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满城哀悼,但也有人拍手称快,尤其是被李豫夺走了土地和财产的宗室权贵,更是额手相庆,大呼苍天长眼。

    从中午开始,长安城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城门轰然关闭,三万南军和金吾卫士兵接管了长安的防务,一队队南军骑兵在大街上纵马疾驰,长安民众吓得纷纷躲回家中,东西两市的各家商铺家家关门闭户,通义坊更是如临大敌,三千南军士兵将广武王李承宏的府邸团团围住,不准任何人逃走,但很快便传出消息,李承宏自缢而亡。

    圣上之死让民众们悲伤未尽,而大唐皇位的继承又成了最令人瞩目的问题,无疑,天子驾崩,应由太子继位,但东宫太子李适今年还不满十三岁,年纪尚幼,他的心智和能力都无法治理天下,更无力驾驭大唐百年来最复杂的政治局面。

    那么,是实行摄政王监国制度还是另立新君,便成了满朝文武争论的焦点,一般而言,新皇登基是由先帝决定,但在先帝未来得及指定便驾崩,或者出现了复杂局面时,新皇要么是宗室在太庙决定,要么就是文武百官一致拥戴决定,比如李豫继位即位便是文武百官拥戴的结果。

    但这一次,决定新皇事宜却遇到了两方面的尴尬,先帝李隆基恰好在三天前逃离了长安,失去了决定新皇的机会,而众所周知,李豫和宗室关系恶劣,由宗室来决定后记人选是否不太适合,更由于李豫之死,宗室逃不脱谋杀的嫌疑,所以由宗室来决定大唐新帝已经不可能。

    但朝廷百官也遇到问题,那就是政事堂相国数量不足,政事堂原本有杨国忠、王珙、张筠、陈希烈、李砚、裴旻、令狐飞、杨慎矜、李庆安等九相,随着杨国忠和令狐飞被罢免,张筠和杨慎矜辞职,李砚和李庆安在外地,长安只剩下王珙、裴旻和陈希烈三名相国,不足以决定新帝大事。

    更重要是刚刚被任命为右相的李庆安离长安不远,完全可以很快赶到长安,因此,很多官员都在期盼着李庆安能尽管赶回长安主持大局。

    大明宫后宫,李豫之死如大厦崩塌,后宫哭声一片,皇后沈珍珠更是哭得几度昏厥,被宦官宫女们抢救回来。

    沈珍珠泪痕已干,她呆呆地望着宫殿外,虽然丈夫的死令她心碎,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得不克制住巨大的悲痛,考虑儿子的命运。

    她的儿子便是太子李适,才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他能继承父亲的大统吗?沈珍珠记得丈夫曾经说过,如果太子已过弱冠之年,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登基为帝,但如果丈夫出了什么意外,太子还未成年,那么太子的登基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偏偏丈夫的预言成真,沈珍珠在痛苦之余,也深深为儿子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时,一名宫女快步走入,施礼道:“娘娘,王相国已经在宫外等候。”

    “请他在外殿稍等,我这就去见他。”

    沈珍珠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向麟德殿方向而去。

    王珙是奉皇后之诏来大明宫觐见,他背着手站在麟德殿前的台阶上来回踱步,中唐以后,后宫干政的情况已经不像前期那样严重了,作为皇后,沈珍珠已经不能决定大唐新皇的归属,王珙来见沈皇后,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应付。

    此刻,王珙在思考下一步的对策,朝中局势复杂之极,各种势力交错其中,无论是大将还是重臣,都有影响新帝的可能,但能登皇位的就那么几个人,李隆基、李亨、李适,三人而已,最后会是谁登基,现在的局势仍然扑朔迷离。

    这时,王珙看见大群宫女簇拥一顶小轿从侧门进宫,他便知道这是沈皇后来了,他连忙收起思路,脑海里开始盘算给沈皇后的应对之辞。

    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王相国,娘娘有请!”

    王珙整理一下衣冠,便随宦官快步走进了宫中,偏殿里,宦官已经拉起了一幅纱帘,沈珍珠坐在纱帘之后,王珙隐隐看见她在拭泪,心中不由一叹,上前躬身施礼道:“陛下已去,不能复生,娘娘请节哀顺变,保重凤体!”

    沈珍珠垂泪道:“圣上正当年壮,便抛下我们孤儿寡母去了,太子年少,尚不能自主,恳请王相国看在圣上待卿不薄的份上,扶助太子一把,让他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早登大统。”

    说完,沈珍珠竟在纱帘后跪了下来,“恳请王相国相助!”

    王珙也吓得连忙跪下,“娘娘,折杀臣了,臣一定会尽心竭力,扶助太子。”

    几名宫女将沈珍珠扶了起来,沈珍珠得到王珙的保证,心中稍安,便问道:“王相国,国不可一曰无君,不知朝中大臣可有立新君的想法?”

    王珙沉吟一下道:“实不瞒娘娘,现在朝中争论极大,虽然臣力主要立太子为君,但遭到不少强大势力反对,如杨国忠、张筠,以及深恨圣上的宗室皇族,他们都认为太子年少,才智和能力均不足以登基为帝,目前朝中最主要的意见都主张迎回先帝,以先帝的德高望重,必能平衡各方力量,带领大唐走出困境,实不瞒娘娘,现在朝中的呼声是二八开,八诚仁都支持先帝重登皇位,只有不到两诚仁支持太子即位。”

    沈珍珠吓得大惊失色,如果是李隆基重新登基,他的儿子就完了,丈夫不止一次给他说过,先帝已经对他恨之入骨,若先帝重新即位,他将立十三叔为皇储,以后皇位的延绵将从十三叔那一系开始,不仅自己的儿子将无缘帝位,而且姓命堪忧,那些如狼似虎的叔父,能容他吗?

    “王相国,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王珙叹了口气道:“臣是圣上的心腹大臣,先帝对臣也恨之入骨,臣当然希望太子能即位,这也是臣为自己着想,臣反复思量,或许有一个办法能使太子逃过此劫。”

    沈珍珠大喜,急道:“王相国请说!”

    王珙见沈皇后慢慢进入陷阱,他心中不由暗暗得意,虽然内宫不好干政,但她毕竟是皇后,而且她的态度也就代表了太子的意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王珙便不慌不忙道:“娘娘,太子弱势的关键就是他年纪尚少,不能读力执政,如果有一个我们信得过的长辈先登基为帝,等他百年后再把皇位让给太子,那时太子已经成年,谁也不能拿他年纪来做文章,臣想,天下只有一个人能担此任,娘娘想到了吗?”

    “你是说太上皇?”沈珍珠听懂了王珙的意思,竟是要让太上皇登基。

    “娘娘,臣正是此意,太上皇最早也曾是东宫太子,威信卓著,太子又是他的嫡长孙,血脉相连,如果太子能主动将皇位让给祖父,这样不仅那些支持先帝的人无话可说,而且,太上皇百年后,必将又把皇位传给太子,这样,太子能在东宫刻苦攻读,成为大才,将来继承圣上遗志,即位后将成大唐的中兴之主。”

    王珙说得天花乱坠,沈珍珠却沉默了,她虽然此时非常害怕焦急,也没有什么主见,但她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绝对相信丈夫,丈夫给她说过,太上皇野心太大,竟然挑拨他和太子的关系,尽管王珙说得好听,也有一定道理,但沈珍珠想起丈夫说过的话,她不敢轻易表态,更不敢公开承诺什么。

    王珙见皇后沉默了,便又劝道:“娘娘,情况十分紧急,臣估计太上皇最迟明天就会赶回长安,他一旦回到长安,掌握了政局,那一切就晚了,娘娘,下旨决定吧!”

    不管王珙怎么劝,沈珍珠都不敢下这个决定,除非他儿子即位,否则,她绝不会轻易答应任何事情。

    “王相国,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考虑好了,我自然会派人告诉相国,我现在心里很乱,先失陪了。”

    沈珍珠起身便进内宫去了,将王珙晾在偏殿,王珙脸沉了下来,他没想到这个沈皇后竟然这样难说服,他不由重重哼了一声,转身也走了。

    不料沈珍珠就躲在门口,她想看看王珙的反应,正好听见了他极为不悦的冷哼之声,那一声冷哼和刚才的忠心耿耿的他截然判若两人,吓得沈珍珠按住了胸脯,就仿佛她看到了一个人面兽心的恶魔,心中怦怦乱跳,她这才明白原来这个王珙也并没有安好心。

    沈珍珠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寝宫,其实她最信任的是丈夫的师傅李泌和李砚两人,丈夫给她说过,只有这两人对他才忠心不二,可惜这两人都不在长安,这下可怎么办?

    这时,她的心腹侍女道:“奴婢曾记得圣上给过娘娘一只金盒,娘娘忘了吗?”

    一句话提醒了沈珍珠,她想起来了,半个月前,丈夫是给过她一只金盒,说他得罪宗室太狠,不会被人所容,假如他出事,让她看一看这个金盒,当时她怪丈夫说话不吉利,便将金盒扔到一边了。

    沈珍珠连忙起身道:“我们快找找,那金盒在哪里?”

    她和几个心腹侍女开始在寝宫中翻箱倒柜,忽然,一名侍女道:“娘娘,我找到了!”

    金盒就在床头的木箱里,沈珍珠急忙上前道:“快给我!”

    她接过金盒,飞快地打开了,里面是一幅白锦,她慢慢展开了,只见上面是丈夫的亲笔手书,只有一句话,‘速诏郭子仪进京’。

    这一下,沈珍珠再不迟疑,她立刻命道:“速备笔墨,我要写信!”

    .........沈珍珠写了一封密旨,又盖上皇后的宝印,命一名心腹宦官化装成平民,连夜出了长安,向郿县方向奔去。

    此刻的关中风云变幻,郭子仪大军驻扎在渭河以南的郿县,他接到了长安的飞鸽传信,圣上驾崩,他不由哭倒在地,遂命三军戴孝,第二天晚上,他便接到了沈皇后的诏书,便立刻下令三军向长安进发。

    以此同时,驻扎在渭河北岸岐山县的哥舒翰也接到了李亨的飞鸽传书,命他大军进京,他几乎是和郭子仪同时起兵,两支军队,一个在渭河南岸,一个在渭河北岸,仿佛行军竞赛一般,向长安急速而去。

    泾州安定县,李庆安率四万安西军已经在此驻扎了两天,自从李豫启程去皇庄巡查,李庆安便率领四万大军离开了平高县,进入弹筝峡,直入泾州,过了泾州便是关中地带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568 19569 19570 19571 19572 19573 19574 19575 19576 19577 19578 19579 19580 19581 19582 19583 19584 19585 19586 19587 19588 19589 19590 19591 19592 19593 19594 19595 19596 19597 19598 19599 19600 19601 19602 19603 19604 19605 19606 19607 19608 19609 19610 19611 19612 19613 19614 19615 19616 19617 19618 19619 19620 19621 19622 19623 19624 19625 19626 19627 19628 19629 19630 19631 19632 19633 19634 19635 19636 19637 19638 19639 19640 19641 19642 19643 19644 19645 19646 19647 19648 19649 19650 19651 19652 19653 19654 19655 19656 19657 19658 19659 19660 19661 19662 19663 19664 19665 19666 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