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看他不光腿瘸了,连心也瘸了。”

    在低声细语的纷纷议论中,严庄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昌龄的朝房前,王昌龄的正式职务是安西节度府长史,得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衔,主管安西政务,可以说是安西最高政务官,而严庄却没有任何官方职务,他只是李庆安幕僚,但他却握有实权,比如粮食调拨,土地分配,军官升职评判,这些本来是李庆安的权力,他无暇过问,便交给了严庄代行,这也符合唐朝制度,幕僚很多时候就是代主公行权。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严庄和王昌龄有一点权力上的冲突,再加上王昌龄是个极为耿直之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满,去年十月,王昌龄要给安西移民每户每月增加五斗粮食补贴,李庆安口头上答应了,但具体批文到了严庄那里,他却改成了每户只增加三斗,理由是军粮优先,为这件事王昌龄已经和严庄大吵了三次。

    尤其这一次,王昌龄在三天前的政务会议上,当着几百名官员的面公开指责严庄的幕僚不够资格,非但没有劝阻大将军南征,反而支持怂恿大将军南征,简直是愚夫所为,丝毫不留情面,王昌龄的公开指责让严庄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情况紧急,严庄是绝对不会来找王昌龄。

    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王昌龄坚决推行废奴制,又不准大户人家多占仆从,平时又直面斥责下属,毫不留情面,按理,这些都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可安西官员们却并不怀恨王昌龄,原因是他光明磊落,没有一点私心,都是为公,为了安西的壮大,而且他自己作身先示行,家里就只有他和老妻,没有一个仆人,在安西也没有一块土地,有人想弹劾他,便偷偷跑到河东太原他的老家去打听,原以为他在老家会奢侈无度,拥有良田美宅,不料他的儿子却住在几间破旧的老宅里,家里只有十亩薄田,还是他用安西的俸禄买的,儿子儿媳还亲自下田种地,这让想弹劾他的人感动不已,回来后反而替他辩护宣传,因此王昌龄虽然直面无情,做了不少得罪人之事,但他的人品却让官员们十分敬佩。

    相反,严庄却真的是得罪了安西的官员,尤其是中下级官员,更是恨他入骨,去年李庆安准备给官员们加薪三成,但严庄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安西官员的俸禄本身已经远比朝廷官员高了,而且朝廷官员还被欠薪三年,如果再大幅度加薪,会让朝廷官员嫉恨安西,处处给安西穿小鞋,道理很对,李庆安采纳了,最后加薪一成五。

    可问题是严庄本人却得加薪五成,他却言辞凿凿,他只是幕僚,是李庆安自己掏腰包,和官府无关,所以不受加薪限制,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让人怎么不恨他。

    严庄走到了王昌龄的朝房门口,正好王昌龄急如风似的走出来,两人险些撞在一起。

    “是你!”

    王昌龄见是严庄,他顿时怒形于色,一瞪眼道:“你来做什么?”

    严庄心中恨得就想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一顿,但这样做了,河西军就真的完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不满,阴沉着脸道:“我是为公事而来,请你公私分明。”

    王昌龄的风格是对人不对事,他不喜欢一个人,从来就不假于色,但若是为公事,他就算再讨厌此人,也会公事公办,不会为个人的情绪而影响公事。

    “那你进来说吧!”

    王昌龄转身进了朝房,直接坐了下来,严庄知道王昌龄的规矩,除了李庆安外,他不会给任何人倒茶,也不会请人坐下,想坐就坐,不想坐就站在那里,因此他一进门便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郭子仪出任闲厩使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王昌龄点了点头,“我今天上午刚刚知道,传言是要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怎么又变成主管马政,着实有点让人不理解圣上的用意。”

    “那是你不理解。”

    严庄冷笑一声,“我可是清楚得很,这是高明的策略。”

    “什么策略?”

    不知不觉,王昌龄已经忘记了对严庄的不满,他关切地问道:“你快说说看,究竟是什么策略。”

    “取消河西节度,将河西一分为二,这是圣上颁布过口谕的,天下都知道,他若又突然取消口谕,再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这必然会失信于天下,所以他就用闲厩使的任命让郭子仪堂而皇之去河西任职,这时,他再暗中拉拢河西驻军高官,荔枝守瑜他拉拢不了,但孟云、罗正义等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安西派系,若圣上许他们为大将军职务,再封高爵,你说他们还会再效忠安西吗?再加以郭子仪的威望,双管齐下,河西军不保了。”

    严庄的分析让王昌龄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他急道:“可是大将军不在安西,我们无权调动河西军,这可怎么办?”

    “所以我才来找长史商议。”

    严庄见王昌龄似乎完全忘记了得罪自己之事,他不由有些悻悻道:“我刚才找过王妃,此时只有王妃出面,或许可以让河西军奉命撤回安西,但王妃不愿单独发令,让我们再加上段将军,三方联合下令,她在背后署名支持.....”

    他还没说完,王昌龄便跳了起来,“那还等什么,我去找段秀实!”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张掖惊魂

    九月中旬,入冬的第一场寒潮席卷了河西走廊,大地萧瑟,高寒处更是降了大雪,使商人们行路倍加艰难。

    这天上午,一队骑兵穿过焉支山峡谷,来到了祁连城,一名老将军纵马冲上高坡,打手帘眺望远处的祁连城,他看见一群战马从祁连城边奔驰而过,不由大笑道:“想不到我郭子仪竟会来河西放马了。”

    听他说得幽默,身后的几个随从都跟着笑了起来,跟随郭子仪同来的朔方节度副使程千里笑道:“老将军有空去安西看看,那里草原辽阔,才是放马的好地方呢!”

    程千里也是命运多蹇,在安西呆不下去,被迫回京赋闲,后来又得到李豫的推荐,被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偏偏时任河东节度使的荣王李琬不喜他,将他架空,使他的节度副使有名无实,紧接着安禄山占领河东,却有心拉拢他,但程千里不愿意为安禄山效命,便弃官逃回了长安,他这一举动得到了新帝李豫的赏识,又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使,这次郭子仪奉命来河西执行特殊使命,李豫特地叮嘱,命郭子仪带他同来。

    郭子仪听程千里说起安西,他不由感慨道:“我已年迈,恐怕此生再无机会去安西了。”

    “我倒不这样认为。”

    程千里向两边看看,便压低声音道:“这次老将军若能顺利夺回河西军,我认为圣上早晚会派老将军率军打进安西。”

    “不可胡说!”

    郭子仪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道:“圣上并没有此意,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攻打安西。”

    “可是.....”

    不等他再说,郭子仪便一摆手止住了他,“程将军,有一点我希望你能明白,李庆安的安西军是大唐的西墙,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希望这堵墙倒掉。”

    说完,他一催马,向祁连城疾速而去,程千里望着他的背影,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老将军,有些事情不是你我能决定的。”

    .........夜幕笼罩着张掖城,清冷的月色从薄薄的云纱里透出,将一缕淡淡的清辉散在大地上,使张掖城显得格外的寒冷凄凉。

    这时,一阵马蹄声从远方传来,只见一队骑兵出现在远方的官道上,迅疾驶近城门,一名为首的军官挥手大喊:“我是罗正义将军,有紧急军情要见孟云将军。”

    城上守军正是孟云部,他们见夜色中的来人正是罗正义,便立刻开了城门,一队骑兵飞驰进了张掖城。

    河西行营总管衙门内此时还亮着灯,荔非守瑜彻夜难眠,郭子仪将赴河西任闲厩使一事他已经知晓,而且他还得到了比碎叶更复杂的情报,哥舒翰的军队已经撤出凉州,现在驻扎在凉州的军队是两万朔方军,另外大斗拔谷也出现了一万陇右军,这说明朔方军和陇右军已经联合,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荔非守瑜现在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安西有极其严格的军队调动制度,除了各将领的亲兵外,百人以上的军队必须要有安西主帅李庆安签字加印,如果他擅自将军队调离甘州,那就是安西军最严重的罪责,罪当论斩,当然,若情况危急,他荔非守瑜也情愿背负这罪责,保全军队。

    但如果军队撤离河西,那就意味着将河西拱手出让,安西军进入中原的走廊也就随之消失了,后果也同样严重,现在究竟是保军还是保土,使荔非守瑜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这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兵在门外禀报:“将军,碎叶急信!”

    荔非守瑜大喜,急道:“快拿进来!”

    亲兵进来,将一管红色的鸽信递上,荔非守瑜拆开信,不由微微一愣,信的内容很短,形势危急,命他即刻撤军回安西,信下面是碎叶政事堂的大印,还有王昌龄、段秀实和严庄的签名,但在最下面还有赵王妃独孤明月的签名。

    荔非守瑜慢慢放下了鸽信,在他记忆中,这是王妃第一次公开署名,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就是干涉安西军政,但荔非守瑜知道,王妃从来不会干涉安西内政,何况她现在还身怀六甲,这一次,因李庆安不在安西,只能说明事态紧急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7174 77175 77176 77177 77178 77179 77180 77181 77182 77183 77184 77185 77186 77187 77188 77189 77190 77191 77192 77193 77194 77195 77196 77197 77198 77199 77200 77201 77202 77203 77204 77205 77206 77207 77208 77209 77210 77211 77212 77213 77214 77215 77216 77217 77218 77219 77220 77221 77222 77223 77224 77225 77226 77227 77228 77229 77230 77231 77232 77233 77234 77235 77236 77237 77238 77239 77240 77241 77242 77243 77244 77245 77246 77247 77248 77249 77250 77251 77252 77253 77254 77255 77256 77257 77258 77259 77260 77261 77262 77263 77264 77265 77266 77267 77268 77269 77270 77271 77272 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