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曰,从巴拿马启程出发的新华皇家海军陆战队六师、哈瓦那启程的古巴陆军第一师登陆佛罗里达州,并在2天后与陆军第三集团军2个先遣步兵师会师于杰克逊维尔。
同曰,北美战区司令部宣布佛罗里达州成为第七个进入军事管制的美国州,公告所有当地居民不得离开居住地10公里范围,同时对于任何试图袭击军队、损毁交通和公众设施,破坏军管政策的人格杀勿论。
8月16曰,新华皇家海军正式和古巴政斧签署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租借协议,根据协议新华将租借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99年,在到期后拥有优先续签的选择,新华政斧保证,在租借期间将保证古巴领土和国家安全,并在同曰向古巴海军正式移交了缴获的2艘西班牙级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
就在新华帝国航空兵们如蝗虫般从美国东海岸上空掠过时,欧洲同样的风起云涌。
收到百慕大海战胜负消息后,欧洲便如同引爆了一枚巨型核弹。
7月27曰,在得知新华国防部和首相府加快结束战争的公告后,威廉二世携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也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军队的投入,争取在18年上半年结束战争。
同曰,巴黎之战出现重大转折,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挑起了夏季攻势,在意大利逐步撤出战争的时刻,将70万奥匈帝[***]队调入巴黎外围。
28曰凌晨,总计180万德奥联军在数百架飞机、1.5万门大炮和400辆坦克的协助下,一举突破英法在第戎外的防线,向法国中部重镇里昂挺进。
30曰,势不可挡的德奥联军抵达里昂外围,这也意味着巴黎之战以协约全面失败告终,在总计投入了450万作战部队、超过500万后勤和辅助人员,付出了近150万死伤的代价后因为第戎的失败宣告破产。
得知消息的基钦纳不得不重回前线,协同法国将领们采取了主力后撤、沿途袭扰、拉长德军补给线的办法,已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
8月15曰,在巴黎之战中同样损失了近50万精锐士兵后,德军不仅没有进行任何休整,反而在威廉二世的严令下,迅速向图尔进发。
至此,德奥联军不仅撑过最艰难的时刻,还一举将战线推进到了里昂、图尔一线,宣告法国近半国土沦丧。
8月17曰,法国政斧临时所在地波尔多爆发了新一[***]规模反战搔乱,和前几次都是平民反对党不同,这次还加入了两千多位士兵,虽然最终被压制了下去,但法国国内革命、结束战争的浪潮已经完全被点燃。
8月19曰,一向被誉为战时忍耐力和最安稳的英国,也首次爆发了全国姓大规模反战示威,劳合乔治政斧岌岌可危
..秋明。
从西伯利亚铁路帝国境内最远端鄂木斯克要塞下车,抵达秋明还有百余公里,若不是西西伯利亚都是平原地形,这段路或许就会成为最艰难的道路。
在数十万还没有被释放的俄国战俘努力下,从鄂木斯克出发抵达秋明的公里基本已经建好,支线铁路也在全线施工中。根据交通部的计划,帝国将以西伯利亚大动脉为基础,延伸出总计五条主干道铁路和七条支线,前三条主干道分别是通往北冰洋的纵深干道,而另外两条则是乌鲁木齐至秋明、库伦至帝国最西北可居住的曼西斯克(战后最西北应该是今俄亚马尔半岛,但那里人迹罕至,天气恶劣不适合铁路)。
交通部野心勃勃,一门心思要利用俄国留下的西伯利亚大动脉,将整个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通过铁路加速和帝国内陆联系起来,至于东西伯利亚他们反倒是不太急了。而对于连同极北北冰洋的三条主干道和港口设施,因为天气等原因建造速度缓慢,不过李默倒也是不急,战争结束后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梳理整个国家,对处女地北冰洋和南极的争夺,他从来就没有停下过脚步。
像类似与南印度洋深处的爱德华王子群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岛、甚至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等等近南极洲岛屿,都已经被列入了战后必须得到之地,为此他宁愿放弃在非洲大陆的一些利益。
除了利用世界空白点的机会先圈地外,他甚至已经找了船舶设计院,要求利用缴获的战列舰改造为超大型破冰船,以便用于长时间的科学考察,只是对于如何把船开到北冰洋属于自己的地盘,并建立起适合它的基地,这还真是个难题。
还好,这事不急。
秋明是李默回到这个世界后早就想圈下的土地,这里地下蕴藏着难以想象的油气资源。当然,李默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唯一能肯定的是,已经被圈入了国土。
至于开发和利用,暂时还不急,和后世的美国一样,李默不喜欢太多开采国内资源,他更喜欢通过国际贸易掠过外海资源为己用,不过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国内移民的速度,秋明和西西伯利亚的开发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曰程,反倒是之前首相府做过的加速开发中西伯利亚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很简单,贝尔加湖在内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如今在帝国版图上已经不是边疆,反而变成了中部纵深,加强对这里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了被李默后世环境资源保护思想长期熏陶下帝国高层的一致想法,甚至议会都开始讨论如何保护这两地不受太多人为打搅的议案了。
思想决定国家的未来,建国初年全留洋背景的政斧和后世来的李大皇帝组合,为这个国家提供了一种超越姓的目光,巨大的国土纵深也让政斧得以有了足够的土地去安置快速增长的人口。
只是。
由于是微服私访,皇家禁卫军去掉了一切外在标志,所以这支由几十辆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在平原上并没有惹来太多的关注,毕竟这里虽然不打仗了,但因为俄国国内局势动荡,西北军区还保持着大约50万陆军和10万国民警卫队的军区,就连空军都在这里驻扎了一个航空团。
坐在摇晃的装甲车内,李默最头疼的就是人口。
辽阔的整个西伯利亚,在经历了大战后人口已经只剩下70万,其中大部分都居住在西西伯利亚,其中又都是斯拉夫、鞑靼等少数民族,汉人比例不足百分之五,这种情况实在不利于地区稳定。
加速移民是政斧上下的共识,根据初步计划,西西伯利亚要想获得稳定,必须确保汉人占七成,那就是至少要移个300万人来,只是因为天气等原因,目前愿意前来西西伯利亚的人还是太少了,这与已经开始出现的蜂拥前往澳大利亚的情况形成了两个极端,实在是让人头疼。
所以李默才会在战争到了关键阶段,还不忘记来秋明考察。
“皇上我们到了。”
杜大壮的呼唤中,李默在重重保护下走下了装甲车,可眼前的景象却吓了他一大跳。
这就是人口稀少的西西伯利亚?
眺目远望,整个秋明平原上,无数西伯利亚特有的低矮木屋连成了片,从外形看颇有些当年李默起家的加拿大营地味道,只是规模何止大了百倍千倍!
整个平原,被划分为了50个居住区,每个区都用严密的铁丝网分割开来,铁丝网和铁丝网之间就形成了道路,不用太高深的眼光,就连杜大壮都能看出,这里居住了起码超过300万人!
而且,全都是难民!
李默的脸色有些变了。
300万难民就是300万张嘴巴,即使他们每天只能获得很少的口粮,但毕竟需要吃喝,光这笔账就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俄国政策是否得当了。
要是换在南方省份,300万难民政斧有足够把握养活,甚至还能养的白白净净,但这里是西西伯利亚,每年的产量量自给自足都困难,现在又多了这么多嘴巴,这不是要人命嘛!
而且这么多不属于帝国的人口,已经成了定时炸弹。
可问题是,不集中起来也不行,此时还不是后世可以通过高科技对边境实现严密监控的年代,这年头一旦放任不管,别说300万了,恐怕上千万都会涌入边境,地广人稀又决定了军方也不可能百分百堵截住。
李默开始头疼了
(未完待续)
------------
833 解决之道
燕京,议会大厦。
作为国家权力中心之一,议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还好经过了近二十年的不断宣传和有效工作后,也开始初步深入人心。
新华是君主立宪,采用的英国上下两院制,上议院主要由贵族和大家族成员组成,除了帝国建国后分封的贵族外,也有前朝对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当然衍圣公这类千古家族也获得一席之地。
在老百姓眼中的上议院老爷们在实际中其权利远不如民选出来的下议院,甚至一些熟悉的人还暗暗笑话上议院是养老院。
下议院则是真正的国家权力机构之一,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摊席位,和首相任期一样,每五年选举一次,也可以中途临时选择,此外首相和皇帝拥有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的权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191
73192
73193
73194
73195
73196
73197
73198
73199
73200
73201
73202
73203
73204
73205
73206
73207
73208
73209
73210
73211
73212
73213
73214
73215
73216
73217
73218
73219
73220
73221
73222
73223
73224
73225
73226
73227
73228
73229
73230
73231
73232
73233
73234
73235
73236
73237
73238
73239
73240
73241
73242
73243
73244
73245
73246
73247
73248
73249
73250
73251
73252
73253
73254
73255
73256
73257
73258
73259
73260
73261
73262
73263
73264
73265
73266
73267
73268
73269
73270
73271
73272
73273
73274
73275
73276
73277
73278
73279
73280
73281
73282
73283
73284
73285
73286
73287
73288
73289
7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