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抱真是刚刚接手扬州城防务,正当他有些暗自抱怨无缘参加河北大战时,一条紧急情报以鸽信的形式飞传而来,江都城外的军营内,一队骑兵飞奔而出,风驰电掣般向江都城疾奔而去。
“闪开!”
为首骑兵大声吼叫,沿路的民众吓得跌跌撞撞向路两边奔逃,骑兵队飞驰而过,带起一片尘土,两边路人惊讶地窃窃私语,北唐官兵一向军纪森严,从不扰民,更不会纵马横冲直撞,今天这般凶横,发生了什么事?
骑兵队中的大将正是李抱真,他紧咬嘴唇,锐利的目光紧盯着前方,目光中有一种难以隐藏的兴奋,他刚刚接到了两道情报,准确说是命令,李庆安直接对他下达了命令,第一道命令是清剿长江北岸,全面控制江阳港,这是一份红色的命令,代表着最高级别的重要姓,而第二道命令就让李抱真欣喜若狂了,命他做好准备,准备迎接大军南下,也就是说,大军将进攻江南了,而且还是李庆安亲自率军南下,李抱真兴奋异常,不准纵马疾奔的禁令也被他丢在脑海了。
骑兵队进入江都城后速度明显放慢了,街上的行人太多,就是让也让不开,无奈,李抱真只得耐住姓子缓缓而行,一队来自西域的骆驼商队从他面前经过,前面不远便是扬州州衙了。
李抱真一行来到了州衙,正好迎面看见司马李铣和长史韩进平从州衙中出来。
“李司马!”
李抱真大喊一声,翻身下马奔了上去,“李司马请留步,我有急事找司马商议。”
“原来是李将军,这么匆忙,难道有喜事吗?”
李铣年约四十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粗糙,长相非常普通,甚至有点土气,据说他曾微服私访去扬州的菜市,一路上有很多人向他询问菜价,他说自己是扬州父母官,却引来一片嘲笑,李铣主管扬州治安刑法,颇有勇力,手下有八百团练兵,负责扬州各城门防御。
他旁边的长史韩进平便是当年李庆安在戍堡的患难兄弟,那个被发配到安西的官员,经过多年的仕途升迁,他也一步步从县令做到了长史,而且是扬州长史,官誉非常不错。
正是这二人顶住了李璘南撤前命令他们烧毁扬州市集的命令,从而保住了扬州的繁荣,他们见李抱真的表情又是焦急,又透着喜色,不由都笑了起来:“李将军有好事,要告诉我们一声,可别一个人独享啊!”
“是有紧急情况和二位商量,季太守可在?”
“太守正在衙内,李将军请!”
“请!”
三人一起向衙内走去.....
州衙后堂,季广琛和韩进平、李铣看完了李庆安的急令,三人面面相觑,河北战事尚未结束,就要打江南么?
季广琛是半月前从怀州调来扬州为刺史,虽然他曾是李亨所看重,但他已经看清楚了局面,李亨大势已去,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迟早就被北唐所灭,季广琛反而成了李庆安最忠心的支持者,他上书李庆安,建议应尽快拿下江南,疏通漕运,保证长安的物资供应,这样才有雄厚的财力与安禄山决战。
李庆安对他的建议极为欣赏,遂调他为扬州刺史,积极筹备粮草,以备大军南下所用。
季广琛却没有想到,李庆安竟然这么快便杀来了,他沉思了片刻,便问道:“李将军,赵王殿下的命令并不是很明确,你能否解释一下,赵王殿下是要进攻李璘吗?”
“是的!”
李抱真很明确地答复了他们三人,“我给你们看的是编译过的军令,可以是有点意思含糊,但他原件中的命令非常清晰,命我准备好迎接大军南下,而是他亲自率军南下。”
“赵王要亲自来吗?”
韩进平有些欣喜地问道,自从天宝六年一别后,他已经快十年没有看见李庆安了,除了知道他已经快成天下之主外,他的音容笑貌不知和从前有多大的变化。
“真是有点想见见他啊!”韩进平低低叹息一声。
李抱真却不知韩进平和李庆安的关系,不由一怔道:“韩使君见过我家大将军?”
旁边李铣接口笑道:“韩长使和赵王殿下是老交情了。”
“也谈不上什么老交情。”
韩进平轻捋一下长须笑道:“那年我三十一岁,因犯了刑律被发配到安西粟楼烽戍堡从军,在第三年时,他也进了戍堡,当了伙长,我便是他手下小兵,和他呆了一年多,小勃律战役后,我因立军功被赦免,又重新回到中原,和他一别,已经快十年了。”
李抱真肃然起敬,原来这位长史也是安西的老前辈了,他抱拳施礼道:“原来韩将军也是粟楼烽戍堡出身,还参加了小勃律战役,失敬了!”
“呵呵!这没什么。”
韩进平笑着摆摆手,又问道:“不知道赵王要我们准备什么?”
一句话提醒了李抱真,他险些忘了正事,便连忙道:“大将军命令我们控制江阳港,扫清江北的一切李璘军残余,同时招募水勇,征集船只。”
季广琛点点头道:“江都这边有数万码头工人,水姓好的不少,可以在里面招募水勇,船只可以借用漕船,五六千艘没有问题,这些我们地方衙门可以解决,只是扫清李璘军残余和控制江阳港,就要拜托李将军来做了。”
“没有问题,我也是这个意思,事不宜迟,今天下午我们便开始分工进行,另外我急需三十条大船,请季太守立刻准备,在江阳港等候。”
“好的!我马上给将军准备。”
.......
下午,刚吃过午饭,李抱真和司马李铣率领四千军向南方疾奔而去,奔出十几里便兵分两路,李铣率领八百团练兵打着北唐军旗号杀向江阳县,而李抱真则率三千骑兵向海陵县杀去。
江阳县也隶属于扬州,在江都以南三十里,位于长江北岸,而县城离长江的港口又有二十里距离,由于北唐军兵力不足,因此在江阳县只有百人左右的驻军,但江阳港却有李璘的四百水军,十几艘战船,并沿运河修筑了一座城堡。
李璘之所以占据江阳港不肯撤军,就是希望李庆安的军队和上次一样,临时占领扬州几个月,这样当李庆安大军撤兵时,他的军队有江阳港为跳板,便可以迅速杀回来。
但江阳港的南唐水军曰子并不好过,李庆安的军队暂时没有理睬他们,他们便一天天煎熬,过一曰算一曰。
这天下午,江阳港守军忽然得到情报,北唐军骑兵已经向港口杀来,足有一千余人,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没有半点抵抗的意识,纷纷驾船渡江,逃到对岸润州去了。
李铣率八百团练兵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江阳港,但李抱真占领江阳港只是为了夺取航船通道,一支由三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很快通过了江阳港,驶入长江,向东驶去。
李抱真真正要扫清的是海陵县,确切说是海陵县的江心岛:胡逗州。
海陵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泰州,唐朝时隶属于扬州,管辖面积极大,向东到海边,向南到长江沿岸,都是海陵县的管辖范围,但基本上都是盐田和滩涂,没有什么城镇村庄,一条官道也是用于运盐,直达江边。
在海陵县的江边也有一座码头,便是著名的盐码头,每年数万石盐便从这里上船,沿着长江运往内陆各地,同时向东入海,将盐通过海运运往北方。
唐朝时的长江口和现在大不相同,从江阴一带便形成了巨大的喇叭口,像现在的启东县、海门县都是大海,还没有形成陆地,今天的南通在当时只是一座江心岛,和现在的崇明岛一般大小,叫做胡逗岛,属于海陵县管辖,胡逗岛以东便是茫茫的大海了。
盐码头和胡逗岛目前都在李璘的控制之下,大部分驻扎在盐码头,驻扎有五千军队,李璘军不放弃盐码头主要是为了控制盐,盐利是李璘的主要军费来源之一,在李璘难以控制商税的情况下,盐利则快捷便利,每年可以给李璘带来近百万贯的收入
因此盐码头对李璘便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李璘的大军已经撤至江南,而唯独在盐码头他依然驻有五千重军,由大将元景曜率领。
元景曜今年三十五岁,原是扬州大都督府下的一名都尉,世家习武,使一杆一丈五的大铁枪,枪法精奇,在江南一带他所向披靡,除了李璘十八岁的儿子李易外,他没有遇到过敌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6623
46624
46625
46626
46627
46628
46629
46630
46631
46632
46633
46634
46635
46636
46637
46638
46639
46640
46641
46642
46643
46644
46645
46646
46647
46648
46649
46650
46651
46652
46653
46654
46655
46656
46657
46658
46659
46660
46661
46662
46663
46664
46665
46666
46667
46668
46669
46670
46671
46672
46673
46674
46675
46676
46677
46678
46679
46680
46681
46682
46683
46684
46685
46686
46687
46688
46689
46690
46691
46692
46693
46694
46695
46696
46697
46698
46699
46700
46701
46702
46703
46704
46705
46706
46707
46708
46709
46710
46711
46712
46713
46714
46715
46716
46717
46718
46719
46720
46721
4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