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亨知道,只要他登基,哥舒翰肯定会背叛自己,当初已经背叛过他一次了,但李亨心中还是极度不舒服,哥舒翰手中有八万军,还有数万陇右军的精锐,这下子李瑁手中就有二十万大军了,他就像长江的一块礁石,使他和李璘难以联为一气。
李亨闷闷哼了一声道:“我何尝不想迁都,但手下军队不争气,令我无可奈何啊!”
“陛下为何不用高仙芝?”
鱼朝恩趁机向李亨举荐高仙芝,道:“吴王殿下毕竟是王爷,没有什么打仗经验,他哪里是身经百战的哥舒翰的对手,我替陛下考虑过,恐怕除了高仙芝,我们这里没有人再能和哥舒翰抗衡。”
“他?”
李亨摇了摇头道:“我不是很相信此人,连季广琛都投降了李庆安,更不用说别人了,我想让系儿带兵东征。”
季广琛投降李庆安之事对李亨的打击很大,在中原的诸将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季广琛了,此人一直跟随着他,对他忠心耿耿,可是连他也投降了李庆安,那他李亨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
除了自己的儿子李系,俗话说上阵还靠父子兵,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更何况派儿子领兵出征,还可以顺便夺高仙芝的军权。
鱼朝恩举荐哥舒翰却是有私心,他知道李亨不会相信高仙芝,那么李亨就一定会派人监视他,而这个人最适合的就是自己,他鱼朝恩既然失去了内侍监的权力,那么军权呢?他有没有可能拿到手。
鱼朝恩正要再开口,就在这时,一名侍卫飞奔跑来禀报:“陛下,高仙芝在宫外求见!”
(未完待续)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南唐之争
片刻,高仙芝被一名宦官领了进来,李亨在成都登基后,高仙芝被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又加爵曲国公,实封五百户,可谓恩宠有加,但高仙芝却知道,李亨不过是在稳住自己,所谓登高必跌重,一旦李亨控制住了局面,他就将第一个对自己下手,高仙芝考虑了很久,与其被李亨干掉,不如自己先去,他终于决定主动放弃。
高仙芝快步走了几步,在李亨面前单膝跪下道:“臣高仙芝参见陛下!”
李亨堆起了满脸的笑容,呵呵道:“高爱卿找朕有什么事吗?”
高仙芝取出一本奏折,双手呈上道:“臣身体不好,特向陛下乞骸骨。”
乞骸骨也就是请求退休的意思,李亨脸色微微一变,他不接奏折,拉长了声音道:“高爱卿,你这是何意?朕有亏待你的地方吗?”
“不!不!不!”
高仙芝吓得跪了下来,连声道:“陛下对臣恩宠有加,臣一直铭记于心。”
“那你为何要辞职?”
“臣确实是身体不好,小女离家至今下落不明,臣忧心成疾,实在无力再担军权,望陛下体谅。”
李亨紧紧地盯着高仙芝,目光闪烁着,似乎想看透高仙芝的内心,这时,鱼朝恩在一旁斥责高仙芝道:“高将军,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现在战事不利,你非但不替陛下分忧,还要再烦扰陛下,你是何居心!”
“这....陛下,臣决无此意。”
高仙芝的背上被浸湿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辞职有些草率了,李亨未必会领情,严重一点或许会引起一场军权的争夺,果然,李亨瞥了一眼鱼朝恩,便对高仙芝道:“朕马上要召开政事堂会议,讨论军情,高将军也一起参加吧!”
说完,李亨转身而去,对高仙芝的辞职之事不再理会,鱼朝恩给高仙芝使了个眼色,便跟着李亨匆匆去了,高仙芝暗暗叹了口气,这个新皇帝,可不是一般地难伺候啊!
.......李亨当然明白高仙芝的心思,他是想激流勇退,把军权让给自己,这也完全符合李亨的预想,但李亨不希望高仙芝以这种方式退出,他希望高仙芝能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步退出,李亨有前车之鉴,当初高仙芝也是让过一次军权了,荣王李琬自以为控制了军队,但军中将领都是高仙芝的人,在关键时刻,高仙芝振臂一呼,又轻易地将军权夺了回去,所以高仙芝根本就是退而不失权,那这一次他是不是又故技重施,李亨非常怀疑。
南明宫的小含元殿内,李亨半靠在龙榻之上,他眯着眼打量着殿内的情形,他是第一个来到殿内,一边整理思路,一边等百官们的到来,这是李亨的一个特点,一般皇帝开会总是最后一个到,让众臣等候,但李亨却喜欢先到,这倒不是他不摆架子,相反,他的架子比谁都大,饮食、起居、出行,每一个细节都摆足了帝王的排场,而李亨之所以早到会场,是他喜欢观察大臣,谁来得早,谁来得晚,谁又是准点前来,这里面都有文章,代表了大臣们不同心态。
比如现在,殿内已经来了几人,王珙、令狐飞、达奚珣、陈希烈等等,这里面陈希烈反倒是第一个来,这说明他心中惶恐,有很强的危机感。
而崔圆、杨慎矜等成都老臣迟迟不来,说明他们对自己还有疑虑,内心不愿配合,至于高仙芝,他应该也会很晚来,说明他已经有点明白这次会议的真实用意了。
喜欢观察大臣,探查大臣的**是李亨的一贯作风,在长安时,他就命李辅国成立了察事子厅,作为他的暗探,来成都后,察事子厅下面的三十名暗探也跟了过来,成立了新的察事子厅,继续为李亨探查大臣的情报**,极其隐秘,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这个皇帝特务机构的存在,只有三人知道,李辅国、李亨和张皇后,甚至连鱼朝恩都不知道。
今天是军事会议,基本上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会到来,一共有二十余人,其中政事堂的成员都要前来,李亨登基后并没有进行大的人事改组,而是用扩大政事堂的办法,将王珙、令狐飞等心腹塞进政事堂内,而且手握重权,而崔圆作为地头蛇,依然出任右相,左相之位就由王珙取代了陈希烈。
这时,朝臣们陆陆续续都到了,高仙芝也在最后走了进来,他很低调,坐在最后的一个位子上。
李亨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今天高仙芝可是重头戏,他目光又落在了太子李系地身上,最近太子李系的名声不是很好,有言官弹劾他狎童,这让李亨心中不喜,但此时他见李系腰挺得笔直,神色严峻,颇有几分大将的风度,心中对他的一点不喜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喜欢儿子有大将之风,尤其是现在,他需要儿子来接替高仙芝。
人渐渐到齐了,李亨便对李辅国使了一个眼色,李辅国立刻高声道:“时辰已到!会议正式开始。”
众大臣起身,向李亨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赐座!”
“陛下有旨,大臣归位。”
众大臣纷纷归位,这时大殿上只留下了王珙一人,他是今晚军事会议的主持,王珙环顾众人一眼,高声道:“今天是临时特别会议,主要是商讨下一步的军事作战事宜,众所周知,我大唐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伪帝窃据长安,朝内歼雄当道,河北安禄山已反叛,襄阳亲王自立,此局面已延续近两年,陛下每曰殚精极虑,欲统一大唐,光复中原,现朝内已有甲兵三十万,粮草充足,衣甲齐备,夏末秋初,秋高气爽,正是用兵之时,陛下已决心出兵,然众敌环绕,难以定决,今天临时召集各位大臣来商议,我军究竟该先对何处用兵?”
这时,工部尚书陈希烈第一个站了起来,陈希烈可以说是李亨登基后唯一被贬的重臣,他一直是李隆基的左相兼兵部尚书,是南唐的第二号人物,但李亨登基后,却让王珙取代了他的左相之位,而且在政事堂的地位也排到了最后一个,也就是说如果再提升一人,他陈希烈就要被挤出政事堂,这让陈希烈心中充满了危机感。
陈希烈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己当年跟随李林甫,参与了对李亨迫害,所以李亨才对自己极为不满,但王珙当年是御史中丞,针对太子李亨的三件大案,韦坚案、杜有邻案和王忠嗣案,王珙都是急先锋,下手最为狠毒,李亨的老丈人东宫右善赞大夫杜有邻当时就是死在王珙的杖下,那为什么李亨不对王珙报复,而偏偏对自己记仇呢?
这让陈希烈又是害怕,又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军事会议,陈希烈觉得有必要让李亨知道自己的存在,便抢先第一个开口了。
李亨慢待陈希烈,一方面固然是当年陈希烈落井下石,在背后阴自己,令他着实耿耿于怀,另一方面,李亨想尽可能多的把自己人塞进政事堂,但崔圆等有势力的地头蛇暂时还不能动,所以他便对陈希烈这种势力较弱,影响不大的人下手,当然不是一下子干掉,那样会导致政局不稳,所以他一步步来,先把陈希烈排挤到边缘,然后再找机会干掉他。
李亨见陈希烈第一个跳出来,他心中着实恼火,今天所谓的临时军事会议不过是为了夺高仙芝的权,哪里需要真的讨论军国大事,无知无趣的陈希烈,李亨对他更不满了,但他脸上却不露声色,笑道:“陈尚书请说!”
陈希烈走到中间,向李亨躬身行一礼,又对众臣道:“陛下既然难以定决对谁动手,那我先说几句,对谁动手关键是我们要有机会,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其实无碍乎就是对长安进军或者是对荆襄进军,只有这两个选择,我们先说荆襄,哥舒翰支持李瑁,使李瑁势力大涨,而且吴王铩羽而归,士气低落,如果我们对荆襄动手,一是我们水军尚不齐备,蜀人不善水战,其次李瑁未必真的相信哥舒翰,若我们急切攻之,他们会同心协力,关系牢固,反之,我们放之不理,李瑁、哥舒翰必然生隙,继而发生内乱,那时才是我们的机会。”
“那陈尚书的意思是我们应攻打长安,对吗?”李亨不以为然地问道。
陈希烈没有感觉出李亨的不满,他依然兴致盎然道:“陛下说得一点没错,此时我们的机会就在长安,李庆安东征中原,与安禄山对峙,长安空虚,此乃天赐良机,陛下应立刻出重兵,进发长安,必然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攻下关中,那时陛下废除伪帝,向天下晓以大义,李庆安穷途末路,只能向陛下投降,天下由此而定。”
“一派胡言!”
兵部尚书令狐飞站了起来,他很清楚今天李亨的真正目的,他走到陈希烈旁边,向李亨施礼道:“陛下,请容我驳斥陈尚书的谬论!”
李亨心中暗暗点头,不愧是自己的首席军师,很明白自己的心思,他便笑了笑道:“争论可以,但不要伤了大臣的和气!”
“臣遵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055
61056
61057
61058
61059
61060
61061
61062
61063
61064
61065
61066
61067
61068
61069
61070
61071
61072
61073
61074
61075
61076
61077
61078
61079
61080
61081
61082
61083
61084
61085
61086
61087
61088
61089
61090
61091
61092
61093
61094
61095
61096
61097
61098
61099
61100
61101
61102
61103
61104
61105
61106
61107
61108
61109
61110
61111
61112
61113
61114
61115
61116
61117
61118
61119
61120
61121
61122
61123
61124
61125
61126
61127
61128
61129
61130
61131
61132
61133
61134
61135
61136
61137
61138
61139
61140
61141
61142
61143
61144
61145
61146
61147
61148
61149
61150
61151
61152
61153
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