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重英又回头看了看手下士兵,个个人心惶惶,士气低迷,如此,此战还有什么打的必要,正如李庆安所言,还是给吐蕃留一点青壮男子吧!

    他长叹一声,便下令道:“放下武器,全军投降!”

    .......大唐贞治二年五月下旬,随着马重英的最后三万军投降唐军,历时大半年的唐蕃大战至此落下了帷幕,吐蕃以一种几近悲壮的结局退出了大唐的政治舞台,正式成为大唐的附庸国........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二十五章 急商对策

    五月,安西在唐蕃大战中的胜利终于传到了长安,一时满城欢腾,长安民众自发地走上大街,敲锣打鼓,昼夜欢腾,此时不分万年县和长安县,大街上到处是欢欣鼓舞的民众,白发苍苍的老者,扎着冲天揪的顽童,商人、士者、军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所有人都沉浸胜利的喜悦之中。

    但大明宫紫宸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李亨阴沉着脸坐在御案后,他的几名心腹站在一旁,谁都没有吭声,唐军击败吐蕃之事他们当然也知道,但他们却得到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李庆安已经结束了陇右战役,率十万大军东进,已经从兰州过了黄河。

    他们一直不想面对之事,终于摆到眼前了,李庆安回来了,他们该如何应对?

    “你们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李亨声音沙哑,透着深深的疲惫,他曾经考虑过很多可能,或许李庆安会轻车简马会来,他亲自去城外迎接,他们挽手大笑,一笑抿去恩仇,从此李庆安忠心成为他的臣子。

    可惜这种情形只能在梦中出现,李庆安没有轻车简马,而是率十万大军东进,没有任何前报,将直接率军进入关中,李亨感觉背上一阵阵寒意,来者不善!

    他的目光投向了王珙,当初王珙说过,李庆安若来,他有应对方案,他现在倒想听一听了。

    “王相国,你是百官之长,你先说吧!”

    王珙见李亨先挑中了自己,他十分无奈,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臣以为安西军力强大,不可与他硬抗。”

    “这个朕也知道!”李亨不悦地打断了他的话,道:“朕想知道相国的应对之策。”

    王珙心中暗叹一声,现在还能有什么应对之策,李庆安来势汹汹,明显是要给李适讨还公道,根本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要么就是李亨退位,要么就是召集大军硬打一仗。

    当然,他不能这样说,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李亨说不定能接受的方案。

    “陛下,臣的意思立李庆安为东宫,或许他能接受现实。”

    “不行!”

    王珙的话刚说出口,便被一个尖细的声音否决了,众人一起回头,竟然是殿中监李辅国,只见他上前一步,斥责王珙道:“公是大唐右相国,怎能说出这种荒谬匪夷之言,东宫乃圣上子嗣所有,焉能让外人入主,况且那李庆安是隐太子之后,他若入东宫,你让圣上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李辅国同时兼任殿中监令和内侍监令,权势很大,百官要见李亨,必须先奏请他同意,李亨对他十分信任,奏折都要给他先看,先听他的意见,李辅国都会把自己的意见用绿色笔写在右下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惯例,他的批语被称为‘绿批’,有时甚至比李亨的意见还重要,李辅国还掌握着李亨刚刚成立的情报机构‘察事厅子’,有密探数百人,专门监察百官,或者暗杀对手。

    王珙是中书令右相国,手中有一定相权,有些事情由他来直接决定,不用禀报李亨,比如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命,这就让李辅国对他十分嫉恨,他几次向李亨建议:相国权力太大,当削之。

    李亨虽然也有此意,但他刚登基不久,还不能太得罪王珙等大臣,尽管如此,李亨还是给了李辅国一项权力,可以列席旁听政事堂会议。

    所以李辅国和王珙的关系十分紧张,有消息说,李辅国已在暗中收集王珙的罪状,今天,李辅国抓到了王珙把柄,便立刻把事情扩大化了。

    他不依不饶地又向李亨启奏道:“陛下,臣怀疑王珙与李庆安暗中有往来,所以他才这样明目张胆替李庆安说话,臣建议暂停王珙之职,调查他的通敌罪状。”

    王珙勃然大怒,哪有这样当面诬陷自己的,他立刻上前道:“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历经时曰考验,绝没有私通李庆安之事,李辅国一派胡言,中伤诬蔑大臣,臣请陛下严惩李辅国肃清朝纲。”

    “够了!”

    李亨一声怒喝:“现在是吵架的时候吗?朕是要你们解忧,你们还嫌不够,还要再给朕烦恼吗?”

    两人见李亨发怒,都不敢再说话了,两人退了下去,怒视着对方。

    这时,房琯出列道:“陛下,关于应对李庆安,臣也来说两句。”

    李亨精神一振,连忙道:“房爱卿请说!”

    房琯看了众人一眼,徐徐道:“臣度李庆安的心思,有两种可能,一是他想取陛下而代之,另一种是他担心陛下会夺他的权力,所以才兴兵来逼迫陛下,这两种可能臣更倾向于后者。”

    “为什么不是第一种可能?”李亨问道。

    “很简单,因为他是建成太子的后人,他想登基为帝,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除非大唐江山被外人所占,他才可以重续李唐,就像蜀汉之刘备,否则他名不正,言不顺,得不到天下人支持,他这个皇位也不会持久,我想,李庆安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南唐先帝尚在,大唐正统尚存,还轮不到他登基,所以臣认为,李庆安的真正目的,是要陛下承认他现在的权势和地盘,可以有谈判的余地。”

    房琯的一番分析,让李亨深以为然,他目光一转,却见令狐飞一脸轻蔑,显然是不赞成房琯的意见,李亨一怔,正要问令狐飞,就在这时,他的儿子李系匆匆从外面奔来,急喊道:“父皇,大事不好!”

    众人都吃了一惊,一齐向他望去,李亨也急问道:“出了什么事?”

    李系顶盔冠甲,他上前施礼道:“父皇,儿臣听到了两个消息。”

    “什么消息?”

    “一个消息是八千安西军刚刚护送赵王妃母子离开长安县向西去了,同行者还有裴旻等三百余旧臣和他们的家眷。”

    李亨心中暗叫不妙,他克制住自己心中的紧张追道:“那还有一个消息是什么?”

    “还有一个消息是王思礼部不遵命令,没有驻扎华州,而是东去占领了潼关。”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让偏殿中的人都惊呆了,王思礼的四万军是三天前回来,本来是让他率军驻守华州,但他却占领了潼关,王思礼极可能已被李庆安策反了,他占领潼关,也就是截断了中原的军队回援。

    众人面面相觑,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了,李庆安已经动手了,这时,李亨心烦意乱,对众人道:“大家都下去吧!让朕好好想一想。”

    众人无奈,都退下去了,李亨却给令狐飞使了个眼色,令狐飞会意,在外面走了一圈,又回来了,这时,李亨已经回了自己的御书房,房间里只有儿子李系、心腹李辅国两人,令狐飞走了进来,向李亨施礼道:“参见陛下!”

    “不用客气了,大家都坐吧!”

    李亨叹了口气,对他们三人道:“形势相当危急,现在我们四人的决定,绝不能透露出去。”

    众人点头,他又对令狐飞道:“刚才说话不便,现在先生请说吧!”

    令狐飞见李亨对自己颇为了解,便捋须笑道:“知我者,陛下也!”

    “唉!先生请说吧!”

    “陛下,刚才臣不肯说,是因为臣觉得我们这些人中必有人暗通李庆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656 76657 76658 76659 76660 76661 76662 76663 76664 76665 76666 76667 76668 76669 76670 76671 76672 76673 76674 76675 76676 76677 76678 76679 76680 76681 76682 76683 76684 76685 76686 76687 76688 76689 76690 76691 76692 76693 76694 76695 76696 76697 76698 76699 76700 76701 76702 76703 76704 76705 76706 76707 76708 76709 76710 76711 76712 76713 76714 76715 76716 76717 76718 76719 76720 76721 76722 76723 76724 76725 76726 76727 76728 76729 76730 76731 76732 76733 76734 76735 76736 76737 76738 76739 76740 76741 76742 76743 76744 76745 76746 76747 76748 76749 76750 76751 76752 76753 76754 7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