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宠大喜,连忙举杯道:“那我们一言为定了!”

    两人酒杯一碰,一起大笑起来。

    .........

    三天后,安禄山赶回了幽州,尽管安禄山已经立了新帝,还自封为尚书令,但天下州县根本就不承认,使他的立帝成为笑柄,他自己也有点泄气了,尽管这个伪皇帝以后还有用处,但安禄山不再优待他,将他关在一座空置王府中,所谓的朝廷也成了空架子,那些尚书相国也纷纷恢复了原本的身份,史思明、高尚、蔡希德、李怀仙、张忠志、李归仁等等,都脱去朝服,重新成为了安禄山的大将和谋士,连安禄山自己也不想当什么尚书令了,他依然做他的燕王,同时也不放弃范阳节度使的位子。

    安禄山的帅府内,安禄山坐在帅椅上,十几名心腹大将和谋士站在一旁,安禄山阴沉着脸听情报头目张通儒关于移民的禀报。

    “移民已经历时半月,河北道各州县中,除了幽州北方的数州外,其他州县都在大规模迁徙民众,以相、魏、贝、洺、博等五州人数最多,尤其相州,人口锐减七成,据初步估计,入河东道的移民已近四十万户。

    “浑蛋!”

    安禄山再也忍不住了,他拾起桌上的砚台狠狠向地上砸去,‘砰!’砚台碎片四溅,四十万户农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河北道近一半的人口流失了,人都跑光了,谁来养他的军队?

    他怒不可遏,冲着他的手下大吼起来,“你们都在做什么?眼睁睁地看着人跑掉吗?你们为什么不拦截,说!为什么?”

    众人都低下了头,尽管问题是出在安禄山的身上,他自己下过严令,任何百人以上的调动必须有他的令箭,调千人兵更要他的金牌,至于万人军,则需要虎符,但不管令箭、金牌还是虎符,违反之人结果都一样,擅自出兵者,立斩!

    这是范阳军上下皆知的事情,现在安禄山自己倒不承认了,尽管人人心中都明白,但谁也不敢吭声,真把事情说破,惹恼了安禄山,那大家都得遭殃了。

    这时,谋士高尚出列道:“大帅请息怒,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我们鲁莽行事,可能会坏大帅的大事。”

    安禄山最相信的人就是高尚,听他这样一说,安禄山也渐渐平静下来,道:“怎么个不简单,你说!”

    “大帅,拦截移民简单,关键是郭子仪的十万大军就在河北边上,我们一旦拦截移民,郭子仪的军队必然出来干涉,那时矛盾激化,很可能酿成大战,而大帅又不在幽州,万一局势恶化,恐怕我们更加得不偿失,而且会影响大帅的大计。”

    “嗯!”

    安禄山长长出了口闷气,怒气稍敛,其实他心里明白,根本原因是没有他的军令,每人敢出兵,高尚不过是找一个台阶他下罢了。

    他点点头道:“先生说得也有道理,我现在起事的准备还没有完成,一旦真发生大战,恐怕就会局势失控了,不过......”

    说到‘不过’二字,安禄山的声音又变得严厉起来,他对众人厉声道:“眼看要到秋收,农民却都跑掉了,那秋收怎么办?我绝不能允许河北变成鬼域,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移民不能再走一人,就算发生和郭子仪的对抗也在所不惜,我们必须要杀一儆百!”

    说完,他扫视一圈众人,最后落到史思明的身上。

    “史思明听令!”

    “末将在!”

    史思明一步上前,躬身抱拳道:“请大帅下令。”

    安禄山取过一尊金制虎符,往桌上重重一放,恶狠狠道:“我给你三万军,开往井陉,给我斩杀五千农民,用他们的人头来警告逃亡者!”

    ..........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五章 颜氏兄弟

    太行山仿佛一条巨龙,横亘在河东道、河北道以及河南道之间,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

    河东道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沁水、丹水、漳水、滹沱水、桑干水等等,漫长的岁月中因长年被风水侵蚀,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支离破碎的山涧深壑,其中八条要道便形成了八条著名的战略军事要道,被称为太行八陉。

    军都、蒲阴、飞狐、井陉、白陉等等八条军事要道是河北、河东两道相连的命脉要道,自古便修筑了无数的坚堡雄关进行防御,这次河北大移民便是通过这些要道将大量的河北民众送往河东。

    井陉是太行山中部一条最著名的军事要道,由于它直通河东心脏太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河北道井陉县内的土门关更是井陉咽喉,夺取了它,便能掌握井陉的主动权。

    在唐王朝的军事部署中,太行八陉的防御任务一般都是交给河东军负责,这是由于河东节度本身就是承担一种辅助的军事职能,它不像范阳节度那样对面突厥、契丹等强敌,它更多是为了保护北都太原的安全,正是因为这样,太行八陉便是由河东节度府下面的守军来控制。

    安禄山当年占领河东时也一度控制了太行八陉的各个关隘,但他在关内道战败后,全线退出河东,也包括太行八陉,随后被李庆安和李亨的军队先后占领。

    按照李亨和李庆安达成的协议,井陉位于太原一线,它应由李庆安的军队控制,目前井陉一共有一千军队驻扎,属于安西系,叫做承天军,一千人共分在两个关隘口驻扎,一个在井陉的河东起点,叫做故关,而另一个便是河北终点土门关。

    和其他七陉一样,井陉上也同样挤满了西迁的河北移民,官道上浩浩荡荡,迁徙的民众一眼望不见边际,足有近十万人之众,声势极为壮观。

    这些民众主要来自于恒、赵、定、深、冀、德六州,和南方的相州魏州相比,北方各州的迁徙时间比较晚,在十天前才开始发动,在七天前才渐渐形成规模,虽然时间较晚,但因为北方各州更靠近幽州,所受伤害的可能姓更大,民众也更恐慌,因此短时间内汇成的移民浪潮比南方各州更要汹涌,这已经是第四批移民了。

    一辆辆破旧的牛车和马车在官道上吱吱嘎嘎行走,男人牵着牛车,步履沉重走在前面,平板牛车上载满了他们的全部家当,一些锅瓢盆碗,盛满清水的大葫芦,几袋粮食面饼,边上还有一堆刚刚采摘的山果蔬菜,在车的后面还坐着白发苍苍的父母,他们怀着抱着稚幼的孙子,他们充满了沧桑的眼睛里带着对前途的迷茫和离开故土的伤感。

    小孩子则没有这么多感受,他抱着一个梨,眼睛里是兴奋和好奇,东张西望,路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无比新奇。

    孩子的母亲则挺着大肚子跟在牛车旁,看得出她又怀孕了,步履蹒跚,但牛车坐不下这么多人,她只得跟在丈夫身后步行,一只手却小心翼翼地扶住一只楠木箱,箱子里可能是她当年的几匹嫁妆绸缎和几贯铜钱,或许还有几件压箱的衣裙首饰,从女人小心重视的程度,便可看得出这只楠木箱是他们家最宝贵的财产。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几乎官道上的每一个移民家庭都和他们相似,此时,绝大部分人都已经不是为了三十亩地而离开家园,而是为了逃命,为了尽快逃离这片即将爆发战争的土地。

    朝廷对南附的胡人采取宽容怀柔的政策,给予他们自治和自由的权力,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当权者眼中,这些胡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虫,如丧家之犬,跑到大唐的屋檐下依附,这些胡人的依附给当权者带来的是妄自尊大心理的满足。

    但对于和这些胡人相邻生活的底层民众,感受却和当权者完全不同,他们看到的更是这些胡人的凶狠和贪婪,丧家犬对上是摇尾乞怜,而对民众却不时露出狰狞的犬牙,露出恶犬的本来面目,使这些卑微的民众对他们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安禄山招募了数十万依附胡人为兵,柔弱的汉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危险将至,只有逃,逃离危险,越远越好,正因为这种心理,七成以上的移民都选择了陇右。

    一万八千余户民众在井陉县的官道上向土门关方向前进,他们以宗族为单位,一个宗族便有百户人家,以族长来统一安排照顾,每个宗族旁都会有几十名年轻的小伙子列队行走,他们手执弓箭长剑护卫自己宗族。

    而队伍中不时有骑马的衙役来维持秩序,排解宗族之间的纠纷,这时,一户恒州蒋氏宗族和一户赵州穆氏家族因年轻人的气盛而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数百年轻人对峙着,怒目对视,手执长剑木棒,大有集体斗殴的架势,有衙役见势不妙,急忙去禀报两州的高官。

    片刻,一队衙役护卫着几名官员骑马驰来,为首是一名中年男子,身材中等,长得十分黑瘦,他便是赵州太守颜真卿,颜真卿在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而出仕,几次出任监察御史,后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因刚正不阿而得罪了杨国忠,被贬到地方为官,后又升为德州太守,政绩显著,去年因赵州闹蝗灾,他便被政事堂调为赵州太守,在他积极治理下,灾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他已经接到朝廷调令,将回朝出任刑部侍郎,在尚未离任之时,正好遇到了这次河北大移民,他也是坚决支持一名,不惜放缓离任,积极投身到动员赵州民众的西迁中去,先后送走了三批民众。

    几名官员中,除了赵州太守颜真卿外,还有恒州太守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说来也巧,颜杲卿便是颜真卿的族兄,两兄弟都在河北为太守,且是相邻的两州,也同样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两位兄弟太守正在商量如何发放官仓粮食问题,忽然听说有赵、恒两州的民众发生争执,便立刻前来察看。

    此时迁徙的大队已经因为两户宗族的争执而停顿了下来,这两户宗族显然都是大族,两户宗族的年轻子弟聚在一起有三百人之众,他们站在一片空地上对峙,怒目圆睁,情绪激动,而两个族长也毫不相让,站在队伍后鼓动自己的子弟。

    其实两家人的争端祸起昨夜,因为移民的路途口粮是由官仓提供,每天按人头发放,由各宗族的族长来统一领走,由他们进行宗族内的分配,蒋氏宗族昨晚少了两袋粮食,有人发现可能是被穆家人所偷,两个宗族便争吵起来,尽管后来官方又给蒋氏家族补了两袋粮食作为补偿,结束了争吵,但两家的矛盾却没有解决,今天两家人发生争吵,矛盾再一次爆发,且开始炽热化了。

    就在两个宗族即将爆发械斗之时,颜氏兄弟赶到了,颜真卿大喝一声道:“全部住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5573 105574 105575 105576 105577 105578 105579 105580 105581 105582 105583 105584 105585 105586 105587 105588 105589 105590 105591 105592 105593 105594 105595 105596 105597 105598 105599 105600 105601 105602 105603 105604 105605 105606 105607 105608 105609 105610 105611 105612 105613 105614 105615 105616 105617 105618 105619 105620 105621 105622 105623 105624 105625 105626 105627 105628 105629 105630 105631 105632 105633 105634 105635 105636 105637 105638 105639 105640 105641 105642 105643 105644 105645 105646 105647 105648 105649 105650 105651 105652 105653 105654 105655 105656 105657 105658 105659 105660 105661 105662 105663 105664 105665 105666 105667 105668 105669 105670 105671 10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