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满脸羞惭,他输得心服口服,这种箭法莫说汉中军,恐怕连剑南军也没有,只有高仙芝据说箭法很厉害,可人家只是一员中郎军,更不用说号称天下第一箭的李庆安了。
他见赵崇节这般安抚自己,不由心中感动,便起身单膝跪下抱拳道:“我苏渝虽是莽夫,但也知鸟择良木而栖,我愿为安西军效力,请赵将军收录!”
赵崇节大喜,他要的就是这员副将心服口服地投降安西军,他立刻将他扶起道:“安西军向来以军功论赏,军法严明,苏将军若立功卓著,就算不是安西嫡系也一样能得提升,他曰成就必将在我之上。”
苏渝心中暗暗点头,他素闻安西军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今天从一个普通的中郎将身上便看到了大将之风,他心中也不由感叹万分,早知道当年他就直接赴安西投军多好。
赵崇节收服了汉中军副将,他立刻下令道:“传令第一营和第二营押解战俘绕回大营,其他弟兄们立即整顿军马,准备出发!”
........
(未完待续)
------------
第五百六十九章 计赚南郑(下)
李奂从中午开始便翘首盼望他的兴道和固城两支守军返回,他也知道军队不可能这么快回来,但他十分担心这两支军队会遭遇不测,从目前他的斥候发出的情报来看,安西军大营并没有什么动静,依然在休整中,这让他略略放下心来,他就害怕安西军知道还有固城县及兴道县两支军队,安西军派兵去拦截,从目前的状况来判断,安西军走的是骆褒道,又是这么快拿下褒城县,应该不知道兴道县和固城县的驻军情况。
李奂不断地安慰自己,尽管是这样,他心中还是沉甸甸的,总有一种不安的心悸在他心中抽动,黄昏时,他接到了固城县军队用鸽信发送来的情报,固城县驻军副将苏渝率领部分军队已经到了二十里外,一路没有任何异常,这让李奂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时,一名斥候从远方奔来,奔至城下大声喊道:“元帅!”
“发生什么事情?”
“接到前方的消息,安西军主力已经出动,约两万余骑兵,正快速向这边开来,不足二十里了。”
“啊!”
李奂惊呼一声,安西军主力这么快就到了吗?不用说,他们一定是听说了从东面撤回的军队,赶来拦截了。
“快啊!快点回来。”
李奂低声祈祷,他心急如焚,固城县的军队怎么还不回来?
“元帅你看!他们好像来了。”一名亲兵指着远处大喊道。
李奂极力向夜色中望去,只见在东面的数里外隐隐出现了一队人影,大约相距有三四里。
“传我命令,点燃火把准备开城!”
从固城县回来的军队还在三里外时,南郑守军便开始准备了,城墙上点满了火把,数以千计的士兵涌上城头,李奂也站到了城门之上,皱着眉向远方眺望,隐隐约约他已经看清了队伍,大概只有三四千人,他心中有些疑虑,固城县守军不是有五千人吗?还有一千多人哪里去了?
很快,固城县的军队靠近了城池,在百步外停了下来,军队中只有两百多匹战马,其余都是步兵,他们队伍零乱,显得十分疲惫,李奂微微叹息一声,这就是他的军队,在细节处就看出他们的差距了,若是安西军,行军几天几夜队伍都不会散乱,可就是这些细节上差距,才使他们远远不是安西军的敌手。
黑夜中,数十骑飞奔上前,为首是副将苏渝,他仰头大声喊道:“李元帅,末将苏渝!”
“你们厉将军呢?”李奂趴在城头上问道。
“厉将军在后面运粮食,让我先回来。”
难怪少了一千多人,原来跑去运粮了,李奂低低骂一声,“现在什么时候了,还顾粮食!”
他一挥手令道:“放他们进城!”
吊桥轰隆隆地放下了,城门大开,苏渝调转马头回头令道:“列队进城!”
士兵们纷纷抖擞精神,站成了三列,这却是安西军的规矩,军队进城必须成三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尽管赵崇节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比如军队排列故意散乱等等,但他还是难以面面俱到,在军队排队进城上面,无意中露出了安西军的一点点风格。
可就是这一点点风格的变化,却让李奂眉头一皱,他的军队进城从来都是排列两队,没见排成三队进城的,不过心中虽然有点芥蒂,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支军队的真伪,他只得觉得有点反常。
一队队士兵走近了城门,踏上吊桥走入城洞,李崇节化装成一名校尉,骑马走在队伍中间,他走上吊桥时忍不住向上看了一眼,恰好李奂也在看他,两人目光相对,李奂愣住了,他的军队中怎么有这么威武的军官,他竟从来没有见过,而且他的马也神骏异常,根本不是蜀地山马,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他的心中终于生出了疑虑,再看了看士兵,他心中的疑虑更加浓厚了,他的军队很多都是汉中本地人,要么就是蜀人,身材普遍都不高,而且还有点瘦小,可眼前这些士兵普遍的身材魁梧,而且有些士兵甚至还有点胡人的面目,李奂开始觉得不妙了,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即将要靠近城门的陌刀重甲步兵身上,虽然黑暗中看不清面容,可他们手上两丈长的兵器是什么?他的军队中可从来没有这种武器。
李奂的后背刷地流下了一身冷汗,他忽然明白过来了,立刻高喊道:“快!快关闭城门,拉起吊桥!”
所有士兵都愣住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李奂急得满头大汗,一把揪住管城门校尉的衣襟吼道:“他娘的,你眼瞎了吗?他们是安西军,快关门!”
城头顿时一片大乱,士兵们大喊:“快关门,是安西军!”
刚过吊桥的李崇节知道已被敌军识破了,他也大吼一声道:“弟兄们,冲进城去!”
安西军再没有排队了,他们怒吼着,向城内冲去,这时吊桥开始吱吱嘎嘎拉起,立刻冲上十几名陌刀军,挥刀猛斩铁链,只见火光四溅,‘咔嚓!’两声,左右铁链先后被斩断,已经升起三尺的吊桥轰然又落下了。
此时,三千八百名安西军士兵已经有一半冲进城内,但南郑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他们只冲进了外城城门,内外城之间是内护城河,河上有石桥将内外城相连,石桥长约百步,宽四丈,只有冲过石桥撞开内城门,才是真正地进入南郑。
地形对安西军非常不利,汉中军已经发现了他们是安西军,近二万守军正从四面八方赶来,此时的李奂已经从最初的惊慌中冷静下来,他立刻组织士兵进行反击,外城墙上有四千多士兵,他们纷纷张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外的安西军,安西军士兵则举盾相迎,开始奋力向城中杀去,落在最后面的是一千陌刀重甲步兵,他们身披重甲,不畏箭矢,汉中军的箭矢对他们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在外城门内和石桥上也有二千多汉中军士兵,他们来不及撤回内城,内城门便已经轰然关上了,这两千多士兵成了安西军鏖战的第一批敌人,喊杀声震天,外城洞和石桥上密集地布满了双方的士兵,在狭窄的空间内,双方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
十里外的大道上,李嗣业正率两万骑兵向南郑而来,一队队整齐的骑兵在官道上列队而行,他们没有任何掩饰,他们也知道躲不过汉中军的探子,他们索姓放开杀气,一阵阵巨大的马蹄声敲打着并不平坦的地面,只见火把如长龙,安西骑兵密密麻麻,横戈伏鞍,浩浩荡荡向南郑城开去,他们行军速度并不快,在没有得到赵崇节消息之前,李嗣业不会全力发动进攻。
按照李嗣业原本的计划,他是准备利用火药和陌刀军的威力强攻南郑城,要想在三天内拿下城池坚固、防守严密的南郑城,只能使用震天雷破城,但固城县和兴道县两处守军的回撤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他可以全歼其中一支军队后,佯作回撤军去诈开南郑城。
从他刚刚接到的消息,赵崇节已经完成了前半部分,解决了固城县的撤军,现在他们已经靠近了南郑城,尽管李嗣业身经百战,但此刻他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他知道百密必有一疏,他们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其中安西军的军容气质就和汉中军完全不同,作为主帅,李奂会看不出这一点吗?
恐怕一场争夺城池的血战难以避免了,刚想到这里,只见南方的天空一道明亮的弧线冉冉升起,在半空中忽然爆炸开了,这是安西已经发动进攻的信号,李嗣业立刻下令道:“全军加速前进,向南郑全速进发!”
两万骑兵陡然加速,杂乱的马蹄声宛如暴风骤雨,向南方的官道席卷而去。
.........
攻打南郑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百步长的石桥上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两千名没有来得及撤走了汉中军基本上都被屠杀殆尽,只剩下数百人靠在内城门上苦苦支撑着安西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他们绝望地大骂,不断地打砸城门,企图让城门开一条缝,让他们能退回城内,但城门纹丝不动,里面已经关闭得严严实实,他们只有死战一条路,甚至连投降之路也没有了,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个时候谁也不会考虑战俘。
但汉中军密集的箭雨减缓了他们的压力,内外城墙上都挤满了汉中军,足有一万余人,他们从两边放箭,箭如飞蝗,铺天盖地的箭矢密集得不透风雨,此时的安西军也同样死伤惨重,阵亡者已达千人以上,连主将赵崇节的战马也被射死,他背靠在桥墩旁,十几名亲兵用盾牌护卫着他,在箭雨中指挥着战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630
53631
53632
53633
53634
53635
53636
53637
53638
53639
53640
53641
53642
53643
53644
53645
53646
53647
53648
53649
53650
53651
53652
53653
53654
53655
53656
53657
53658
53659
53660
53661
53662
53663
53664
53665
53666
53667
53668
53669
53670
53671
53672
53673
53674
53675
53676
53677
53678
53679
53680
53681
53682
53683
53684
53685
53686
53687
53688
53689
53690
53691
53692
53693
53694
53695
53696
53697
53698
53699
53700
53701
53702
53703
53704
53705
53706
53707
53708
53709
53710
53711
53712
53713
53714
53715
53716
53717
53718
53719
53720
53721
53722
53723
53724
53725
53726
53727
53728
5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