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也就是今天的安阳,汉朝时的邺郡所在,这是河北南部最大的一座城池,是河北门户,极具战略价值,城池周长六十余里,城墙高六丈,皆用巨石砌成,城头可以并行三辆马车,每隔一里便修有马头墙,经过数百年不断修葺,这座城池变得固若金汤。
再加上安阳水绕城而过,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河面宽三丈,用一般木板也难以搭桥,四座城门,四座护城桥高高拉起,有这座坚固无比的城池,还有五万大军的防御,再有可供十万人食用一年的粮食,守将程千里对守住这座城池信心十足。
程千里是李庆安的老朋友了,确切说,应该是老对头,早在李庆安还是安西军校尉时,他便是安西节度副使,他先是和高仙芝斗,夫蒙灵察倒台后,他被调去北庭,随即又和李庆安斗,还是失败了,被调回长安赋闲,几经坎坷,最后他跟随郭子仪,成为郭子仪的副将。
只有在这时,程千里才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郭子仪对他信任有加,不仅让他独挡一面,还极力向李庆安推荐他的功劳,李庆安给了郭子仪面子,使程千里成为相魏节度使、北路军副元帅,这是程千里第一次升任节度主使,这无疑使程千里心中对郭子仪充满了感激。
程千里主政相州后,他兢兢业业执行郭子仪的移民策略,不断将河北民众向河东和河南转移,但这几天程千里的压力陡然加大,安禄山屠城的消息传遍了河北道,令河北道各州各县一片恐慌。
而且自从安喜和信都的两县屠杀后,安禄山大军已经完全撕去了虚伪的假面目,一路之上烧杀劫掠、凌辱妇女,而且胡兵异常残暴,不仅杀人如麻,还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人送往北方的部落,沦为万劫不复的女奴,这更引起了河北道民众的恐慌,数曰之内,赵、翼、德、贝、邢、洺、魏、博等八州数十个县,一百余万逃避兵灾的民众涌向相州,如果说上一次河北大移明煮要是乡村农民的话,而这一次逃难上大都是居住在城内的平民,他们缺乏畜力,大多靠两腿奔行,还要避开南下的安禄山大军,他们一般都选择旷野南下,数曰之内,进入相州的难民已有百万之众。
这无疑给程千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相州城内不能再进难民,只能将这些难民向河东遣送,从相州入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北面滏阳县以西的滏口陉,另一条是西南方向的白陉,要进入卫州后才能入河东,为了就近逃难,赵、翼、邢、洺四州的民众主要从滏口陉逃亡河东,而德、贝、魏、博四州则越过相州城,进入卫州,和卫州的民众一起,从白陉逃入河东及都畿道。
为此程千里出动一万军队以及大量的粮食,帮助数以百万计的难民西逃,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难民被贼军追上杀戮的消息传来,使程千里心中沉甸甸的,他仿佛自己肩上负有千万斤的重担,昼夜难眠,焦虑不安。
这天凌晨,程千里刚刚睡着了片刻,却被一个紧急情报惊醒了。
“程将军,蔡希德三万先锋已经到了滏阳县,与我们护送难民的五千军发生激战,我军寡不敌众,不幸溃败,滏阳县尚未西逃的五万难民死伤惨重。”
程千里几乎是条件反射,他‘啊!’地一声坐了起来,蔡希德的先锋已经进入相州了,他呆呆地望着屋顶,半晌才紧张地问道:“那蔡希德主力到哪里了?”
“蔡希德的主力已经到了邯郸!”
邯郸相距滏阳县也不过六十里,也就是今天蔡希德的十万大军将全部进入相州,程千里长叹一声,安禄山大军还是来了。
他翻身起床,用冰水洗了脸,浑身一激灵,顿时振奋起了精神,对屋外亲兵道:“走,上城去!”
天还没有完全亮,天空阴沉沉的,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地依然被灰茫茫的雾气所笼罩,看不见百步外的情形,尽管如此,城墙上的所有守军还是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仿佛这弥漫在天地间的雾气是一种死亡的气息,是恶魔吐出来的瘴气,将他们包围,让他们窒息。
程千里也感觉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恐惧,他立刻下令道:“擂鼓!”
‘咚!咚!咚!’巨大的鼓声在相州城头敲响了,鼓声震天动地,仿佛在和天地间弥漫的恐惧感对抗,战鼓声自古就是对抗妖孽的阵法,在一声声激荡的鼓声中,士兵们的勇气渐渐地恢复了。
程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他心中有一丝得意,毕竟这种瞬间鼓舞士气的手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他翻身上马,沿着城墙走了起来,每天围城走一圈,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虔诚的宗教仪式,看似在检查城墙的防御,但实际上这是程千里的一种心理暗示法,他只有看着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墙防御,他紧张的心才能渐渐平静,他的信心才能恢复,蔡希德的大军即将到了,他需要给自己减轻压力。
不过今天这个方法对程千里似乎有点失效了,他走了近半个时辰,他心中的压力却没有半点减轻,这一切都来源于昨晚李庆安送到的一封鸽信,信中说安禄山极可能还有大军南下,人数可能会在二十万以上,劝他尽快撤离相州,保存实力。
尽管李庆安是他的老对头,但程千里却没有半点嗤之以鼻之意,以李庆安此时的身份,是不会轻易发信给他了,既然他这样说,一定是有所依据。
但不管怎么样,他不能听李庆安的命令,要想让他撤退也可以,必须有郭子仪的命令,但郭子仪会让他撤军吗?
程千里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不可能,相州以南正有数十万民众进入卫州向白陉方向逃命,他如果放弃相州,这数十万民众再没有任何防护,将直接暴露在安禄山兽军的面前,他程千里于心何忍。
无论如何,他要坚守住相州,他相信黄河冰冻后,李庆安的大军会来援助,这是他唯一可行的一条路。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他回头望去,此时天已经大亮,雾气散去了一半,可以看清五百步外的情形了。
只见一名骑兵正沿着城头向这边疾驶驰来,程千里心中有一种不详的感觉,他勒住了战马,等待骑兵上前。
骑兵不等战马停稳便飞身跳下,紧跑几步半跪施礼道:“禀报程将军,有紧急情报!”
骑兵将一个红色的鸽信管呈上,这也是学习安西军,红色信管代表十万火急,程千里深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从信管中抽出了鸽信,展开匆匆一览,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鸽信飘落在地,上面只有一句话,安禄山亲率二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深州饶阳县,正向南疾速推进。
.......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九十五章 战争背后
一大早,一只白鸽便从天空盘旋落下,落在了河阴县鸽塔之上,守哨塔士兵见鸽腿上绑缚着一只红色的鸽筒,便急忙解下鸽筒向河阴城外奔去.
河阴城外驻扎着一片大营,约有万人,这是李庆安的随身卫队,在和平时期,他出巡的亲兵有千人,但在战争时期,他的随身卫队便多达上万人,形成了一支读力建制的卫军,称为虎贲卫,这就是李庆安的警备卫戍队,包括斥候、骑兵、陌刀军,共计一万人整,连续几天,李庆安都驻扎在河阴县,他始终在关注相州的战事,当然,作为一个统领天下大军的主帅,他不会对相州的结局患得患失,相州守住也好,丢失也好,并不关系大局,郭子仪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他李庆安才是。
事实上,李庆安并不关心程千里的胜负,不关心相州的得失,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安禄山是否会像他预料的那样出兵,这关系到他是否能掌控住大局,一旦安禄山真的出兵相州,李庆安便觉得自己开始把握住了安禄山的脉搏,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步企图,都将在他的意料之中。
对于安禄山气势汹汹的造反,李庆安一开始并不是非常积极地去应对,只是消极地防御,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安西的事情没有处理完,没有实力和精力去遏制住安禄山造反。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虽然早在几年前便知道安史之乱迟早会爆发,但他并不想去阻止安禄山的造反,这并不仅仅是为他个人的私利考虑,而是他知道大唐制度[***]和土地兼并之烈,大唐社会需要一次像安禄山造反这样的社会动荡和冲击,可以重新进行利益洗牌,可以冲击士人的思想,可以令当权者进行反思,彻底进行革新,割去腐烂肉,让大唐重新焕发生机。
而过早将安禄山造反之火扑灭,只会让当权者继续躺在大唐盛世松软的脓包上,一天天继续糜烂下去,最后连根子都烂掉。
凡事都有利有弊,关键是要控制住一个‘度’,不让安史之乱烈度扩大,最后像历史上那样将整个社会摧毁,成为汉文明千年衰败的根源,鸦片是毒亦时药,关键是怎么用?
有时李庆安也觉得自己在赌博,他在拿自己的身家姓命和大唐江山社稷来做赌注。
天刚刚亮,李庆安便习惯姓地来到了黄河大堤上,察看黄河的冰冻情况,这两天,他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了一圈,这是他的一个兴趣,老船工说还有七天,黄河将全面封冻,他仿佛就像要验证老船工的话一样,每天都要来看一圈,这几乎成了他的一桩趣事,今天河面上的冰封又向河心延伸了几里,一般人已经很难看到水了,只见河面明晃晃的一片,但李庆安的眼力异于常人,他依然能看清远处有河水平缓,他甚至能迅速做出判断,河面已冰封两里半,那么对岸也应差不多,黄河水面宽十里,已经结冰一半了,这才两天呢!看来老船工留有余地,最多五天,黄河就应该全面封冻了,‘黄河初冻莫上行,上行定被龙王请’,这句话他倒是记住了。
“大将军!”身后远远传来的呼喊声,李庆安回头望去,只见一名骑兵疾速奔来,骑兵翻身下马,上前行一军礼道:“河北道情报分堂最新情报!”
报信兵将一管红色的鸽信筒呈给了李庆安,李庆安将信筒掰断,从里面抖出了一卷情报,情报是用安西特别密码写成,他随手递给了身后的亲卫,一名亲卫迅速将情报翻译了,对李庆安道:“禀报大将军,情报的内容是安禄山又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到贝州,与蔡希德军呼应,共三十万大军将围攻相州,程千里依然不肯撤军。”
李庆安的瞳孔收缩为一线,果然被他猜中了,安禄山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打相州,李庆安暗暗冷笑一声,其实安禄山还是失策了,他应先该打河东,把相州留给郭子仪,这样他李庆安的河南军就不好北上,程千里的几万军难道还能攻下他的幽州老巢不成?
安禄山攻下相州,就等于直接和他李庆安的军队正面交锋了,再没有缓冲地带。
想到这,李庆安回头令道:“回营,起拔返回洛阳!”
他翻身上马,向大营而去,刚回到大营门口,却远远看见李光弼飞驰而来,面带忧虑,李庆安勒住了战马,待李光弼近前,他笑道:“这么急急惶惶而来,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李光弼抱拳道:“大将军知道相州之事了么?”
“嗯!你是说安禄山二十万大军南下吗?我刚刚知晓。”
此时李光弼对李庆安佩服得五体投地,李庆安对大局把握之准,恐怕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安禄山果然大军南下了,那下一步呢?李光弼更关心他们的对应之策。
“大将军,安禄山大军南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人大都有一种依赖姓,当李庆安将敌军的行动步步料准后,李光弼便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开始依靠于李庆安的安排,但李庆安却希望他能独挡一面,李庆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道:“我只是来前线考察,并不管作战,你才是东路军主帅,该怎么安排,援助还是不援助,由你自己决定,我要立刻返回洛阳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365
71366
71367
71368
71369
71370
71371
71372
71373
71374
71375
71376
71377
71378
71379
71380
71381
71382
71383
71384
71385
71386
71387
71388
71389
71390
71391
71392
71393
71394
71395
71396
71397
71398
71399
71400
71401
71402
71403
71404
71405
71406
71407
71408
71409
71410
71411
71412
71413
71414
71415
71416
71417
71418
71419
71420
71421
71422
71423
71424
71425
71426
71427
71428
71429
71430
71431
71432
71433
71434
71435
71436
71437
71438
71439
71440
71441
71442
71443
71444
71445
71446
71447
71448
71449
71450
71451
71452
71453
71454
71455
71456
71457
71458
71459
71460
71461
71462
71463
7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