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食骆驼骑兵呼喊着冲进了那色波城,这时第一批约四百余唐军也冲了出来,黑夜中,他们见大群黑压压的骆驼身影冲进城,便一齐开弓放箭,箭如飞蝗,密集地射进骆驼骑兵队中,射得大食军人仰骆驼翻,惨叫声响成一片,沙希姆急红了眼,眼看要冲进城,却遭遇到强力抵抗,他怎么甘心,他挥舞着弯刀大吼:“冲上去,要么全军覆灭,要么占领那色波!”
大食军狂呼着冲上前,用盾牌抵挡唐军犀利的弓箭,瞬间便冲至唐军面前,唐军也放下弓箭,用长矛拼杀,和冲进的大食骑兵鏖战在一处,大门内广场上成了血腥的战场。
大食骑兵源源不断地从城门涌入,这时,驻防那色波的一千唐军也全部赶到了,情况紧急,他们来不及上马,都是以步兵形态投入了战斗,那色波城头上的烽火台赤焰冲天,在黑暗中格外的明亮,他们在向南方的铁门关守军求援。
黑暗中的战斗尤其惨烈,他们看不清对方的面目,只凭一种高低感觉血腥地搏斗,高的是大食骑兵,矮的是唐军步兵,他们也看不见对方的武器,往往是一矛刺透了对方的胸膛后,自己也被一刀砍掉了头颅,惨叫声此起彼伏,肢体横飞,血水四溅。
镇守那色波的唐军兵马使叫罗延光,是一名郎将,他是安西老军,参加过俱战提之战和怛罗斯之战,他的经验比较丰富,他已经发现大食军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自己,而且他们是骆驼骑兵,比唐军的步兵要占优势,唐军各自为阵,明显处于下风。
他急得大喊:“步兵结阵!步兵结阵!”
在他的指挥下,训练有素的唐军开始集结,迅速从最初的混乱状态集结成了步兵方阵,他们背靠着背,用长矛结成矛阵,互相配合,步步前移,以一种集体的力量开始向大食骑兵发起反攻。
这个时候,黑雾笼罩,目力难视,双方的战斗力就看谁的训练更加有素,如果是吐火罗军,或者是信德军,就算是一千步兵对三千骑兵,唐军一样将对方横扫,但他们遇到的是精锐的呼罗珊军,尤其这三千人又是从四万呼罗珊军中再挑选出的精锐,他们甚至能冲破暴风雪的迷阵,战斗力也可想而知。
这时,绝大部分大食骑兵都冲进了城门,沙希姆也开始布阵,他们以百人为一队,从四面八方向唐军的步兵阵发起了强大的冲击,双方再次陷入了惨烈的拼杀之中。
一名前排的唐军被一名大食军官的长矛刺穿了胸膛,惨叫着扑倒在地,他身后的另一名唐军士兵立刻填上他的位置,和左右配合,三支矛猛地刺向大食军官,顿时刺穿了他的身体,大食军官惨叫一声,身体被高高挑起.....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战局越来越对唐军不利,他们已经阵亡近半,尽管大食军也丧命累累,但人数占优,越战优势越明显,从三比一,渐渐变成了五比一。
罗延光已经知道再打下去,唐军将全军覆没,他立刻下令:“放弃城池,突围!”
五百余唐军士兵一鼓作气,冲破了大食军的包围,迅速向南撤退,他们利用熟悉的街巷,奔回军营马厩,翻身上马,迅速从南门撤离了那色波城。
........
(未完待续)
------------
第四百章 风雨欲来
得知那色波失守的消息,李嗣业勃然大怒,立刻罢免了东三堡主将之职,斥候探来消息,大食人正是从东三堡以南八里处渡河,李嗣业一面调兵遣将收复那色波,同时加强阿姆河防御,另一方面,他修书一封,将那色波失守的情报十万火急报给了李庆安。
此时李庆安刚刚抵达俱战提,视察信德粮食北运一事,信德的战事已经平息,封常清率一万唐军在旁遮普一战击溃了信德大食军,大食残军已向波斯逃走,封常清立刻组织粮食北运,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百万石粮食已经抵达波悉山东麓大仓库,正源源不断运至俱战提。
这时,那色波的情报送到了李庆安的手中,李庆安在俱战提的码头上来回踱步,他的亲兵则远远站在一旁,不敢打扰他的思路。
从情报上的描述,三千大食就是孤军深入河中,没有后援,也没有大食主力军正面袭击阿姆河,他们借风雪掩护,躲过了唐军的防御线,奇袭那色波得手,驻守那色波的千余唐军在伤亡过半后,被迫撤离,李嗣业已经调兵一万人,准备夺回那色波。
其实这些李庆安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大食军奇袭那色波的目的何在?这三千奇兵孤军深入,显然是来送死的,而且那色波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铁门关才是,那么他们奇袭那色波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当然不是为了夺取一点点宝石,就算夺取了,他们也带不回去。
大食人的用意让李庆安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是一种试探,试探唐军的防御和存在的漏洞,如果是为这个原因,那么他们选择暴风雪的天气渡过阿姆河是绝不明智的,阿姆河可不是每天都有暴风雪,他们根本试不出唐军的真实防御能力。
李庆安背着手凝视西方,这个命令会是谁下的,是齐雅德吗?李庆安轻轻摇了摇头,齐雅德不会派三千精锐来送死,他没有这种魄力,而且从战术上来说,这种深入敌境的做法毫无意义,除非是派一万人,或许还有前后夹击的效果,不可能是齐雅德的意思,那么会是谁?
李庆安想到了一个人,曼苏尔,只有曼苏尔才会做出如此有魄力的决定,那么作为一国皇帝,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曼苏尔的角度来考虑,李庆安便隐隐约约找到了一点答案,但这种答案还不清晰,犹如雾里看花的感觉。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搔动,李庆安不由好奇地向码头上望去,只见码头上的工人纷纷向远处奔去,仿佛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生了何事?”李庆安问亲兵道。
亲兵立刻去打听,片刻回来禀报:“回禀大将军,有一队大象运输队到了,大家都跑去粮仓那边看热闹了。”
“哦?走!看看去。”
李庆安也兴致十足,他翻身上马,向粮仓方向疾奔而去,俱战提大粮仓,一支由千头大象组成运输队,正将近万石粮食运来,俱战提几乎全城出动,扶老携幼前去观赏大象运输队的到来,片刻,李庆安也奔至了粮仓处。
“大将军,快看!”
几名亲兵激动地指着远方喊道,“大象运输队来了。”
只见远方出现了一支黑压压的队伍,一千头大象,背上驮着沉重的粮食,正列队向这边缓缓走来,气势异常壮观,在大象两边,一队骑兵左右护卫。
这时护卫骑兵也发现了李庆安,十几名骑兵飞奔而至,远远地有人大喊:“大将军,卑职在此!”
李庆安笑了,他已认出来人正是被他任命为信德副都督的赵崇节。
赵崇节飞奔而至,他翻身下马,向李庆安半跪施一军礼,激动道:“末将赵崇节,参见大将军!”
“赵将军快快请起!”
李庆安将他扶起来,见他又黑又瘦,不由微微叹道:“赵将军一路辛苦了。”
“卑职能将粮食北运回来,虽然辛苦一点,但也感到颇有成就。”
“说得不错,来!坐下说话。”
李庆安席地盘腿而坐,赵崇节也坐了下来,李庆安笑道:“说说信德的情况,与大食军一战,听说颇为惊险,具体说说看。”
赵崇节点了点头,道:“确实很惊险,大食人的信德总督叫伊布拉欣,此人狡猾异常,他用信德土军扮作大食军主力从旁遮普北上,封将军率一万五千军去迎战,但在半路得到消息,大食军两万主力却绕道去偷袭阿布罗城大粮库,阿布罗城粮库只有三千唐军守军,当时正是晚上,大家急得直跺脚,恨不得插翅飞回粮库,但封将军却只派三千人扮作大部队惊惶奔回,他的主力跟在后面,众将都不理解,封将军只是笑而不言,果然不出二十里,二千唐军便被埋伏的大食主力伏击,结果封将军的主力却从后面大举压上,打了大食伏兵一个措手不及,八千大食主力几近全军覆没,伊布拉欣带了几百人逃走,杀死四千余人,生俘三千五百人,那个和大将军打过一仗的拉吉德也被生俘,唐军只伤亡八百余人,可谓战果辉煌。”
“果然不负我的重托,这一仗打得漂亮。”
李庆安连连称赞,他又问道:“那封将军是怎么知道大食军的主力会在路上埋伏?”
“事后我们也问封将军,他怎么知道会有埋伏?封将军说,既然大食人用信德土军冒充主力,那么去攻打粮库的大食主力也未必是真的,因为他得到情报,大食军主力只有八千余人,如果它是带信德军去攻打粮库,那么就不会只带一万余人,不会是这个比例,至少是一比三,总兵力应该在四万人以上才正常,这是封将军从战俘口中研究大食军主帅后得出的结论,那个伊布拉欣的习惯从来都是一名大食军配三名仆从军,所以他推断,去攻打粮库的大食军主力很可能也是假冒,目的是为了降低唐军的警惕,而主力在半路埋伏,结果真的被封将军猜对了。”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封将军给了我启示啊!”
李庆安十分感慨,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知彼,他不知道大食人的调兵情况,也不知道一支三千人偷袭那色波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对大食军队的情况一无所知,汉唐会在大马士革的情报网也只能知道一点层面上的事情。
想到这,李庆安又问道:“这次运来多少粮食?”
“回禀大将军,这次我们动用两万头大象运粮,还有大量马车,一次姓运了近五十万石粮食,去掉路上消耗的,差不多有四十万石运至波悉山仓库。”
“大象不怕冷吗?”李庆安有些好奇地问道。
“大象喜欢热,但也不怕冷,主要是一路上难找大象食物,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动员起来给大象找野果野菜,这是最艰难之事,运完这一趟后得暂时停几个月了,等春天到来后再运。”
说到这,赵崇节想起一事,从怀中摸出一个锦盒笑道:“本来想派人送去碎叶,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大将军,这是封将军攻打北部天竺得到了一个件战利品,命我送来献给大将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409
35410
35411
35412
35413
35414
35415
35416
35417
35418
35419
35420
35421
35422
35423
35424
35425
35426
35427
35428
35429
35430
35431
35432
35433
35434
35435
35436
35437
35438
35439
35440
35441
35442
35443
35444
35445
35446
35447
35448
35449
35450
35451
35452
35453
35454
35455
35456
35457
35458
35459
35460
35461
35462
35463
35464
35465
35466
35467
35468
35469
35470
35471
35472
35473
35474
35475
35476
35477
35478
35479
35480
35481
35482
35483
35484
35485
35486
35487
35488
35489
35490
35491
35492
35493
35494
35495
35496
35497
35498
35499
35500
35501
35502
35503
35504
35505
35506
35507
3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