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那色波失守的消息,李嗣业勃然大怒,立刻罢免了东三堡主将之职,斥候探来消息,大食人正是从东三堡以南八里处渡河,李嗣业一面调兵遣将收复那色波,同时加强阿姆河防御,另一方面,他修书一封,将那色波失守的情报十万火急报给了李庆安。

    此时李庆安刚刚抵达俱战提,视察信德粮食北运一事,信德的战事已经平息,封常清率一万唐军在旁遮普一战击溃了信德大食军,大食残军已向波斯逃走,封常清立刻组织粮食北运,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百万石粮食已经抵达波悉山东麓大仓库,正源源不断运至俱战提。

    这时,那色波的情报送到了李庆安的手中,李庆安在俱战提的码头上来回踱步,他的亲兵则远远站在一旁,不敢打扰他的思路。

    从情报上的描述,三千大食就是孤军深入河中,没有后援,也没有大食主力军正面袭击阿姆河,他们借风雪掩护,躲过了唐军的防御线,奇袭那色波得手,驻守那色波的千余唐军在伤亡过半后,被迫撤离,李嗣业已经调兵一万人,准备夺回那色波。

    其实这些李庆安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大食军奇袭那色波的目的何在?这三千奇兵孤军深入,显然是来送死的,而且那色波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铁门关才是,那么他们奇袭那色波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当然不是为了夺取一点点宝石,就算夺取了,他们也带不回去。

    大食人的用意让李庆安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是一种试探,试探唐军的防御和存在的漏洞,如果是为这个原因,那么他们选择暴风雪的天气渡过阿姆河是绝不明智的,阿姆河可不是每天都有暴风雪,他们根本试不出唐军的真实防御能力。

    李庆安背着手凝视西方,这个命令会是谁下的,是齐雅德吗?李庆安轻轻摇了摇头,齐雅德不会派三千精锐来送死,他没有这种魄力,而且从战术上来说,这种深入敌境的做法毫无意义,除非是派一万人,或许还有前后夹击的效果,不可能是齐雅德的意思,那么会是谁?

    李庆安想到了一个人,曼苏尔,只有曼苏尔才会做出如此有魄力的决定,那么作为一国皇帝,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曼苏尔的角度来考虑,李庆安便隐隐约约找到了一点答案,但这种答案还不清晰,犹如雾里看花的感觉。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搔动,李庆安不由好奇地向码头上望去,只见码头上的工人纷纷向远处奔去,仿佛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生了何事?”李庆安问亲兵道。

    亲兵立刻去打听,片刻回来禀报:“回禀大将军,有一队大象运输队到了,大家都跑去粮仓那边看热闹了。”

    “哦?走!看看去。”

    李庆安也兴致十足,他翻身上马,向粮仓方向疾奔而去,俱战提大粮仓,一支由千头大象组成运输队,正将近万石粮食运来,俱战提几乎全城出动,扶老携幼前去观赏大象运输队的到来,片刻,李庆安也奔至了粮仓处。

    “大将军,快看!”

    几名亲兵激动地指着远方喊道,“大象运输队来了。”

    只见远方出现了一支黑压压的队伍,一千头大象,背上驮着沉重的粮食,正列队向这边缓缓走来,气势异常壮观,在大象两边,一队骑兵左右护卫。

    这时护卫骑兵也发现了李庆安,十几名骑兵飞奔而至,远远地有人大喊:“大将军,卑职在此!”

    李庆安笑了,他已认出来人正是被他任命为信德副都督的赵崇节。

    赵崇节飞奔而至,他翻身下马,向李庆安半跪施一军礼,激动道:“末将赵崇节,参见大将军!”

    “赵将军快快请起!”

    李庆安将他扶起来,见他又黑又瘦,不由微微叹道:“赵将军一路辛苦了。”

    “卑职能将粮食北运回来,虽然辛苦一点,但也感到颇有成就。”

    “说得不错,来!坐下说话。”

    李庆安席地盘腿而坐,赵崇节也坐了下来,李庆安笑道:“说说信德的情况,与大食军一战,听说颇为惊险,具体说说看。”

    赵崇节点了点头,道:“确实很惊险,大食人的信德总督叫伊布拉欣,此人狡猾异常,他用信德土军扮作大食军主力从旁遮普北上,封将军率一万五千军去迎战,但在半路得到消息,大食军两万主力却绕道去偷袭阿布罗城大粮库,阿布罗城粮库只有三千唐军守军,当时正是晚上,大家急得直跺脚,恨不得插翅飞回粮库,但封将军却只派三千人扮作大部队惊惶奔回,他的主力跟在后面,众将都不理解,封将军只是笑而不言,果然不出二十里,二千唐军便被埋伏的大食主力伏击,结果封将军的主力却从后面大举压上,打了大食伏兵一个措手不及,八千大食主力几近全军覆没,伊布拉欣带了几百人逃走,杀死四千余人,生俘三千五百人,那个和大将军打过一仗的拉吉德也被生俘,唐军只伤亡八百余人,可谓战果辉煌。”

    “果然不负我的重托,这一仗打得漂亮。”

    李庆安连连称赞,他又问道:“那封将军是怎么知道大食军的主力会在路上埋伏?”

    “事后我们也问封将军,他怎么知道会有埋伏?封将军说,既然大食人用信德土军冒充主力,那么去攻打粮库的大食主力也未必是真的,因为他得到情报,大食军主力只有八千余人,如果它是带信德军去攻打粮库,那么就不会只带一万余人,不会是这个比例,至少是一比三,总兵力应该在四万人以上才正常,这是封将军从战俘口中研究大食军主帅后得出的结论,那个伊布拉欣的习惯从来都是一名大食军配三名仆从军,所以他推断,去攻打粮库的大食军主力很可能也是假冒,目的是为了降低唐军的警惕,而主力在半路埋伏,结果真的被封将军猜对了。”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封将军给了我启示啊!”

    李庆安十分感慨,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知彼,他不知道大食人的调兵情况,也不知道一支三千人偷袭那色波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对大食军队的情况一无所知,汉唐会在大马士革的情报网也只能知道一点层面上的事情。

    想到这,李庆安又问道:“这次运来多少粮食?”

    “回禀大将军,这次我们动用两万头大象运粮,还有大量马车,一次姓运了近五十万石粮食,去掉路上消耗的,差不多有四十万石运至波悉山仓库。”

    “大象不怕冷吗?”李庆安有些好奇地问道。

    “大象喜欢热,但也不怕冷,主要是一路上难找大象食物,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动员起来给大象找野果野菜,这是最艰难之事,运完这一趟后得暂时停几个月了,等春天到来后再运。”

    说到这,赵崇节想起一事,从怀中摸出一个锦盒笑道:“本来想派人送去碎叶,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大将军,这是封将军攻打北部天竺得到了一个件战利品,命我送来献给大将军。”

    封常清率五千骑兵横扫北部天竺十几个小国的事情李庆安已经知晓了,拉其普特人在北天竺建了十几个小国,他们各自为阵,结果被封常清的五千铁骑逐个击破,七个小国投降了唐军,封常清从那里掠取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近百万石粮食,准备北送碎叶,李庆安便猜到,锦盒里必然是件罕见的宝贝。

    他接过锦盒笑道:“是什么?”

    “大将军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李庆安打开锦盒,里面竟是一颗璀璨夺目的黄色金刚石,大小如婴儿的拳头,宝贵异常,饶是李庆安见宝无数,但这么大的金刚石,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不由惊讶道:“这是封将军夺到的吗?”

    “是,这是一个小国的镇国之宝,镶嵌在他们国王的王冠上,投降时,将王冠献给了封将军。”

    李庆安笑了,道:“你回去替我给带口信给封将军,就说我得了一个宝贝女儿,这颗金刚石就当他送给我女儿的礼物,我的王妃也要生了,估计是个小子,让他再准备一件礼物,我会补偿他,等他回来,我请他吃红蛋和糕饼。”

    “小王爷出生了吗?”赵崇节大喜道。

    “还没有呢!听产婆说可能是个小子,但愿那产婆别是个乌鸦嘴。”

    开了个玩笑,李庆安便就地写了一封短信,封好了,交给赵崇节道:“你立即返回信德,告诉封将军,大食很快就要反扑了,有可能会打信德,让他做好战备!但也不用太担心,我已下令李光弼配合信德,共同防御大食。”

    赵崇节接过信收好,起身行了一礼,“卑职这就告辞了。”

    “去吧!一路小心。”

    赵崇节翻身上马,向粮仓方向奔去,李庆安一直望着他走远,这才返回了码头,就在俱战提码头,李庆安下达了调兵集结令,从碎叶调五万大军赶赴河中,又从石国和宁远国各调一万军队西进,加上河中的三万军队,这样就调集了十万大军,又命俱战提调五十万石粮食前往撒马尔罕,充作军粮。

    同时,李庆安又写信给拜占庭皇帝科普罗尼,请他遵照协议,准备与唐军共战阿拉伯人。

    一道道命令发出后,李庆安离开了俱战提,向撒马尔罕而去。

    .......那色波城,一万唐军已经兵临城下,此时,离大食军占领那色波城已经过去了五天,风雪已经停止了,城内城外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035 8036 8037 8038 8039 8040 8041 8042 8043 8044 8045 8046 8047 8048 8049 8050 8051 8052 8053 8054 8055 8056 8057 8058 8059 8060 8061 8062 8063 8064 8065 8066 8067 8068 8069 8070 8071 8072 8073 8074 8075 8076 8077 8078 8079 8080 8081 8082 8083 8084 8085 8086 8087 8088 8089 8090 8091 8092 8093 8094 8095 8096 8097 8098 8099 8100 8101 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8111 8112 8113 8114 8115 8116 8117 8118 8119 8120 8121 8122 8123 8124 8125 8126 8127 8128 8129 8130 8131 8132 8133 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