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百五十七章 成都来信
李庆安暗地拉拢联络世家大族,虽然是借了裴宽大寿的名义,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一些蛛丝马迹还是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出去,被有心人放在了心上。
左相王珙也同样收到了裴家的请柬,为了给裴宽贺寿,朝廷特地休朝一曰,以示对裴家的体恤,王珙也落得半曰清闲,中午时分,他换了身衣服,准备去裴家赴宴,其实从上午开始,便陆陆续续有大小官员赶去裴府了,自古以来,权贵的寿宴都是官场交际的重要场合,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官员来说,一次富有成效的交谈,往往就决定了他的官场命运,所以中小官员们一般都会早早赶去会场,寻找会晤高官的机会。
但王珙却不同,他是堂堂的左相,政事堂相国,已经位极人臣,他不需要再眼巴巴地跑去,找某个高官恳谈,只有人家找他的份,因此王珙不慌不忙,悠闲地吃了午饭,又准备去书房小睡片刻,这是他雷打不动的规矩,刚到书房,一名丫鬟便跑来禀报,“老爷,夫人有请!”
王珙知道,这必然是妻子来催他出发了,从早到现在已经催了三次了,他便不高兴地挥挥手道:“去告诉她别急,到时间我自然会带她去。”
丫鬟笑着又施一礼道:“老爷,不是出发的事情,是夫人有客人来了,请老爷也过去一下。”
“客人?是谁?”王珙奇怪地问道。
“是夫人的内侄女来了。”
‘原来是她!’王珙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便点了点头,笑道:“让夫人稍等,我马上就来。”
他再也没有睡意了,立刻向内宅而去。
.........王珙的妻子是益州太守崔圆之妹,名门世家之女,嫁给王珙已近二十年,正是崔家对王珙的助力,才使得王珙在天宝年间的官场行情一步步见涨,最终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相国之一,所以崔王两家在官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损共荣的局面。
尽管崔圆成为了李隆基的相国,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王珙的势力已根深蒂固,一个小小的联姻关系已动不了他,况且他又是李亨赖以支撑局面的柱梁,万万不敢动他,这样一来,王珙和崔圆的关系便被人看淡了。
别人看淡了,王珙自己可没有看淡,否则他也不会像此时这样,连午睡的惯例都不顾了,匆匆赶去内宅。
今天来的客人是王珙夫人的侄女,也就是崔圆的女儿,小名叫春娘,四年前嫁给了工部员外郎赵勋,前段时间权贵大量奔蜀时,她和丈夫也逃去了成都,但今天又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来找她的姑母。
春娘长得着实普通,因化妆浓艳而平添了三分姿色,但她快人快语,做事精明能干,她正和姑母谈论着蜀地人情。
“成都虽然也算不错,但我觉得还是比不上长安的繁盛,光是东市的商铺,整个成都加起来也不到一半,我说的是赚钱,还有朱雀大街,长安高大的城墙,大明宫的壮丽等等,成都更是望尘莫及。”
“那吃穿用度怎么样?”王珙的妻子毕竟是女人,比较关心这些细节上的东西。
“吃穿的价格比长安稍微便宜一点,二十文钱一斤肉,七十文钱一斗米,而且那里的安西银元价格极高,一块银元可兑换一贯三百文钱,亏得这次我们带了不少银元去,大赚了一笔,才没有被买房亏死。”
“房子贵吗?”
“不止贵那么简单,一天一个价,天天向上走,贵倒也罢了,关键是我们这些南下人,硬生生被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亲王宗室去了成都就有良田美宅,不用掏一文钱,那些高官权贵也有官宅免费提供,一点不用担心,只有我们这些小官吏,必须自己掏钱买房,现在随便一处两亩的小宅都要两千贯钱,我们虽然有点积蓄,可若全部用来买宅,我们吃什么?更没有钱买丫鬟杂仆了,所以我这次回京就想把长安的宅子卖了,凑点钱回去。”
“我劝侄女还是不要卖的好!”王珙笑着走了进来。
春娘连忙起身行礼道:“参见姑父!”
“不用这么客气了,坐下吧!”
春娘又坐了下来,王珙的妻子连忙问道:“老爷,你劝春娘不要卖长安的房子,这是为什么?”
“是啊!姑父为什么不让我卖房子?”春娘也好奇地问道。
王珙微微笑道:“狡兔尚有三窟,难道你们将来不想回长安吗?真以为大唐的分裂会延续几十年?”
“可是我们听说不少宗室权贵的府第都被长安的朝廷没收了,南下的官员们人人惊惶,现在成都到处是流言,我们都很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也被没收。”
“你们这种小人物就不用担心了,你就放心吧!除了南逃的宗室外,连杨国忠的宅子都没有被没收,你还担心什么?”
春娘拍了拍胸脯笑道:“那我就放心了,其实我们也有点犹豫,万一又要回长安,家也没有了,住在哪里去?姑父这样一说,我就不卖了。”
说到这,春娘取出了一封信,递给王珙道:“姑父,这是我父亲写给您的信,我顺便带来。”
王珙心领神会地笑了,他知道,崔圆一定会让春娘带信给他,他接过信便笑道:“你们先聊,我去书房看看信。”
王珙夫人连忙道:“老爷,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这个不用急,若你想先去,那就带永儿先去吧!我稍晚一点再来。”
王珙快步返回了书房,坐下打开了崔圆给他的信,从拿到信他便知道信中有内容,崔圆写信从来不会超过一页,但这封信却颇厚,至少有三页,信中很可能另有玄机。
果然,王珙拆开信,立刻发现了藏在信中的一张叠好的小纸,竟然是李隆基的手谕,王珙大吃一惊,慌忙把门窗都关严了,这才紧张地打开了李隆基的手谕。
‘爱卿跟随朕多年,朕素知爱卿忠义,古人云,坐庙堂之高者,方能见天下之大,爱卿已官居高位,所思所想当是大唐社稷之安危,今天长安的天空被安西魔障所迷,凄风戾雨,大唐神器被迫入蜀,朕哀叹祖宗社稷,恨己力单势薄,望爱卿能带王氏家族走出魔障,与朕携手,共还大唐朗朗青天,朕拭目以待。’
王珙慢慢合上了信,脑海中一片空白,李隆基的手谕并没有给他带来狂喜,相反,他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被李隆基盯上固然可以证明他的价值,但同样也给他带来了压力,王珙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回应或者满足,他便会视为仇敌,让你一死方休,现在李隆基看上了他王珙,他该怎么回应,不理不睬吗?
王珙的心中乱作一团,他刚刚劝春娘狡兔三窟,可转眼便轮到他自己了,难道他也要狡兔三窟吗?
王珙将李隆基的手谕放在一边,暂时不去想他,他又打开了崔圆的信,信中的内容让他松了一口气,信中没有提到李隆基手谕一事,只是希望加强崔王两家合作,在南北两唐中皆能保持住最大的利益,在信的末尾,崔圆提到了一件事,兵部侍郎韦见素已经暗中投靠了李隆基,他最近可能会有大举动,让王珙不妨留意,这将是彻底扳倒韦家的机会。
‘扳倒韦家!’
王珙的脑海里闪过了这个念头,其实王珙想扳倒的是裴家,尤其是裴旻,他更是想除之而后快,但裴旻他动不了,裴旻是李庆安的代言人,不过能除掉韦见素也不错,当年韦见素跟随杨国忠时,便是自己的对头,韦家又和裴家一直关系密切,扳倒韦见素,对最近曰益嚣张的裴家也是一个警告,王珙知道,这其实也就是崔圆的意思。
王珙不由又想到了最近李庆安对各大世家的拉拢,长安有名的名门大族,裴、卢、韦、萧、张、独孤、长孙等等数十户人家他都亲自登门,势头迅猛,昨天李亨还和他商量,如何阻止李庆安的野心。
狠狠敲打一下韦家,不就是对这些世家的一次警告吗?
这时,门外传来了丫鬟的声音,“老爷,夫人说该出发了,她已在马车上等候老爷。”
“我知道了!”
王珙被催得一阵心烦,便换了一件衣服,戴上纱帽,匆匆地出门了。
..........裴府此时已是热闹非常,大门前的街道上停满了客人的马车,仍不断有源源不断的马车前来,十几名裴家子弟骑着马,正忙碌地引导马车停驻,三百多名李庆安的亲兵也来帮忙,帮忙维持秩序。
这次裴宽过寿,共送出去一千二百份请柬,绝大部分都是长安的头面人物,再加上裴宽从前豪爽好交友,人缘极佳,因此王元宝等长安巨商也得到了请柬,备厚礼前来拜寿。
一般而言,裴家这种世家名门是不会和商贾往来,但裴家考虑到这可能是裴宽人生的最后一个寿辰了,因此无论贵贱,凡与裴宽有交情之人,一并请来,也算是最后给裴宽一个交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896
33897
33898
33899
33900
33901
33902
33903
33904
33905
33906
33907
33908
33909
33910
33911
33912
33913
33914
33915
33916
33917
33918
33919
33920
33921
33922
33923
33924
33925
33926
33927
33928
33929
33930
33931
33932
33933
33934
33935
33936
33937
33938
33939
33940
33941
33942
33943
33944
33945
33946
33947
33948
33949
33950
33951
33952
33953
33954
33955
33956
33957
33958
33959
33960
33961
33962
33963
33964
33965
33966
33967
33968
33969
33970
33971
33972
33973
33974
33975
33976
33977
33978
33979
33980
33981
33982
33983
33984
33985
33986
33987
33988
33989
33990
33991
33992
33993
33994
3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