赫曼的工匠发明了运用大型投石机投射巨火球的战术,巨型投石器大食向来就有,关键是火球,这种直径有一人高的巨型火球中间是空心,注满了火油,外层裹满了浸泡过火油的棉布,燃烧时迅速投出,当它砸中物体时中间薄薄的木壳体便会迸裂,从而将中间的火油迸射出来,点燃后形成一片火海。

    有了这种武器,阿布.穆斯林便有信心对抗唐军的天火雷,他给这种火油武器起名为‘愤怒的阿布’,这将是他对付唐军秘密武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2773 72774 72775 72776 72777 72778 72779 72780 72781 72782 72783 72784 72785 72786 72787 72788 72789 72790 72791 72792 72793 72794 72795 72796 72797 72798 72799 72800 72801 72802 72803 72804 72805 72806 72807 72808 72809 72810 72811 72812 72813 72814 72815 72816 72817 72818 72819 72820 72821 72822 72823 72824 72825 72826 72827 72828 72829 72830 72831 72832 72833 72834 72835 72836 72837 72838 72839 72840 72841 72842 72843 72844 72845 72846 72847 72848 72849 72850 72851 72852 72853 72854 72855 72856 72857 72858 72859 72860 72861 72862 72863 72864 72865 72866 72867 72868 72869 72870 72871 7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