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才是正常的勉励,但李亨却是以问话的方式,一般人听起来也没有问题,高仙芝应该慷慨激昂地回答:‘臣能胜任!’
这就完满了,可高仙芝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刚刚才以身体不好,向李亨提出辞职,如果他现在又说能胜任,那他刚才就是欺君之罪了。
高仙芝暗暗一叹,他终于明白了,李亨煞费苦心,特地安排了一个军国会议,就是要他在军国会议上提辞职,而不是私下辞职,这样李亨爱贤的名声就有了,不再落人口实,这帮政治人物啊!一个个都是那么老谋深算。
高仙芝只得起身,做出一副萎靡的模样,躬身道:“陛下,臣很想为陛下分忧,但臣最近多病,虽有为陛下赴汤蹈火之心,却又怕力所不逮,误了陛下的大业,臣实不敢受命!”
李亨脸一沉,“高爱卿,朕最信赖之人就只有你,你若不肯,那朕找谁来替你?”
关键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高仙芝能不能全身而退,就在此一举了,尽管高仙芝不想把跟随自己多年的部属丧送,但形势已迫使他没有选择了,他只得一咬牙道:“陛下,臣是天下兵马副元帅,臣推荐大元帅太子殿下为东征主将,他年轻有为,声誉卓著,我们这些老将也该让年轻人出头了。”
“不行!”
李亨断然拒绝了高仙芝的举荐,“朝廷之军,国之根本,安能儿戏之,太子虽能领兵,但他临战经验不足,又岂是哥舒翰的对手,朕不能同意。”
这时太子李系站起身,躬身行一礼,朗声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收复荆襄,请父皇恩准!”
李亨还是摇了摇头,“皇儿虽有志向,但毕竟经验不足,朕实在不放心你,等你多多锻炼,朕再给带兵的机会。”
戏已经唱到这个地步了,就差最后的完满收官了,还是令狐飞站出来,替李亨落下了最后一颗棋子。
“陛下,臣有一建议!”
“爱卿请说。”
令狐飞看了一眼众人,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确实能带兵,当初二十万关中军就是他统帅,但陛下说得也对,太子毕竟实战经验不足,读力对阵哥舒翰,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对如果不给太子机会,那他永远都是经验不足,所以我建议,太子殿下可为主帅,高将军经验丰富,可为副帅,辅佐太子带兵,这样以长带少,我以为是最好的安排!”
王珙也道:“令狐尚书所言极是,臣支持!”
李亨故作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问高仙芝道:“高爱卿以为如何?”
高仙芝心灰意冷,李亨不准自己全身而退,其用意是想彻底剥夺自己军权,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不容他反对了。
“陛下,臣愿意辅佐太子!”
“好!朕就此宣布,任命太子系为征东诏讨使,天下兵马大元帅,任命高仙芝为副帅,统兵二十万,三天后正式出兵荆襄。”
停了一下,他又宣布道:“朕再任命兵部尚书令狐飞为六路粮草督办,总领后勤,为严整军纪,朕再任命原内侍监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督三军军纪。”
........南唐龙振元年八月,李璘之军退败扬州,李瑁集结荆襄大军十五万,亲自为主帅,准备趁机东征江南,就在这时,南唐帝李亨为了牵制住荆襄之军,任太子李系为征东大元帅,高仙芝为副帅,鱼朝恩为监军,率军二十万出兵夔州,向秭归进发。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章 哥舒之谋
令狐飞的分析并不是臆断,而是有一定的情报基础,尤其是哥舒翰的动态,李亨派了数名探子潜伏在襄阳和哥舒翰的管辖地界,秘密收集情报,所以令狐飞才会对哥舒翰的情况了如指掌。
哥舒翰确实在很久以前便和李瑁秘密结成了联盟,当初哥舒翰背叛了李亨投靠李隆基,却没有能得到重用,他的本想留在汉中,这样的他的士兵们也能离陇右相对近一点,家眷往来便利,但李隆基却没有如他的意,而是将他派到两湖驻扎,将他的军队改成两湖军。
两湖也就是鄱阳湖和洞庭湖,哥舒翰的驻地位于豫章县,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唐朝时这里尚未开始大规模开发,人口稀少,森林茂密,让哥舒翰感到了无尽的失望,此时哥舒翰已经五十余岁,又身患脚疾,两湖地区的湿热使他脚疾加重,病痛的折磨和年岁渐增使哥舒翰心中对前途充满了悲观。
就在这时,李瑁却亲自带了荆襄最有名的良医来探望他,给他减轻了病痛,这使哥舒翰的内心对李瑁充满了感激,一来二去,他们的关系渐渐密切了,此时的李隆基已来曰不多,哥舒翰也知道自己需要找一个靠山了,也恰好此时李瑁表达了招纳他的意向,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哥舒翰便暗中投靠了李瑁。
八月的荆襄依旧笼罩在处暑的闷热之中,襄阳城昨天刚下了一场雨,使道路变得异常泥泞,这时,在襄阳城外的官道上,远远飞驰来了一队骑兵,骑兵队约五百人左右,为首将领正是哥舒翰。
近两年的江南生活,哥舒翰容颜见老,两鬓已经明显斑白了,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充满了疲惫之感。
他是从荆州赶来,本来他将率十万大军从陆路向扬州进发,但由于李亨突然出兵,使他们被迫改变了计划,停止了东征扬州的行动,哥舒翰赶回襄阳,和李瑁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如果在两年前,哥舒翰一点都不会把剑南军放在心上,那时他手中有五万陇右精锐,足以击溃数倍于己的敌人,但现在他没有把握了,他的五万陇右精锐在两年间逃亡了八成,只剩下了一万忠实于他的骑兵,而李瑁兵力虽多,却都是未经过大战磨砺的新兵,哥舒翰着实感到担忧。
骑兵队一路疾奔,片刻便来到了襄阳城下,襄阳城守军认出了哥舒翰,便立刻闪开门道,哥舒翰的骑兵队飞驰冲进了城门。
......在襄阳城北有一片占地约三百余亩的建筑群,飞梁斗拱,琼楼宇阁,气势十分宏伟,这里便是李瑁的荆王府所在,这座王府是李瑁来襄阳后新修,但正是这座府第使李隆基对十八子李瑁产生了不满,李瑁的王府占地宽阔,气势恢宏,而成都的南明宫只有两百余亩,不仅比荆王府小,而且也寒酸得多,当时李隆基入蜀时,荆王府只修好一半,李隆基曾亲自下旨,命李瑁立即停工,王府不得阔于王宫,但李瑁并没有理睬,而是继续将荆王府修建完成。
其实李瑁也有过机会和父皇修补关系,李隆基尽管恨他大修荆王府,但最终也让了一步,几次召他到成都觐见,但李瑁却担忧蜀王李璬之事重演,他便不是生病就是公务繁忙,找种种借口推脱,曰积月累,怨恨一天天积累在李隆基的心中,使他对李瑁深为恨之。
李瑁今年不到四十岁,长得玉面英挺,气质雍容,他生在帝王之家,也就天生有了对权力的**,他最初封为寿王,他的母亲便是被李隆基曾经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李隆基甚至答应过武惠妃,将立李瑁为太子,而李林甫也暗中承诺武惠妃,将极力扶李瑁上位,但随着武惠妃病逝,以及杨玉环事件后,李瑁便渐渐被他父皇冷落了,成为一个闲王,但在节度使危机爆发后,李隆基开始册封亲王到各地主政,李瑁被封到了襄阳,后被李豫改封为荆王。
在襄阳终获读力的李瑁终于露出了他对权力的渴望,超额招募军队,私自任命地方官,大兴土地修建王宅,李瑁已经有一点迫不及待了,就算他当不了天下之主,但他也一定当荆襄的帝王。
一间布置高雅的房间内,刚刚午睡起来的李瑁坐在桌前,正全神贯注地品尝着侍女给他精心炮制的桂花茶,在一扇白玉屏风后,两名侍妾正为他弹奏着汉江之乐,清风、琴乐、茉莉花香,这一切都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是李瑁的习惯,午睡后的半个时辰,必然是他饮茶听乐的时间,雷打不动,就算是此时局势紧张,也难以改变李瑁这个习惯。
不过今天李瑁却似乎有点心神不宁,局势的紧张虽然没有改变他的习惯,却改变了他心境,他心中不再悠闲自得。
李亨已经出兵二十万大军向荆襄一带开来,而扬州的李璘据说也蠢蠢欲动,很快,他就将面对东西两方的夹攻,这着实令他忧心之极。
这时,他若有所感,眼角余光一扫,见一名家人在门口探头探脑,似乎有什么事,此时是他喝茶听乐的时间,从来不敢有人来打扰,但这名家人居然敢露面,说明他有重要之事。
“什么事?”李瑁也破天荒地打断了听乐,问了一句。
“王爷,哥舒将军来了,在府外等候!”
“啊!”李瑁腾地站起来,急声道:“速请哥舒将军进府,不!我亲自出迎。”
如果说还有什么人能中断李瑁的喝茶听乐,那非哥舒翰莫属了,现在哥舒翰就是李瑁的救命稻草,是他李瑁这个荆王能不能当下去的关键人物。
李瑁亲自迎出了府外,王府大门外,哥舒翰牵着马,十几名亲兵站在身后,他的五百人都暂时驻在两里外的一座军营内休息。
哥舒翰一路风尘仆仆,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他原以为在这局势紧张的时刻,李瑁也会在军营内,但没想到李瑁居然还在王府中,这让他心中着实有些恼火。
大敌当前,李瑁若在军营内,就能给将士们带来信心,能提高士气,让手下将士觉得荆王是在和他们一起面对战争的危机,这个时候了,李瑁却还居然呆在王府中享受.....这让哥舒翰对他充满了失望,毕竟是皇家子弟、天之骄子,天生就娇气了一点。
这时,王府大门敞开,只听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群,李瑁在数十名侍卫的簇拥下快步走了出来。
“卑职参见荆王殿下!”
哥舒翰快步上前,单膝要给李瑁跪下,却被李瑁一把扶住,责怪他道:“我说过多少次了,哥舒将军不必对我多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604
59605
59606
59607
59608
59609
59610
59611
59612
59613
59614
59615
59616
59617
59618
59619
59620
59621
59622
59623
59624
59625
59626
59627
59628
59629
59630
59631
59632
59633
59634
59635
59636
59637
59638
59639
59640
59641
59642
59643
59644
59645
59646
59647
59648
59649
59650
59651
59652
59653
59654
59655
59656
59657
59658
59659
59660
59661
59662
59663
59664
59665
59666
59667
59668
59669
59670
59671
59672
59673
59674
59675
59676
59677
59678
59679
59680
59681
59682
59683
59684
59685
59686
59687
59688
59689
59690
59691
59692
59693
59694
59695
59696
59697
59698
59699
59700
59701
59702
5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