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队靠岸,立刻开始忙碌起来,三万多士兵奔上一艘艘大船,将一袋袋粮食滑卸下了大船,数万士兵一直忙碌到四更时分,两百万石粮食终于卸载完毕,这时,三万士兵和战马开始列队上船了,李抱真给李庆安抱拳施礼道:“大将军,末将出征了。”

    “李将军,祝你旗开得胜,早传捷报!”

    黑暗中,李庆安挺立在码头上,在夜风中对出征的将士抱拳施礼,一艘艘大船陆续调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驶入了大海,向遥远的南方进发。

    .......

    时间又渐渐过去了几天,两岸军队依然保持着胶着状态,或许是意识北唐军无船渡江,且在水军方面不如自己的缘故,一直士气低迷的南唐军竟渐渐地士气高昂起来,每天都在水面上进行实战演练,一队队大船耀武扬威,在大江中来回游弋,鼓声如雷,呐喊声震天,就像对北岸进行示威一般,而反观北岸,却静悄悄的,只有一些漕船沿着岸边低调行驶,运送着粮食和物资。

    这天下午,一只小船从北岸驶来,船上是一名年轻文士和两名跟随他的士兵,船还没有到岸,几艘南岸战船便立刻迎了上去。

    战船将小船四面围住,上千把弩箭对准了船上的年轻文士,南唐大将高仙琦站在船头厉声喝道:“来者何人?”

    船上年轻文士抱拳施礼道:“在下是安西节度使李大将军帐下文书官张知节,奉大将军之命特来给吴王殿下送信。”

    张知节从容自若,在弩箭的包围之下毫不畏惧,又朗声道:“我们一共只有三人,我还是个读书人,就把吴王的十万大军吓得如临大敌吗?”

    高仙琦盯了他半晌,一摆手道:“带他去见殿下!”

    战船闪开了一条路,小船缓缓靠岸,张知节在百余人的押解下,在丹徒县的吴王行营而去。

    吴王李璘刚刚接到了襄阳的飞鸽传信,李亨的十万大军已经攻破了襄阳城,李瑁[***]身亡,荆襄已经被南唐大军占领,这就意味着江南军的西撤通道终于打开了,这个消息令李璘激动万分,很快消息传开,大营内一片欢呼,不少人相拥而泣,所有的士兵和将官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李庆安作战,西撤通道的打开,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生的机会。

    但也有不屑一顾的,李璘的儿子襄城王李易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现在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昔曰曹艹八十三万大军,不也一样被几万江东水军杀得大败而归吗?更何况对方也才八万人,那几万新募之军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对方的兵力还不如自己,他又何惧之有?

    听见满营的欢呼声,李易撇了撇嘴,对副帅李成式道:“我看父王也太胆小了,畏李庆安如虎,上次安西军只来一千骑兵,便将十万大军吓得仓惶南逃,江都城也不要了,传为天下笑柄,可惜我当时不在江都,否则我绝不会蒙此奇耻大辱。”

    李成式也叹口气道:“不是大家惧怕安西军,而是安西军的强悍令人胆颤心惊,他们几乎从未吃过败仗,他们打败了大食人。”

    “大食人算什么?一群胡蛮而已。”

    李易挥舞着手臂,极不服气道:“听说他们连铠甲都没有,弓弩也不如我们,打败他们,就值得炫耀吗?”

    “好吧!好吧!就算大食人是胡蛮,那吐蕃人呢?让我们头疼的近百年的吐蕃人,他们也被安西军所灭,这总能说明问题吧!”

    李易失望地摇了摇头,“李副帅,我看你也是被李庆安吓尿了裤子,和你讨论战局是我的耻辱。”

    说完,他转身便向帐外走去,“小王爷!小王爷!”李成式在后面连声叫喊,李易根本不理睬,李成式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

    李易心情郁闷地走出大帐,正好迎面看见士兵们押解着张知节向这边走来,他大声问道:“出什么事了,带这个酸儒进军营做什么?”

    高仙琦躬身道:“回禀小王爷,这是李庆安派来的信使,给王爷送信。”

    “哦?李庆安的信使。”

    李易围着张知节走了两圈,上下打量他一下,忽然一伸手道:“信呢?给我!”

    张知节头微微一仰,冷冷道:“我家大将军有令,信须当面呈交给吴王。”

    话音刚落,李易反手便是一耳光,正抽在张知节脸上,张知节措不及防,被打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他捂住脸,目光仇恨地瞪着李易,一言不发,高仙琦吓了一大跳,连忙拦住李易,“小王爷,他是李庆安的使者,不可无礼。”

    “滚开!”

    李易一把推开高仙琦,恶狠狠道:“我最后再说一遍,把信给我!”

    张知节挺直了身子,傲然道:“有本事你就杀了我吧!”

    “你他娘的!”

    李易‘嗖!’地拔出了剑,将剑刃压在张知节脖子上,在他耳边冷笑道:“你信不信,我杀你就像宰只鸡一样。”

    “是吗?那你动手吧!”张知节瞥了他一眼,冷冷道。

    就在这时,只听远处传来吴王李璘的大喊:“孽障,还不快住手!”

    李易见父亲满脸焦急地跑来,他‘哼!’了一声,把剑收了,又眯着眼对张知节道:“我不杀你,借你的脑袋去给李庆安说一声,别人视他如虎,可在我眼里,他就和土鸡瓦狗一样。”

    “很好!我会原话奉告,也祝你的脑袋多长几天。”

    这时李璘赶来了,他得到高仙琦的禀报,他儿子襄城王李易竟然威胁李庆安使者,这令他又气又恼,急忙赶来阻止。

    李易推开张知节便扬长而去了,李璘连忙上前安抚道:“请贵使息怒,我这儿子一向目中无人,让贵使受委屈了,我一定会好好教训他。”

    张知节摸了摸脸,他脸上还火辣辣的痛,这个仇恨他记住了,他淡淡道:“我是奉大将军之命出使南营,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那好,贵使请!”

    张知节点点头,跟着李璘走进了金丝大帐,大帐内,李璘正好一班谋士商量荆襄之事,见张知节进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李白却一眼认出了张知节,他去过张筠府第几次,当时才十几岁的张知节向他请教写诗,虽然过去了近十年,他还是认出来了。

    “你不是张相国的公子吗?”

    张知节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李白,李白可是他最崇拜的偶像,他愣住了,“李....太白,你怎么会在这里?”

    李白心中有些惭愧,当初张筠对他有点冷遇时,他曾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可今天他也成了吴王的幕僚,他只拱了拱手,没有多说什么。

    旁边的李璘更是惊讶,原来这个使者是张筠的儿子,张筠的儿子竟做了李庆安的使者。

    “原来是张相国公子,本王失礼了。”

    张知节已经从突见李白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他又回到刚才的从容,他取出李庆安的亲笔信道:“吴王殿下,现在我是李大将军的使者,我这是我家大将军给殿下的亲笔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4074 94075 94076 94077 94078 94079 94080 94081 94082 94083 94084 94085 94086 94087 94088 94089 94090 94091 94092 94093 94094 94095 94096 94097 94098 94099 94100 94101 94102 94103 94104 94105 94106 94107 94108 94109 94110 94111 94112 94113 94114 94115 94116 94117 94118 94119 94120 94121 94122 94123 94124 94125 94126 94127 94128 94129 94130 94131 94132 94133 94134 94135 94136 94137 94138 94139 94140 94141 94142 94143 94144 94145 94146 94147 94148 94149 94150 94151 94152 94153 94154 94155 94156 94157 94158 94159 94160 94161 94162 94163 94164 94165 94166 94167 94168 94169 94170 94171 94172 9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