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岑参看到了跟在李庆安身后的刘晏,不由微微一怔,他觉得很有些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大将军,这位是.....”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李庆安连忙把刘晏拉过来,给两人介绍道:“这位是的我的新幕僚刘晏,曹州刘士安,原是西市常平署署令,已辞去官职,来安西投奔于我。”

    “你就是神算子刘晏!”

    岑参忽然认出来了,号称太府寺第一神算,刘晏见他认出自己,连忙笑着回礼,“正是在下。”

    李庆安笑着又给他介绍两人道:“这两人都是跟随我多年,一个是节度府长史王昌龄,人称王犟牛,诗写得很好,你应该听说吧!”

    刘晏肃然起敬,“原来是玉壶先生,我年少时便久闻大名了,今曰得见,三生有幸。”

    王昌龄听他言语非常诚恳,不由对他心生好感,也微微一笑道:“刘使君的名字我似乎也听说过,开元十四年,先帝封泰山,有个八岁献《颂》而获封秘书省太子正字的少年神童,可是你么?”

    刘晏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笑道:“年幼轻狂,让前辈见笑了。”

    这时,刘晏忽然也认出了岑参,惊讶道:“原来是岑兄,我们见过啊!”

    “不错!天宝五年的承天门大宴,我们不就坐同一席吗?后来还去曲江流饮赋诗,你写不出诗,便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借口酒醉溜掉了,我可记得的。”

    两人说起了七年前的往事,不由有他乡遇故人之感,激动得执手大笑起来。

    李庆安见大家都熟悉,不由呵呵笑道:“原来都是旧识,那最好不过了。”

    他又对王、岑二人道:“刘晏暂为我幕僚,负责替我策划安西钱货,下个月补财税署令,兼安西流转使。”

    刘晏见李庆安如此信任自己,不由深为感动,连忙深深施一礼,“多谢大将军信任,刘晏将尽心竭力为安西效力。”

    李庆安点点头,对王、岑二人道:“你们先去会议室等我,我安排一下刘先生,马上就来。”

    “先生请随我来。”

    李庆安带着刘晏走到隔壁房间,隔壁房间是个很大的房间,是文书房,有五六个幕僚在这里整理文书,他扫了一圈,却没有看见严庄,便问道:“严先生呢?”

    一人站起身施礼道:“回禀大将军,严先生到贺猎城校检军粮去了,下午便回。”

    李庆安见回答他的人,竟然是庆王的幕僚阎凯,不由一怔,阎凯连忙上前见礼,低声道:“大将军,卑职一年前便已离开庆王,一直在碎叶教书为生,混得穷困潦倒,偶然在街头遇见严先生,严先生便安排卑职来这里做事。”

    李庆安想起当年在扬州第一次遇到阎凯时,他那时意气风发,而现在混得自卑落魄,做一个整理文书的小吏,这种强烈的落差让他也心有感慨,便点点头道:“好吧!你就留在我身边,等有机会,我再给你安排一个职位,以抒你胸中大才。”

    阎凯大喜,他之所以在这里忍气吞声做一个小吏,就是等待遇到李庆安机会,现在李庆安虽然没有明着让自己做谋士,但也承认自己有才能,这样,自己就会有出头的机会。

    他急忙深施一礼,“卑职愿为大将军效力。”

    李庆安又安抚他几句,这才回头对刘晏道:“本想让先生见一见我的谋士严庄,不料他出去了,下午再说吧!先生就先坐这里。”

    李庆安找了个空位给他坐了,又命人拿来安西的各种财税报告,厚厚一大叠,另有文房四宝。

    “先生慢慢看,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我就在隔壁,不必拘礼。”

    刘晏拱手道:“大将军尽管去忙,我会安排好自己。”

    李庆安又交代其他人几句,这才走回了会议室,这时段秀实也来了,段秀实现任安西节度副使、碎叶州都督,一直到北面的夷播海城堡,都是他的管辖范围,他现在是李庆安的心腹,也是安西军方第三号人物。

    见李庆安进来,三人一齐站了起来,李庆安摆摆手笑道:“不要客气了,随意一点。”

    几人都坐了下来,亲兵上了茶,又将门关上了,这时王昌龄笑道:“大将军,正式开会之前,我有一件变法方案想先汇报一下。”

    段秀实和岑参对望一样,两人头都大了,王昌龄三句话不离变法,政事堂的官员们已经被他折腾怕了,不知道他今天又想到什么花招,李庆安笑道:“刚才给刘晏介绍你时,应该叫你王变法,你说说看,又有什么旧法要变?”

    “你们两个不要这样皱眉头,我是说顺口了,其实不是变法。”

    王昌龄瞪了段秀实和岑参一眼,对李庆安道:“不是变法,是修路一事。”

    “修路!”

    李庆安很感兴趣,便笑道:“具体说说看,修什么路?”

    “其实这并不是我突发奇想,几年前商人和军旅都提出来过,就是修两条直道,从碎叶出发,一条通往北庭城,另一条通往龟兹,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前往两地的时间,将北庭、安西和岭西三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前是没有足够的钱粮和人力,现在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动工了。”

    王昌龄话音刚落,李庆安三人同时叫好,李庆安笑道:“这个方案我现在就批准,如果人力不够,我可以让李光弼押运一批吐火罗战俘来做劳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只要你尽快动工。”

    修建直道将碎叶和北庭及安西联系起来,一直是李庆安的愿望,随着他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修路以加强地域间的联系,就显得迫在眉睫了,他完全赞同王昌龄的修路案。

    这件事他们当场便决定下来,说完修路一事,会议便正式开始了,李庆安道:“先给你们说一说南征之事,吐火罗战役李光弼已经写了报告,想必你们都看到了,我就不多言,具体讲一讲信德之战。”

    李庆安喝了一口茶,又接着道:“从大局来看,信德之战已经没有悬念了,大食军和我们兵力悬殊,他们能逃回大食便是幸运,至于信德和旁遮普的本地军队更是不堪一击,我几乎是忽略不计,这次信德之战,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粮食,现在初步统计,光信德就有六百万石库存粮。”

    王昌龄惊呼一声,“六百万石,那足够我们安西食用五年了。”

    李庆安笑了笑,“信德是盛产粮食之地,产量非常高,如果我们占据信德,每年至少有两百万石粮食来源,这样,我们就可以转移更多的安西民众到工坊做工,使朝廷无法封锁我们,而且我计划在旁遮普建立一个海港,为我们的出海口。”

    “可是路途遥远怎么办?”段秀实插口道:“要知道从旁遮普到碎叶,至少有几千里,而且道路艰难,我认为不是很现实。”

    “这一点我考虑过,信德腹地都是平原没有问题,主要是北部到吐火罗这一段,最难走的路也就几百里,信德有大量吃苦耐劳的劳力,可以让他们来修通这一段路,只要把这几百里的路修通,那么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就像王长史刚才所言,修路以利行。”

    “大将军要海港做什么?”岑参忽然问道。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用来做海外贸易,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会乘船前往大唐。”

    话说到这一步,便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这时,王昌龄便将话题拉到今天的另一件议事上。

    “大将军,河西之变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需要给朝廷一个表态,表明安西在河西一事上的立场,这件事需要大将军来决定。”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问道:“官员们都有什么意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226 98227 98228 98229 98230 98231 98232 98233 98234 98235 98236 98237 98238 98239 98240 98241 98242 98243 98244 98245 98246 98247 98248 98249 98250 98251 98252 98253 98254 98255 98256 98257 98258 98259 98260 98261 98262 98263 98264 98265 98266 98267 98268 98269 98270 98271 98272 98273 98274 98275 98276 98277 98278 98279 98280 98281 98282 98283 98284 98285 98286 98287 98288 98289 98290 98291 98292 98293 98294 98295 98296 98297 98298 98299 98300 98301 98302 98303 98304 98305 98306 98307 98308 98309 98310 98311 98312 98313 98314 98315 98316 98317 98318 98319 98320 98321 98322 98323 98324 9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