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良久,李隆基终于问出了这句在他心中已憋了半年的话,杨玉环曾给他带来了最灿烂的一段生命,如今芳华已逝去,他的爱情已经退到了昏暗的角落,那个曾经艳冠六宫的妃子离他已经很远了。

    可惜他最后的一点留恋也没有能够给他带来一丝安慰,杨国忠压根不知道杨贵妃的情况,他表情十分尴尬,半天才道:“贵妃住在华清宫里,守卫严密,臣去了多次都未能见到贵妃。”

    李隆基心中万分失望,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失去的宝贵,我悔之晚矣!”

    “上皇!”

    高力士在他身后小声道:“上皇身体渐渐康健,这才是最宝贵之事物。”

    李隆基回头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笑道:“高翁说得不错,我能恢复健康,足见苍天对我的眷顾,我当绝不辜负!”

    说到这,他不再考虑杨贵妃之事,对杨国忠道:“我把你留下来,是想让你转告十八郎,当年我答应过他母亲,将立他为嫡,现在我的承诺依然有效,现在我需要依仗十三郎,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但我保证,笑到最后的,一定会是瑁儿。”

    ........利州,这里是剑南前往汉中的必经之路,山峦峻峭,沟深林密,北上道路十分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便是其中之一,再向北走三百里,便是汉中大城南郑。

    时间渐渐到了初夏,正是当地多雨的季节,天空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使道路变得异常泥泞,十万剑南军也不再行军北上,暂时驻扎在利州城内外。

    这天傍晚,一队斥候骑兵牵着马艰难地在泥泞山路上行走,为首的军官已经看到了山脚下的大营。

    “大家加把劲,我们的情报很重要,不能再耽误!”

    尽管士兵们都已疲惫不堪,但也只得抖擞精神向山脚下的剑南军大营而去。

    剑南军大营里,帐篷一顶连着一顶,延绵数里,十万大军,气势宏大,大帐中,高仙芝正站在沙盘前考虑战术安排,自从李庆安率先使用沙盘后,沙盘这种行军打仗的利器已经纷纷被大唐各军采用了,高仙芝也不例外,他在两年前便制作汉中到长安一带的沙盘,对这一带的地形道路他了如指掌。

    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天气,按理,要到五月中旬后,这一带才会陆续下雨,但雨季却提前了,使他的行军计划受到了挫折,他们已经驻扎两天了,高仙芝心急如焚,他得到的情报是,关中军还没有到南郑,如果他能抢在关中军占领南郑,得到南郑的粮食补给,占据有利地利,那么对关中军一战,他九成的把握取胜了。

    老天爷不长眼,高仙芝也无可奈何,看了半天沙盘,他无计可施,只得背手转回了前帐,这时,他忽然看见了坐在帐门口的女儿,已经荣升为中郎将的高雾,他不由一阵头疼。

    女儿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至今没有嫁人,一般而言,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出嫁了,而且还是女将军,更没人敢娶,高仙芝便死了嫁女之心。

    前几年他的爱将赵崇玼妻子病世,赵崇玼便有意想娶女儿为后妻,几次表达此心愿,虽然赵崇玼是续弦,家中还有孩子,把女儿嫁给他是有点委屈了,不过女儿确实也嫁不了别人,高仙芝便没有反对,并且暗示赵崇玼,只要女儿同意,他没有意见。

    不料女儿不仅坚决不肯,而且还跑去将赵崇玼一顿臭骂,骂得他满面羞惭,再不敢提此事,高仙芝也只得作罢。

    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高仙芝十分恼火,蜀王主动提出,愿纳高雾为平妃,诰命等同王妃,这显然是想和他高仙芝进行联姻,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仙芝便劝说女儿答应,但这个倔强的女儿却死活不肯,竟拔剑以自尽来威胁,让高仙芝又恨又恼,却也无可奈何,只想寻找机会再好好劝她。

    此时已是黄昏,濛濛细雨斜飞入帐,淋湿了高雾的发鬓,她却恍然不觉,托着腮,怔怔地望着西方的天空,她穿着一身盔甲,长年的军旅生涯使她脸庞变得有些憔悴,但她的眼睛却依然如八年前那般明亮,平时的坚毅此时已经看不见了,变得俨如羚羊的眼睛,温柔而敏感。

    高仙芝只觉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女儿在思念谁。

    “雾娘!”他慢慢走到女儿面前,柔声道:“怎么不去自己营帐?”

    高雾连忙站起身,低声道:“听说母亲写信来了,女儿想看一看。”

    “噢!是,刚刚送来,我也正想派人给你送去。”

    高仙芝从桌案上取过一封家信,笑着递给了女儿,高雾接过信,便躬身道:“父亲,那女儿回去了。”

    高雾转身便走,高仙芝又叫住了她,“雾娘。”

    “父亲还有什么事吗?”

    高仙芝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便笑了笑道:“没什么,你早点回去休息,我们最迟明天就要出发了。”

    “是!”

    高雾转身走了,高仙芝望着女儿的背影,不由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年了,她居然还这样痴心,哎!”

    这时,一名亲兵来报:“大帅,斥候有紧急情报送来。”

    高仙芝一怔,立刻令道:“让他们进来!”

    片刻,几名斥候走进大帐,半跪行了一礼,为首军官道:“禀报大帅,南郑有最新情报。”

    “说!”

    “南郑已经被四万荆州军占领。”

    “什么!”高仙芝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荆州军’,怎么会?

    他蓦地转身奔回放置沙盘的侧帐,手执油灯低头细看,他明白了,荆州军从南阳到均州再到金州,最后从金州过来,不过路途遥远,说明李瑁早已经出兵了,高仙芝又悔又恨,不由狠狠一拳砸在沙盘上,低声骂道:“这帮浑蛋!”

    他背着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怎么办?荆州军已经抢占先机,他们再去,是敌是友还不知,就算是友,有利的地势以及粮食都被他们得了,剑南军将陷于被动之中。

    高仙芝在大帐里走了几圈,这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前几天的一个策略,当时急于赶去南郑,便放弃了这个策略,而此时,不正好可以重新启动这个策略吗?

    高仙芝又返身回沙盘前,目光紧紧地盯着沙盘上的一条西方道路,这时,他想起了一条著名的战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六千字!)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各路诸侯

    正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安禄山接到儿子的死讯后顿足捶胸,放声痛哭,他发誓要为长子报仇,随即下令三军缟素,也不等朝廷是否有说法,便亲率十万精兵,浩浩荡荡杀向潼关,借口搜捕杀害儿子的凶手。

    与此同时,四万荆州兵在李瑁的率领下已经开到汉中,占领了南郑,厉兵秣马,剑指长安,而十万剑南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也转向陈仓,准备从那里进入关中,数支大军从四面杀来,一时间长安上空战争阴云密布。

    为了应付这复杂的局面,李豫也作出了积极的部署,一方面,他将二十万关中军一分为三,八万大军开赴潼关,由潼关大帅王思礼统帅,防御安禄山的军队,又派十万大军开赴汉中,任命金吾卫大将军孟云为主帅,左武卫大将军罗正义为副帅,最后由长孙全绪统帅二万军镇守长安,另一方面,李豫又连下数旨,将三万朔方军和两万凉州悉数调入关中,两军合并为一军,命郭子仪为主帅,火速开往长安。

    自从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后,他的主要任务便是募兵练兵,尽快恢复屡遭打击的朔方军系,但由于朝廷拨来的钱粮不足,使他募兵有限,将近一年时间募兵还不足两万人,无奈之下,郭子仪只好改走精兵路线,强化对军队的训练,只用一年时间,便将朔方新军训练成了一支精悍之军,仅仅只缺乏实战的磨练。

    接到李豫的旨意,郭子仪只留五千军守九原和灵州,其余三万精兵悉数起兵南下,昼夜行军,前往会州和凉州军会合,两天后,会宁城已遥遥在望。

    会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靖远县一带,位于黄河东岸,这里山环水绕,地域辽阔,自古就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经通道,为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之称,是西域东进的战略要地。

    这一带河水平缓,利于渡河,绝大部分前往西域的商人都在这里渡河,两岸码头有数百艘渡船,舟来楫往,热闹非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284 45285 45286 45287 45288 45289 45290 45291 45292 45293 45294 45295 45296 45297 45298 45299 45300 45301 45302 45303 45304 45305 45306 45307 45308 45309 45310 45311 45312 45313 45314 45315 45316 45317 45318 45319 45320 45321 45322 45323 45324 45325 45326 45327 45328 45329 45330 45331 45332 45333 45334 45335 45336 45337 45338 45339 45340 45341 45342 45343 45344 45345 45346 45347 45348 45349 45350 45351 45352 45353 45354 45355 45356 45357 45358 45359 45360 45361 45362 45363 45364 45365 45366 45367 45368 45369 45370 45371 45372 45373 45374 45375 45376 45377 45378 45379 45380 45381 45382 4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