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且末城已经成为安西的雄城之一,高达七丈,城宽五丈,可并行三辆马车,尤其城外的护城河,与且末河相通,宽三丈,深两丈,南北两座城门高高地悬起了吊桥,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此时的唐军已经意识到吐蕃军将对安西发动进攻,他们放弃了兰城、尼壤城、弩支城、典合城、七屯城等小城的驻防,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了且末城,此时的且末城内已有唐军七千余人,囤积了大量的军械粮食,足够守城一年。

    当萨毗城的唐军撤回了且末城后不久,唐军斥候便传来了消息,吐蕃军三万大军已经到二十里外。

    ‘当!当!当!’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了全城,唐军从四面登上了城墙,在城墙四角,唐军架设了四十台重型投石机,又发动了四千余名且末城男子,给他们穿上了唐军的衣甲和军服,也投入了城池的防御中来,还有数千名年轻妇女,她们将为城上的军民送水送饭,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若且末城失陷,那图仑沙漠以南的安西领土就将全部被吐蕃人占领。

    一刻钟后,吐蕃大军的身影已经出现在绿洲的尽头,三万吐蕃军分成三个方阵,黑压压的向且末城行军而来,离城三里外,吐蕃大军开始扎下营帐,很明显,他们要进行攻城之战了。

    吐蕃军进行攻城之战原本并不是他们的长项,他们无法制造精良的攻城器械,但这几年,吐蕃军从掳掠来的汉人工匠那里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他们也能制造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这次吐蕃从逻些长途跋涉而来,需要翻越一座座高山,使他们无法携带投石机、攻城槌等重型攻城武器,只携带了数百架拆散的云梯。

    尽管吐蕃不愿意攻城,但且末城却是他们绕不过的障碍,他们不可能将敌人重兵置于自己的后方,那样不仅严重威胁他们的补给,也会断了他们的退路。

    吐蕃军在三里外忙碌地扎下了大营,并组装云梯,而吐蕃主将尚嘉素则在数百名吐蕃精兵的护卫下靠近了城池,查看且末城的防御状况,尚嘉素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且末城的严密防御使他不由皱起了眉头,要攻下城池首先就要渡过护城河,其次高达七丈的城墙使他们的登城变得异常艰难,但这些吐蕃军都能克服,关键是知己不知彼,唐军在且末城到底有多少兵力?

    他眯着眼睛打量着城头上的唐军,他的位置处于南城,城头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士兵,足有四五千人之多,刚才他在东城墙上也看到了数千士兵,这不由使尚嘉素倒吸一口冷气,如此计算,唐军在城内应有上万士兵了。

    以三比一的比例攻城,这对吐蕃军非常不利,尚嘉素暗暗诅咒尚息东赞,本来,如果是七万人来进攻安西,那么以七比一的攻城比例,拿下且末城不成问题,可现在,尚息东赞本人去攻打吐火罗,而让他来啃安西这块硬骨头,他只有三万人,就算他不计伤亡拿下了且末城,那至少也会损失过半了,后面呢?他拿什么去进攻于阗,拿什么去进攻疏勒?

    尚嘉素沉思片刻,如果他不狠狠打上一仗,尚息东赞是绝不会答应增兵,想到这,他便调转马头,向自己的大营而去。

    城头上,贺娄余润也在注视着吐蕃军的动向,他最担心就是眼前的三万吐蕃军只是前军,而真正主力在后面,这是吐蕃军打仗的特点,喜欢先派部分前军在前方进攻,而主力却在后面,如果三万人只是前军的话,那么后面的吐蕃军至少要在七八万了。

    仅仅凭借且末城和他的七千军马是抵挡不住十万吐蕃大军的进攻,如果真的被吐蕃军攻克了且末城,那么安西就危险了,贺娄余润为此已经担心了好几天,也给河西各州发去鸽信,他希望李庆安能接到他的快报,尽快来支援且末城。

    但几天过去了,唐军斥候始终没有能得到吐蕃主力后军的消息,至始至终都是这支三万人的军队,这让贺娄余润的心中不由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如果真的只有三万人,那他有能力保住且末城不失。

    这时,天边出现了一只小黑点,在且末城上空盘旋,贺娄余润一下子便看到了这个小黑点,他心中顿时充满了惊喜,这是报信的鸽子回来了。

    “贺娄将军!”

    一名士兵举着鸽信飞奔而来,“是肃州来信,大将军传来了消息。”

    “快把信给我!”

    贺娄余润几步上前,从士兵手中接过了鸽信,细长的信管呈红色,这表示情况紧急,在信管上方有一圈金色,这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的标志,所以士兵一眼能认出这是李庆安发来的革信,另外在信管下方一般都刻着鸽信的来处,这支信管上刻着‘肃州’两个字。

    其实不用看信贺娄余润便已推断出了大致的军情,李庆安已经抵达了肃州,离这里还有近千里之遥,他打开鸽信,只见里面是李庆安的亲笔信,只有短短一句话:‘守住且末城四天,官升一级,三军重赏,守不住四天,当斩!’

    就这短短的一句话,使贺娄余润热血澎湃,李庆安给了他四天的期限,四天,他无论如何也要拼死守住。

    就在这时,吐蕃军大营里传来了隆隆的鼓声,只见数千吐蕃军从大营中冲出,他们执剑拿弓,长矛锐利,高举着长长的云梯和木板,如潮水般向城池涌来,唐军的战鼓也敲响了,四千唐军部署在南城上,严整以待,第一场试探姓的攻防战在吐蕃军抵达且末城两个时辰后,便正式拉开了进攻的序幕。

    .........萨毗泽以南一百八十里外,天色还没有大亮,在一片松林的空地上,队正林牧率领十五名唐军巡哨队士兵正围着一堆泥土,泥土中刚刚埋下一名死去的唐军士兵,这已经是他们队伍中第六名死去的唐军士兵了。

    前天晚上,他们不幸遭遇到了高原狼群,在一番血腥的厮杀后,狼群丢下百余具狼尸逃跑了,但巡哨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四名士兵被咬死,两名士兵重伤,而这两名士兵也最终挺不过夜晚,先后死去。

    按照唐军的规矩,阵亡的士兵一律就地烧掉尸体,将骨殖带回给他的家人,但在吐蕃大军刚刚走过后,很可能还有吐蕃军在附近,焚烧尸体的黑烟在数十里外都能看见,无疑会暴露他们的目标。

    “上香吧!”林牧沉声道。

    他将一根木条插进了坟墓中,紧接着其他士兵也将手中木条插进墓中,这是他们用独有的方式为死去的战友祈祷。

    十六名唐军围成一圈,默默地望着六名长眠在高原松林中的战友,一堆堆坟土也将是他们的归宿。

    不知过了多时,林牧取出一只皮袋子,递给了阵亡士兵的火长,道:“他的东西都装起来吧!别忘了他的头发也要带上。”

    林牧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松林,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望着远方白雪皑皑的昆仑山雪峰,手下的阵亡使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林牧一直有一种预感,吐蕃军不会只有三万人,他们一定还有大队在后面,这种预感使他不肯放弃任务,而是继续向西南方去寻找,即使找不到吐蕃大军,他也应该找到吐蕃军的后勤基地所在。

    按照吐蕃军的习惯,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出征,后面必然会跟着一支同样人数的放牧大军,老弱妇孺都有,这其实就是整个部落跟着他们的青壮男子一同远征,只不过他们的速度稍慢,会落在远方,他们往往会择湖而居,距离吐蕃军百余里左右。

    林牧知道前方二十里外有一个乌兰湖,湖中有地热,受地热影响,那里的牧草长得格外茂盛,就算是冬天,羊群也能找到过冬的牧草,林牧怀疑乌兰湖就是吐蕃军的后勤基地。

    这时,士兵们陆陆续续走了出来,火长道:“林队正,已经收拾好了,我们走吧!”

    林牧点点头,站起身道:“走吧!去乌兰湖。”

    十六名唐军士兵纷纷上马,向西南方向疾奔而去。

    离乌兰湖还有八里,唐军骑兵冲上了一座低缓的丘陵,仿佛蓝宝石一般的乌兰湖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唐军们都纷纷勒住了战马,十分震惊地望着前方的情形。

    只见乌兰湖边扎满了帐篷,到处是一群群牛羊,看来这里确实是吐蕃人的后勤重地了,但这还不是他们震惊的原因,而是一支黑压压的吐蕃骑兵队正向这边快速驰来,队伍足足有五六里长,至少是两万人。

    林牧心中变得兴奋起来,果然被他猜对了,吐蕃军又来了两万援军,那么即将投入进攻且末城的吐蕃大军就有五万了。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林牧一声低喝:“快走!”

    他话音刚落,忽然数支冷箭射来,一名唐军士兵惨叫一声,从马上坠下,只见从南面不远处的树林中涌出了大队吐蕃骑兵,而唐军的北面也冲来一队吐蕃骑兵,两支军队足有一千五六百人之多,他们是吐蕃营地的外围驻防军,唐军哨兵在十几里外的荒原中奔驰时,便被他们藏在树林中的探子发现了,他们并不急于拦截,待唐军靠近了乌兰湖,他们才南北夹击,截断了十六名唐军哨兵的后路,并将他们包围了。

    林牧心中虽然大惊,但他并不慌乱,目光向左右一扫,只见东南角只有不到百名吐蕃军拦住去路,或许是因为东南方有两万吐蕃大军正向这边迅速驰来的缘故,相对而言那里人数最少,而且突破他们,侧面就是一片树林。

    “跟我来!”

    林牧大吼一声,挥动长矛向东南角猛冲而去,百余名宛如黑炭一般的吐蕃士兵嗷叫着,挥动长剑迎战上来,矛剑相击,当啷作响,林牧力量极大,一矛刺穿了一名吐蕃百夫长的胸膛,将他挑落马下,随即拔出横刀,侧身劈去,刀快如闪电,另一名吐蕃士兵惨叫一声,额头被劈开了,血浆喷出。

    这时,吐蕃军箭如疾雨,奔在最后的五名唐军士兵以及坐骑被射中,战马摔倒,唐军士兵滚翻在地,数百名吐蕃士兵一拥而上,将五名唐军乱刃分尸。

    最后的十名唐军士兵已经到了生死一线之时,他们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活命的机会,十名唐军仿佛疯虎一般,跟随着他们的队正在密集的吐蕃军中拼死厮杀。

    他们的长矛刺穿了吐蕃人的胸膛,横刀劈砍断了他们的脖子,当长矛被折断,他们就用刀劈,用牙咬,用匕首捅,眼睛瞪得血红,吼声如雷,片刻间,东南角的百名吐蕃士兵被杀死了三十余人,但唐军士兵也不断被吐蕃军的冷箭射中,他们惨叫着从马上摔下,随即便被凶蛮的吐蕃军砍下了头颅。

    又有两百余名吐蕃军也杀进了战团,他们凶残异常,列成十几小队不断冲击唐军士兵,企图将他们冲开落单,再包围杀死。

    那名最年少的唐军士兵不幸被冲倒了战马,他滚翻在地,立刻有数十名吐蕃士兵像野狼一般争先恐后扑来,个个目光狰狞,盯着他的头颅,少年唐军只有十六岁,在死亡面前,他吓得大哭起来:“爹、娘,救救孩儿啊!”

    林牧大吼道:“不准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472 12473 12474 12475 12476 12477 12478 12479 12480 12481 12482 12483 12484 12485 12486 12487 12488 12489 12490 12491 12492 12493 12494 12495 12496 12497 12498 12499 12500 12501 12502 12503 12504 12505 12506 12507 12508 12509 12510 12511 12512 12513 12514 12515 12516 12517 12518 12519 12520 12521 12522 12523 12524 12525 12526 12527 12528 12529 12530 12531 12532 12533 12534 12535 12536 12537 12538 12539 12540 12541 12542 12543 12544 12545 12546 12547 12548 12549 12550 12551 12552 12553 12554 12555 12556 12557 12558 12559 12560 12561 12562 12563 12564 12565 12566 12567 12568 12569 12570 1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