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白了吗?”郭子仪笑着问道。

    李国良迟疑一下,道:“他们是在这里俯卧过。”

    “没错,可是为什么这里的俯卧痕迹要比别的地方深得多,从冰得痕迹来看,他们至少在趴了一刻钟,他们明明已经过了壕沟,为什么还要再这里趴这么久而不肯进去,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国良也是名经验丰富的大将,他略一思索,忽然明白过来,“老将军的意思是说,他们很谨慎,就算不被哨塔发现,但也要观察好敌情再进去。”

    “对!就是这么回事,这是细节,别看这小小的细节,这就是他们号称安西第一营的原因所在,天降大雪,哨塔视距只有二十步,使大营的防御出现了漏洞,他们能发现,但敌军也同样能想到,尤其李钦凑,如果不那么好色,他也是一员名将,他离开大营时,雪已经下得很大了,他一定先有了布置,所以针对这个防守漏洞,他一定会派人盯在这里,而且这个防守之人一定是睡着了,所以安西斥候才会趴这么久,他们在等,等这个防守之人的出现,面对机遇,竟然等了一刻钟,这种定力,试问天下有多少人能做到,这就是他们被称为安西第一营的原因所在。”

    郭子仪再一次长叹,“我手下没有这样的斥候啊!”

    这时颜杲卿从后面走上来,一竖大拇指赞道:“老将军从这点蛛丝马迹便能推断出当晚的情形,**不离十,这也是非常人所及。”

    郭子仪摇摇头,他又回头问道:“季胜和他的手下到哪里去了,颜使君知道吗?”

    颜杲卿苦笑一声道:“我问过他,他只是说他要去北方,我推想,或许他是去幽州了。”

    郭子仪点点头叹道:“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人真英雄也!”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斥候正向这边疾速驰来,靠近了郭子仪,两名斥候翻身下马,上前给他单膝跪下道:“禀报老将军,史思明大军已经进入恒州,距离这里只有八十里。”

    郭子仪冷笑一声道:“来得好快!”

    他立刻回头对颜杲卿道:“烦颜使君加快真定县民众的转移,下午申时正,城门关闭,不准任何人再出城。”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安排。”

    颜杲卿转身匆匆跑去,李国良有些担忧地对郭子仪道:“老将军,朝廷的意思是让程千里放弃相州退回河东,我也是这样以为,我们的兵力太分散,容易被分割吃掉,老将军为什么不肯撤离相州呢?”

    郭子仪目光复杂地望着南方,放弃相州撤回河东,他知道这是李庆安的建议,这个建议本身并没有问题,而且很明智,只是他放不下河北的数百万民众,不忍他们沦为安禄山胡兵屠宰的羔羊,让程千里部留驻相州不撤,至少可以保住百万平民的姓命,为了尽可能救助这些无辜的民众,这个险他必须要冒。

    他轻轻叹了口气道:“只要程千里再坚持十天,等黄河冰冻,河南的军队就能北上,我相信李庆安不会坐视不管。”

    ........

    或许是因为郭子仪军队也进入恒州的缘故,史思明在大军进入恒州后也放慢了行军速度,尤其知道郭子仪亲自前来指挥时,史思明更加谨慎了,整整一天时间他的大军才走了五十里,黄昏时分,史思明的军队抵达了真定县以东三十里外,军队驻扎下来。

    天还没有黑尽,河北大地上一片灰蒙蒙的,天空阴沉,乌云压顶,放佛又是一场大雪到来的先兆,史思明得到消息,郭子仪已经坚壁清野,真定县外三十里内再无一户人家,房屋被拆毁,水井下毒,连农民蓄积的干草和木材也全部带进城内,真定县周围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旷野。

    这时,史思明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也来到了定东镇旁的战场,他不是来吊唁,也不是来缅怀,他只是想看一看,感受一下,安禄山会暴怒到什么程度。

    史思明眯着眼打量着大火烧过后的惨状,脸上毫无表情,就像在看一件事和他毫不相干之事,李钦凑这两万人的覆没,史思明一点都不心疼,相反,他还有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轻快和窃喜,李钦凑死得好啊!这样,安禄山就无从再监视他了。

    “副帅,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史思明的一名亲兵将领问道。

    “什么都不干,和郭子仪对峙,等候南方的消息。”

    史思明淡淡道。

    ..........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抵相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从高原雪山而来,奔流近万里,其间无数支流汇入,河面开始变宽,河水浩荡,冲出三门峡后再无任何束缚,终于在洛阳一带形成了波光浩淼的大江,一泻千里,奔腾入海。

    时间已经进入十一月,黄河开始进入枯水期,河面也平静了很多,天气愈加寒冷,许多黄河支流都开始冰冻,连黄河近岸处也出现了薄薄的浮冰,这是黄河彻底冰封前的先兆。

    这天上午,李庆安在李光弼等数十名将领以及河南道地方官的陪同下,来到了河阴县的黄河岸边,视察黄河的水情。

    李庆安是三天前抵达洛阳,在洛阳休息了一夜,次曰便启程赶来河阴视察。

    “大将请看!”

    李光弼指着河边一溜长几十里,宽约七八丈的薄冰道:“那是前天才出现的,那片浮冰出现,就意味着黄河冰冻不远了。”

    李庆安凝视了片刻,便问道:“冰层有多厚,上面能走人吗?”

    “这个倒不知,可以让人去试试。”

    李光弼吩咐一句,两名士兵立刻拿着长棍小心翼翼地下河堤去了,只见他们靠近浮冰,用木棍猛击冰面,击打了十几下后,冰面开始破裂了,河水从冰缝处渗出,一名士兵右脚踩在冰面上借力,他脚下的冰面忽然裂开,要不是旁边同伴见机快,一把抓住他,他就险些掉进黄河里去了。

    两名士兵连忙回来禀报:“大将军,冰面厚度只有半寸,靠岸边处稍厚,有一寸,但都不能走人。”

    李庆安点点头,这时,几名亲兵带来了一名老船工,“大将军,你要的当地船工找来了。”

    老船工立刻跪下磕头道:“小民给赵王殿下磕头。”

    李庆安笑了笑,让亲兵将老船工扶起,他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黄河上行船多少年了?”

    “小民叫罗五郎,我十八岁开始在黄河上行船,今年五十八岁,已经四十年了。”

    “果然是经验丰富,我来问你,按照现在的情形,还有几天黄河封冻,我是指可以行人。”

    老船工算了算道:“这几年有点反常,若是四年前,此时就应该封冻了,但这几年都要晚上七八天左右,看现在的情形,至少要七天后,才会全面封冻,不过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叫‘黄河初冻莫上行,上河必被龙王请’,就是说刚刚封冻时不能走人,要想走人,须等‘黄河盖锦被,河面可以睡’,这是说要等封冻后的第一场雪下了,冰面上才能走人。”

    李庆安和李光弼对望一眼,一起笑了起来,他们在这折腾半天,还不如两句俗语管用,两句话便点出了他们想知道的全部情报。

    “那我们只好安心等第一场雪下喽!”

    李庆安忽然又想起一事,问老船工道:“那现在可以行船吗?”

    老船工摇了摇头笑道:“殿下可见河面上有船吗?现在不能行船,运气不好,一夜间就把船冻在河面上了,进退不得,只能等明年开春破冰后再来取船,一个冬天,船体早已经朽坏,就算船体不坏,等到破冰时,但那时的凌汛,大船肯定会被挤压得粉碎,所以这个时候,河面上肯定不会有船了,不过在济州、齐州那边,倒还可以行几天船,但也坚持不了两天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7405 87406 87407 87408 87409 87410 87411 87412 87413 87414 87415 87416 87417 87418 87419 87420 87421 87422 87423 87424 87425 87426 87427 87428 87429 87430 87431 87432 87433 87434 87435 87436 87437 87438 87439 87440 87441 87442 87443 87444 87445 87446 87447 87448 87449 87450 87451 87452 87453 87454 87455 87456 87457 87458 87459 87460 87461 87462 87463 87464 87465 87466 87467 87468 87469 87470 87471 87472 87473 87474 87475 87476 87477 87478 87479 87480 87481 87482 87483 87484 87485 87486 87487 87488 87489 87490 87491 87492 87493 87494 87495 87496 87497 87498 87499 87500 87501 87502 87503 8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