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笑了笑,便在小桌前坐了下来,这才借着光仔细看了一眼杨玉环,只见她不施粉黛,果然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依然那般娇艳惊人,美得令人窒息。

    杨玉环见他目光炯炯,不由有些难为情地垂下了长长的睫毛,幽幽叹息道:“我已风鬟雾鬓,都不敢出门见人了。”

    “没有!你和我当年初见你时一样,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杨玉环听他语气诚恳,心中欢喜,便抿嘴一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油嘴滑舌,我老不老心里有数,不用你来夸奖。”

    说到这,她忽然想起一事,连忙歉然道:“看我,连茶都不给你倒一杯,你等着,我去给你拿个杯子来。”

    李庆安指了指桌上的两个茶杯,笑道:“这不是有杯子吗?”

    “那是师姑们来聊天时喝的茶杯,你是俗人,不能用出家人的杯子,我给你拿我的杯子。”

    杨玉环快步走进了里屋,李庆安听她不把自己当客人,心中不由大为受用,便提高声音笑道:“这么晚来打扰,真是不好意思,等会儿我要在慈航院里会一个客人,顺便来看看你。”

    杨玉环端着一杯凉茶走了出来,她目光似流波,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只是顺便吗?”

    “呵呵!是我说错了,是专程来看你,顺便会会客人。”

    “这还差不多!”

    杨玉环笑着坐在他对面,道:“其实我应该感谢你,你给了我自由,这么多年来,这几天我的心情最为舒畅,就仿佛身上的千斤枷锁被卸掉一样,浑身轻松,七郎,真的谢谢你了。”

    “那你决定不做女道士了?”李庆安有些暧昧地笑道。

    杨玉环白了他一眼,道:“你这家伙这么有心机,把我放到尼姑庵来,我能做女道士吗?”

    李庆安听她说得有趣,便哈哈大笑道:“这你可冤枉我了,我可没这心机,是因为这里最安全,隔壁就是安西军的重要衙门,把你放在这里,我才放心。”

    “给你开个玩笑呢!不过我很想出去走走,离开长安到外地去,七郎,你能给我安排吗?”杨玉环央求地望着他道。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我带你去安西看一看,你想去吗?”

    “安西?”

    杨玉环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去安西,那是她曾经做梦去过的地方,她看李庆安又不像开玩笑,便迟疑着道:“七郎,你说的是真的吗?”

    李庆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点点头道:“我后天便会离开长安回安西了,以后我回安西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带你一路同行。”

    杨玉环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她当然想去,可事情来得太突然,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她想了想便笑道:“让我考虑一下吧!明天我让妙静师傅告诉你我的决定。”

    这时,只有院子外传来老尼姑的声音:“大将军,你等的人来了。”

    李庆安将茶杯中的凉茶一饮而尽,起身笑道:“那好,我明天等你消息,不打扰你休息,我去会客了。”

    ........前院的客房内,崔涣心神不宁,背着手来回踱步,他没想到李庆安会在这时侯来见自己,崔涣虽然不知道李庆安为什么见自己,但他既然如此秘密,那一定是大事,崔涣知道,就在今天晚上,崔家将面临一次重大机遇了。

    崔涣一路之上已经考虑清楚,事实上他早就做出了决定,李庆安绝对不会抛弃排名天下第二的崔氏家族,同样,崔家也不会放弃李庆安这个机会。

    这时,门开了,李庆安走了进来,拱手微微笑道:“崔使君,我们是不打不相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八章 烽烟渐起

    凤翔府是连接关中和陇右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关中的第二大都市群,这里城池广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自古便是历朝历代富庶的地区之一。

    随着唐王朝开始了唐蕃战争的紧密备战,凤翔便开始变得忙碌起来,渭河两岸到处都是拉纤的民夫,喊着低沉的号子,将一艘艘满载粮食及军械物资的沉重大船缓缓拉动,在渭河中逆水而行,岸边,也有一支声势浩大的运粮队伍,马车、牛车,拉着高高的粮草垛,在安西新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不时有各州县组织而来的粮草车队加入,汇集成了更加声势浩大的运输队伍,延绵有十里之遥。

    这天下午,从长安方向开来了一支军队,足有两万人之众,都是清一色的骑兵,他们不时超越运输车队,在宽阔的大路上列队疾驶,在队伍中间,这次李庆安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骑在马上,他在被千余名亲兵围在中间,战马不紧不慢地行走,这是李庆安返在回安西的路上。

    四天前,杨玉环托慈航院的主持送来了一封短信,信中杨玉环以自己身体不好,不宜长途跋涉为由,委婉地拒绝了李庆安让她同去安西的邀请,李庆安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愿随自己去安西,但她的婉拒确实给他带了一丝惆怅。

    但随着队伍抵达凤翔,备战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杨玉环带给他的一丝惆怅也早已无影无踪,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即将爆发的唐蕃大战上了。

    就在李庆安离开长安的前一天,李庆安和李亨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李亨答应全力支持安西军备战吐蕃,同时派大将王思礼率四万关中军协助作战,他们将入驻河州、洮州以及叠州一线,防止吐蕃军从这一带突破陇右防线。

    作为对安西军支持的条件,李亨也明确要求政事堂恢复权力平衡,李庆安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辞去了中书门下之职,让出了一个相位,政事堂经过闭门磋商,便再次任命崔涣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任了李庆安让出的相位,由于崔涣是李亨的三个提名者之一,这样一来,政事堂又恢复了三三一的权力格局,使本来已经有些失衡的权力格局又重新恢复了平衡。

    由于吐蕃使者的单方面要求被唐廷明确拒绝,这就意味着两国已经没有和解的余地,外交失败后,战争便将不可避免地即将到来。

    两万骑兵队已经走了三天,前方不远便是凤翔府的府治雍县了,过了雍县,再走不到百里,便可进入陇州,那里关中备战的最后一站。

    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哗,李庆安身边的亲兵连忙高声喊道:“大将军快看前面!”

    李庆安搭手帘向前方望去,只见对面远远地也来了一支安西军骑兵,人数不多,只有大约三千余人。

    李庆安心中一阵惊喜,这难道是护送他妻子回长安的军队不成?这个念头刚起,只见一名骑兵军官飞奔而来,正是他的亲兵都尉之一张永庆,他便是奉命护送赵王妃和李庆安儿子回长安的护卫军首领。

    “大将军!”

    张永庆兴奋地奔至近前,他在马上抱拳施礼道:“末将护卫王妃一路顺风,特向大将军交令!”

    “交令?”李庆安笑道:“这还没到长安呢!交什么令?”

    张永庆挠挠后脑勺,眼中满含期盼道:“末将想跟大将军去陇右。”

    “你把王妃送回长安太平坊的独孤府,我就准你来陇右参战。”

    张永庆大喜,他又连忙道:“王妃请大将军到前面去。”

    “你小子,现在才说正事。”

    李庆安笑骂一句,催马向队伍前面而去,刚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问道:“李光弼的军队到哪里了?”

    “回禀大将军,从敦煌我们就分道而行,他的军队应该已经到了青海一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9021 89022 89023 89024 89025 89026 89027 89028 89029 89030 89031 89032 89033 89034 89035 89036 89037 89038 89039 89040 89041 89042 89043 89044 89045 89046 89047 89048 89049 89050 89051 89052 89053 89054 89055 89056 89057 89058 89059 89060 89061 89062 89063 89064 89065 89066 89067 89068 89069 89070 89071 89072 89073 89074 89075 89076 89077 89078 89079 89080 89081 89082 89083 89084 89085 89086 89087 89088 89089 89090 89091 89092 89093 89094 89095 89096 89097 89098 89099 89100 89101 89102 89103 89104 89105 89106 89107 89108 89109 89110 89111 89112 89113 89114 89115 89116 89117 89118 89119 8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