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的主将是郭子仪手下大将路嗣恭,是朔方军中的一名将军,此时,一身盔甲的路嗣恭带着数十名士兵在城头上视察,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已经连续派了五支骑兵队赶去太原求援,但他刚刚接到郭子仪的命令,命令他放弃承天军戍城。
路嗣恭心中暗暗长叹,他能理解郭子仪的决定,并不是不想守住戍城,而燕军兵力太多,双方兵力悬殊,再想守住戍城已经不现实了。
他慢慢走到城头,凝视着远方,远方群山连绵,一条狭窄的通道从山中穿越而过,那里便是井陉了,最窄处只容一人一马而行,但从井陉出来,地势立刻变得开阔了,形成一个喇叭形的山谷敞口,就在这宽数里,长十几里的山谷里,密密麻麻分布近十万燕军,另外还有十万燕军在井陉峡谷中没有过来。
望着大旗如云,营寨密布的燕军大营,路嗣恭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郭子仪的军令他不敢违抗,而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成为放燕军入河东的唐将,如果燕军在河东道大肆烧杀劫掠,后世的史书上必然会重重书写一笔:贼军西寇承天军戍城,路嗣恭弃关西逃。
巨大的压力使他难以作出决定,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撤,那他的军队必然是全军覆没,他路嗣恭的结局就是取义成仁。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上前,“路将军,太原急令!”
路嗣恭接过命令,又是郭子仪的手令,手令上只有六个字:‘弃关,速撤太原。’
十几名军官围了上来,“将军,怎么办?”
路嗣恭看了众人一眼,沉声道:“老帅的命令是弃关回撤,你们的意见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看得出,他们并不想死守关隘,既然郭子仪有令,众人的心都动摇了。
一名郎将道:“损兵近七成,士气消亡,不宜再久战了。”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都默默地点了点头,一人道:“军令如山,老帅的军令我们不敢不从。”
路嗣恭沉默了片刻,最后他长叹一声道:“好吧!一切由我来承担。”
他立刻沉声下令道:“传我的命令,伤兵先撤,天黑时弃关西撤!”
.......
天色渐渐地黑了,承天军戍城前方的一座高台上,安庆绪、李怀仙、蔡希德三人正在眺望着数里外的关隘,他们刚刚接到情报,守关的唐军似乎出现了异动。
作为这次进攻河东的主将,安庆绪的压力异常大,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统帅过五万人以上的大军,而这一次,他的父亲安禄山却让他统帅二十万大军,并限令他在一个月内攻下太原。
从半个月前出兵到现在,一切很顺利,但眼前的戍城却让他遭遇到了西进河东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已经损兵折将一万八千人了,可雄关依然矗立。
尽管李怀仙和蔡希德安抚他,进攻承天军戍城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死伤两万人是正常,但巨大的压力还是使安庆绪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了,昨晚更是一夜未眠。
李怀仙低声道:“小王爷,我估计唐军应该一样的损失惨重,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而且关隘的砖石已经松动,再进攻两次,戍城就应该坍塌了。”
安庆绪叹了口气道:“一座戍城就让我损兵一万八千人,耗费了四天时间,我更担心太原城,城池坚固,二十天的时间能攻下来吗?”
旁边的蔡希德接口道:“小王爷倒不用担心时间限制,燕王也应知道一个月很难,我觉得燕王的真正用意倒不是进攻太原城。”
安庆绪和李怀仙一起动容,连忙追问道:“此话怎讲?”
蔡希德缓缓道:“我是临行前听史思明所言,燕王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对付李嗣业安西军。”
安庆绪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恐惧之意,哄他们去打太原,最后却让他们进攻安西军,如果真是这样,他的父亲安禄山也未免太腹黑了。
“史思明怎么知道?”李怀仙有些怀疑地问道。
“我也问了他,他说他只是推测,要想夺下河东,安西军是不可能绕过,要么是安守忠去对付,要么就是我们,或者是我们和安守忠配合,郭子仪的军队不足为虑,只要击败安西军,河东就算拿下了。”
“这史思明很狡猾啊!”
李怀仙和史思明的关系十分恶劣,去年史思明在恒州大败,李怀仙倾兵而出,击败郭子仪军队,救了史思明,却因幽州兵力空虚,导致草料库被烧,按理,史思明应该心怀感激,在安禄山面前承担一半的责任,但史思明表面上求情,但暗中却告诉安禄山,这是因为李怀仙擅自派兵去剿灭义军,导致幽州兵力不足所致。
李怀仙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便对史思明恨之入骨,两人一度形成了不共戴天之势,所以安禄山这次派兵,就不会让他们二人一同出兵。
李怀仙冷笑一声道:“我估计是他收买了王爷身边的心腹,他不就喜欢这样干吗?知道了王爷的真实用意,所以他装病,不肯去打安西军,企图保存自己实力,此人心术不正,我们要好好劝劝王爷,一定要提防住他。”
安庆绪陷入沉思之中,他也有点相信了史思明的推测,真可能是让他们去打安西军,不过如果是和安守忠配合夹攻安西军,这倒是一个两全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在高台下大声禀报道:“急报安将军,我们发现承天军戍城内已经空虚,没有守军了!”
三人大吃一惊,一起向戍城望去,只见城堡上火光一片,完全一种防御状态,竟然是唐军的空城计。
安庆绪兴奋异常,立刻下令道:“传令,大军进占承天军戍城!”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熊屠城
(这一章描写安史之乱的残暴,不喜勿看)
燕军在攻下承天军戍城后,大军长驱直入,一路烧杀劫掠,石艾县、寿阳县皆被洗劫一空,数千名不愿意撤走的平民被屠杀,石艾县县令撤走不及,自刎而亡,两座县城都被付之一炬。
三天后,二十万燕军兵临太原城下。
此时,郭子仪的八万大军已经收聚至太原城内,另外还有五万民团军协助守城,郭子仪坚壁清野、吊桥高悬,准备和燕军打一场守城持久战。
按照安禄山的战略部署,安庆绪的二十万大军是进攻河东主力,而李归仁为南路率本部五万人出滏口陉,佯攻潞州,牵制李嗣业的安西军。
就在安庆绪率主力出兵的同时,南方的李归仁部五万大军也穿过了滏口陉,进入河东境内,和上次李归仁军北上涉县不同,这一次,李归仁大军直接西进,进攻潞城县。
李归仁是一名奚人首领,率部属归唐后改汉名为李归仁,他表面上顺从唐廷,但骨子里他凶狠残暴,无时不刻都在想着掠夺中原的财富和女人,李归仁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是安禄山手下的一员猛将,在军中外号称为‘人熊’。
在安禄山军中的大将都有着不同的绰号,除了李归仁被称为人熊外,还有史思明被称为‘猎鹰’,他头发发黄且稀疏,目光阴鹜,因此得名。
蔡希德因为他的凶残冷酷而被称为‘野狼’,田承嗣是因为狡猾多智,则被称为‘狡狐’。
李归仁手下有五万大军,主要是曳落河及六州胡人,也就是由契丹和奚人组成的军队,是燕军中最强悍、最残暴的军队之一,其中九千曳落河军也是幽州铁骑之一,是燕军精锐中的精锐,曳落河在奚人语中是壮士之意,安禄山极为重视这支曳落河军队,公开称他们为自己的假子。
所以李归仁虽然只有五万军,但他的实力在燕军各部中却是最精锐的一支军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497
73498
73499
73500
73501
73502
73503
73504
73505
73506
73507
73508
73509
73510
73511
73512
73513
73514
73515
73516
73517
73518
73519
73520
73521
73522
73523
73524
73525
73526
73527
73528
73529
73530
73531
73532
73533
73534
73535
73536
73537
73538
73539
73540
73541
73542
73543
73544
73545
73546
73547
73548
73549
73550
73551
73552
73553
73554
73555
73556
73557
73558
73559
73560
73561
73562
73563
73564
73565
73566
73567
73568
73569
73570
73571
73572
73573
73574
73575
73576
73577
73578
73579
73580
73581
73582
73583
73584
73585
73586
73587
73588
73589
73590
73591
73592
73593
73594
73595
7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