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萧凡右手闪电般伸出,唰的一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黄观腰间系着的象牙芴板偷了过来,然后急忙抢出班去,学着大臣们的样子,跪拜下来双手捧着芴板恭声道:“臣在。”

    朱元璋见萧凡捧着一块象牙芴板,不由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李景隆,萧凡,朕命你们锦衣卫缇骑出动,全力侦缉春闱榜单一事,看看是不是真有人敢徇私舞弊,重用乡人,水落石出之时,火速报于朕!”

    “臣,领旨!”李景隆和萧凡齐声应道。

    突兀的声音从大殿后方传来。

    “啊——我,我的芴板呢?谁拿了我的芴板?”黄观气急败坏的脱口惊呼道。

    “大胆!金殿之上,何人喧哗?”朱元璋正为春闱榜单一事生气,见有人失了朝仪,不由大怒道:“大汉将军,给朕把他赶出金殿,午门施五记廷杖,以儆效尤!”

    “陛下,臣失仪,臣有罪!臣……啊!萧凡,你……你的手上……你手上的……”黄观的声音渐渐远去,凄厉且悲愤。

    朱元璋和群臣的目光好奇的投到萧凡身上。

    萧凡手捧芴板,一脸无辜的眨着眼睛,很萌很天真。

    (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七章 金殿面圣(下)

    朱元璋高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一脸无辜的萧凡,平静的老脸不由自主的扯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淡然。

    “萧凡……”

    “臣在。”

    “……五品以上官员上朝时才用芴板,五品以下可以不用。”朱元璋淡淡的提醒道。

    “啊?”萧凡看了看手中的芴板,心中不由有些悲愤。

    你早说啊!没人告诉我,我怎么知道?亏我还勉为其难偷了别人一块,被偷的这会儿在午门挨板子呢,那顿打挨得多冤呐!萧凡都为黄观不值……“臣……失仪!”说着萧凡赶紧将芴板往自己腰间的玉带上一插,语气悔恨的叩首道。

    “你失不失仪的可以另说,朕奇怪的是,你手中那块芴板是怎么来的?”朱元璋捋着胡须悠悠问道。

    萧凡面不改色道:“臣刚才在承天门外捡的……”

    朱元璋目光闪动,语调平静道:“既是捡的,记得散朝之后还给人家。”

    “臣……遵旨。”

    朱元璋再没理会萧凡,抬眼望着群臣,沉声道:“朕自立国大明至今,已有三十载,遥想当年,朕扫荡群雄,驱逐暴元,复我汉人江山,统一天下后,朕深知立国以武,治国以文的道理,三十年来,朕对文人士子一直礼敬有加,引为国士,朕当年定都应天,立国大明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科取士,完善科制,为国招取人才,收天下俊杰,为朕治理大明!朕待士子文人钟爱若此,却不想有人竟在如此重要的科举一事上徇私舞弊,使朕错失国器良材,朕且问问尔等,你们对得起朕吗?对得起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吗?对得起天下百姓吗?”

    朱元璋越说越愤怒,整张脸不自觉的变得通红,胸膛急促的喘着粗气,双手紧紧抓着龙椅扶手,气得瑟瑟发抖。

    虽然他未指名道姓,可群臣心中有数,顿时所有人的目光望向站在朝班中的一位看起来比朱元璋年纪更老的老头儿。

    这老头儿便是刘三吾,此次丁丑科会试的主考官,年逾七十八岁的当朝鸿儒,洪武十八年,他以六十六岁高龄,被茹瑺荐举出仕,深得朱元璋敬重,被任翰林学士,并参与了制订礼制和三场取士之法,是洪武朝中年纪最大,学问最深的儒臣。

    这次的会试结果实在太令人吃惊,朱元璋尽管敬重刘三吾,却也不得不公然在朝堂上拿话不轻不重的点了点他。

    刘三吾站在朝班中不言不语,如同老僧一般入定,朱元璋含沙射影的那些话他仿佛完全没听到似的,脸上根本找不出一丝喜怒。

    待到朱元璋的话说完,刘三吾这才捋了捋胡子,花白的眉毛微微往上一挑,往殿中走了两步,跪在金砖地面上昂然道:“陛下,臣有内因,伏乞天听!”

    朱元璋看着老迈抖索的的刘三吾,心中暗叹,毕竟这位大臣为人耿直而且忠诚,于儒林中深得人心,想到这里,朱元璋一时倒也不忍对这位年纪比他还大的老人太过苛责,只得淡淡道:“刘爱卿年事已高,经不得跪拜,有事可以站着奏对。”

    刘三吾直起腰板,却没起身,凛然直视朱元璋道:“多谢陛下体恤,老臣这回还是跪奏吧。老臣奉诏主持今岁科举会试,忝为会试主考,身负陛下重托,自是不敢稍有懈怠,有悖圣恩。老臣开考前便屡次察看江南贡院,派人修缮若干号房,生恐慢待了士子,考时又亲自临场监考,并多次训诫各号房考官说:‘才子们十载寒窗,今曰会聚贡院以三场定优劣,天下士子之前程当下,我等为国取士,万不可徇私舞弊,有负圣恩,亦辜负了志士报国之心。’,陛下,老臣如此作为,心中不敢存一丝一毫私念,老臣愿以举家姓命担保,考试过程中,绝无一人徇私舞弊……”

    “……至于春闱榜单上皆是南方人,这一点老臣也是始料未及,但综观南北学子应考文章,南方学子的文章,无论是破承,立意,辞藻,还是韵律,确实要高于北方学子,老臣评阅试卷只以文章优劣为准,从不管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朱元璋见刘三吾罗里罗嗦的说了一大通,不由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然而终于还是缓了缓脸色,温声道:“刘爱卿辛苦,朕都知道,朕刚才说的那些话,并非冲着刘爱卿去的,爱卿不可多心,此事暂且不提,便由锦衣卫先查查再说吧,无论有没有人徇私,锦衣卫的结果出来,必会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会还刘爱卿一个清白。”

    刘三吾听得朱元璋说话虽然温和友善,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怀疑有人在考试中做了手脚,言中之意,分明对他的一番自白不太相信。

    刘三吾眉毛一挑,忍气吞声的拜道:“老臣遵旨,老臣已过古稀之年,残躯多病,但老臣心中一腔正气却未丝毫减退,老臣问心无愧,不管谁来查,老臣仍是这句话,今科会试,绝无徇私舞弊之人!不论锦衣卫查多少遍,老臣绝对清清白白!”

    朱元璋听得刘三吾这番话似软实硬,似迎却拒,他不由眉头一皱,脸上不悦之色愈深,朝刘三吾挥了挥手,声音冷淡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刘爱卿如是说,朕自然是信的,爱卿且退回班去吧。”

    刘三吾叩拜,然后缓缓站回了朝班。

    冷眼看着刘三吾一副昂然凛冽之色退了回去,朱元璋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转眼一扫,看见仍跪在殿中的李景隆和萧凡,朱元璋仔细看了看二人,见李景隆虽面带正色,然而数年的浪荡风流生活,仍在他脸上显露出纨绔之色。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淡淡的失望,这个甥孙,袭了他父亲李文忠的国公爵位后,曰子过得太荒唐,一点也不像他父亲的智勇果敢,更不像他这位舅姥爷的狠辣酷厉,完全就是个混吃等死的浪荡公子,这次的丁丑科案关系到北方士子对朝廷的人心归附,事关重大,若交给他办,委实令人放心不下。

    权宜了一阵后,朱元璋眼睛扫向李景隆身旁的萧凡,终于露出些许的满意之色,这个年轻人是他为孙儿定下的肱股之臣,虽然有能力,但缺乏磨练,这次的案子也许正好是个磨练他的机会,将来允炆即位,想必他能成为一位治世名臣吧。

    顿了一会儿,朱元璋冷声道:“萧凡。”

    萧凡一惊,急忙伏身拜道:“臣在。”

    “此案朕便交由你带领锦衣卫缇骑全权侦缉,你要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看看这次会试有没有人徇私舞弊,有没有士子与考官勾结,如果有,把人给朕揪出来!天下士子的眼睛,全都盯着你,你万万不可负了朕,负了天下!”

    “臣……遵旨!”

    在百官山呼万岁声中,早朝散了,朱元璋拂了拂袍袖,在大汉将军和宦官们的围侍下,率先起身往后面的华盖殿走去。

    朱允炆跟在朱元璋身后,趁人不注意,朝萧凡打了个眼色。

    萧凡会意的点头。

    待朱元璋的身影消失,群臣这才站起了身。

    萧凡刚随着大臣们往殿外走了两步,一道颤巍巍的身影迎了上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434 21435 21436 21437 21438 21439 21440 21441 21442 21443 21444 21445 21446 21447 21448 21449 21450 21451 21452 21453 21454 21455 21456 21457 21458 21459 21460 21461 21462 21463 21464 21465 21466 21467 21468 21469 21470 21471 21472 21473 21474 21475 21476 21477 21478 21479 21480 21481 21482 21483 21484 21485 21486 21487 21488 21489 21490 21491 21492 21493 21494 21495 21496 21497 21498 21499 21500 21501 21502 21503 21504 21505 21506 21507 21508 21509 21510 21511 21512 21513 21514 21515 21516 21517 21518 21519 21520 21521 21522 21523 21524 21525 21526 21527 21528 21529 21530 21531 21532 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