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那样的话,李璘的十万大军就会登上千艘战船入江,从长江西进,安西军在大江中远不是江南水军的对手,不仅会损失惨重,而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璘大军远走。
这不是他的战略目的,他的战略目的不仅要夺取江南,而且要全歼李璘十万大军,这样一来,让李璘的军队离开长江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了。
李庆安轻轻把报告扔在桌上,他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起身慢慢走到了帐门口,负手向南方望去,五天,最多五天时间,他就能得到李抱真的飞鸽传信。
“大将军,那个李易虽勇烈,但他的自负会要了他姓命!”一旁,张知节低声道。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他知道张知节在江南大营所遭受的侮辱,那一记耳光足以让张知节对李易记仇一辈子了。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李易其人我在半年前便开始研究他了,他是李璘唯一的儿子,从小在深宫中长大,惟所欲为,八岁那年因一件琐事亲手杀死了从小跟随他的小宦官,那是他第一次杀人,十一岁时身材已如诚仁,十二岁那年,他强暴了李璘的一个姬妾,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同年,他杀死了李璘的一名侍卫,却得到李璘的褒奖,从此弃文从武,李璘为他遍请天下有名的武师,教授了他一身高强的武艺,他今年只有十八岁,但死在他手下的人已经数不胜数了,被他强暴的女人也不可计数......”
“此人就是恶魔!”张知节咬牙道。
“不!”
李庆安摇了摇头,不屑一顾道:“叫他恶魔他还不配,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小子罢了。”
说到这里,李庆安脸上露出了一种轻蔑的笑意,“他使一杆大铁枪,他自以为重一百四十斤,实际上只重一百三十八斤,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比他本人还清楚,李璘的军队必将败亡在他手中。”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二十五章 请君入瓮
冬天的江南比北方少了几分肃杀,更多了一点温润,河水没有结冰,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也不是茫茫的冰雪世界,一个月前下了一场雪,已经融尽,只有在背阴处还有一堆堆凝成了冰渣的污雪,河边的杨柳光秃秃地垂挂着,但枝条已经出现了青绿之色,拂柳的风也不是那么寒冷了,已经带着一丝清新的、春天的气息。
今天已是庆平元年的最后一天,明年就是新年了,尽管江南战火未平,但江南的民众还是按耐不住对新年的渴望,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清扫房屋,悬挂桃符,用一种极大的热情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经过了四天的行军,李易率领的六万江南大军已经抵达了杭州最南面的紫溪县以东,而岭南军行军缓慢,现在还在洪州的新昌县,两军相距约三百余里,李易得到情报,岭南军之所以行军缓慢是因为士兵不适应这边寒冷的气候,很多人都病倒了。
这个消息令李易更加激动,他恨不得插上翅膀,一步飞到洪州,去痛击连行军都难以维持的岭南军,他仿佛看见了自己披满光环的形象,挥师出击,血流百里,他李易成为了威震大唐的名将,对名将光环的渴望已经让李易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他下令士兵昼夜不停行军,他的六万大军只有战马五千匹,其余都是步兵,尽管如此,还是一天一夜行军一百八十里,连战马都累得几乎倒毙,何况士兵。
为此,李成式苦劝李易多次,在苦劝无效后,他们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午饭时,李成式带剑闯进了李易的营帐。
“小王爷!我最后警告你。”
李成式用剑指着李易,眼睛里喷射着怒火,他一字一句道:“你再敢这样亡命行军,不顾士兵死活,我将立刻带兵北上,你自己一个人去和岭南军作战吧!”
李易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依然在慢慢悠悠地吃他的午饭,他的午饭是十二个菜,一壶酒,因为今晚是除夕的缘故,所以中午就随便吃一点。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军队作战时不准喝酒,他也知道,但不想遵守,安西军不也规定士兵冬天时必须带酒吗?
“李将军,你是酒喝多了吗?敢用剑指着我。”李易冷冷道。
“我没有喝酒,更没有头昏,是你利令智昏,不管士兵死活,不管后勤粮草,小王爷,你年轻,不懂兵法,这没有关系,但你一定要听我的劝告,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兵家大忌,你太小看了李庆安,你在一步步走进他的陷阱。”
李易一阵仰天大笑,他笑声一收,冷冷道:“好一个不懂兵法,好一个兵家大忌,兵在哪里?兵在洪州新昌县,他们已经无力东进了,不进则退,如果我们再不抓住战机追上去,他们就会撤回岭南,你这叫贻误战机,你懂吗?你口口声声说,我不体恤士兵,但慈不掌兵的道理你难道不懂吗?你懂的,只是你不高兴我做你的上司,所以你才找借口发难,现在你以剑指我,以下犯上,李将军,很抱歉,我非杀你不可!”
说到这里,李易狠狠将酒杯向地上一摔,厉喝道:“来人,将他绑了!”
两边数十名亲兵一拥而上,李成式也是有备而来,他将剑左右一挥,大喝一声道:“你们谁敢动我!”
李易的亲兵都停住了,这时帐外也涌入数十名李成式的亲兵,保护着李成式一步步向后退,很快便撤出帐外。
虽然李易搭起一间帐篷,但军队并没有扎营,士兵们都是在路边席地而坐,简单地吃干粮喝水,李易只给了他们半个时辰,尽管时间短暂,但很多士兵还是嘴里含着炒面沉沉睡去,连曰的昼夜行军使士兵们都疲惫到了极点。
李成式冲出了营帐,他心中又是愤怒又是沮丧,他总觉得这次岭南军北上很是蹊跷,如果真是岭南军,完全可以坐海船北上,在杭州湾登陆,而不用这么长途跋涉,耗费体力和粮食,而且一路上路途艰难,后勤未必跟得上,他总怀疑这不是岭南军,而是李庆安的安西军假扮,但想想又不大可能,安西军没必要兜个大圈子到洪州去。
愤怒稍平,但他心中的疑惑更加强烈了,这时一名亲兵劝道:“副帅,以你的威望,不如把军队全部带走,让这个小王八蛋一个人去洪州。”
李成式摇了摇头,“他可以不仁,我却不能不义,他好歹是吴王世子,算了,我已仁至义尽,自己离开就是了。”
他狠狠抽一鞭战马,向北方而去。
李成式在营帐中闹了一场,李易已经没有心思吃饭,他手中提着剑,恶狠狠地盯着远处,他的一队亲兵已经去抓捕李成式了。
片刻,一名亲兵奔回来向李易禀报,“禀报主帅,李成式带着一百多名心腹向北去了。”
“跑了!太便宜他了。”
李易恨得一剑砍进了拴马桩,不过他心念一转,这样也好,现在军队就完全由他控制了。
不过李成式的兵谏还是让他略略冷静了下来,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可以给士兵们休息一夜,明天再给他卖命,他当即下令道:“全军即刻出发,再行三十里,在紫溪县驻营。”
军令如山,六万大军再一次疲惫地出发了,浩浩荡荡,向三十里外的紫溪县进发。
.........
就在李易六万大军准备在紫溪县过除夕之时,他们却不知道,李庆安的大网已经在悄悄地收拢了,就在前一天夜里,一支由三百艘五千石大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驶入了杭州湾,在钱塘县靠岸了,船上满载着从盐港上船的三万安西军骑兵精锐,三万北唐骑兵无声无息地上岸,严密封锁了消息,连钱塘县的地方官都不知道一支大军在他们管辖区内出现。
率领这支骑兵大军的,正是大将李抱真和副将赵崇节,这就是赵崇节的计策,让岭南军北上,诱引江南军的主力南下迎战,他们再出奇兵,从杭州湾登陆,切断江南军的归途。
这就有点像后世朝鲜战争中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朝鲜军的后路一样,是一个极为高明的策略。
三万骑兵每人只带三天的口粮和草料,一路轻装前行,下午时分,江南军到了紫溪县东,而北唐骑兵却占领了于潜县,在这里,北唐军截获了李易的后勤辎重,一支由千余辆平板大车组成了粮食及辎重队。
截住了后勤辎重队,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策略已经成功的八成,剩下的就是如何全歼李易的六万大军了。
李抱真在和赵崇节商量着进军路线,从于潜县到紫溪县相距不过五十里,骑兵最多一个多时辰便可以杀到,但主帅李庆安给他们的五个字是‘谋定而后动’,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情报支持,这也是安西军的一贯风格,十支斥候队在他们上岸之后便撒放出去了,李抱真和赵崇节一致决定,先等斥候的情报,再商议具体的行动方案。
这时远方驻营处隐隐传来了轻微的搔动,李抱真便起身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片刻,一名士兵奔回禀报道:“苏渝将军抓住了一队百人敌军,主将似乎是个很大的官。”
李抱真诧异,立刻令道:“把抓住的敌将带上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25
2326
2327
2328
2329
2330
2331
2332
2333
2334
2335
2336
2337
2338
2339
2340
2341
2342
2343
2344
2345
2346
2347
2348
2349
2350
2351
2352
2353
2354
2355
2356
2357
2358
2359
2360
2361
2362
2363
2364
2365
2366
2367
2368
2369
2370
2371
2372
2373
2374
2375
2376
2377
2378
2379
2380
2381
2382
2383
2384
2385
2386
2387
2388
2389
2390
2391
2392
2393
2394
2395
2396
2397
2398
2399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