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李隆基大吃一惊,随即怒形于色,“真有此事吗?”

    杨国忠对李隆基的姓子可谓了如指掌,他这样说其实是冒风险的,如果换别人,一定会追查,到底是谁告诉了杨暄,然后这个人又怎么知道,最后才一步步查到哥舒翰头上,这样追查的话,杨暄肯定会出问题,他刚到汉中,怎么可能知道发生在前线的事情?这样一来,杨暄的消息来源就值得怀疑了,继而怀疑到杨暄的真实身份。

    但对于李隆基,杨国忠一点这样的担心都没有,李隆基从来不会关心消息的来源,他只关心是否真有其事,至于最后是真是假杨国忠也不担心,他知道李庆安会把一切都安排好。

    杨国忠对于哥舒翰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当初他希望哥舒翰支持寿王李瑁,而且还两次写信给他,但没想到最后哥舒翰支持的竟是李亨,让杨国忠感觉被玩了一把,现在为了他儿子,杨国忠已经不在乎哥舒翰的死活了。

    “陛下,臣觉得是有点不对,哥舒翰比我们早到,可至今他也没有和李庆安打过一仗,只是不停地催促军粮物资,而且李庆安也不进攻他,这算什么?难道他们之间真的没有默契吗?这让臣又想到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李隆基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连高仙芝都敢当面顶撞他,更何况哥舒翰呢?不用拿什么证据,他便已经相信了几分,哥舒翰确实有脚痛病。

    “你继续说,去年发生了什么事?”

    “去年皇太孙为了发行银钱,便和李庆安翻脸,夺了他的河西,不准安西银元流入中原,但后来我们发现,安西银元还是大量涌入长安,不是从河西过来,也不是从朔方过来,那这银元会从哪里流入?臣现在才明白,这一定是从陇右过来,当年李庆安参加石堡城战役就是从安西直奔陇右,这条路线他很熟悉,臣敢肯定,李庆安还是用当年的路线,把大量的银元运至陇右,又和哥舒翰达成默契,使这些银元进入关中,否则哥舒翰哪有钱粮招募士兵?这一定是李庆安给了他好处了。”

    杨国忠的话有理有据,李隆基已经相信七分,他不由恨恨骂道:“这个该死的哥舒奴,朕这么重用他,他竟敢对朕两面三刀!”

    这时,杨国忠使出了杀手锏,“陛下,臣之所以敢肯定此事是真,是因为哥舒翰必须要讨好李庆安。”

    “为什么?”

    杨国忠一字一句道:“原因很简单,哥舒翰部下的家眷此时都在李庆安的手中,他不敢惹翻了李庆安。”

    “啊!”

    李隆基恍然大悟。

    .......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五十一章 被迫撤军

    情况正如李隆基所担心的那样,一支两万人的关中军快速部队在大将邓景山的率领下,从子午道直插汉中,并在兴道县截断了高仙芝军队的粮道,三万石待运粮食全部被截获。

    梁州太守兼汉中留后郭英乂闻讯大惊失色,他一方面组织民夫防御南郑城,另一方面急派人向高仙芝和哥舒翰报信。

    一早,高仙芝便匆匆来到李隆基御帐前,对几名帐前侍卫道:“请速禀报圣上,我有急事求见。”

    高仙芝心中焦急之极,关中军已经占领了兴道县,断绝了自己的粮道,如果郭子仪将这个消息向自己的军队宣扬,待粮食出现危机后再大举进攻,自己军队必将惨败,不容置疑。

    当初他力主留五万军队守后方,他们以十万大军北上,也不用再分兵两路,但李隆基不肯,他认为十万军夺不下长安,坚持全军北上,只留数千人运转粮草,李隆基想得很简单,只要一举冲出谷道,进入关中,就不存在后勤保障的问题了。

    可事实上,他们进军缓慢,又临时改变了行军路线,致使一次次丧失先机,最后被长安大军从容布局,将谷口打造成铜墙铁壁一般,他们怎么能冲得出去?

    高仙芝明白,他们现在就算冲出谷口,也不是别人的对手,李庆安的七万安西铁骑就足以横扫剑南军,剑南军擅长山地作战,在平原上绝不是骑兵的对手。

    他现在只希望李隆基能清楚眼前的严峻局面,不要再为了一己之欲而丧失了整支军队,届时他李隆基也难以自保。

    片刻,侍卫跑出来道:“高帅,圣上命你进去!”

    高仙芝快步走进了李隆基的大帐,此时李隆基正在喝一碗燕窝粥,高仙芝快走两步,单膝跪下道:“臣高仙芝参见陛下!”

    李隆基眼皮都没有抬,淡淡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是你决定了再继续进攻吗?”

    “陛下!”高仙芝有些惶恐道:“南郑郭太守传来消息,两万关中军已经从子午道杀进汉中,我们粮道被断,汉中危险了。”

    “砰!”地一声,李隆基重重将粥碗向地上一摔,粥碗裂成了碎片,他厉声斥道:“朕三番五次让你进攻骆谷关,就是担心粮路被断,可你不肯,说什么等待时机,现在时机呢?时机在哪里?难道你的时机就是我们后路被断,无路可走吗?”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高仙芝吓得跪倒连连磕头,拼命解释道:“非臣不肯尽力,而是天时地利对我军极为不利,郭子仪军队和我军兵力相仿,据守雄关,只五千弓弩军便可射退我三万大军,就算臣率大军拼死夺下关隘,那也会损兵折将过半,到了关中,又怎么能抵挡得住李庆安的七万安西骑兵,陛下,事实如此,非五十万雄兵,不能克关中啊!”

    高仙芝提到李庆安,让李隆基一下子想到了哥舒翰,他心中更恨,至今未打一仗,和李庆安暗通往来,这个高仙芝还有用,得先收拾那个哥舒翰再说,想到这,李隆基脸色稍霁,叹口气道:“算了,事已至此,朕发怒也无用,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是战还是退?”

    高仙芝见终于说服了李隆基,心中稍安,便连忙道:“陛下,臣以为在我们粮尽发生恐慌之前,郭子仪不会进攻我们,而现在我们粮食还能支持五天,从这里返回汉中须三天时间,我们当立即撤军,也要通知哥舒翰撤军,这是上策,陛下回蜀中后励精图治,待臣练出雄兵数十万,再出祁山为陛下攻取关中。”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确实也没有办法了,他只得点点头道:“好吧!朕再听你一次。”

    他话音刚落,只听见远方传来了轰隆隆的鼓声,吓得李隆基站了起来,“这、这是怎么回事?”

    一名侍卫飞奔而至,在帐外大声喊道:“陛下,郭子仪大军撤离骆谷关了,骆谷关的大旗已经降下。”

    李隆基先是一怔,随即大喜,连忙道:“高将军,这可是机会啊!郭子仪的军队居然撤退了。”

    高仙芝暗暗叹息,这不是机会,这是郭子仪的诱饵,圣上怎么就不明白呢!他苦劝道:“陛下,关中军占领兴道县,断了我们粮道,郭子仪焉能不知,他现在应该是枕兵以待才对,等待我们自乱,可是他却退兵,说明他也担心我们撤回汉中,便故意让出骆谷关,诱引我们继续北上,一旦我们上当,失去了撤兵的机会,而粮草不继,那就是我们溃败的时刻,陛下,不能上郭子仪的当啊!”

    李隆基满腔喜悦,却被高仙芝一盆冷水泼下,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极为不悦道:“高将军,什么事情都有各种可能,你也只是猜测罢了,再说了,就算他是诱敌之计,我们不就是想进入关中吗?进了关中,还愁没有粮食吗?如果连郭子仪都打不过,朕北进关中还有什么意义,朕已经决定了,不要急于撤军,先去骆谷关看一看。”

    “陛下!”

    “不要再说了!”李隆基打断了高仙芝的话,强硬道:“朕意已决,难道你还要再顶撞朕吗?”

    高仙芝长叹一声,只得无奈道:“臣遵旨!”

    这一次李隆基下定了决心,不再理会高仙芝的恳求,他逼迫高仙芝军队军队进驻骆谷关。

    一时辰后,剑南大军进驻了久攻不下的骆谷关,进了骆谷关并非就到关中,还要继续向北走一百二十里,才到盏屋县,这才算是进入关中,而郭子仪的大军一直北撤到了盏屋县,把沿途所有的关隘都让了出来。

    或许是天意,剑南军进驻骆谷关的当天,天色便开始转阴了,黑沉沉的乌云压城而来,北风骤起,眼看一场暴雨即将到来。

    在山道中遇到暴雨是极度危险之事,很可能会遭遇山洪或者泥石流,那对于军队将是灭顶之灾,李隆基无奈,只得同意军队暂住骆谷关。

    当天傍晚,一场夏末的暴雨铺天盖地向终南山谷地袭来,大雨倾盆,冲刷着两边的峭壁和泥土,泥沙被流水裹夹而下,这场暴雨下了一夜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雨势渐渐变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733 53734 53735 53736 53737 53738 53739 53740 53741 53742 53743 53744 53745 53746 53747 53748 53749 53750 53751 53752 53753 53754 53755 53756 53757 53758 53759 53760 53761 53762 53763 53764 53765 53766 53767 53768 53769 53770 53771 53772 53773 53774 53775 53776 53777 53778 53779 53780 53781 53782 53783 53784 53785 53786 53787 53788 53789 53790 53791 53792 53793 53794 53795 53796 53797 53798 53799 53800 53801 53802 53803 53804 53805 53806 53807 53808 53809 53810 53811 53812 53813 53814 53815 53816 53817 53818 53819 53820 53821 53822 53823 53824 53825 53826 53827 53828 53829 53830 53831 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