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太上皇又变主意了吗?”
李俅摇了摇头,取出一封信递给哥舒翰道:“这是太上皇给大帅的亲笔信,他要说得话都在这信中。”
哥舒翰拆开信看了片刻,他的眉头皱成一团,道:“太上皇不是让我进驻长安吗?怎么又改成去对付高仙芝?”
李俅笑了笑道:“哥舒大帅没有渡黄河,可能还不知道,郭子仪和程千里已经率军进关中了,他们在凤翔与高仙芝军对峙,但郭子仪的兵力不如高仙芝,很可能会落败,大帅的五万大军赶去,正好是十万对十万。”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章 意外访客
张掖河畔的草原像一片大海似得伸展着,一群群羊儿在河边悠闲地吃草,春天出生的小羊已经能站立了,它们迈开小腿,一步步地紧跟着母亲,不时好奇地望着大群奔马从不远处疾奔而过,清晨的阳光照在张掖河上,五月,正是涨水的季节,河面宽阔,波光粼粼,俨如新裁的绸缎一样,充满了光泽,一座新建的木桥横跨在张掖河上,拉近了河两岸的距离。
这时,一队千人骑兵从草原的北面出现了,他们沿着张掖河迅速驰来,这是一队穿着黑色明光铠的安西骑兵,为首大将脸庞黑瘦,身材高挑,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便慢慢停下,打量着四周的情况,一双眯缝的小眼睛仿佛狼一样的冷酷。
这名安西将领便是从居延海赶来的崔乾佑了,他奉李庆安的命令前来张掖,此时他们离张掖城已经不远了,这时,远处一队骑兵飞驰而来,是一队安西军斥候,片刻,斥候迎上前,为首校尉在马上施礼道:“参见崔将军!”
“不用客气,大将军在哪里?”
“大将军在张掖城外大营里。”
“我知道了,你们去吧!”
斥候们行一礼,纷纷催马而行,过了木桥,向西方而去,崔乾佑望着他们走远,一催战马向张掖城方向疾驰而去,千余名随从纷纷吆喝,跟着他加快了马速。
十万安西大军在昨天晚上抵达了张掖,三天时间,他们昼夜不停,整整走了八百里,高强度的行军使大军都累得疲惫不堪,此时天刚亮,大营内依然一片寂静,只有巡逻的士兵在军营附近巡视,李庆安却早早地起来了,昨晚连续不断的长安情报几乎使他一夜未眠,尤其是哥舒翰也出兵长安,这令他始料不及。
大帐内,李庆安站在沙盘考虑了下一步的策略,长安策略他们已经拟定,以暂时观望为主,等待时机,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朔方、河西及陇右军撤走后留下的空白。
现在的情况正如历史上安史之乱一样,朔方、河西、陇右的军队都被调入关中,和历史不同的是,历史上是吐蕃人占领了陇右河西,而这一回,机会却给了他李庆安。
现在让李庆安有些为难的是,陇右是要还是不要?如果要了,势必要分散他的兵力,让他难以集中力量办事,可如果不要,这个机会又有点可惜了。
这时,站在旁边的严庄道:“大将军,属下建议先取朔方,这样,居延海、灵州、凉州三地便可联为一体,至于陇右,属下建议取人口众多的州县,为我们将来募兵打下基础。”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其实朔方我们也没有必要全取,只要占领灵州,那么整个关内的北大门便被打开了,我还想占据会州,这样一来,我们进可攻,退可守,整盘棋便活了,这其实是我几年前的想法。”
“大将军几年前的想法,现在看来完全可以实施,既然大将军已经考虑好,属下建议抓紧时机实行,不要拖延。”
“我知道,我会即刻派兵!”李庆安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连下几道命令,命荔非守瑜率一万军前往灵州,又命南霁云率五千军前往会州,占据那个战略要地。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外禀报:“大将军,崔乾佑将军到了。”
李庆安立刻欣然道:“快请他进来!”
片刻,崔乾佑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道:“末将崔乾佑,参见大将军!”
李庆安连忙将他扶起,笑道:“本来应该是我去居延海,慰问将士们,实在是军务繁忙,我一刻也抽不出空来。”
“卑职明白,朝廷局势混乱,大将军要考虑大局,应该是由卑职来向大将军述职。”
李庆安笑了笑,便拍拍他肩膀道:“来!坐下我们慢慢谈。”
两人坐了下来,严庄也在一旁坐了,崔乾佑对他微微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他心中有事,也来不及寒暄,便直接道:“大将军,我这次来也是受葛逻禄、沙陀和同罗三部酋长之请,全面发动对回纥的战争,大家已经盼了多少年,有些急不可耐了。”
李庆安没有立即回答他,他背着手在帐内慢慢踱步,半晌,他回过头问道:“我想知道你的态度?”
崔乾佑想了想便道:“自从前年回纥被我们偷袭老巢得手后,他的实力大减,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从实力上来说,我们已经超越了他,如果两军开战,我们必胜无疑,但从战略上来说,我知道大将军并不像过早开战。”
“那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想过早开战吗?”李庆安注视着崔乾佑继续追问道。
“这个.....卑职知道一点,却又说不清楚。”
“那我今天再告诉你,你好好记住!”
李庆安缓缓道:“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五胡乱华,我汉民族的威胁永远是来自于北方,无论是从前还是将来,所以我并不是想让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取代另一个民族,我是要有效杀伤,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你毫不留情,杀戮回纥人的根本原因,现在灭了回纥,只会壮大其他三部的力量,回纥力量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化成了葛逻禄人,转化成了同罗人,转化成了沙陀人,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回纥人灭而不亡,让你们尽可能多地杀死回纥的有生力量,等将回纥人杀得差不多了,然后再灭亡他,那时葛逻禄三部的力量也会受到重挫,然后,我会再有下一步,让他们内斗,或者再竖一个敌人,比如契丹,再打上几年,等中原的局势慢慢稳定,等大唐的力量逐渐恢复,我们再回过头收拾他们,彻底铲除游牧势力,崔将军,我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你,就是希望你不要有任何手下留情,给我一杀到底。”
崔乾佑缓缓点头,“卑职明白了,绝不会辜负大将军的期望!”
“好吧!你也疲惫了,先下去休息,休息好了,再带一些钱物回去犒劳手下的弟兄,然后,你就要发动夏季清剿攻势,我还是那句四个字,‘灭而不亡’,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崔乾佑下去了,李庆安站在沙盘前半天沉默不语,这时,严庄低声道:“大将军,我担心崔将军和三部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恐怕无法完成大将军的重托。”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笑道:“其实你是想说,你担心崔乾佑拥兵自立,对吗?”
严庄脸一红,点了点头,“卑职正是担心这个。”
“其实你的担心没有错,不仅是崔乾佑,还有吐火罗的李光弼,信德的封常清,都有这种可能,这不是他们的原因,这是制度造成,就像李隆基一直任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任命我为安西节度使一样,时间一长,手下便对安禄山、对我忠诚起来,要想预防这种趋势,主要是在制度上来改变,实行兵将定期轮换,并且有监察御史定期巡查,关键是要坚持,我已经在考虑实施实行兵将定期轮换制度,一般而言,以三年为届,明年我就打算用荔非元礼去替换崔乾佑。”
严庄见李庆安早已想到,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他便微微笑道:“大将军昨晚一夜未眠,也休息一会儿吧!”
李庆安伸了一个懒腰,便笑道:“是有些累了,我先睡一会儿,有事情下午再商量吧!”
.......随着凉州程千里率军进京,才几天功夫,河西走廊上的商路又变得活跃起来,商人们无缝不钻,李庆安入主河西才两天,官道上便出现了商人们的骆驼队,这些商人原本是走居延海去灵州,郭子仪对商人们并不苛刻,一般都会放他们入关内,但毕竟绕了很长的路,既然李庆安恢复了对河西走廊的统治,那么商队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走河西走廊,几百头上千头骆驼的长途大商队和十几匹骡马的短途小商贩们,开始在官道上络绎不绝地出现了。
这天晚上,一支由五六个人以及三十几匹马组成的小商队抵达了张掖城,他们是从东面而来,马背上驮着粮食,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是来卖粮的小商贩,但他们行止却有些诡异,明明有羌民想问他们买粮食,他们却毫不理睬。
这支小商贩既不进城,也不进牧民区,而是直接来到了安西军大营前,他们越过了非常醒目的白色的警戒线,进入了两百步范围,不等他们靠近,一支响箭呼啸而来,钉在他们面前的地上,立刻有一队巡逻骑兵冲出营门,大喊:“站住!”
他们越过了白色的警戒线,自然要接受盘查,如果稍有怀疑,便会立刻被当做探子抓起来,一队三百人的骑兵风驰电掣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弩箭对准了他们,为首校尉喝道:“你们是什么人?”
这时,小商队里出来一个年轻人,拱手道:“我是你们大将军的老朋友,特地来拜访他。”
校尉上下打量这个年轻男子一眼,见他虽然是商人打扮,但气质高贵,容貌俊雅,不像是小商贩,口气便略略缓和了一点,道:“我是今晚的执勤官,大将军有令,凡来拜访他之人,一律要报实名。”
“原来是这样。”
年轻人便微微一笑道:“那请你转告,就说故人李俅有要事求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267
27268
27269
27270
27271
27272
27273
27274
27275
27276
27277
27278
27279
27280
27281
27282
27283
27284
27285
27286
27287
27288
27289
27290
27291
27292
27293
27294
27295
27296
27297
27298
27299
27300
27301
27302
27303
27304
27305
27306
27307
27308
27309
27310
27311
27312
27313
27314
27315
27316
27317
27318
27319
27320
27321
27322
27323
27324
27325
27326
27327
27328
27329
27330
27331
27332
27333
27334
27335
27336
27337
27338
27339
27340
27341
27342
27343
27344
27345
27346
27347
27348
27349
27350
27351
27352
27353
27354
27355
27356
27357
27358
27359
27360
27361
27362
27363
27364
27365
2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