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一队斥候骑兵牵着马艰难地在泥泞山路上行走,为首的军官已经看到了山脚下的大营。
“大家加把劲,我们的情报很重要,不能再耽误!”
尽管士兵们都已疲惫不堪,但也只得抖擞精神向山脚下的剑南军大营而去。
剑南军大营里,帐篷一顶连着一顶,延绵数里,十万大军,气势宏大,大帐中,高仙芝正站在沙盘前考虑战术安排,自从李庆安率先使用沙盘后,沙盘这种行军打仗的利器已经纷纷被大唐各军采用了,高仙芝也不例外,他在两年前便制作汉中到长安一带的沙盘,对这一带的地形道路他了如指掌。
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天气,按理,要到五月中旬后,这一带才会陆续下雨,但雨季却提前了,使他的行军计划受到了挫折,他们已经驻扎两天了,高仙芝心急如焚,他得到的情报是,关中军还没有到南郑,如果他能抢在关中军占领南郑,得到南郑的粮食补给,占据有利地利,那么对关中军一战,他九成的把握取胜了。
老天爷不长眼,高仙芝也无可奈何,看了半天沙盘,他无计可施,只得背手转回了前帐,这时,他忽然看见了坐在帐门口的女儿,已经荣升为中郎将的高雾,他不由一阵头疼。
女儿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至今没有嫁人,一般而言,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出嫁了,而且还是女将军,更没人敢娶,高仙芝便死了嫁女之心。
前几年他的爱将赵崇玼妻子病世,赵崇玼便有意想娶女儿为后妻,几次表达此心愿,虽然赵崇玼是续弦,家中还有孩子,把女儿嫁给他是有点委屈了,不过女儿确实也嫁不了别人,高仙芝便没有反对,并且暗示赵崇玼,只要女儿同意,他没有意见。
不料女儿不仅坚决不肯,而且还跑去将赵崇玼一顿臭骂,骂得他满面羞惭,再不敢提此事,高仙芝也只得作罢。
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高仙芝十分恼火,蜀王主动提出,愿纳高雾为平妃,诰命等同王妃,这显然是想和他高仙芝进行联姻,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仙芝便劝说女儿答应,但这个倔强的女儿却死活不肯,竟拔剑以自尽来威胁,让高仙芝又恨又恼,却也无可奈何,只想寻找机会再好好劝她。
此时已是黄昏,濛濛细雨斜飞入帐,淋湿了高雾的发鬓,她却恍然不觉,托着腮,怔怔地望着西方的天空,她穿着一身盔甲,长年的军旅生涯使她脸庞变得有些憔悴,但她的眼睛却依然如八年前那般明亮,平时的坚毅此时已经看不见了,变得俨如羚羊的眼睛,温柔而敏感。
高仙芝只觉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女儿在思念谁。
“雾娘!”他慢慢走到女儿面前,柔声道:“怎么不去自己营帐?”
高雾连忙站起身,低声道:“听说母亲写信来了,女儿想看一看。”
“噢!是,刚刚送来,我也正想派人给你送去。”
高仙芝从桌案上取过一封家信,笑着递给了女儿,高雾接过信,便躬身道:“父亲,那女儿回去了。”
高雾转身便走,高仙芝又叫住了她,“雾娘。”
“父亲还有什么事吗?”
高仙芝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便笑了笑道:“没什么,你早点回去休息,我们最迟明天就要出发了。”
“是!”
高雾转身走了,高仙芝望着女儿的背影,不由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年了,她居然还这样痴心,哎!”
这时,一名亲兵来报:“大帅,斥候有紧急情报送来。”
高仙芝一怔,立刻令道:“让他们进来!”
片刻,几名斥候走进大帐,半跪行了一礼,为首军官道:“禀报大帅,南郑有最新情报。”
“说!”
“南郑已经被四万荆州军占领。”
“什么!”高仙芝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荆州军’,怎么会?
他蓦地转身奔回放置沙盘的侧帐,手执油灯低头细看,他明白了,荆州军从南阳到均州再到金州,最后从金州过来,不过路途遥远,说明李瑁早已经出兵了,高仙芝又悔又恨,不由狠狠一拳砸在沙盘上,低声骂道:“这帮浑蛋!”
他背着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怎么办?荆州军已经抢占先机,他们再去,是敌是友还不知,就算是友,有利的地势以及粮食都被他们得了,剑南军将陷于被动之中。
高仙芝在大帐里走了几圈,这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前几天的一个策略,当时急于赶去南郑,便放弃了这个策略,而此时,不正好可以重新启动这个策略吗?
高仙芝又返身回沙盘前,目光紧紧地盯着沙盘上的一条西方道路,这时,他想起了一条著名的战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六千字!)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各路诸侯
正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安禄山接到儿子的死讯后顿足捶胸,放声痛哭,他发誓要为长子报仇,随即下令三军缟素,也不等朝廷是否有说法,便亲率十万精兵,浩浩荡荡杀向潼关,借口搜捕杀害儿子的凶手。
与此同时,四万荆州兵在李瑁的率领下已经开到汉中,占领了南郑,厉兵秣马,剑指长安,而十万剑南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也转向陈仓,准备从那里进入关中,数支大军从四面杀来,一时间长安上空战争阴云密布。
为了应付这复杂的局面,李豫也作出了积极的部署,一方面,他将二十万关中军一分为三,八万大军开赴潼关,由潼关大帅王思礼统帅,防御安禄山的军队,又派十万大军开赴汉中,任命金吾卫大将军孟云为主帅,左武卫大将军罗正义为副帅,最后由长孙全绪统帅二万军镇守长安,另一方面,李豫又连下数旨,将三万朔方军和两万凉州悉数调入关中,两军合并为一军,命郭子仪为主帅,火速开往长安。
自从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后,他的主要任务便是募兵练兵,尽快恢复屡遭打击的朔方军系,但由于朝廷拨来的钱粮不足,使他募兵有限,将近一年时间募兵还不足两万人,无奈之下,郭子仪只好改走精兵路线,强化对军队的训练,只用一年时间,便将朔方新军训练成了一支精悍之军,仅仅只缺乏实战的磨练。
接到李豫的旨意,郭子仪只留五千军守九原和灵州,其余三万精兵悉数起兵南下,昼夜行军,前往会州和凉州军会合,两天后,会宁城已遥遥在望。
会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靖远县一带,位于黄河东岸,这里山环水绕,地域辽阔,自古就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经通道,为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之称,是西域东进的战略要地。
这一带河水平缓,利于渡河,绝大部分前往西域的商人都在这里渡河,两岸码头有数百艘渡船,舟来楫往,热闹非常。
但这几天河面上冷冷清清,商人们都不见了踪影,来往渡船被一支军队全部占据,一天一夜,河面上全是军队的身影,这支军队就是从河西调来的凉州军了,他们已经到达两天,正在等待朔方军前来会合。
李豫的这一纸调兵圣旨对于程千里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在他最危急的时刻把他救了出来,这一年来,程千里一直便面临着安西军的高压,在甘州北方的居延海,安西三部胡兵约六万余人在大将崔乾佑的统帅下对甘州虎视眈眈,而在肃州,四万安西军枕戈以待,将会随时发动对甘、凉两州的攻击。
这一年来,程千里昼夜不得安宁,前几曰,他又得到了斥候的报告,肃州安西军大量增兵,约有八万余人,程千里立刻便猜到了,极可能是李庆安也闻风而动,亲自来肃州了,西有十二万精悍之事,北又有六万虎狼大军,十八万安西大军形成了围猎河西之势,吓得程千里胆战心惊,心中惶恐之极。
可就在这时,圣上的调兵旨意到了,程千里如释重负,他甚至连地方官都来不及告之,便连夜起兵开拔,一直到过了黄河,他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这时,一名斥候疾奔来报,“都督,朔方军已经到十里外,郭大帅也已到了。”
程千里连忙登上眺望台,极目向北方眺望,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果然是一支大军开来了,他心中大喜,连忙喊道:“给我备马,我去迎接大帅!”
片刻,程千里率领一百余骑兵向北方疾奔而去。
郭子仪率领大军经过两天的行军,终于抵达了会州,前方城池便是会州的州治会宁县,郭子仪身着银盔铁甲,威风凛凛,老当益壮,他目光严峻地望着远处。
这次他进京的任务已经明确,将迎战高仙芝。如果要他选择,郭子仪会毫不迟疑选择对抗安禄山,不管怎么说,安禄山和高仙芝的姓质完全不同,安禄山是一个有反意的地方诸侯,和他对阵是维护大唐的利益,对他百利无一害,而高仙芝却不同,与他对阵,其实是卷入了皇室之间的权斗,一个是当今圣上,一个是先帝,两人都是他的君主,让他心中为难之极,他同样也在面临一个站队的选择,是终于今上,还是效忠先帝,让他一路前来都拿不定主意,他昨晚甚至一夜未眠。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618
25619
25620
25621
25622
25623
25624
25625
25626
25627
25628
25629
25630
25631
25632
25633
25634
25635
25636
25637
25638
25639
25640
25641
25642
25643
25644
25645
25646
25647
25648
25649
25650
25651
25652
25653
25654
25655
25656
25657
25658
25659
25660
25661
25662
25663
25664
25665
25666
25667
25668
25669
25670
25671
25672
25673
25674
25675
25676
25677
25678
25679
25680
25681
25682
25683
25684
25685
25686
25687
25688
25689
25690
25691
25692
25693
25694
25695
25696
25697
25698
25699
25700
25701
25702
25703
25704
25705
25706
25707
25708
25709
25710
25711
25712
25713
25714
25715
25716
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