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吃了一惊,“可是我们军中的粮食至少还能坚持半个月,怎么只有三天?”

    “少帅,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这里,也不是李庆安那里,而是河北,现在史思明在整顿军马,一时难以出兵,可一旦他整军完毕,他第一件事就是南下邢州,夺取滏阳县,断我们的后路,使我们无路可退,只能投降他史思明,要么投降李庆安,我或许投降史思明没有问题,但少帅你呢?你怎么办?”

    “可父王已经命田承嗣来接应我们,难道他会抗命吗?”

    高尚摇了摇头,叹息道:“少帅忘记田承嗣的外号叫什么了吗?他不会来接应我们,就算来接应,也是做个样子,除非......”

    安庆绪黯然,田承嗣被称为‘狡狐’,这只老狐狸会来接应他们吗?听到最后,他愣了一下,“除非什么?先生请说。”

    “除非我们投降田承嗣,他就一定会来接应我们。”

    安庆绪捂着头来回走着,“先生,我现在心很乱,情况太复杂了,我究竟该怎么办?”

    “少帅,你只要明白一点,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明白哪一点,先生请直说。”

    高尚冷冷一笑道:“你只管把握好自己,不要再把自己当做主帅,李怀仙和李归仁,你根本就指挥不了。”

    安庆绪呆立了片刻,他慢慢明白过来了,“先生,那我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接收尹子奇的四万军,然后立刻撤军回幽州,对吗?”

    “对!你只要把这件事做好,那就是你我的幸运了。”

    ........

    此时李庆安率十万大军已经东进到良马寨,距离燕军主力不过一百余里,夜晚,唐军大营内十分安静,巡哨兵在营门附近来回巡逻,二十四座哨塔巍然矗立,哨兵目光警惕地望着四方情况。

    这时,几名骑兵疾奔而来,在离大营还有数百步时,便被哨塔士兵发现了,由于来人不多,哨塔没有敲响警钟,而是通知了守门士兵,立刻有一队唐军骑兵上前拦截。

    “站在,是什么人?”

    来者一共有三名骑兵,为首骑兵上前施礼道:“我们是李怀仙将军所派,送一封重要信件给赵王殿下!”

    哨兵校尉用长矛指着他喝道:“下马,举手,兵器放下!”

    三名骑兵立刻下马,将腰中横刀、弓箭和靴里的匕首都统统放在地上,举手背对着唐军。

    唐军校尉给手下施了个眼色,立刻上去几名士兵搜查他们身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取了出来。

    “校尉,没有什么异常了。”

    唐军校尉点点头,对他三人道:“你们跟我来吧!东西和马匹暂时你们保管,离开时会还给你们。”

    三名李怀仙的手下便跟着唐军校尉进了唐军大营,走到营门口时,三人的眼睛却被黑布蒙住了,这是一般军中来使的规矩,除非是刻意要让使者欣赏军容,否则必须要蒙眼出入,以防军中机密泄露。

    唐军的帅帐内灯火通明,一台沙盘摆在大帐的中央,围着沙盘,李庆安正和李嗣业、荔非元礼等十几名高级将领商量下一步的出兵之策。

    李庆安已经从河北情报堂那里得到了河北安禄山与史思明内讧的消息,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李庆安感到惊讶,史思明的野心他早就知道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史思明会抓住河东大战的机会发难,而且让李庆安有点失望的是,安禄山没有被杀死,用金蝉脱壳之计逃回了幽州。

    既然河北局势发生了变化,那必然会影响到河东的战局,他们的计划就必须有所改变了。

    “各位,战局已经对燕军非常不利了,如果我没有猜错,安禄山必然会急招河东燕军返回幽州,所以十几万燕军随时会逃回河北,但他们至今按兵不动,我推断应该是安庆绪在等围困太原的燕军南下。”

    李庆安用木杆一指潞州最北部的一处关隘,接着道:“根据最新情报,尹子奇的四万军现在应该到了石会关,也就是这里,进入了潞州地界,最多三天,这支军队就能抵达上党县,只要得到这支军队,安庆绪肯定会立刻撤军,从滏口陉返回河北,那么李怀仙和李归仁的两支军队互相敌视,孤掌难鸣,也必然跟随撤回河北,所以我们不能再观望,必须要赶在对方撤走之前主动进攻,歼灭敌军,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众人都赞同李庆安的分析,确实是如此。

    “我来补充一点!”

    李嗣业也拾起一根木杆指着涉县道:“我怀疑尹子奇的军队可能根本就不会去上党县,直接走涉县,在滏口陉与安庆绪汇合。”

    李庆安点点头,“嗣业说得很多,这个可能姓很大,如果是那样,时间就再缩短一天,我们就只有两天时间,时间很紧迫。”

    一旁的席元庆忽然道:“大将军,为什么不让李光弼的军队北上滏阳县,截断敌军的归途呢?”

    李庆安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一是卫州的唐军并不多,只有五千人,若北上肯定会被史思明攻击,这样就会让史思明最后收编燕军的残部,白白便宜了史思明,即使有残部,我也希望是安禄山所得,这样,他和史思明才能力量平衡,由他们自相残杀去,所以,我不想堵住他们的后路。”

    席元庆默默点点头,他有点明白了,就在这时,门外有士兵禀报:“禀报大将军,李怀仙派人来给大将军送一封信,现来使就在帐外。”

    李庆安一怔,随即他意味深长地笑了,李怀仙的人来得可谓正是时候。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四十六章 上党战役 (八)

    李怀仙的大营位于屯留县,他手下有七万大军,这七万大军基本上都是原本的范阳军,以幽州附近州县的汉人为主。

    尽管李怀仙本人也只有一半汉人血统,但他汉化得比较彻底,已经让人很难看出他曾是契丹人的胡人奴隶了,他自诩为汉人,隐瞒了年轻时经历,除了安禄山和极少数心腹之外,范阳军上上下下都以为他是汉人。

    李怀仙今年约四十余岁,长得又瘦又高,他从军近二十年,在军中混得老歼巨猾,李怀仙并非善男信女,他之所以反对李归仁屠城抢掠,很大原因是他的将士都是汉人,汉军对于胡人的屠杀歼银有着强敌的抵触和愤怒,为了平息军中愤怒,他不得不一再做出姿态,强烈谴责李归仁暴行。

    李怀仙也是一个野心家,在历史上的河北三镇中,他是占据的幽州,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其实历史上所谓的平息安史之乱,实际上不过是朝廷和造反者妥协的结果,造反者不再称帝,谋求取唐帝国而代之,朝廷也默许了军镇的割据,一共形成了三个割据势力,魏博镇的田承嗣,成德镇的李宝臣,幽州镇的李怀仙,这就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面对此时的严重局面,李怀仙也在考虑自己的退路了,他想到方案只有两个,一个是投降李庆安,谋求一个大将军的地位,最后得一富贵善终;另外一个方案就是效仿史思明自成一派割据势力,占据几个州县,享受一下占山为王的权力乐趣。

    大帐里,李怀仙独站在沙盘前,望着眼前的河北沙盘久久沉思不语,虽然李怀仙已经派人给李庆安送去了归降意向书,但他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到底是归降,还是自立,他依然处于一种矛盾纠结之中。

    这时,帐门口一名亲兵禀报道:“将军,韩先生和飞勇将军求见。”

    李怀仙慢慢从沉思中醒来,点点头道:“让他们进来!”

    韩先生全名叫韩笠,是李怀仙的幕僚,飞勇将军就是李曰越,是李怀仙的心腹爱将,这两人一文一武,都是李怀仙最信任的人,片刻两人走了进来,两人并不是在帐门口才遇见,而是已经商量过了,他们是来劝说李怀仙降唐。

    “参见将军!”

    李怀仙摆摆手笑道:“坐下说话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9216 109217 109218 109219 109220 109221 109222 109223 109224 109225 109226 109227 109228 109229 109230 109231 109232 109233 109234 109235 109236 109237 109238 109239 109240 109241 109242 109243 109244 109245 109246 109247 109248 109249 109250 109251 109252 109253 109254 109255 109256 109257 109258 109259 109260 109261 109262 109263 109264 109265 109266 109267 109268 109269 109270 109271 109272 109273 109274 109275 109276 109277 109278 109279 109280 109281 109282 109283 109284 109285 109286 109287 109288 109289 109290 109291 109292 109293 109294 109295 109296 109297 109298 109299 109300 109301 109302 109303 109304 109305 109306 109307 109308 109309 109310 109311 109312 109313 109314 1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