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如诗点点头吩咐道:“请他们先到贵客房稍等,上好茶细点招待。”

    丫鬟答应一声便去了,如诗见药快凉了,便连忙向对面的病室走去。

    尽管外面纷纷扬扬下着雪花,但屋子里却十分温暖,李庆安的次妃舞衣正坐在窗边看信,信是明月写来,今天刚刚送到,信中说长安也下了一场小雪,雪景格外的美,赵王府也收拾好了,在光禄坊内,现在还空关中,希望她们早曰回京。

    “舞衣,信中说什么?”

    李庆安穿着一身宽松的棉袍斜躺在床榻上,手枕着脸,正在逗他的女儿思朵玩耍,女儿李思朵还差一个月就满一岁了,小家伙非常聪明调皮,已经能丫丫学语,此时她坐在李庆安身旁,全神贯注地玩父亲的紫金鱼袋。

    李庆安一边看着女儿,目光又不时落在舞衣手中的信上,明月写来的信他还没有看呢!

    舞衣浅浅一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一些家长里短,大姐说府第已经修葺好了,但太冷清她也没有搬进去,暂时和如画住在独孤府,希望我们早点回长安,对了,长安也下雪了。”

    “这才十月,长安就下雪了吗?今年可够早的。”

    李庆安又笑道:“还有什么,比如长安发生了什么大事?”

    “没什么大事,就是大姐准备让明珠去长孙府相亲。”

    舞衣说得轻描淡写,但眼角余光却有意无意地向李庆安瞥了一眼,李庆安仿佛没听见,他指着紫金鱼袋笑着问女儿道:“朵朵,这是什么?”

    “鱼!”思朵撅起小嘴,说出了一个含糊的音节。

    “不错!不错!”

    李庆安开心之极,将女儿搂进怀中亲了一下小脸蛋,不料小家伙忽然摸到了他脖子上的麒麟玉坠,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嚷着“要!要!”

    舞衣见李庆安似乎对明珠不太关心,不由轻轻摇了摇头,这个人啊!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庆安把玉坠从脖子上取下,托在手上,笑道:“叫一声爹爹就给你。”

    思朵抢了两下,没抢过来,小嘴一咧,眼看要哭了,吓得李庆安连忙塞给她,“朵朵不哭,爹爹是逗你玩的,喜欢就送给你了。”

    小家伙拿到玉,一下子破涕为笑了,小手指着玉麒麟对李庆安奶声奶气道:“羊!”

    李庆安一愣,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大哥心情不错嘛!”

    帐帘一挑,如诗走了进来,笑道:“虽然病看似好了,但药必须吃,医生说,病好了也要再巩固两天。”

    “没问题!”

    李庆安坐了起来,接过了药碗,药已经温了,他便将药一饮而尽,如诗见丈夫肯喝药,心中欢喜,她便笑道:“喝了药,就去见客人吧!政事堂的头头脑脑都来了,在贵客房等你。”

    李庆安知道他们必然是有事而来,便摸了摸女儿的头,又对舞衣笑了笑,出门去了。

    如诗见李庆安对舞衣笑得有些怪异,便笑问道:“你和他说什么了,他怎么那副表情?”

    舞衣摇摇头,苦笑道:“我告诉他,大姐要给明珠和长孙家相亲,他没理会我,这会儿他又笑了,说明他还是放在心上了啊!如诗,我们来打个赌,我说明珠的相亲肯定会失败,你赌不赌?”

    如诗笑道:“这有什么好赌的,当然会失败,谁家敢娶明珠?只是大姐有些糊涂了。”

    “她不是糊涂,她是想得太多了。”

    ......如诗和舞衣在房内谈论明珠之事,李庆安已经来到了贵客房,房内,王昌龄、裴冕、段秀实、杜鸿渐四人正说着什么,见李庆安进来,四人连忙站了起来。

    “大将军,身体好点没有?”王昌龄拱手笑道。

    “已经好多了,下午正想去政事堂,结果你们就来了。”

    李庆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摆摆手笑道:“大家坐下吧!”

    三人坐了下来,丫鬟又给李庆安上了一杯热茶,李庆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便笑道:“你们是无事不来,说吧!什么事?”

    四人对望一眼,裴冕便笑道:“今天政事堂准备就吐火罗之事开会,大将军又不在,所以我们就改在大将军府上开。”

    四人中,裴冕和杜鸿渐都是河西的高官,去年他们不服程千里对河西的控制,便来安西投靠李庆安,李庆安也久闻他们的才干,便重用他们,岑参被李庆安召回朝任职,裴冕便替代他出任司马一职,主管军械物资,虽然贺娄余润大骂裴冕等人误事,没有及时给他震天雷,但李庆安并不准备责怪政事堂,这就是政事堂的职责,除了调兵外,其他重要物资的调运都必须经政事堂的层层审批才能通过。

    裴冕历史上曾经是李亨的右相,虽然犯了不少战略上的失误,但他能力很强,不是昏庸误事之人,他接替岑参后,将各地的军械物资一一查帐清点,整理得井井有条。

    震天雷是最重要的军事物资,尽管他李庆安已特别批准,但也要经裴冕的手下登记入帐,再有专人去石国清点交割,手续非常严格,所以时间比较长,这也是正常的手续,裴冕并没有刻意拖延。

    另一个人物杜鸿渐也是李亨登基时立下拥立之功的重要大臣,任兵部侍郎,后来出任河西节度使,他在安西出任判官,权力很大,如果他认为王昌龄下发的某项政令不妥,便可以直接驳回,交安西政事堂讨论。

    李庆安本来也打算下去政事堂和大家谈一谈吐火罗之事,既然大家都来了,那就正好可以开会。

    这时段秀实先开口道:“大将军,我们上午也商议过,吐火罗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从各个方向都威胁到我们的利益,对我们牵制极大,吐蕃军有了粮食供给,我们很担心吐蕃会继续增兵吐火罗,如果到了明年春夏再开战,恐怕难度就会增大,要尽早图之。”

    旁边的王昌龄也道:“我们有足够的军械粮草,各地兵力能汇集到十五万,又有吐蕃军远不能比震天雷,趁吐火罗人民心不附,所以我们建议尽快发动冬季攻势,将吐蕃军赶出吐火罗,减轻波悉山银矿的压力。”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缓缓道:“你们说得都不错,我也在考虑尽早图之,但我很担心一件事。”

    “大将军担心何事?”裴冕问道.“我很担心大食军会介入吐火罗。”

    李庆安停了一下,又道:“实不瞒各位,我已分别遣使前往拜占庭和大食,去试探他们的口风。”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下战略

    李庆安的担心并不多余,从各种掌握的情报来看,大食从来没有对河中和吐火罗死心,甚至信德和旁遮普他们也没有放弃,大食依然在呼罗珊屯重兵七万人,一纸停战协议挡不住他们的铁蹄,只有震天雷才是他们真正害怕的东西,当然,北非的战事也分散了曼苏尔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下令呼罗珊总督艾努尔.易卜拉欣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等待东方出现战机。

    一年的休养也给了曼苏尔解决内政的时间和机会,今年春天,大食的新都巴格达建成,各地总督云集巴格达,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曼苏尔用一杯毒酒杀死了呼罗珊总督齐雅德,并任命忠心于他的呼罗珊人艾努尔.易卜拉欣为新任呼罗珊总督,解决了呼罗珊的读力倾向,此时齐雅德已经募兵七万,这七万人便全部成了曼苏尔的盘中之餐,他下令呼罗珊军屯兵于河中以及吐火罗的阿姆河对岸,曼苏尔就像一只耐心的骆驼,等待东方出现转机。

    巴格达,这座新建的都城还没有最后完工,它的建设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来慢慢完善,但巴格达雏形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座圆形城池,分为内城和外城,都是清一色地用砖砌成,在内城中还有紫禁城,城墙高耸入云,它也是一个圆形的宫殿群,和内城、外城一起构成了三个同心圆,以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通过四个宫门向外辐射,形成了四条笔直的大街,仿佛车轮的辐条一样,射向帝国的各个角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116 23117 23118 23119 23120 23121 23122 23123 23124 23125 23126 23127 23128 23129 23130 23131 23132 23133 23134 23135 23136 23137 23138 23139 23140 23141 23142 23143 23144 23145 23146 23147 23148 23149 23150 23151 23152 23153 23154 23155 23156 23157 23158 23159 23160 23161 23162 23163 23164 23165 23166 23167 23168 23169 23170 23171 23172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23177 23178 23179 23180 23181 23182 23183 23184 23185 23186 23187 23188 23189 23190 23191 23192 23193 23194 23195 23196 23197 23198 23199 23200 23201 23202 23203 23204 23205 23206 23207 23208 23209 23210 23211 23212 23213 23214 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