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堡元帅你说的十分有道理,咱们就这样办,元首的命令我们坚决执行,但是咱们还是要按照元首批准的作战计划来执行,在保证后勤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向党卫军第一装甲军靠拢,谁叫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狂妄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但他们毕竟为我们截断了波军的后路,不让他们退入坚固的城市,这样也方便我们歼灭当面之敌,从而使我们今后可以轻松攻取波兰首都,以便减少很多伤亡,所以我们还是该去拉一把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的,布伦堡元帅你说是这样吧!!!”
“哈哈!好,就按总指挥的意思办。”
“命令:德国前线各作战集团,在确保后勤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快速推进。”
德国已经是陆海空抢份额的矛盾,现在突然多出一个党卫军来,虽然张俊怕引起这三个“地主”的记恨,让元首单独划出预算给党卫军购买武器装备,依然有人不满意党卫军,不满意张俊这个“火箭将军”,张俊现在的外号有点多,在中国叫“东方战神”,在日本叫“地狱恶魔”,回到德国在带上一个“火箭将军”的雅号,从这些雅号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对张俊的心态,基本上是一目了然。
从德国统帅部参谋长的命令也可以分析出,国防军与党卫军的间隙是有的,那些国防军的元帅和将军,在执行元首命令的时候也是有所保留的,希特勒与德国国防军之间就像永不停歇的“战争”,希特勒也是感觉到了这种情况,才急着要建立一支完全忠于自己,听命自己,如臂使指(像胳膊支配手指那样。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的军队。
德国的军事安排在大体上还是按照历史的安排,如期地进行着,整个波兰战役就出现了张俊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这个变数,哪么战争局势会和历史惊人的相似吗?……
请求点下“赞”成为本书粉丝,才2分钱,没有起点币的去“淘金”那个栏目里面做任务,很快就会赚到起点币的,拜托大家了。
------------
第一百零四章 攻占华沙(3)
【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高富帅加油加群208912025一起决定剧情发展。】
德国的军事安排在大体上还是按照历史的安排,如期地进行着,整个波兰战役就出现了张俊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这个变数,哪么战争局势会和历史惊人的相似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历史上的波兰战役最重要的一战就是华沙战役。
关于华沙战役,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
华沙是波兰的首都,西邻维斯瓦河,在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上十分重要。对于德军来说,迅速攻克华沙可以对波军士气以及抵抗意志予以沉重打击,有利于战役的速战速决。
战争仅仅爆发一周后,1939年9月8日,德军第4装甲师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华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时华沙波兰守军仓促应战,缺乏准备,并且已经有东撤迹象。正常来说,上策是放任波军撤出华沙城再行围歼,但德军确是并未突袭该城反倒是绕道将其包围后又向东推进,使得波军拼死反抗,而德军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该城。这其中固然有波军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希特勒的干预,而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忽略。
1939年9月9日,即德军抵达华沙城下的第二天,希特勒发出第三号命令,要求进攻波兰的陆空部队做好调往西线的准备。原来这一天,西线的法国第4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而希特勒非常担心这是对方大规模进攻的前奏。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做为德国来说,需要保存实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和空军等快速兵团的实力,以便一旦形势紧迫时可以迅速西调。不过,在未明确法军意图前,德军是不应该调往西线的,只能处于一种待命状态。
同时,对于德军来说,也需要为部队西调后仍能有实力依靠剩余部队打败波军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其在调动之前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包围和歼灭波军,以减轻日后东线战场上波军对峙的压力。如果放任波军华沙守军向东撤离将使德军难以保证在西调前追上并歼灭这支12万人的部队,况且法军9日的行动明显是针对8日德军夜抵华沙一事。德军采取对华沙的围而不克策略应该说相当高明,一方面有利于稳住法军,另一方面又可以争取时间歼灭更多的波军有生力量。
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德军才将准备东撤的波军又堵回了华沙,并放弃了迅速攻克华沙的胜利,转而向东以求歼灭更多波军及其新建兵团,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果然几天后,1939年9月12日,根据英法最高层的指示,法军的进攻行动停止。1939年9月13日,德军兵临布列斯特要塞。这次德军一反前次在华沙的围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经过4天攻坚,力克该城,随后形成了将波军在布格河以西部队全部合围。
在攻克要塞过程中,为了防止法军再次发起进攻和因华沙波军的牵制导致进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军于1939年9月15日请求苏联出兵。这个请求正中斯大林同志的下怀,2天后即1939年9月17日,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下辖第3、4、10、11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3独立步兵军)与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5、6、12集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指挥下开进波兰东部。这个行动,立刻将布列斯特以东30余万波军牵制并吸引过去,使得德军也迅速攻克了该要塞。
当然,德军请求苏联出兵的另一个原因也同华沙之战有关。由于华沙波军的牵制,使德军难以攻克布列斯特。而且从这一战斗中德军也敏锐的洞察到进攻波兰东部的困难:波兰东部此时波军尚有30余万人,而且波兰东部南北距离比波兰西部长得多,继续向东推进势必大大拉长战线,而德军总兵力不足,不仅难以迅速歼灭波军残部,而且因距离西线越来越远又会造成无法及时大量的部队西调。显然,请苏联出兵相助为上策。
当9月25日波兰东部战斗结束后,双方议定了一条分界线,而德军也随即向华沙发起总攻并很快攻陷该城。这充分说明德军将华沙波军留在战役后期解决并不是真正处于兵力不足或者波军实力较强大,而是为了更多歼灭波军有生力量和便于西调。正是因此获得的10多天时间里,使得德军歼灭了华沙以东布格河以西波军主力,取得了对波军的巨大优势。这样即便西线有事主力部队西调,剩余的军队也能从容应对残存波军,基本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否则,德军可能无法歼灭波军主力,也不能防止法军一旦大规模进攻后被波法两军夹击的严重后果了。
从历史上的华沙战役分析,德军的部署也是完全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出现张俊这个“搅屎棍”,在基本解除德国两面作战的情况下,用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连续突破波军的几道防线,兵临华沙城下,当然这有张俊想借着波兰战役检验部队的因素在里面,另外的一个因素就是张俊的私心了,因为张俊在德国还没有战功就身居高位,已经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张俊必须在波兰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如果连波兰战役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张俊还不能缺的战功,那主角算是浪费一个穿越指标了,同时这个战略也是希特勒安排的。
……
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环形防御阵地“前敌指挥所”内,依然灯火通明,此时已经是9月1日晚上,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六天到达华沙,张俊与隆美尔还在轻声地交谈,两人的手上不在是铅笔,而是一块面包,和一杯茶叶开水,一口面包一口茶水地解决着食物。
“咳咳咳……隆美尔将军,所有的情况我们也分析完了,我们党卫军为什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奔袭三百公里的道理,那就是党卫军是一支新生的部队,现在并不被国防军那帮家伙看好,甚至是被那帮家伙瞧不起,说我们只是站岗的花架子,现在我们就要打出赫赫军威,让敌人胆寒,要让所有人知道,德国党卫军就是代表胜利与死亡。”
“军长,我完全赞成你的观点,我们党卫军第一装甲军就是代表胜利与死亡,把一切敢于阻挡我军前进的敌人碾得粉身碎骨,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万胜,德国万胜。”
张俊笑容满面地看着隆美尔,感受这隆美尔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本来隆美尔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国防军上校,在与张俊这个油滑的德籍中国人“鬼混”了几年后,也开始狂热和油滑起来,看来我们后世的名将“沙漠之狐”是被主角给带坏了。
“是的,我的将军,我也深信我们的党卫军有碾压一切敌人的能力,现在机会就在我们面前,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我的将军你愿意与我一起战斗到底吗?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德国。”
“军长,能与你并肩战斗,这是我今生引以为傲的荣耀,哪怕变成一堆骷髅,我也将战斗到死。”
消灭完手中的事物,张俊又与隆美尔开始紧张地制定战役作战计划,先由张俊和隆美尔制定出大的框架,交给上百名作战参谋完善,等完善好的作战计划在送到张俊和隆美尔手上,两人仔细推敲审阅修改,确定无误后,在交给作战参谋研究,确定无误在打印出来,张俊这时候就可以签字,表示这份作战计划已经被批准执行。
在整个过程中德国高素质的参谋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素质参谋都是每支军队的无价之宝。
张俊与隆美尔制定的作战计划不是很复杂,“骷髅师”钳形攻击华沙的正北方,“帝国师”钳形攻击华沙的正南方,“维京师”从正东面攻击华沙。
“骷髅师”和“帝国师”的目标就是把华沙拦腰截断,然后党卫军三个装甲师彻底围住半个华沙城,全力围剿之。另外一个“欧根亲王师”就是后备机动部队了。
……
回到办公室的希特勒,颓废地坐到沙发上,感到身心疲惫的希特勒按响了铃声,很快一个侍卫询问伟大的元首有什么安排,希特勒只是吩咐侍卫去把张俊带回德国的中医叫来,现在的希特勒已经完全喜欢上了中医,如果身体不舒服,让中医按摩一下,或者用一根长长的银针扎一下,精神就会立即好很多。
希特勒一动怒或者心情激动手就会颤抖,那就是帕金森综合症的前兆,这种病如果完全发作是医治不好的,也没有特效药可以医治这种病,但是张俊从中国带回来的中医,在调理,医治这个帕金森综合症就有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希特勒就比历史上的希特勒身体好多了,如果不是希特勒宠爱的“小萝卜头”可能有危险,希特勒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绪巨大的波动。
侍卫连忙去叫中医,而希特勒从自己的上衣口袋中拿出一张发黄的相片,那是少年的希特勒抱着儿时张俊的一张相片,看到这张相片,希特勒的心情顿时轻松不少,眼角也有了笑容,满脸的慈祥,同时还可以听到希特勒的喃喃自语:
“我的小萝卜头,你是战争天才啊!怎么可以以身犯险,你不知道德国需要你,我需要你吗?你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
------------
第一百零四章 攻占华沙(3)
【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高富帅加油加群208912025一起决定剧情发展。】
德国的军事安排在大体上还是按照历史的安排,如期地进行着,整个波兰战役就出现了张俊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这个变数,哪么战争局势会和历史惊人的相似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历史上的波兰战役最重要的一战就是华沙战役。
关于华沙战役,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
华沙是波兰的首都,西邻维斯瓦河,在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上十分重要。对于德军来说,迅速攻克华沙可以对波军士气以及抵抗意志予以沉重打击,有利于战役的速战速决。
战争仅仅爆发一周后,1939年9月8日,德军第4装甲师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华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时华沙波兰守军仓促应战,缺乏准备,并且已经有东撤迹象。正常来说,上策是放任波军撤出华沙城再行围歼,但德军确是并未突袭该城反倒是绕道将其包围后又向东推进,使得波军拼死反抗,而德军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该城。这其中固然有波军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希特勒的干预,而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忽略。
1939年9月9日,即德军抵达华沙城下的第二天,希特勒发出第三号命令,要求进攻波兰的陆空部队做好调往西线的准备。原来这一天,西线的法国第4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而希特勒非常担心这是对方大规模进攻的前奏。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做为德国来说,需要保存实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和空军等快速兵团的实力,以便一旦形势紧迫时可以迅速西调。不过,在未明确法军意图前,德军是不应该调往西线的,只能处于一种待命状态。
同时,对于德军来说,也需要为部队西调后仍能有实力依靠剩余部队打败波军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其在调动之前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包围和歼灭波军,以减轻日后东线战场上波军对峙的压力。如果放任波军华沙守军向东撤离将使德军难以保证在西调前追上并歼灭这支12万人的部队,况且法军9日的行动明显是针对8日德军夜抵华沙一事。德军采取对华沙的围而不克策略应该说相当高明,一方面有利于稳住法军,另一方面又可以争取时间歼灭更多的波军有生力量。
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德军才将准备东撤的波军又堵回了华沙,并放弃了迅速攻克华沙的胜利,转而向东以求歼灭更多波军及其新建兵团,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果然几天后,1939年9月12日,根据英法最高层的指示,法军的进攻行动停止。1939年9月13日,德军兵临布列斯特要塞。这次德军一反前次在华沙的围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经过4天攻坚,力克该城,随后形成了将波军在布格河以西部队全部合围。
在攻克要塞过程中,为了防止法军再次发起进攻和因华沙波军的牵制导致进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军于1939年9月15日请求苏联出兵。这个请求正中斯大林同志的下怀,2天后即1939年9月17日,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下辖第3、4、10、11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3独立步兵军)与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5、6、12集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指挥下开进波兰东部。这个行动,立刻将布列斯特以东30余万波军牵制并吸引过去,使得德军也迅速攻克了该要塞。
当然,德军请求苏联出兵的另一个原因也同华沙之战有关。由于华沙波军的牵制,使德军难以攻克布列斯特。而且从这一战斗中德军也敏锐的洞察到进攻波兰东部的困难:波兰东部此时波军尚有30余万人,而且波兰东部南北距离比波兰西部长得多,继续向东推进势必大大拉长战线,而德军总兵力不足,不仅难以迅速歼灭波军残部,而且因距离西线越来越远又会造成无法及时大量的部队西调。显然,请苏联出兵相助为上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24
7425
7426
7427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7442
7443
7444
7445
7446
7447
7448
7449
7450
7451
7452
7453
7454
7455
7456
7457
7458
7459
7460
7461
7462
7463
7464
7465
7466
7467
7468
7469
7470
7471
7472
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
7486
7487
7488
7489
7490
7491
7492
7493
7494
7495
7496
7497
7498
7499
7500
7501
7502
7503
7504
7505
7506
7507
7508
7509
7510
7511
7512
7513
7514
7515
7516
7517
7518
7519
7520
7521
7522
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