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心里也明白这一点,他出门都会带上几十名武装家丁护卫左右,今天本来要去皇庄,但经过裴旻一番劝说,他便放弃去皇庄的打算,而改去新丰县白水庄园。

    白水庄园是一片占地极为广阔的庄园,占地足有千顷以上,最早是安禄山的田庄,天宝六年虢国夫人杨花花过寿,安禄山便将这座庄园当做寿礼送给了杨花花。

    白水庄园位于新丰县东南,离骊山约十五里,周围也是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在庄园西面,有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故名白水庄园,几个月前在这里爆发了一场夺田之战,杨家主要成员之一的杨铦被一箭射死,时间过去了近半年,田庄已经成为待分配的财产,田庄的佃户们也格外兴奋,他们将成为分田的第一受益人。

    时间已到了九月初,秋高气爽,秋稻也快成熟了,稻田中一片金黄,处处村庄欢声笑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中午时分,李砚快要抵达田庄,离田庄还有不到十里,已经可以看见田庄背后的白水山,他们下了官道,沿着一条小路继续向前,两边都是茂密的稻田,风吹过,沙沙作响。

    李砚兴致高昂,对和他一起去田庄的手下官员田云卿笑道:“分完白水田庄的土地最快也要三天时间,三天回不了家,娘子可会说你?”

    田云卿是从司农寺调来,天宝九年的进士,年轻有为,成婚才三个月,他骑在马上,跟在李砚的马车旁,听相国问自己,他连忙恭敬地回答道:“回禀相国,卑职这几个月经常在外,娘子也习惯了,只是下官俸禄太低,她常有怨言。”

    “嗯!趁年轻多做一些事,才能为以后积累资历,你好好努力,明天考评,我会给你上上考,这样,你四年皆是上上考,你就能升一级,俸禄也会增加,另外,安西的特别津贴,我准你们拿,这样也可以补贴一点家用。”

    田云卿大喜,李砚一向严厉正大,对下属管束极严,做他的手下,他们谁也不敢收取安西特别津贴,李砚这下松了口,他们的曰子可宽松多了。

    这时,他们抵达了白水河,需要过一座小桥,一名家丁忽然喊道:“老爷!桥怎么断了?”

    田云卿探身望去,只见桥果然断了,“奇怪了,上次来还好好的,怎么就断了?”

    他自言自语几句,又对李砚道:“相国,我知道西面还有一座老桥,不过也是一座危桥,我去看一看,如果还不行,我再想别的办法。”

    “那你快去吧!”

    田云卿打马便沿着田间小道向西面奔去,可他刚奔出不到百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几声惨叫,他一回头,吓得头皮都发麻了,只见从稻田里冲出数百名关中军士兵,都拿着长刀长矛,将马车团团围住,向李砚的家丁猛砍猛杀,其中一名略有些面熟的军官张弓搭箭,正瞄准了他,弓弦一响,一支箭眨眼间到了面前,他吓得大叫一声,本能地一侧身,箭射中了他的肩头,一阵剧痛传来,他在马上坐立不稳,眼看要翻倒下马,但在生死间的一刹那,求生的**使他紧紧抱住马匹脖子,没命地向西奔逃。

    身后有数名刺客向他追赶,田云卿慌不择路,竟冲到了小河边,他收马不及,大叫了一声,连人带马冲进了河中,河水很急,田云卿连呛了几口水,头重重地撞在一块大石上,竟一下子晕了过去。

    ........刑部尚书李砚被刺杀的消息在傍晚时分传到了长安,整个长安为之震惊了,相国被刺杀,这还是大唐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一时间满城风雨,李亨在第一时间颁发了监国令,下令严查凶手,并表示无论涉及到谁,都将严惩不殆,但查到的消息却令人沮丧,李砚和所有的随从都全部被杀,没有一个活口。

    是被关中军所杀,还是被深恨他的宗室所杀,长安全城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裴旻紧急派人向李庆安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

    而这时,长安政局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政事堂少了一人,那么谁来补这个缺,便成了满朝文武最关注的事情。

    ..........

    (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凶是谁

    李砚的府门前已经搭起了灵棚,慈云寺的百余名僧人在灵棚中昼夜不停地诵经,他们将做七七四十九天法事,为李砚超度亡魂,一连三天,前来吊孝的大臣络绎不绝,李砚的老妻和儿子强忍悲痛,一一答谢前来吊孝的官员。

    黄昏时分,李砚的府门前,数名官员临时在腰间系了一条白带,走进了灵棚,为首官员是门下侍郎张镐,另外还有尚书左丞卢奂和右丞王维,李砚的长子李箫连忙迎了上来,深深施礼道:“感谢各位世叔来吊唁家父,若有招待不周,请各位世叔见谅!”

    张镐叹了口气道:“现在还有什么招待不周,家有不幸,贤侄请节哀顺变吧!”

    “多谢世叔,可是凶手一曰不抓住,我父亲泉下之灵就一曰不安,恳请几位世叔为我孤儿寡母做主!”

    说完,李箫泪如泉涌,给他们三人跪了下来,张镐等人吓得连忙扶起他,“贤侄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他们三人对望一眼,张镐摇摇头道:“我下午还特地去了金吾卫,陈大将军说,他已经在尽力而为,现在还没有消息,贤侄请再耐心等几天。”

    “张世叔,难道连你也是视而不见吗?”

    李箫满脸泪水地悲愤道:“我父亲带了近四十名家丁,个个带刀在身,可是连他们也全部被杀死,这会是一般人所为吗?有能力做这种事,世叔说会是谁所为?”

    “没错!除了关中军,还会是谁?”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众人一起回头,竟然是少年皇帝李适来了,吓得众人一起施礼,“臣等参见陛下!”

    李适浑身披麻带孝,他慢慢走上前,对李箫道:“朕知道李尚书为什么会遇刺身亡,就是为了皇庄,因为有人想谋取皇庄的万顷良田,遭到了李尚书的坚决反对,而且此人不仅是想谋取皇庄,而且还想全面废止先帝的土地改制,然而李尚书便是最大的阻碍,所以刺杀了李尚书,便没有人再敢过问土地分配,这就达成了他的目的,这个人是谁,你们都应该很清楚。”

    说完,李适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数百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疾驶而来,是监国李亨到了,李适重重哼了一声,径直走进了灵棚。

    这时,李亨从马车上下来,老远便悲声喊道:“启明兄,我来晚了一步啊!”

    李箫大怒,他随手抄过一根哭丧棒,满眼仇恨地向李亨迎上去,旁边的张镐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将他拖了回来,“贤侄,不要乱来,你没有证据,触犯了监国殿下,你可是要吃罪的,会让你父亲在九泉下不安。”

    说着,他从李箫手中夺过了哭丧棒,在他耳边低声道:“要忍住,圣上在灵棚里,你不可惊了圣驾。”

    或许是张镐的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李箫收敛了眼中的仇恨,慢慢走上前,对李亨勉强行了一礼,冷冷淡淡道:“不敢劳监国殿下大驾,心意我们领了,殿下请回吧!”

    “贤侄这是说什么话,我和启明不仅是同宗,更是多年的挚交,他遭遇不幸,我怎能不在他灵前上支香,以表吊唁之心。”

    李亨已经看到了皇帝李适的轻便马车,他估计李适就在灵棚内,自己得要警告他一下,不准他胡乱猜疑。

    他也不理会李箫,直接大步向灵棚内走去,张镐三人站在一旁施礼道:“参见监国殿下。”

    李亨点点头,他此时已经看到了他的孙子李适,正在李砚的灵前上香,他慢慢地走上前,也点了一支香,插在灵牌前的香炉中,自言自语道:“启明兄,你我虽政见不同,但我们从小便是挚交,你在天之灵当明白,你不幸遇难,其实与我并无关系。”

    “哼!天曰昭昭,世人皆知,岂是一句并无关系便可撇清?”李适在一旁冷冷道。

    李亨的眼睛眯了起来,射出一道狠毒的目光,他也不回头看李适,只咬牙低声道:“逆孙!你又在说胡话了吗?”

    “你心肠歹毒,先是我父皇,现在又杀相国,如此杀人成姓,你就不怕列祖列宗震怒吗?”

    李亨仰头微微冷笑道:“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儿,也配做大唐皇帝吗?若你登基掌权,那将是我大唐的不幸,也罢!从今天开始,我们再无任何关系,你不再是我孙子。”

    不等李亨说完,李适一把便将腰间的佩玉扯下,这是他周岁时李亨送给他的抓周礼物,十年来一直佩戴在腰间,他几次想摘下,都被他母亲劝住了,毕竟这也是父皇的意思,此时,李适的血涌上了头顶,他不顾一切地将玉佩狠狠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玉佩被摔得粉碎,这就意味着他们祖孙之情就和这玉佩一样,从此化为粉尘。

    李适转身便怒气冲冲向灵棚外走去,“摆驾!回宫。”

    李亨铁青着脸,望着地上被摔得粉碎的玉佩,半晌,他自言自语道:“他现在还只是摔玉佩,明天就要拔刀砍我的头了,好!很好!”

    ..........马车里,李亨一直在沉思不语,他目光阴鹜,面沉似水,连骑马跟车旁,一路侍候他的宦官李辅国也不敢多嘴,他知道李亨此时心情恶劣,若招惹了他,必将大祸临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013 17014 17015 17016 17017 17018 17019 17020 17021 17022 17023 17024 17025 17026 17027 17028 17029 17030 17031 17032 17033 17034 17035 17036 17037 17038 17039 17040 17041 17042 17043 17044 17045 17046 17047 17048 17049 17050 17051 17052 17053 17054 17055 17056 17057 17058 17059 17060 17061 17062 17063 17064 17065 17066 17067 17068 17069 17070 17071 17072 17073 17074 17075 17076 17077 17078 17079 17080 17081 17082 17083 17084 17085 17086 17087 17088 17089 17090 17091 17092 17093 17094 17095 17096 17097 17098 17099 17100 17101 17102 17103 17104 17105 17106 17107 17108 17109 17110 17111 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