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亲自迎出了府外,王府大门外,哥舒翰牵着马,十几名亲兵站在身后,他的五百人都暂时驻在两里外的一座军营内休息。
哥舒翰一路风尘仆仆,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他原以为在这局势紧张的时刻,李瑁也会在军营内,但没想到李瑁居然还在王府中,这让他心中着实有些恼火。
大敌当前,李瑁若在军营内,就能给将士们带来信心,能提高士气,让手下将士觉得荆王是在和他们一起面对战争的危机,这个时候了,李瑁却还居然呆在王府中享受.....这让哥舒翰对他充满了失望,毕竟是皇家子弟、天之骄子,天生就娇气了一点。
这时,王府大门敞开,只听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群,李瑁在数十名侍卫的簇拥下快步走了出来。
“卑职参见荆王殿下!”
哥舒翰快步上前,单膝要给李瑁跪下,却被李瑁一把扶住,责怪他道:“我说过多少次了,哥舒将军不必对我多礼!”
“卑职行的是军礼,已经习惯了。”
“唉!现在局势紧张,军礼也免了,哥舒将军快随本王进府。”
哥舒翰听他提到了局势紧张,心中稍稍宽慰一点,至少他还不算太过于沉溺享乐,便点点头道:“卑职确实要和殿下商量军务。”
两人走进府中,李瑁请哥舒翰坐下,又命一名美貌的侍妾给哥舒翰上茶,李瑁为招揽哥舒翰,确实下了本钱,他有五个心爱的侍妾,其中两个送给了哥舒翰,这一个上茶的侍妾叫如意,是李瑁的房中宝贝,这次让她出来上茶,就有意送给哥舒翰了,好让哥舒翰为他卖命。
但今天哥舒翰心中有事,他无心女人,对上茶的美貌侍妾竟视而不见,李瑁见哥舒翰目光凝重,他心中暗暗吃惊,便对侍妾挥了挥手,命她下去。
房间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李瑁便低声问道:“哥舒将军,真的情况不妙吗?”
哥舒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我在路上得到消息,这次李亨派出的二十万大军中,有十万剑南老军,这些老军都是从前的关中府兵,参与过与南诏大战,也和吐蕃军几次作战,我听说他们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劲,是高仙芝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之军。”
李瑁眉头一皱道:“可是我们的军队也训练多年,难道就一点都比不上剑南军吗?”
“殿下,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是训练,训练只是很少一部分,关键是实战,安西为什么如此强悍,就是因为他们在实战练出来的,经过大战的磨砺,一名士兵训练千曰,可当他见到人头被砍断时,他一样难以承受,我们的士兵就是没有实战经验啊!”
哥舒翰心中有数,尽管荆襄军也有近二十万大军,但这二十万大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如高仙芝的剑南军,真的大战起来,荆襄军有七成的可能要落败。
李瑁也明白哥舒翰所指,但他也没有办法,战斗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现在关键如何应对当前的危局,他沉吟片刻便问道:“我也知道局势紧张,哥舒将军可有对策吗?”
“有!”哥舒翰点了点头。
李瑁精神大振,急忙道:“哥舒将军有何妙策?快说!”
哥舒翰犹豫了一下,虽然不太好开口,但形势危急,他也只好一咬牙道:“殿下,要想应对此次危局,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公开向北唐皇帝效忠!”
“什么?这怎么可以!”
李瑁又惊又怒,要他向那个两岁的小侄孙效忠,打死他也不干。
“殿下息怒,听我一言。”
哥舒翰也知道李瑁难以接受,但有些话他不得不说,“殿下也应该知道,现天下南北对峙,要么是北唐要么是南唐,天下人没有第三个选择,除非殿下想自立称帝,否则殿下最后还得面对现实,不是向南唐称臣,就是向北唐俯首,我想,殿下应该不会向李亨投降吧!”
说到这里,哥舒翰的瞳孔渐渐收缩成一条线,眯着眼盯住了李瑁,他本来就有点怀疑李瑁会投降李亨,如果是那样,李亨肯定会要自己的人头作为接受投降的条件,那李瑁会不会杀自己向李亨献降呢?答案是肯定会,李隆基的儿子都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
所以哥舒翰提这个建议,既是为了解眼前之危,同时也是为了试探李瑁,这时李瑁忽然明白了哥舒翰的担心,他不由干笑一声道:“哥舒将军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么会投降李亨,若投降他,我早就是承认他,会等到今天吗?多虑了!真是多虑了!”
哥舒翰听出李瑁有点言不由衷,只得叹了口气道:“殿下,其实承认北唐也未必是当真,主要是我们要得到李庆安军队的支援,如果李庆安肯援助我们一把,那这次危机就迎刃而解,但要李庆安援助我们,我们就得向北唐称臣,这是关键。”
李瑁沉思了片刻,道:“可是我担心李庆安会趁机吞了我们。”
“不!不会!”
哥舒翰断然否认道:“我与李庆安交往多年,对他知之甚深,此人从不做没有把握之事,他本来就兵力不足,若吞并我们,就更分散他的力量,将面临与李亨及安禄山两线作战的困局,他会得不偿失,他肯定不会吞并我们,再说,他没有五万以上的军队,也难以吞并我们,这一点殿下请放心,卑职愿以人头担保。”
李瑁背着手慢慢走了几步,他开始认真地考虑哥舒翰的建议了,其实李瑁谁也不想投降,他只想保持现状,最好他能在南北朝廷之间左右逢源,利用他们的矛盾,捞取最大的利益。
沉思了片刻,他对哥舒翰道:“我可以向北唐称臣,但我不想公开,可以私下表态,但我更希望能和李庆安秘密接触,答应他某些条件,来换取他的出兵,哥舒将军,不知这个方案如何?”
哥舒翰知道李瑁始终没有诚意,他无可奈何,只得道:“好吧!我派心腹去和李庆安接触,看他给不给我这个面子。”
“那一切就有劳哥舒将军了。”
........郑州河阴县,这里是李庆安的主力大营所在,这天上午,三名骑兵从南面飞驰而来,他们皆是长途跋涉,显得风尘仆仆,他们刚到李庆安大营外一里处,一队营外巡逻骑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你是何人?为何要擅闯大营!”
一名为首的骑兵连忙拱手施礼道:“我们是从襄阳,受哥舒将军的派遣,给赵王殿下送一封亲笔信。”
“信在哪里?”
骑兵取出信道:“信在此处!”
巡哨校尉一摆手令道:“搜查全身,除信之外,其余物品一概不得带入!”
十几名士兵上前,将三名骑兵细细搜了一遍,将他们的兵器和随身都一概装入暂存袋中,校尉这才领着他们向大营而去。
此时,李庆安刚从洛阳返回,他专门回洛阳听取了裴谞关于限田令的推进情报报告,此时都畿道的限田在裴谞的主持下已经全面展开,这其实就是没收南唐权贵的土地,重新进行均田,重复着李豫在关中所做过的事情。
李庆安对此事看得极重,这也是他主张和安禄山军对峙的主要原因,他需要时间在中原推动土地改革,收买中原的人心,否则一旦战争在中原地区铺开,中原被战争摧残不说,他的限田也无法再推行下去。
均田制是大唐前期繁盛的基础,他如果想要中兴大唐,就必须对土地进行攻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唐初的均田制,然后大力发展商贸来引导唐朝资本的流向,而不再是兼并土地。
但这只是远景,李庆安首先面对的是大唐的统一,此时,李庆安正在帅帐内听取刚才巴蜀回来的韦青平的汇报。
韦青平心中十分惭愧,他的任务没有能够完成,杨国忠和李琬的行动最终功亏一篑,杨家几近被灭族,李琬也被抄斩。
“卑职也再三劝杨国忠不要再经第三人,直接举兵围困南明宫,那杨国忠也答应了,但卑职却没想到,他们还是找鱼朝恩来行事,最后却被鱼朝恩告发,这是卑职的失职,请大将军处罚!”
李庆安摇摇头道:“此事我也知晓了,这是天意,上天注定李隆基要死在鱼朝恩手中,也注定杨国忠要给李隆基陪葬,和先生无关,先生已经尽力了,而且先生能逃过此劫,这才是最万幸的事情。”
韦青平叹了口气道:“唉!不能为大将军办成事情,卑职总归是羞愧难当,还请大将军给于卑职一定的处罚,以明军纪!”
李庆安想了想道:“这样吧!先生替我去洛阳,替我监督洛阳的限田,但先生要在暗处,从田间地头收集民众的意见和举报,随时向我汇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442
51443
51444
51445
51446
51447
51448
51449
51450
51451
51452
51453
51454
51455
51456
51457
51458
51459
51460
51461
51462
51463
51464
51465
51466
51467
51468
51469
51470
51471
51472
51473
51474
51475
51476
51477
51478
51479
51480
51481
51482
51483
51484
51485
51486
51487
51488
51489
51490
51491
51492
51493
51494
51495
51496
51497
51498
51499
51500
51501
51502
51503
51504
51505
51506
51507
51508
51509
51510
51511
51512
51513
51514
51515
51516
51517
51518
51519
51520
51521
51522
51523
51524
51525
51526
51527
51528
51529
51530
51531
51532
51533
51534
51535
51536
51537
51538
51539
51540
5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