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庆安见李光弼似乎有话要说,便笑道:“光弼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请说!”

    李光弼只比李嗣业的军队早到两个时辰,来向李庆安汇报军情,他确实是从长子县过来,但没有经过县城,而是率领一千亲卫从县城南面三十里外绕过,没有发现李嗣业偷袭长子县。

    不过李嗣业的一些说明他并不是很认可,见李庆安准他说话,他便起身向李嗣业拱拱手笑道:“首先我要恭贺嗣业将军首开奇功,斩敌五千人,极大地提升了唐军士气,此战虽小,但意义却重大,不过有一点,我不太认同嗣业将军的结论。”

    李嗣业和李光弼属于同一级别,李嗣业是河中都督,而李光弼是吐火罗都督,皆是是安西的重要势力,李庆安离开安西东去后,他们曾暗中竞争过安西节度使,虽然最后是封常清胜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外人所认为的亲密团结,表面上关系都很好,但暗中却互有竞争。

    李嗣业抱拳回了一礼,沉声道:“请光弼将军指教!”

    “指教不敢,我只是觉得嗣业有点一叶障目了,诚然,驻守长子县的燕军不善于夜战,但并不代表所有燕军都不善于夜战,要知道,驻守长子县的燕军都是契丹人,是支援安禄山的胡军,而并非安禄山的范阳军,我以为嗣业就此下结论说燕军不善于夜战,未免有点言之过早。”

    李嗣业的脸渐渐沉了下来,明显表露出了一种不高兴,他听出了李光弼话中有话,说他一叶障目不过是个借口,他的言外之意是在讥讽自己,放佛在说,不就是杀了五千契丹人,还不是正规军,用得着这样招摇吗?这里可是他的地盘,当着他这么多部属挖苦他,分明是不给他面子。

    李嗣业拱了拱手冷冷道:“光弼将军又如何知道不是呢?难道光弼将军和燕军进行过大规模的夜战?我看也没有吧!一个冬天,就只见光弼将军在结冰的黄河上来来去去,最后还是退回河南道,我们还指望陇右军拿下魏博,将田承嗣军杀回幽州呢!”

    李光弼确实是有点看不惯李嗣业的大吹大擂,不过偷袭几千契丹人得手,便大言不惭说燕军不善夜战,仿佛他成了进攻安禄山的主将,这让李光弼极为看不惯,而且李嗣业虽然是河中都督,但河中的大食战役都是李庆安打下来的,李嗣业根本没有打过一仗,白白捡了李庆安的便宜,便自以为是大食人的克星,在朝中吹嘘自己是安西第二号人物,这让李光弼极为反感。

    他见李嗣业当众讥讽自己数渡黄河,却不说这是重大的战略部署,他不由心中大怒,刚要反唇驳斥,却见李庆安目光冷厉望着自己,李光弼只得硬生生将一口气憋回心中,一言不发,向李嗣业拱拱手便坐下了。

    大帐内一片寂静,谁都听出来两员大将之间发生了某种矛盾,虽然他们的主将确实有点得意忘形,但这里毕竟是李嗣业的地方,大帐内一大半都是李嗣业的部属,李光弼的挑刺无疑是当众挑衅了,但李庆安坐在上面,谁也不敢吭声,包括参加这次偷袭的副将卫伯玉,他心中更是愤怒,本想起身怒斥李光弼,却被席元庆拉住了,对他低声道:“注意自己身份!”

    卫伯玉看了一眼李庆安,他也不敢吭声了,两员主将之间的矛盾当然会有李庆安来调和,谁现在跳出来,谁就是替罪羊。

    半晌,李庆安冷冷道:“我昨天还在说,李归仁和李怀仙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没想到今天我的军队里也出现了两个李归仁和李怀仙,我不知道这是安禄山的幸运还是我李庆安带兵无方,还是要置酒给你们两人赔罪,你们需要吗?来人,给我摆酒!”

    李嗣业和李光弼同时单膝跪下,李嗣业向李庆安请罪道:“卑职狂妄无知,有负大将军重望,愿受惩罚,以平息大将军的震怒。”

    李光弼也道:“卑职不顾大局,心存私念,也愿受大将军惩罚,请大将军息怒。”

    李庆安摆摆手,对众人道:“夜已深,大家都回去吧!”

    众人纷纷站起身,向李庆安施一礼,便离开大帐了,李庆安又对李嗣业和李光弼二人道:“你们也回去,我想独自安静一下。”

    两人无奈,只得施一礼,出去了,尽管如此,两人依然没有当着李庆安的面和解,也不说话,便各自走了。

    李庆安望着他俩走远,不由摇了摇头,都做到这种级别的高官了,两人都还像愣头青一样,一点不会做表面文章,这令他感到一丝失望。

    尤其是李光弼,虽然他说得很对,契丹人不会夜战不等于范阳军不会夜战,是这个道理,但他完全可以私下给自己说,却偏要当着李嗣业这么多部属的面让他下不了台,李庆安不相信他连最起码的为人处世之道都不懂,这只能说明李光弼对李嗣业的成见很深了。

    李庆安背着手慢慢走出了营帐,外面月光皎洁,清冷的月色洒在他脸上,映出了他眼中那深邃得令人难以捉摸的目光。

    坦率地说,他手下这些大将之间的矛盾,他比谁都清楚,他还清清楚楚记得他作为处罚将段秀实调回关内道时,李嗣业眼中那难以掩饰的高兴,段秀实和封常清的关系也一样不睦,封常清接替段秀实后,首先便是清洗了段秀实提拔的一些爱将。

    其实李庆安比谁都清楚,造成这些大将之间矛盾的罪魁祸首,就是他李庆安本人,至今安西节度使的位子还空虚未定,他在离开安西时曾经放话,他会在安西的大将中挑选一人,接任他的安西节度使之位。

    安西的主要将领,碎叶的段秀实、信德的封常清、吐火罗的李光弼、河中的李嗣业、北庭的崔乾佑、河西的荔非守瑜,这六员大将都有可能接替他的位置,但他正是他拖而不决,才使得这六人之间渐渐出现出了一种竞争势态,再加上一些他们个人之间的矛盾,这样,这六人之间便产生了一种互相竞争、互不信任的裂痕。

    应该说,这是李庆安的刻意所为,在没有找到一种防止藩镇割据的良方之前,他不能让一人独大,也不能让这六人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尤其在遥远的安西,由于空间的限制,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毕竟还比较薄弱。

    按照他的计划,将来他会让李嗣业守河中、让李光弼守吐火罗,让封常清驻守碎叶,让荔非守瑜驻守信德,李庆安所想到的办法,就是两年一轮换,并派御史监军,但这还不够,还要让各个大将之间产生矛盾,这样他们才会互相监督,互不买帐,就像当初哥舒翰向李隆基密告安思顺招募私兵一样。

    作为一个领导,最害怕的就是手下团结和睦,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大将军,在为两人之事心烦吧!”幕僚韦青平走到他身旁笑道。

    李庆安笑了笑道:“也没什么,他们俩的关系一向不好,发生一点小矛盾,我不会介意。”

    韦青平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才明白大将军为何一定要赶来河东,亲自指挥战役了,也只有大将军才能镇住他们,协调他们之间的配合,否则,后果很严重啊!”

    “是啊!尽管我相信他们不会漠视对方不管,但配合上肯定会出问题,假如李光弼被围,李嗣业只要晚到一个时辰,都可能出现难以挽回的败局,所以我必须赶来亲自指挥。”

    李庆安说到这,又对韦青平笑道:“这做主帅也是一门学问,别看他们现在互不服气,看似矛盾很尖锐,但我只要应对得当,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让他们互相竞争,今天李嗣业不是干掉了长子县的五千人吗?明天我会同样给李光弼一个机会,让他去断李归仁的粮草。”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上党战役 (三)

    上党县,阿史那从礼已经从长子县归来,正在向安庆绪、李归仁、李怀仙等十几名高官汇报援救的结果,安庆绪是今天刚刚抵达上党县,当安禄山的命令已经早两天传到了河东,一切要服从安庆绪的指挥,也就是说主帅已经不是李归仁,而是安庆绪了。

    安禄山也知道儿子在作战经验和权谋上略有不足,便让军师高尚也跟着安庆绪,高尚就坐在安庆绪身后,他在燕军中的地位很高,坐在安庆绪身后无疑是为了助长安庆绪的权威。

    李怀仙也来了,这是给安庆绪一个面子,只要他不受李归仁的统帅,他便可以接受,李怀仙坐在最边上,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安庆绪已经警告过他,如果他想活着离开军营,就乖乖地闭嘴。

    李归仁则拄拐杖坐在另一边,他同样是脸色难看,倒不是因为李怀仙在,而是安庆绪取代了他南线主帅的位子,摆明了是安禄山不信任他,他心中不满,却又不敢说什么,安庆绪毕竟是世子,而且高尚带来了安禄山的杀将剑,谁敢不服,他可以先斩后奏。

    阿史那从礼详详细细讲诉了他的所见所闻,又让幸存的队正给大家再讲诉一遍,大帐内一片安静,报复,谁都明白这是报复,不留战俘,全部杀死,这就是对李归仁杀安西军伤兵的报复。

    李怀仙极为不满地瞥了李归仁一眼,降卒不杀,这是战场上的一贯规矩,却被李归仁破坏了,现在轮到他们自己了,看李归仁怎么说。

    李怀仙愤恨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李归仁杀了太多的人,而且杀后不管,为了防止瘟疫出现,现在他也不得不派出三千人去参与埋尸体,而且这三千人也不能返回军队,李归仁做下人神共愤之事,却让他来参与擦屁股,好在瘟疫没有爆发,否则十几万人全部都要死光光,李怀仙恨之入骨,若是在自己的军营里,他早就把李归仁抓起来砍掉了。

    这时,安庆绪终于说话了,“李庆安的策略很清楚,就是要各个击破,现在我们不能再分散驻扎了。”

    他看了一眼李怀仙和李归仁,又缓缓道:“我们只能分为两大驻地,一个是李归仁将军的南大营,驻军上党,一个李怀仙将军的北大营,驻军屯留,其余小城一概不驻兵。”

    李归仁恨恨道:“有本事就光明正大地打一仗,这样偷袭算什么英雄?”

    李怀仙刚开开口讥讽,高尚早有准备,一伸手按住了他,不准他说话,李怀仙只得将话咽了回去,冷冷地看着李归仁,心中充满蔑视。

    高尚接口笑道:“李庆安一向都是以施阴谋诡计而出名,你让他不出奇兵,那他就不是李庆安了,我研究过他的作战特点,他喜欢先试探,再打边,最后再进攻主力,这一次他的套路也是一样,偷袭长子县可以算是试探,那么他的下一步必然是打边了,现在关键是我们的边在哪里?大家想到了吗?”

    高尚的分析激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众人纷纷沉思,李怀仙先道:“莫非是围攻太原的四万尹子奇军?”

    高尚摇摇头笑道:“尹子奇军和南线关系不大,就算干掉尹子奇军,郭子仪也要守太原,他为人谨慎,不会轻易南下,所以我们不用太担心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544 19545 19546 19547 19548 19549 19550 19551 19552 19553 19554 19555 19556 19557 19558 19559 19560 19561 19562 19563 19564 19565 19566 19567 19568 19569 19570 19571 19572 19573 19574 19575 19576 19577 19578 19579 19580 19581 19582 19583 19584 19585 19586 19587 19588 19589 19590 19591 19592 19593 19594 19595 19596 19597 19598 19599 19600 19601 19602 19603 19604 19605 19606 19607 19608 19609 19610 19611 19612 19613 19614 19615 19616 19617 19618 19619 19620 19621 19622 19623 19624 19625 19626 19627 19628 19629 19630 19631 19632 19633 19634 19635 19636 19637 19638 19639 19640 19641 19642 1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