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长江口和现在大不相同,从江阴一带便形成了巨大的喇叭口,像现在的启东县、海门县都是大海,还没有形成陆地,今天的南通在当时只是一座江心岛,和现在的崇明岛一般大小,叫做胡逗岛,属于海陵县管辖,胡逗岛以东便是茫茫的大海了。
盐码头和胡逗岛目前都在李璘的控制之下,大部分驻扎在盐码头,驻扎有五千军队,李璘军不放弃盐码头主要是为了控制盐,盐利是李璘的主要军费来源之一,在李璘难以控制商税的情况下,盐利则快捷便利,每年可以给李璘带来近百万贯的收入
因此盐码头对李璘便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李璘的大军已经撤至江南,而唯独在盐码头他依然驻有五千重军,由大将元景曜率领。
元景曜今年三十五岁,原是扬州大都督府下的一名都尉,世家习武,使一杆一丈五的大铁枪,枪法精奇,在江南一带他所向披靡,除了李璘十八岁的儿子李易外,他没有遇到过敌手。
也是这个原因,元景曜一向十分自负,他对李璘闻安西军到来便逃过长江十分瞧不起,元景曜常对手下士兵道:“安西军虽然勇烈,但那是在西域,或者中原、河北还能发挥点威力,但到了江南,他们未必是我们的对手,曹艹八十万军见否,一样被江南水军杀得火烧而逃,汝等切不可长他人志气,堕自己的威风。”
元景曜虽然骄傲,但他的另一面,在战术上十分谨慎,他的军队,除了一千人驻扎在岸上外,其余四千人都扎了水寨,以船为营帐,驻扎在江中,这样一来,如果北唐大军来袭,他进可攻,退可守,甚至还可以随时撤入大江。
这天下午,元景曜接到斥候禀报,西北方向发现一支千人的骑兵,正向码头这边疾驰而来。
他立刻意识到,这必然是李抱真派军队来围剿自己。
“他们确实只来了一千骑兵吗?”元景曜问斥候道。
“回禀将军,没有错,确实只来了一千骑兵。”
元景曜有些动心了,如果对方来了三四千骑兵,或许他还不敢迎战,但对方只来了一千骑兵,他确实有点动心了。
一名手下军官劝道:“将军,安西军骑兵极强,据说一骑可敌五步兵,对方军队虽不多,但强在精锐,我们的长处在于水战,舍长而取短,兵败之道也!将军,还是防御水寨是上策。”
元景曜背着手在船舱内踱步,他在考虑如果自己歼灭了这一千骑兵的结果,吴王将士畏惧李庆安久矣,去年安西才一千铁骑杀到高邮,吴王竟望风而逃,手下五万大军兵溃如山倒,令元景曜深感耻辱。
不容质疑,如果他能击败眼前的一千骑兵,将极大鼓舞吴王大军的士气,他本人也将成为吴王的座上贵宾,和李成式等大将并驾齐驱。
元景曜放佛看到了自己的辉煌前景,这时他手下再劝他谨慎从事,元景曜顿时感到不耐烦,怒斥道:“兵者,勇也!不战而怯,何以为兵,你被安西杀怕,以为我手下士兵也和你一样怯战吗?”
另一名军官也劝道:“元将军,属下也以为还是慎重点好,骑兵速度极快,一千骑兵很可能只是他们的先头部队,大队人马或许在后面,请将军三思!”
“对方不过一千骑兵,我以强弩战之,若战不下,再退回水寨不迟!”
元景曜立功心切,他不听手下的苦劝,下令道:“传令第一到第八营上岸整军,第九和第十营留守水寨,随时接应。”
元景曜一声令下,四千军队纷纷上岸了,只留下一千军队守水寨,准备随时接应他们上船。
李抱真在离盐码头还有百里时,便将他的三千骑兵一分为二,命手下郎将郑旭率骑兵两千绕到东面,伺机接应,而他自己只带一千骑兵,直扑盐码头。
他们速度并不快,一路之上焚烧盐库,李璘修建的八十座盐库,被他们烧掉了二十几座,时值西风,顿时浓烟滚滚,盐码头以西烟尘遮天蔽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海盐燃烧所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将整个盐码头都笼罩了,就像化学武器一样,令元景曜的军队呼吸不畅。
元景曜无奈,只得将军队向北边稍移,摆下了千弩大阵,元景曜手提大铁枪,一马当先,目光中带着一种激动,准备迎战安西骑兵。
安西军骑兵已经渐渐靠近了元景曜的大军,但李抱真并不着急进攻,他命令骑兵停步在五百步外,保持一种冲击状态,和敌军对峙。
这是骑兵常常采用的一种狼群战术,以时间换空间,骑兵知道对方的弓弩厉害,所以并不着急进攻,而是等待对方士气消退,等到对方熬不住后撤时再猛地发动进攻,这就像狼群一样,或者等候几天几夜,等猎物熬不住逃跑时,才发动追击,甚至用一种无形的压力,让猎物自己崩溃。
这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元景曜显然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他过早地摆下弓弩阵,以为安西骑兵开至阵前便会猛地冲杀而来,但他却没想到,安西军并不进攻,而是与他对峙耗时,他落入了安西军的战术陷阱。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天黑得很早,一个时辰后,夜幕便渐渐降临了,寒风四起,寒气逼人,四千弩兵冻得手指僵麻,浑身直打哆嗦,很多士兵的两条腿已经站不住了。
但他们却不敢撤退,在他们身后,另外两千骑兵已经无声无息地包抄上来,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三千骑兵对四千步兵,战斗的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就在这时,李铣率领的三十艘大船也赶到了盐码头外,封锁住了水寨的退路。
元景曜望着黑暗中,那始终保持着凌烈杀气的安西骑兵,他的军队却开始慢慢地士气崩溃了,很多士兵都已经举不起沉重的弩箭,纷纷跪坐在地上,绝望的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也感染进了元景曜的内心,他心中也同样充满了绝望......
元景曜面临着他一生中最残酷的选择,是投降求生,还是以一死来谢吴王的恩德,他心中痛苦万分,难以抉择.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一十八章 吴王虎子
盐码头的对峙最后以元景曜投降而结束了,他不得不投降,他可以因为吴王待他的恩重而难以抉择,但他的士兵、他手下的低级军官们却没有任何顾虑,在不投降就死的情况下,他们纷纷选择了保全自己的姓命,随着最北面的一队士兵放下武器,举手叫嚷着投降,数千士兵终于崩溃了。
他们纷纷放下武器,按照北唐军的指示向北边空地上集中,十而百、百而千,元景曜连声喝止,没有任何效果,当他拔刀杀了两人后,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投降浪潮,羊群效应被迅速放大了,一人放下武器,带动身边三四人放下武器,四千人投降了三千六百余人,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元景曜环顾左右,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下令道:“放下武器,投降!”
最后四百士兵放下了武器,但北唐军依然一动不动,保持着最高的战备状态,稍有动静便将随时杀出。
连略有不服气的元景曜也不得不暗叹安西军坚如磐石般意志了,竟然冷静到了这个程度,连士兵全部投降了,他们都视而不见,这一战,他败得心服口服,除非他放弃盐码头逃跑,否则不管他在地上还是在水上,他都必败无疑。
元景曜脱去战袍,赤着上身,命人将自己捆绑了,跪在军前,大喊道:“罪将元景曜,愿意归降!”
远远地,李抱真听见了喊声,他的唇角这才冷冷地迸出了两个字:“受降!”
前后北唐骑兵缓缓向元景曜的降军靠拢了,四千余人跪在地上,一队队骑兵冷冰冰的马蹄从他们身边踏过,将这四千余人和地上武器分隔开,随即四千降卒按百人一队进行列队,有几名投降士兵被发现仍然藏有短刃,立刻被北唐骑兵毫不留情刺死.....
寒风凛冽,夜色深沉,一队队投降士兵被带走了,消失在夜幕之中,元景曜跪在地上,上身已被冻成了青紫色,瑟瑟发抖,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抱真缓缓催马来到他身边,凝视着他,半晌,才缓缓问道:“你若投降,你留在丹阳的家人如何?”
“吴王不敢杀人寒将心。”
“若是吴王之子要杀你家眷呢?”
元景曜心中一阵悲鸣,他忘记了吴王之子李易,吴王心慈手软,不会对叛逃将领的家眷下狠手,但吴王之子襄城王李易却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自己投降,恐怕家人难保了。
他一咬牙道:“家人若不保,卑下将再娶再生。”
“哼!”李抱真冷笑一声,道:“我不会接受你的投降,我会宣布你为战俘,事后将你释放,至于你家人能不能保住,你向上天祈祷吧!”
不等元景曜说话,李抱真一挥手道:“带走!”
几名士兵将元景曜押了下去,这时,旁边一名军官低声道:“李将军,听说这元景曜善于水战,正是我军需要的人才,为何不用他?”
李抱真摇摇头道:“此人妻子是东吴重将李成式的妻妹,李璘必然不会杀她,他妻子在李璘手中,李璘对他又一直恩重,从此番他投降便可以看出,他是最后迫不得已才投降,一旦用他领水军,他一定会重新投靠回去,使我们损失惨重,坏了大将军的南征大计,所以决不能用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86
7387
7388
7389
7390
7391
7392
7393
7394
7395
7396
7397
7398
7399
7400
7401
7402
7403
7404
7405
7406
7407
7408
7409
7410
7411
7412
7413
7414
7415
7416
7417
7418
7419
7420
7421
7422
7423
7424
7425
7426
7427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7442
7443
7444
7445
7446
7447
7448
7449
7450
7451
7452
7453
7454
7455
7456
7457
7458
7459
7460
7461
7462
7463
7464
7465
7466
7467
7468
7469
7470
7471
7472
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