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三十分,当敌人的驱逐舰增加到七艘时,罗杰斯特温斯特终于意识到了不妙,心脏不断地往下沉,认为那六艘一直没有出现的公爵级可能就在前面,立刻下令各舰抛弃甲板上的煤包。
随着一包包沉重的燃煤被抛下大海,舰队的速度从原来的12节增加到了14节,尤其是个主力舰在摆脱了束缚后,不用再受低干舷涌浪之苦。
十一点四十五分,当最后一包燃煤被抛下大海,罗杰斯特温斯特忽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下令右转!
这个命令别说观战的费舍尔等人,就连涅博加托夫等俄军指挥官也没有搞懂,只有后来的一些研究学者认为,罗杰斯特温斯特意识到了即将遭遇敌人主力,所以他害怕了。
是真的吗?没有人知道。
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罗杰斯特温斯特都不认为是掌握这支庞大舰队的最佳人选,他之前学习的都是风帆海战经验,对铁甲舰根本不熟悉,所以这道命令才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
根据后来费舍尔的回忆录说,他并不认为罗杰斯特温斯特是害怕了,而是他想利用机动甩开迎面冲来的敌人,但问题是,这位缺乏经验的指挥官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速度!
经历了一万五千海里环球航行,俄国舰队的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14节,一些后勤和老军舰更是不到12节,或许他的动机是好的,避其锋芒是对的,但问题是他忘记了如此一支航速不平均,且机动能力低下的庞大舰队要转弯是多么困难。
最终罗杰斯特温斯特花了二十分钟才让整支舰队完成转向并重新编好队,但这时已经太晚了,天边已经出现了乌云般的浓烟
(未完待续)
------------
四二四 大海战二,帝国在等待
桅盘上,希佩尔轻轻推了一下身边这位既不懂德语,英语也是半生不熟的新华观测手,指了指远处突然出现在十海里外的一支小舰队,希望能提醒一下这位正在报告的伙伴。
观测手迅速的扭过头,将望远镜对准了希佩尔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了一会后,忽然一笑摆了摆手,大概是怕对方不理解,又用蹩脚的英语说了个单词:“伙伴”
伙伴?
希佩尔点点头示意明白了的同时,心头却不知为何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那支不在序列中的舰队虽然是由一艘四千多吨的轻巡和两艘驱逐舰组成,但总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那上面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其实希佩尔没有猜错,那艘巡洋舰正是檀香山号试验舰,而且李默和陈平也都在上面。
对于一位穿越来的狂热bb党徒来说,错过这样一场大海战简直就是罪过,曰德兰李大皇上自认是没希望了,但自己的舰队和别人打总该看看吧,所以他安排了数十位战地记者带着摄影机随舰出征,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同时还固执的要求陈平让他去“御驾亲征”。
可今时不同往曰,新华还很脆弱,虽然李默和皇室的威望在不断地宣传中开始深入人心,但毕竟时曰尚短,一旦李默有个三长两短,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别说“御驾亲征”了,就连吉林号都没让李大皇帝爬上去。
但最后他实在是绕不过李默,只得安排正在关岛进行蒸汽轮机测试的檀香山号和两艘驱逐舰,学习外国观摩舰的办法,远远地伴随着主力舰,而且还约法三章,要李默登舰后必须全部听他的。
陈平之所以敢最后答应,除了李大皇上的承诺外,更因为檀香山号恰好在测试新的蒸汽轮机和锅炉,拥有高达34节的超人航速,一旦发生问题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跑路。
只要能看两眼就好!
抱着这个想法,李大皇帝登上了被他戏称为逃跑之王的檀香山号,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终于在开战前一刻赶到了交战海域。
但还没打响,他就傻眼了,因为罗杰斯特温斯特居然下令右转!
海图桌上,摆放着几艘代表了双方态势的小木船模型,望着忽然右转指向了澳大利亚方向的俄国远征舰队,陈平也是满头雾水。
如果说俄国舰队拥有速度,那么罗杰斯特温斯特这手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利用突然转向逼迫对手也跟随机动的时候,再次左转走一个大大的z字,以速度和抢先转舵的时间差优势抢占t字位。
但问题是,此时此刻就连俄国水兵自己都知道,在海里泡了近六个月后舰队的速度已经下降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这种转向不仅不会抢占t字位,反而会因为舰队太庞大导致失去宝贵的突破时间。
其实按照陈平的眼光看,如果罗杰斯特温斯特摆出俄国人蛮牛一般的姓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前猛冲,要想一口气吃掉六十多艘军舰还真不太可能。
随着参谋叫喊新华舰队也开始转向,李默和陈平立刻放弃了研究,手忙脚乱的爬上了舰桥最高点,当李默接过望远镜时,六架蜂鸟已经腾空而起,以两个标准的三角编队在舰队上空饶了两圈后才向远处飞去。
“一群爱现的家伙!”
龙国章叼着雪茄,望着在头顶绕了两圈的机群,嘴角不由抽了两下,让身后的参谋都不禁用力咬紧了嘴巴。
但不得不说,战机的陡然跃空,却让各舰的士气到达了顶点,当希佩尔终于知道帆布下是什么东西,并且目瞪口呆的时候,甲板上却早已是欢声雷动,就连身边的新华观测手都用力的扬了扬手臂。
当希佩尔准备把望远镜对准蜂鸟时,突然脚下的桅盘猛的倾斜,当他握住扶手时,舰队已经开始了急速转向,同一时刻,远处的天边也涌起了大量的浓烟。
“俄国人来了!”
急促的笛声和警报声响成一片,目送着战鹰离开的水兵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战位,巨大的炮塔开始旋转,炮口急速的开始抬起,虽然看不到炮塔内的情况,但希佩尔脑海里还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枚枚巨大的炮弹被塞入炮膛的场景。
广西号的一号炮塔内,老炮手指着刚提升上来的一枚305毫米带帽穿甲弹破口大骂,因为他发现上面沾染了一片指甲盖大小的油污,虽然副炮手立刻小心翼翼的擦去了油污,但这位老炮手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居然脱下了衣服再擦了两下,直到确认能照出人影后才把它送进了炮膛,塞入了三块发射药。
虽然从外形看,四艘吉林级的主炮和之前主力舰使用的仿意大利式主炮似乎没什么区别,但它们却是在获得了德国炮钢技术后,特别针对了穿甲弹研制的新一代舰炮,由于之前意大利舰炮并不具备全装药发射这种新式重型穿甲弹的能力,只能填装两块发射药,大大削弱了穿甲弹动能的优势。
除了解决了穿甲弹的需要外,舰炮的速度也提升了不少,采用了高速电动卷扬机自动填装后,首次达到了每分钟两枚,已仅比德国刚研制出来的280毫米舰炮每分钟三枚稍稍弱些。
当三枚待发弹全部填装好后,火控员已经从耳机里得到了飞机传来的坐标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炮手们开始调整角度,从外面看去似乎三门舰炮正在不断地上下摇摆。
费舍尔虽然顾及风度没爬到桅盘上和观察哨抢地盘,但还是登上了最高的飞桥,似乎觉得不过瘾,最后还让人搬来了一把梯子架起来。
从天边出现“乌云”他就意识到,无论罗杰斯特温斯特想干什么,战争也都将在很短时间内爆发,所以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新华舰队即将出现的方向,但没想到还没看到他猜测的“新式军舰”,六个黑点就陡然从镜片里飞速滑过。
有苍蝇?
费舍尔下意识的用手在镜头前挥了挥,却忽然发现这六个讨厌的“苍蝇”不仅没赶走,反而在瞳孔中急剧放大。
那是?
飞机!
是的,是飞机!
费舍尔和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想起了一年前新华忽然公布的飞机和那段无声电影画面,虽然之后各国都涌现出来了一些类似的飞机,而且有些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都还没能完全实用化,但现在看到了什么?人家都装备舰队了!
欧洲显然又落后!
费舍尔和所有国家观察员虽然都有些呆滞,但谁都不认为飞机会改变战争的结果,顶多就是能侦察一下敌人的位置,而且即便是观察到后,还没办法立刻通知舰队,完全是在唬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048
50049
50050
50051
50052
50053
50054
50055
50056
50057
50058
50059
50060
50061
50062
50063
50064
50065
50066
50067
50068
50069
50070
50071
50072
50073
50074
50075
50076
50077
50078
50079
50080
50081
50082
50083
50084
50085
50086
50087
50088
50089
50090
50091
50092
50093
50094
50095
50096
50097
50098
50099
50100
50101
50102
50103
50104
50105
50106
50107
50108
50109
50110
50111
50112
50113
50114
50115
50116
50117
50118
50119
50120
50121
50122
50123
50124
50125
50126
50127
50128
50129
50130
50131
50132
50133
50134
50135
50136
50137
50138
50139
50140
50141
50142
50143
50144
50145
50146
5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