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庆大喜,他又连忙道:“王妃请大将军到前面去。”

    “你小子,现在才说正事。”

    李庆安笑骂一句,催马向队伍前面而去,刚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问道:“李光弼的军队到哪里了?”

    “回禀大将军,从敦煌我们就分道而行,他的军队应该已经到了青海一带。”

    李庆安点点头,便纵马向前军而去。

    由于遇到了护送赵王妃的队伍,安西军便暂时停了下来,只见前军有几辆马车,满载着大大小小的箱笼,在一辆最宽大的马车上,他的妻子明月正从车窗探头向这边眺望,她忽然看见了李庆安,激动得用力招手。

    “大郎!”她远远地喊道。

    李庆安一阵风似的冲了上去,在车窗外握住了妻子的手,他也十分兴奋道:“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我还以为你们刚过黄河。”

    “一路心急赶回长安,确实比计划提前了好几天,大郎,你这又要去陇右吗?”

    明月喜悦的目光里闪过了一丝遗憾,李庆安点点头道:“唐蕃大战将起,这场战役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赴战,真是很抱歉,我不能在长安陪你们母子了,不过我要在雍县休整一天,我们还有一天相聚的时间。”

    说到这,李庆安又探头看了看车窗内,问道:“小家伙呢!怎么不想见我?”

    “他刚刚吃过奶睡着了。”

    明月小心地从乳娘手中接过了熟睡中的孩子,递给了李庆安,笑道:“大郎,小心点!”

    李庆安小心翼翼地抱过自己的儿子,小家伙还不到一岁,长得非常白胖可爱,他脸色红润,正睡得香甜,李庆安低头在他小嘴上轻轻吻了一下,小家伙眉头竟皱了一下,仿佛被父亲的胡子扎疼了,他忽然睁开了眼,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他嘴一撇,竟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响亮。

    这时,周围的亲兵纷纷围拢上来,探头望这个安西未来的主人,听他哭得响亮,众人皆笑声一片,李庆安索姓将儿子高高举起,士兵们欢呼起来,呼喊声响彻了天空。

    明月的马车也调转方向,跟着李庆安的队伍向雍县而去。

    ........随着唐王朝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二十万吐蕃大军的备战也渐渐完成,这天清晨,天空格外晴朗,一碧万里,逻些城外,低沉的长号声在空中回荡,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吐蕃士兵开始列队整兵,十余万吐蕃大军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长矛如林,长剑闪亮,经过数年的准备,吐蕃军打造了二十万副锁子甲和无数的战剑长矛,军马也达到了五十万匹,小麦、青稞以及风干的牛羊肉等干粮更是堆满了一个又一个的仓库,战争资源又渐渐丰富起来,雄心勃勃的吐蕃大军便再一次踏上了征服东西方的道路。

    但这次东征,吐蕃国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大臣赞协多伦和伦赤扎达察反对与大唐交战,他们认为吐蕃国力虽有恢复,但远远还到不了吞并大唐的地步,如果吞并不了大唐,那与大唐交战便是耗费国力,不利于吐蕃的持久强盛,他们建议再养精蓄锐十年,等大唐国内发生内乱,再向大唐进攻,当前需要和大唐会盟,以谋求一个安宁的政局。

    而代表军方势力的尚息东赞和达扎路恭却坚决要求出兵,首先是收复失地,达扎路恭更是指出,如果不尽快收复吐谷浑之地,十年后,当唐人习惯了高原气候,那里的大片土地便不再属于吐蕃,已经时不我待。

    已经忍耐了数年的吐蕃大臣们都纷纷赞成尚息东赞和达扎路恭的意见,要求立即出兵,年轻的吐蕃赞普却不冲动,他折中了两派人的意见,派农牧大臣达赞顿素出使大唐,如果大唐肯将积石山和黄河九曲一带还给自己,恢复到天宝八年的边界,也就是双方以赤岭为界,那么,他可以再和大唐会盟十年。

    尽管赤松德赞已经派使臣前往大唐,但一向务实的他并不相信大唐会答应他的要求,就在这时,达赞顿素从成都传来消息,大唐已经分裂为南北两朝,兵力强悍的哥舒翰部已经不再陇右,陇右空虚,这个消息让赤松德赞大喜过望,他立刻将会盟和解一事抛之脑后,派大将达扎路恭率军五万立刻去抢夺积石山和大非川。

    今天是他的第二次派兵,将由大将尚息东赞率大军十二万西征。

    “呜~”随着低沉的号角又一次想起,逻些的城门缓缓敞开了,一队队骑马的侍卫和大臣从城内出来,旌旗招展、罗幡遮天,这时,年轻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出现了,他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之上,年轻英武,生机勃勃,目光中充满了对开辟疆土的向往。

    陪同在他身边的是吐蕃大将尚息东赞,他被封为西征军主帅,另一名大将尚嘉素被封为副将,他们二人将率十二万大军远征安西,十余万吐蕃军看见了自己的赞普,都纷纷跪倒,高喊赞普的声音如山呼海啸。

    赤松德赞欣慰地点点头,笑容消失了,他对尚息东赞肃然道:“大唐人一定以为我是想和他们争夺陇右,他们却不知道,我真正的目的是夺取安西,这一次你带走吐蕃近一半的军队,我不仅希望能拿下龟兹,更希望能占领吐火罗和信德,给吐蕃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资源,尚息东赞将军,但愿你比达扎路恭更给我带来好消息。”

    尚息东赞躬身施了一礼,道:“请赞普放心,臣一定会让吐蕃成为雄霸西方的大国,也一定会将李庆安的首级献给赞普,给老赞普祭魂!”

    “好吧!你可以出发了。”

    雄浑的号角声再次吹响,十余万吐蕃大军出发了,身披锁子甲,手握长矛和战剑,骑着战马,战马后面驮着粮食和毡毯,还有数万人的后勤队伍,也一起跟着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进发。

    赤松德赞站在高岗上,望着大军西去,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东方,他那精明的小眼睛里闪着一种明亮之色,不知道达扎路恭会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原烽烟

    黄河从河源孕育而出后,东行百里,便流入了一片大湖,这片高原湖水便是柏海,柏海由两片湖泊组成,形状如葫芦,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曰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它们就像两颗纯净无暇的蓝宝石,镶嵌在黄河源头的莽莽高原之上。

    吐蕃人也是逐水而居,有湖泊和河流的地方,草原就会茂盛,土地就会肥沃,因此柏海也一度成为吐蕃军的后勤大本营所在。

    天宝十一年八月的战役中,哥舒翰便是在柏海久攻吐蕃军不下,被吐蕃援军击败,损失惨重,但吐蕃军也元气大伤,它们最终放弃了柏海,撤回逻些腹地,柏海便被唐军安置了上万名吐谷浑人在这里定居,同时也驻扎了一支五百人的高原哨兵。

    时间渐渐过去了整整三年,当吐谷浑人在这里生儿育女,放牧取水,已经适应了柏海的生活时,一场将改变他们生活的兵灾正悄悄袭来。

    又是一年的八月,数万吐蕃大军翻越过了紫山,紫山就是今天的巴颜喀拉山脉,因阳光照在雪峰之上呈现出瑰丽的紫色而得名,山势高绝,终年白雪皑皑。

    和汉军相比,吐蕃军具有绝对的高原作战优势,他们能适应长时间的长途跋涉,经常在高原上行军数千里去袭击一个遥远的目标。

    这一次,吐蕃军分为东西两支远征军,东路军进攻陇右,而西路军则进攻安西,按照吐蕃人的谋略,它们要先进攻陇右,安西军必然会赶来支援陇右,这样安西腹地就会出现军力空虚,然后它们的主力再大举进攻安西,同时回纥人也从北方进攻北庭,两军配合,将唐人的势力彻底赶出安西。

    应该说这是历史的真实,在安西之乱爆发后,吐蕃军就趁是陇右河西空虚,占领河陇,掠夺大唐的资源壮大吐蕃实力,同时截断了唐军对安西的支援,使安西成为一片飞地,最终被吐蕃所吞并,时间很巧,就是在这个时节点上。

    历史上,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率军十万东侵,最终攻陷了长安,在长安大肆掠夺后撤兵,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多少唐人妇女青壮被吐蕃人掠走,但从吐蕃人重视对人口掠夺来看,长安这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应该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在李庆安这个异人改变了唐朝历史后,长安或许不会再被吐蕃人攻陷,但吐蕃依然按照历史轨迹出兵了,仍然是这三个人,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不同的是,达扎路恭进攻佯攻陇右,而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主攻安西。

    在阳光的映照下,五万吐蕃大军出现在柏海的上游,他们从逻些出发,向正北方向行军,经过纳木错湖,抵达野马驿,又继续向北穿过了唐古拉山口,再抵达悉诺罗驿站,在这里稍作休整后,又继续北上,不久便抵达了长江的源头牦牛河,也就是现在的沱沱河,他们沿着牦牛河东进,抵达众龙驿,在一处地势稍微低凹的山口越过了紫山,抵达了柏海的南面,他们将从这里进攻柏海。

    主将达扎路恭今年约五十余岁,长年对唐朝作战,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马重英,在他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对唐战役,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到今天的李庆安,胜多负少,但在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战役便发生天宝六年末的石堡城之战,李庆安以三千弱旅拦截住了吐蕃军近十万援军,吐蕃军损失惨重,甚至连赞普也死在那一役中。

    那一战令达扎路恭刻骨铭心,今天他再战陇右,将以百倍的杀戮来复仇他所遭遇的失败和耻辱。

    “都督,你看那里!”

    一名吐蕃士兵手指前方,只见在数里外的一座高坡上修建了一座石堡,这和他们当初在星宿川修建的星宿堡不同,地势较低矮,应该说它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处唐军的哨卡,同时也是他们的烽火台。

    在他们发现这座哨所的同时,唐军似乎也发现了他们,三道浓烟从哨堡中腾空而起,向远方报信,这是是大队敌军来袭的警报。

    达扎路恭大怒,他立刻下令道:“第一军杀入摧毁这座堡垒!”

    吐蕃军一万骑兵出动了,俨如雪山上的黑色雪崩,向这座孤零零的唐军哨所席卷而去。

    这座唐军哨所叫做西月堡,距离柏海二十余里,因越过紫山便是西月川而得名,有驻兵六十名,其中大部分是吐谷浑籍的唐军士兵,由于汉军士兵不适应高原作战,也不适合在高原长期生活,因此哥舒翰便在吐谷浑人和羌胡中招募了近二万唐军,并将少量汉兵混入,命他们驻守高原城堡和要塞,而哥舒翰东去长安带走了五万汉军,便将这支吐谷浑籍唐军丢在高原之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5193 55194 55195 55196 55197 55198 55199 55200 55201 55202 55203 55204 55205 55206 55207 55208 55209 55210 55211 55212 55213 55214 55215 55216 55217 55218 55219 55220 55221 55222 55223 55224 55225 55226 55227 55228 55229 55230 55231 55232 55233 55234 55235 55236 55237 55238 55239 55240 55241 55242 55243 55244 55245 55246 55247 55248 55249 55250 55251 55252 55253 55254 55255 55256 55257 55258 55259 55260 55261 55262 55263 55264 55265 55266 55267 55268 55269 55270 55271 55272 55273 55274 55275 55276 55277 55278 55279 55280 55281 55282 55283 55284 55285 55286 55287 55288 55289 55290 55291 5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