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亚当斯又从坎普那获得了2500页美国核计划资料和核材料样品,并呈报莫斯科。苏联在美国的间谍还有乔治?科瓦尔,代号德尔马,他成功地打入了美国橡树岭核中心,在其中一个研究室工作,获取了非常多有价值的情报,并了解到橡树岭三个浓缩铀项目

    美国在1941年也侦查到了苏联间谍开始对计划进行渗透,在同年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反情报总队处理间谍事务,1941年奥本海默向反间谍总队队长帕什报告报告伯克利实验室哈康,莫里斯有意接近他并要求其向苏联提供情报。

    英国核计划参与者克劳斯?福克斯也被查出与苏联情报部门有染,他在1941年一并供出了其他间谍,并导致对哈利?金,大卫?格林格拉斯,朱利叶斯和埃塞尔?罗森堡等人的逮捕,而苏联间谍乔治?科瓦尔和核物理专家西奥多?霍尔则侥幸逃脱。

    英美苏三国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武器上,同样是尔虞我诈,没有什么盟友之分,有的只是国家利益。

    ……

    党卫军歼灭了英国的地中海舰队,从西西里岛到北非的航线也就基本安全了,此时英国在直布罗陀还有一个舰队,叫h舰队,这个舰队的实力远远不如英国地中海舰队,现在连实力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都被歼灭了,哪么h舰队绝对不敢在来送死,既然h舰队不会来送,张俊现在也不会主动去攻击英国的h舰队,要知道英国的直布罗陀要塞的防空火力那是相当的密集,此时还是不是张俊去解决h舰队的时候。

    张俊开始指挥党卫军的部队登陆,法国仅剩余的几首驱逐舰和一些潜艇就为这些运输船建立一个反潜保护圈就可以了,而隆美尔的防御难度也越来越大,英美联军天天在猛攻突尼斯港口,可惜他们实在没有能力把隆美尔赶下大海。

    1941年1月16日晚上,张俊指挥着四百多艘船开始登陆突尼斯港口,这么大的动静,英美联军当然也知道,所以他们立即掉来大炮对着港口乱轰,隆美尔也是拼命反击,在整整一个晚上的登陆中,党卫军还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大约有三千多人被炸死,掉进海里的坦克也差不多有五十多辆,党卫军虽然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还是登陆了突尼斯港口。这一晚上登陆的大约有十万人,而英美联军紧紧地包围着突尼斯,人数已经增加到八十万。

    这十二三万人去冲击八十万英美联军,短距离还是可以的,长距离不好说了,毕竟这点兵力太少,这点兵力虽然不是很多,要想把八十万英美联军赶出突尼斯也不现实,但是张俊依然下令进攻,张俊只是要把英美联军往后面赶一赶,把包围圈扩大一点,让英美联军的大炮不能直接攻击到突尼斯港口就可以了。

    17日早上突尼斯包围圈的党卫军就发动全面的**,双方都派出了大量的飞机参战,英美的**-29轰炸机也前来助战,张俊也毫不犹豫地让自己的**-29携带航空炸弹前来参战,双方飞机以来我往打的热火朝天,互有损伤,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的空军,但是德国的“六爷”比英美的喷气式飞机要先进一些,所以彼此的飞机损失比是3:1,德国飞机损失是要少的多,但是英美的飞机生产率是德国的五倍,在这样拼下去,党卫军的空军绝对完蛋,所以地面战争必须尽快分出胜负。

    当天党卫军就利用装甲优势,把突尼斯的包围圈扩大到三十公里左右,这下突尼斯港口基本上安全了,18日晚上又是通宵的运输,到20号的时候,英美联军就开始组织撤退,因为此时的党卫军党卫军登陆的人数已经达到六十万,张俊已经决定第二天就发动全面的反击,但是英美军队已经开始快速撤退。

    英美军队汽车够多,跑的够快,张俊虽然派出了追击部队,也是指追歼了一些殿后的英美联军,而英美联军的主力全部朝着曼德拉退去,主力距离曼德拉八百公里,因为党卫军登陆的时候,主要运送的是坦克和人员,而汽车基本没有登陆,怎么敢不要命的追击,张俊绝对不会如此愚蠢,在后勤一点保障都没有的情况下,是不能去追击像美军这样的机械化部队的。

    当然轰炸也是必须的,而英美的飞机当然也会前来护航,双方空军在英美撤退的路上又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英美在撤退中的损失也是不少,几万人是有的,而双方的空军还是一样的3;1的损失率。

    空军的损失的的确确成了张俊的心病,因为北非战役开始以来,张俊的飞机损失已经达到三百多架,而党卫军的飞机就剩余一千二百多架去了,不过好在张俊这个德国装备部部长,因为使用了武器整合计划,让德国的武器生产翻倍,德国国家储备的,和这一个月的生产的,让张俊的飞机略微超过损失,因为国防军的空军也是需要补充的。如果北非战场无休止的消耗下去,英美苏拖也把德国拖垮,所以张俊只能寄往把地面战争中,彻底击败美国。

    彻底击败美国后张俊会怎么做,难道去攻击美国本土,然后占领美国吗?错,错的离谱,德国绝对没有那个实力去占领整个世界,上帝欲让其灭亡,必须使其疯狂,张俊当然能清楚德国所拥有的实力,就怕希特勒狂妄到无知的地步,美国本土距离德国任何一块土地的距离都在两万公里以上,德国绝对是没有那个海军实力的,去进攻美国本土,如此情况下,张俊击败美国后就是逼迫美军回到谈判桌前,美国在后世的朝**鲜也是被我们揍到谈判桌前的,所以美国有点“**”,不打疼他,他不会认输,送美国两个字,就是欠揍。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九十九章 阿拉曼攻决战(1)

    其实米国就像一个婊*子,“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米国这个婊**子跪在胯下唱征服,这是对付“贱人”最正确的办法,张俊有这个实力吗?也有没有,北非决战就是一个契机,败者就是跪下唱征服的人。

    张俊为了不让战局拖得太久,战线拉的过长,决定等待英美军队基本上把重兵调集到阿拉曼后,开始决战,一战定乾坤。如果英美军队分散了,德国要在整个非洲去追歼英美军队。

    分散的英美军队是容易战胜,德国在战术上也是成功的,可是在战略上呢!德国不可能在短时间歼灭整个非洲的英美军队,哪么整个非洲战争就有可能一打就是几年,张俊拖不起,德国也拖不起,几年之后英美苏军事实力的提升,绝对比德国要快的多,那是德国将在也没有任何的武器装备优势,最后只能把非洲战争变成永无休止的消耗战,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德国前期的战术胜利就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会让德国陷入飞涨战争的“泥潭”,最后拖死德国,张俊就是要让英美集结非洲的所有兵力,让他们借助阿拉曼这个自以为是的堡垒,来一场战略生死决战。

    集结在一起的英美联军是不好打,并且是进攻战,甚至党卫军可能战败,但张俊别无选择,德国现在虽然有两线作战的实力,但绝对能长久,必须速战速决,这就是张俊选择进攻的原因,等待英美军队集结的原因。

    当然,英美军队在大规模集结,张俊也没有让自己休假,而是快速地运输各种物资,同时让自己的军队运动到阿拉曼前一百公里处,并且的海边修建大型的码头,这样一来就可为自己的部队用海路直接运输,不用在突尼斯港口登陆,在用汽车运输到前线了,这可是一千多公里的沙漠运输,历史上的隆美尔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在北非失败。

    张俊当然会吸取隆美尔失败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视自己的后勤运输能力,所有欧盟国家都被抽调了一些运输船前来支援德国的北非战场,不管大小,能开就可以,张俊也不挑三拣四,双方都在积极运输,德国运输距离近,但是运输能力没有英美强大,所以双方的战前准备工作基本差不多。

    ……

    张俊正准备开始对英美联军发动进攻,却突然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命令张俊立即动身前往苏联前线,继续履行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任务,但是张俊这次指挥的全是国防军的一百多万部队了,苏联严酷的冬天,实在是让德国国防军的战力大减,战斗力减少七层,国防军几百万军队在冰天雪地里面被苏军打的连连后退。

    如果不是俄罗斯党卫军在苏联的亚欧分界线苦苦支持,差点就让苏军突破了莫斯科的包围圈,希特勒知道了这种情况后,连忙飞抵莫斯科前线,告诉那些正准备大规模撤退的国防军高级将官:

    “各位将军,你们就算是在后退三百公里,也是一样的寒冷,我命令你们坚守,坚守,再坚守。”

    希特勒还是不放心,怕那些国防军阳奉阴违,把莫斯科放开一个大口子,这样德军以前的努力,就算是白白浪费了,所以希特勒又想到了自己的“小萝卜头”,连忙把张俊调到了苏联前线,希特勒为了不让张俊抗拒自己的命令,任命隆美尔上将为北非军团的总司令,指挥所有的北非党卫军。(为了纪念和缅怀隆帅,张俊就暂时回避下吧!让隆美尔继续北非的辉煌。)

    1941年1月,对于英国人来说局势日趋严重。隆美尔率领他的北非军团步步紧逼,而英美联军则是毫无还手之力。德军的装甲部队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使英美联军根本不可能期望做丝毫的抵抗,德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距离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仅有150多公里的阿拉曼地区。这里离尼罗河三角洲还不到100公里。此时,古老的金字塔已是遥遥相望。隆美尔将军激动地给他的娇妻露茜写信说道:“离亚历山大只有100多英里了!”这一天是1941年1月10日。隆美尔的信发出的傍晚,他的军团又向前推进了60多公里。

    现在只要他的装甲部队再向前稍微推进一些,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就能拿到通往埃及的最后一把“钥匙”。就好像上帝有意要成全隆美尔的功名一样,此时的英美联军第8军团司令奥金莱克为了保存实力,正准备撤出埃及。可以说,只要隆美尔隆隆的装甲履带再向东前进一步,亚历山大港、开罗即垂手可得。而希特勒一旦占领了中东,那必将对整个世界战局造成严重影响,德国的触角就会伸进印度洋,从而就会使半个地球划入法西斯的版图。隆美尔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不仅使他赢得了无比的荣誉,也使得整个德国都沉醉在来自北非的胜利之中。一座新落成的桥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电影院里天天晚上放映新闻纪录片《隆美尔上将在北非》。从省长到将军都纷纷把贺电贺信寄往维也纳――塔伊斯塔特?露茜的住所。

    维也纳附近的驻防军司令官施特莱西乌斯将军甚至假借希特勒的名义给露茜写信说:“隆美尔的名字将被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的行列!”一时之间,露茜的住所几乎整个被鲜花淹没了。然而,就在整个德国举国欢庆之时,隆美尔却正在北非的大漠深处他的指挥车里呼呼地睡大觉。因为持续不断的作战使他疲劳到了极点,以至于他不能和他的参谋们一起围在收音机旁,收听来自柏林的特别广播。9时45分,隆美尔突然被一名参谋喊醒,这时,喇叭里响着嘹亮的歌声,一会儿,播音员兴奋地说道:“元首大本营,1月12日。元首晋升非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陆军元帅隆美尔!隆美尔真是兴奋极了,他马上给他的妻子露茜写信说道:“对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像做梦一样,过去几个星期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场梦。”

    能够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对于一名普鲁士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因为在普鲁士,陆军元帅永远也不退休或被解职,他们将终身都担任这一职务,并有资格配备秘书、马匹或小汽车,还有专职司机和其他额外津贴。这对那些曾经征服一个要塞或赢得一场伟大战役胜利的勇士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奖赏。另外,在普鲁士,一旦成为一名陆军元帅,那就意味着可以流芳千古了。

    随着隆美尔的节节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英国本土,失败的论调再次笼罩着这个孤立无援的岛国。这天一大早,丘吉尔步履艰难地走进议会大厅,已经做好了应付那些尖刻议员们对他各种非难的准备。威尔士议员安尔林?贝万一点不客气地说:“丘吉尔首相虽然在辩论中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但却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约翰?瓦德洛?米尔恩爵士责问道:“首相阁下,这两年来,我们接二连三地失败,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该如何解释呢?”面对如此刻薄的责难,虽然丘吉尔一向以其雄辩的口才而著称于世,这时也不禁汗湿后背。

    因为,现在几乎全世界报刊上的英雄都是那个戴着有机玻璃眼镜、佩着橡树叶功勋奖章的“沙漠之狐”,并且几乎都把北非失利的责任归之于他。丘吉尔在回答中避开那些令人伤感的细节,只叙述了北非失败的经过,他说:“在北非,我们的第8集团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虽然从人员装备和空中力量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方的指挥官是个十分大胆而又精通战术的人。假如撇开战争的灾难来说,隆美尔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最后还是温莎元首帮助了丘吉尔,权力支持主战的丘吉尔,才让丘吉尔这个英国佬渡过危机。第二天,《柏林经济报》用大标题报道说:“丘吉尔说――怪隆美尔!”这是德国人对丘吉尔的一种最大嘲笑。

    德国党卫军慢慢地向阿拉曼防线逼近。隆美尔之所以在高速前进的时候轻轻地踩了一下制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部队在抵达阿拉曼时,已经接近了能量的极限,有许多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睡着了。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报不准。他在制订1月17日的进攻计划时,根本不知道英美联军的装甲部队在败退时已经被他的进攻部队所超越。他的估计是:英美联军已调到南面去掩护他们的侧翼。根据这个估计,他打算先向南面发动一次牵制性攻击,然后再迅速转向北面,在阿拉曼和巴卜塔腊之间“撕开”一个大口子。(未完待续。)
------------

第三百章 阿拉曼攻决战(2)

    隆美尔的这一决定,无疑使他坐失良机。因为就在那天早晨,英美联军装甲旅的残余部队仍旧驻在滨海公路以南的大沙漠里,他们根本不知道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在他们败退时赶过他们。仅仅因为隆美尔的暂停进攻,才使得他们得已在回到阿拉曼之前没有落入陷阱,从而使他们从被封在口袋里而侥幸逃脱。每一个精通沙漠作战的人都知道,在沙漠里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坦克,所以隆美尔的这次失误给以后种下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就在隆美尔的钢铁洪流聚集阿拉曼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英美联军的前方与后方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景。一方面前方是恶战,坦克与坦克之间来往冲突,用大炮互相射击,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在燃烧,滚滚浓烟弥漫在沙漠上空。而后方,则被隆美尔到达阿拉曼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到处都是撤退的人群。英国舰队已经撤入红海,开罗作战指挥所的烟囱里冒着销毁档案文件而产生的淡黑色烟尘直上云天。

    开罗:人看到这一切,都认为这是英美联军要逃离埃及的信号。一时之间,火车站上挤得人山人海,全都急于逃离这一是非之地。普遍的失败情绪,使人们不由得都把1月惨败的责任归于指挥失误。这样,为了恢复士气,更换高级指挥官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丘吉尔便决定由亚历山大接替奥金莱克任中东的英美联军总司令,戈特为第8集团军司令。戈特,中将军衔,3年来一直指挥一个军苦战在大沙漠之中,这时仍在阿拉曼附近同隆美尔苦战。也许是命中注定,在戈特乘一架运输机从前线返回开罗准备走马上任的途中,却被一架从高空追来的德军战斗机击中,造成机毁人亡。于是,交了好运的蒙哥马利就被丘吉尔紧急从英国国内调来补了这个空缺。

    英国对于北非的指挥官人选,也是大伤脑筋,到底谁才可以抵挡隆美尔的猛烈进攻,最后还是温莎元首帮助丘吉尔做的决定,因为温莎在和张俊想处的日子里,曾经听说过张俊提起,英国陆军之中,也就是蒙哥马利稍微有点才华,其他的指挥官,真的没有让张俊留心过,连连惨败的英国,只好派出军衔还不是很高的蒙哥马利去主持北非战局,这可是几百万军队之间的生死对决。而美军的指挥官就是原来是布拉德利,现在也变成了艾森豪威尔。

    英美两国总结失败的教训,两**队互不统属,指挥十分不便,协调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温莎元首紧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协商两国组成三军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战略性问题,罗斯福让出了北非英美联军总司令的职位,这个职位随即被蒙哥马利获得,而艾森豪威尔只能是副总司令了。这样一来,英美联军的指挥协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

    现在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德国党卫军两百万,英军一百万,美军一百五十万。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两百万对两百五十万,德国兵力逼英美联军少五分之一。德国装备有十六个装甲师,基本满员,山寨,虎式,四号,各占三分之一。而英美联军的装甲师达到了三十二个之多,但他们基本上是中型坦克,英美的这些坦克只能算是和四号坦克一个等级。

    如果双方距离五百米,英美的坦克可以击穿虎式的正面,因为现在的英美坦克的坦克炮口径都比历史上大了很多,对虎式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当然虎式也可以边打边倒车,把英美的这些坦克击毁在五百米外。至于英美联军的坦克对上山寨99,只能打中山寨99的裤裆才有可能击穿。

    英美联军的坦克对于党卫军的坦克威胁反而没有英美联军装备的“巴祖卡”88.9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火箭筒厉害,这东西的垂直穿甲能力在两百六十毫米,威力十分巨大的武器。美国把它命名为“超级巴祖卡”,它的威力有大幅度提高,发射m28a2高爆破甲弹时的膛口初速超过100m/s,破甲威力为260mm,最大射程也增加了1倍多达到两百二十米。

    虽然“超级巴祖卡”在威力和安全性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仍存在不少缺点:一是发射筒体积、质量偏大,虽然拆分式发射管可以提高便携性能,但增加了射击准备时间,二是瞄准装置比较简陋,对于运动目标射击精度不高;三是火箭筒为非一次性使用,且需要两人操作和携行,增加了编制;四是弹药引估设计不够完善,没有炮口保险、隔离保险和自毁装置等安全机构,在丛林地带使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机械式触发引信虽然简单,徂不能保证弹药瞬爆性能。另外发动机火药的速燃性不理想,有时火箭弹飞出筒月后,发射药还没有完全燃烧干净,不利于缩短发射筒长度,并对射手有一定危害。

    党卫军的山寨99的车体装甲也才两百毫米,只不过山寨99的全车体装甲是60度倾斜的,这种情况下,“超级巴祖卡”的装甲穿透也只能发挥百分之六十的效能,也就是说“超级巴祖卡”对上倾斜60度的装甲时,他的穿透能力就160毫米左右,山寨99式坦克的正面,除了裤裆以外的正面,完全能抗住“超级巴祖卡”,但是侧面和后面就无能为力了,而虎式坦克的垂直装甲,那就是一下就要被击穿的。

    英美联军的坦克不足为虑,可是英美联军的“超级巴祖卡”和大口径反坦克炮才是让隆美尔头疼的地方,但是沙漠决战,装甲力量又是主要的突击力量,如果在新的形势下,使用好装甲师,运用好“闪电战”又是隆美尔的一个全新课题。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058 20059 20060 20061 20062 20063 20064 20065 20066 20067 20068 20069 20070 20071 20072 20073 20074 20075 20076 20077 20078 20079 20080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85 20086 20087 20088 20089 20090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20095 20096 20097 20098 20099 20100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20107 20108 20109 20110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20118 20119 20120 20121 20122 20123 20124 20125 20126 20127 20128 20129 20130 20131 20132 20133 20134 20135 20136 20137 20138 20139 20140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20146 20147 20148 20149 20150 20151 20152 20153 20154 20155 20156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