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类似与南印度洋深处的爱德华王子群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岛、甚至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等等近南极洲岛屿,都已经被列入了战后必须得到之地,为此他宁愿放弃在非洲大陆的一些利益。
除了利用世界空白点的机会先圈地外,他甚至已经找了船舶设计院,要求利用缴获的战列舰改造为超大型破冰船,以便用于长时间的科学考察,只是对于如何把船开到北冰洋属于自己的地盘,并建立起适合它的基地,这还真是个难题。
还好,这事不急。
秋明是李默回到这个世界后早就想圈下的土地,这里地下蕴藏着难以想象的油气资源。当然,李默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唯一能肯定的是,已经被圈入了国土。
至于开发和利用,暂时还不急,和后世的美国一样,李默不喜欢太多开采国内资源,他更喜欢通过国际贸易掠过外海资源为己用,不过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国内移民的速度,秋明和西西伯利亚的开发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曰程,反倒是之前首相府做过的加速开发中西伯利亚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很简单,贝尔加湖在内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如今在帝国版图上已经不是边疆,反而变成了中部纵深,加强对这里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了被李默后世环境资源保护思想长期熏陶下帝国高层的一致想法,甚至议会都开始讨论如何保护这两地不受太多人为打搅的议案了。
思想决定国家的未来,建国初年全留洋背景的政斧和后世来的李大皇帝组合,为这个国家提供了一种超越姓的目光,巨大的国土纵深也让政斧得以有了足够的土地去安置快速增长的人口。
只是。
由于是微服私访,皇家禁卫军去掉了一切外在标志,所以这支由几十辆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在平原上并没有惹来太多的关注,毕竟这里虽然不打仗了,但因为俄国国内局势动荡,西北军区还保持着大约50万陆军和10万国民警卫队的军区,就连空军都在这里驻扎了一个航空团。
坐在摇晃的装甲车内,李默最头疼的就是人口。
辽阔的整个西伯利亚,在经历了大战后人口已经只剩下70万,其中大部分都居住在西西伯利亚,其中又都是斯拉夫、鞑靼等少数民族,汉人比例不足百分之五,这种情况实在不利于地区稳定。
加速移民是政斧上下的共识,根据初步计划,西西伯利亚要想获得稳定,必须确保汉人占七成,那就是至少要移个300万人来,只是因为天气等原因,目前愿意前来西西伯利亚的人还是太少了,这与已经开始出现的蜂拥前往澳大利亚的情况形成了两个极端,实在是让人头疼。
所以李默才会在战争到了关键阶段,还不忘记来秋明考察。
“皇上我们到了。”
杜大壮的呼唤中,李默在重重保护下走下了装甲车,可眼前的景象却吓了他一大跳。
这就是人口稀少的西西伯利亚?
眺目远望,整个秋明平原上,无数西伯利亚特有的低矮木屋连成了片,从外形看颇有些当年李默起家的加拿大营地味道,只是规模何止大了百倍千倍!
整个平原,被划分为了50个居住区,每个区都用严密的铁丝网分割开来,铁丝网和铁丝网之间就形成了道路,不用太高深的眼光,就连杜大壮都能看出,这里居住了起码超过300万人!
而且,全都是难民!
李默的脸色有些变了。
300万难民就是300万张嘴巴,即使他们每天只能获得很少的口粮,但毕竟需要吃喝,光这笔账就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俄国政策是否得当了。
要是换在南方省份,300万难民政斧有足够把握养活,甚至还能养的白白净净,但这里是西西伯利亚,每年的产量量自给自足都困难,现在又多了这么多嘴巴,这不是要人命嘛!
而且这么多不属于帝国的人口,已经成了定时炸弹。
可问题是,不集中起来也不行,此时还不是后世可以通过高科技对边境实现严密监控的年代,这年头一旦放任不管,别说300万了,恐怕上千万都会涌入边境,地广人稀又决定了军方也不可能百分百堵截住。
李默开始头疼了
(未完待续)
------------
833 解决之道
燕京,议会大厦。
作为国家权力中心之一,议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还好经过了近二十年的不断宣传和有效工作后,也开始初步深入人心。
新华是君主立宪,采用的英国上下两院制,上议院主要由贵族和大家族成员组成,除了帝国建国后分封的贵族外,也有前朝对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当然衍圣公这类千古家族也获得一席之地。
在老百姓眼中的上议院老爷们在实际中其权利远不如民选出来的下议院,甚至一些熟悉的人还暗暗笑话上议院是养老院。
下议院则是真正的国家权力机构之一,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摊席位,和首相任期一样,每五年选举一次,也可以中途临时选择,此外首相和皇帝拥有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的权利。
下议院的权利很大,除了监管和审核政斧的权利外,最主要一项就是紧握了国家财政大权。
曾有人形象的说过,下议院和首相府就是两兄弟,首相府负责管理公司,下议院管着钱袋子。
政斧赚钱用钱却不管钱,按照李大皇帝的说法,首相府要是那天超支没钱了而议会又觉得不该拨款,那就立刻关门歇业好了,谁让你们超支了,而下议院虽然自己握着钱袋子,却没有花钱的权利。
这些话听起来很荒诞,政斧关门歇业,在这年头的中国人嘴里简直就是史上最大的笑话,可事实上李恩富时期,就出现过预算不足没法发工资导致了政斧关门歇业7天的事情,也正式那次让大家真正感觉到,议会和首相府的互相钳制作用。
当然,议会和首相府都不是最厉害的,在新华百姓眼中最牛的就是读力司法部门,除了皇室拥有超越宪法的豁免权外,其他人包括首相在内,司法部门要是觉得你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敲开你们的大门要求协助调查。
每个人都说,在帝国有三个机构不能惹,司法、税务和军方。
司法不用说了,税务总局属于正儿八经的大机构,接受议会管辖,连首相府都只能建议、其效率和权利甚至堪比司法部,毕竟每个人都是要纳税的,就连皇室每年都要将收支和纳税记录交给他们检查,而军方属于绝对护短的纯粹暴力机构。
当然,你好好地按照法律办事,照章纳税也没人来管你,何况目前新华的税率一直很低,尤其是农业税,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考虑到农村还有很多人对纳税缴钱很抵触,税务总局还推行纳粮代税的办法降低大家的抵触心理,若不是工业和商业还无法支撑起整个国家,李大皇帝甚至有取消全部农业税的想法。
国家大,人口多,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体现出制度的能力,偏远地区和农村还有很多传统的家族领导模式,不过李默并不着急,他要做的是先把制度和法律完善起来,后面都是水磨的功夫罢了,随着强制教育的深入、和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增多,总有一天能慢慢好起来。
后世很多人评说中国不适合类似美国化的三权分立,这话有些道理,但类似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的分权,却还是能够实现的,因为百姓们会觉得这是皇上故意分权给下面互相监督。
李默对后世崇拜集权是不喜欢的,更觉得那些说中国不适合分权的话语没有道理,因为说那些话的人,连试都没试过。
这就像一个从未吃过猪肉的人突然公开说,猪肉是酸,是苦的,是有毒的那样可笑。
实践是唯一的真理。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唯一好处,是它拥有很强的自我否定能力,在实践发现不行后就会迅速否决改回来。
但话说回来,晚清是动乱和内耗的年代,是西方思想和东方文化距离冲突的年代,整个国家在欧洲技术和工业革命前就如同一张白纸,今天新华能够实行这套东西,除了建国时李默手握的强权外,也得益于有张白纸。
今天的议会大厦格外热闹,之前因为战争开始实施了“战争紧急状态法案”后,首相府权力无限放大,下议院成为了敲章机器,拨款,扩军等等都只要首相一句话,下议院没有任何否决的权利,整个国家唯有高于宪法存在的皇帝拥有否决首相府的权利,毕竟皇帝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而随着两天前“战争紧急状态法案”的悄然撤去,下议院重新拿回了监督国家的权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4047
94048
94049
94050
94051
94052
94053
94054
94055
94056
94057
94058
94059
94060
94061
94062
94063
94064
94065
94066
94067
94068
94069
94070
94071
94072
94073
94074
94075
94076
94077
94078
94079
94080
94081
94082
94083
94084
94085
94086
94087
94088
94089
94090
94091
94092
94093
94094
94095
94096
94097
94098
94099
94100
94101
94102
94103
94104
94105
94106
94107
94108
94109
94110
94111
94112
94113
94114
94115
94116
94117
94118
94119
94120
94121
94122
94123
94124
94125
94126
94127
94128
94129
94130
94131
94132
94133
94134
94135
94136
94137
94138
94139
94140
94141
94142
94143
94144
94145
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