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在战斗,为保护俄国人民的财产不受侵害而战斗,为。”
“可是你的国家在哪里?!”
“自然是。”高尔察克刚要说俄国就是我的国家,但看到陈平嘴角的微笑后,陡然瞪大了眼睛,身子猛然后退半步惊骇的喊道:“您的意思是。”
“你们需要一位真正领导者,也需要一个国家!”陈平将文件递给了高尔察克,笑道:“这些都是您的,但前提是你们必须是一个读力的国家!”――
美丽的琉球霸海港内,战争带来的繁忙已经逐渐散去,大海再一次露出了美丽的容颜。
不久前还挤满了各式各样军舰和货船的海湾变得空空荡荡,旁边轰鸣不息的造船厂也大部分停工进入了调整和休息期,工人们三三两两对已经满负荷了几年的机械进行保养,由于军工订单基本没了,民用订单也因为大量军用船只出售和数百艘成品新华轮进入市场而暂时被撑饱了,加上世界各国也都处于战后调整恢复期,所以去年几大造船厂只接到了一些南美国家的小订单,宣布造船业暂时进入了冬季。
船坞内全都是等待拆卸、或者是海军送来清理和保养的舰船,唯有最左边的两座船坞依然是电花闪烁,叮当声更是不绝于耳。
巨大的舰体几乎将船台完全遮蔽,但如果别人看到一定会惊讶无比,因为这两艘看似像战列舰的大家伙已经被开膛破肚拆得不成样子,从旁边忙碌的工人们来看,应该是对其进行某种大改装。
戴着安全帽的李默漫步在船台上,望着这两艘正在被改装的,一年多前从百慕大海战和切萨皮克湾内缴获的美国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眸中不时暴起一团亮光。
“呵呵,用战列舰改装破冰船,皇上您真舍得。”李恩富笑着和李默一起攀上舷梯,来到了被削平的甲板上,望着宽大的舰体一阵大笑。
“有什么舍不得的,本来就是无本买卖。再说这么好的军舰拆了卖废铁,先生不觉得可惜吗?”
“是挺可惜的,不过战列舰改破冰船,行吗?”
“战列舰天生皮厚,结构坚固,而且体型庞大,内部空间可利用率高,只要拆掉多余的重量,就可以成为集仓库、居住、科研和破冰一体的极地科学考察船。”李默拍了拍旁边几张供工人们临时休息的小凳子,示意李恩富坐下后继续说道:“不过现在也只有我们能改,毕竟其它国家的没有我们的动力技术,无法产生破冰时需要的那种强大动力。”
“就算拆掉多余装甲,减轻重量,怕也不下25000吨了,这么大级别的极地考察船,呵呵,估计又要掀起风浪了。”
李默也搓了搓手,笑道:“这不是缺资金嘛,我找麦克金森他们估算过,建造万吨级破冰科研考察船价格基本上相当于建造1艘檀香山级轻巡洋舰还多,按照我们3艘的需要,就等于建造4艘全新的轻巡,现在我们只要拿现成的壳子改改,全部改装价格还不到新船的一半。
再说了,我们不去科考迟早也会有人去,还不如趁现在大家还没把目光转到哪些地方,先去抢占制高点,以便将来大家坐下来谈的时候占据主动权。”
“皇上您说的没错,极南那边已经没问题了,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部分南部岛屿,再加上有马斯塔尼亚这个靠近澳大利亚的基地,应该可以去闯闯,也正好引导一下国内对科学,对未知世界,对外面世界的目光,让更多有识之士走上这条路。”李恩富说道:“不过北边可不好走,白令海峡常年不能通行,这就必须从大西洋绕道,而我们在极北的基地建设非常缓慢,几年内还不可能支撑这么大的科考船。
更重要的是,俄国目前内战正酣,国内局势非常复杂,我们也不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半点帮助,所以皇上您的梦想恐怕还要等几年。”
“我不怕等,就怕不去做。”李默轻轻念了一句,才扭头问道:“高尔察克到燕京了?”
“到了,陈平两天前已经和他摊牌了,还带他去见了俄国太子。”
“是个人物。”
对高尔察克,李默并没有交集,后世也只是因为看过一部电影才了解了这个人,那场由他领导,致使一百多万人被冻死在了旅途上,最终抵达远东的只有一万多人的堪称人类史上最悲情的横穿整个西伯利亚大撤退,的确是赚取了不少眼泪。
除了这些外,高尔察克本身就是位天生的极地探险家,舰长和海军指挥官,甚至此刻李默都在想他或许是指挥未来新华极地探险和科考船的不二人选。
同样,这样一个才情横溢的人也极具争议,即使在苏联时代也不断传出要为他平反的消息,后世的维基百科用这样一句来结尾:“政治上的无辜受害者和理想主义爱国者”。
让李默印象最深的,便是高尔察克被俘并在被“契卡”准备秘密执行枪决前,他伸手要烟抽的那种绝望和无助,以及他的最后那句话。
“为什么没有审判!”
“为什么没有审判。”李默轻轻地念叨着这句话,抹去历史的尘埃,这句话或许是最撼动人心的话语,只有回到这个年代的人才知道,当一切权利归于苏维埃后,被践踏的其实不仅仅是国家,还有法律和道德!
决不能与这样的国家为邻!
“去帮帮他!我不喜欢有个反复无常的红色邻居!”。
(未完待续)
------------
878 十字路口(终章)
秋明,国境线上。
“真他妈冷。”
从半埋式地堡状边境哨所内刚钻出来,胡东便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两下,连忙将棉衣扎紧些,又将厚厚的护耳塞进了衣领,这样寒风便再也没办法从缝隙内钻进来。
步枪也被裹上一层厚厚的棉布,倒不是怕天冷冻坏枪,而是如果不包住钢铁部位的话,很可能导致手套被冻得粘结在上面,影响战斗效率。
旁边的车库也打开了大门,嗡嗡的发动机声从里面传来了出来,片刻后一辆小巧的有着宽大雪板,使用了航空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雪狐”雪地巡逻车被士兵们推了出来,眼看着就要出发时胡东突然想起忘记带酒了,又连忙钻回屋内将一个扁平的铝制小酒壶塞进怀里,这才和战友一起钻入了车厢。
军规中执勤士兵是不允许饮酒的,但西北驻军在冬天里却允许喝一点酒,当然饮酒取暖是不科学的,可是为了照顾士兵们的心理,部队还是采购了一些烈酒。
轻型巡逻车外面不是钢板而是铝板,里面加了层木板,虽然也有玻璃窗挡住寒风,可开起来的时依然透着浓浓寒气。
胡东望了眼贴在车厢内的温度计,车内温度已经是零下30多度,外面寒风中还要低很多,这种对任何活动在外的生物来说,都是极其艰苦的。
雪地巡逻车沿着边境墙一路向北,这道边境墙是四年来由数百万俄军战俘和涌入西西伯利亚用工作换食物的难民们修建的,根据规划这道边境墙将一直从巴尔喀什湖向北,沿着分界的额尔齐斯河要一直修建到鄂毕河,几乎把整个西北都包裹了起来,如果全部修好的话总预计长度据将超过4300公里,是一项堪比万里长城的超级大工程。
不过和古人修长城的用料相比,边境墙的材料就差了很多,2米多高的墙体基本就是用干草加黄泥糊上去的,之所以要求不严,主要是因为这道墙根本不是用来御敌的,而是要清楚地划分国界,同时便于海关控制进出的人口,所以在用料上都是就地取材,只要求达到已经高度就行了。
目前最重要的从鄂毕河绕道秋明至额尔齐斯河这段总长470公里的边境墙已经率先修好,像地堡和塔楼式的边境哨,在这道边境墙上每隔五十公里便有一座,各个哨所都用电话线串联起来。
胡东他们的任务是巡逻负责的五十公里区,严防对面的俄国偷渡客,尤其是武装分子进入。
在这里驻守两年了,胡东也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么冷,不过他还是仔细观察着窗外,因为对面俄国国内不太平,这一年多来经常有武装分子越境躲到这边来。
纯白的世界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丝异色,如果不是3米高的泥胚围墙,或许谁也无法分辨国境线在哪里,长时间观察非常容易得一种叫雪盲的病,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让眼睛休息片刻。
眼看着自己的观察时间快到了,胡东摸出了酒壶准备灌一口解解馋,突然远处出现了大量杂色。
“右边!”
胡东的叫喊,顿时引起了车内战友们的注意,机枪手更是飞速掀开了顶盖,将机枪对准了右边。顶盖掀开后车内温度开始急剧下降,寒气差点把人冻僵,幸好巡逻车开始减速,寒风这才小了很多。
巡逻车到达目标后,跳下车的胡东和战友们顿时倒吸了口冷气,只见到雪地上密密麻麻躺满了数百具尸体,他们大部分都蜷缩着身子,其中还有几位妇女垂着头,双臂环抱,似乎抱着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224
51225
51226
51227
51228
51229
51230
51231
51232
51233
51234
51235
51236
51237
51238
51239
51240
51241
51242
51243
51244
51245
51246
51247
51248
51249
51250
51251
51252
51253
51254
51255
51256
51257
51258
51259
51260
51261
51262
51263
51264
51265
51266
51267
51268
51269
51270
51271
51272
51273
51274
51275
51276
51277
51278
51279
51280
51281
51282
51283
51284
51285
51286
51287
51288
51289
51290
51291
51292
51293
51294
51295
51296
51297
51298
51299
51300
51301
51302
51303
51304
51305
51306
51307
51308
51309
51310
51311
51312
51313
51314
51315
51316
51317
51318
51319
51320
51321
51322
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