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们……你们……”朱允炆气到说不出话来,眼泪扑簌扑簌的顺着脸庞流下。
朱允炆与众臣激烈争辩之时,坐在龙案后一言不发的朱元璋却深深震惊了!
一股冰凉彻骨的寒意自上而下,蔓延全身。
浑浊的老眼直楞楞的盯着眼前这些一脸大义凛然的大臣们,朱元璋胸腔中一股血气翻滚涌动,说不清是愤怒还是悲哀。
这……就是朕留给允炆的朝廷班子么?
这……就是朕刚刚言之凿凿说留给允炆的辅佐肱股之臣?
把堂堂大明储君逼得痛哭流泪,他们还一个个坦然自认自己是忠臣,这世上有这样的忠臣吗?这还是当着朕的面,将来若朕死了,他们还不骑到允炆的脖子上?
留给允炆一个这样的朝廷,朕为之艹劳一生的大明江山社稷,国祚几何?
一生乾纲独断的朱元璋深深愤怒了。他杀了一辈子的人,功臣,名将一个个倒在他的屠刀之下,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将皇权集中!他的眼中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在他认为,皇帝就是天地一人,唯我独尊,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哪怕这个意志是错的,下面的臣子也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它,贯彻它!
什么时候开始,朝廷的这些臣子们有这般胆子,竟能将朕的孙儿,未来的大明皇帝气哭?将来允炆即位,如何制得住他们?
一股凌厉锐利的杀意在朱元璋胸腔中蔓延,心底一个声音在反复嘶吼:杀了他们,把他们全杀了!再换上一批听话恭顺的大臣!
然而张三丰的告诫又在他耳边响起,一年阳寿!他只有一年阳寿了!
朱元璋已垂垂老矣,他哪有精力和时间再培养一批忠心且有能力的大臣辅佐朱允炆?
杀意渐渐消退,一股深深的悲哀充斥朱元璋的心间。
朕……实在是错了!
这时,一名模样俏丽的宫女匆忙跑进殿内,伏地颤声道:“陛下,江都郡主以簪刺胸自尽,血流不止,幸好宫人发现及时,簪子入心口仅半寸,未有大碍……”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神情浮上心疼之色。
还未来得及开口,却见殿外又有一名宦官急匆匆走入,拜道:“陛下,新封常宁郡主身着郡主朝服,于午门外磕头不止,现下已磕了一百多个,额头一片血肉模糊,再磕下去恐有姓命之忧,午门值卫大汉将军伏请陛下圣断!”
朱元璋又吸了一口凉气,浑身无力的瘫软在椅子上。
黄子澄等大臣闻言愈发怒不可遏,一齐拜道:“萧凡祸害郡主,对天家不敬,此乃死罪!臣请陛下立诛萧贼!”
诛杀萧凡的怒吼声在大殿内回荡不绝,一字一句深深震在朱元璋的心上。
朱元璋眼中散发出冰冷的光芒,面无表情注视着眼前这些义愤填膺之状的大臣们,相比这些大臣口中忠君,实则逼君的举动,萧凡玩的那点小聪明,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朝堂之上,果然需要一个不一样的人,彼此互相制衡,社稷才能长久啊……与江山社稷比起来,萧凡玩点小聪明算得什么?嫁两个孙女给他算得什么?太微不足道了!朕是大明开国皇帝,朕说什么,便是什么!谁敢拦阻,杀!
沉默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嘶哑无比:“萧凡虽有小过,罪不至死,区区小事,略施薄惩便可,朕已决意,萧凡即曰出狱,将常宁郡主和江都郡主同时下嫁萧凡,以为郡主仪宾,并封萧凡为一等诚毅伯,原锦衣卫都指挥使,曹国公李景隆调迁左军都督府事,锦衣卫都指挥使由诚毅伯萧凡接任!”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失色,而朱允炆却一阵狂喜。
黄子澄猛然抬头,正待大声争抗,却正迎上朱元璋冰冷的目光,目光中杀意盎然,一触即发!
黄子澄顿时浑身冰凉,急忙将头深深伏在地上,不敢再发一语。
众臣也察觉殿中气氛不对,见黄子澄不再说话,众人立马改了口风,齐声喝道:“陛下英明——”
圣旨下达,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曰上午,锦衣卫诏狱的石门大开,穿着一身光鲜飞鱼服,袖口绣着四道金线,容光焕发的萧凡走出了诏狱的大门。
等候在门口的是锦衣卫一干佥事,千户,百户,还有数位朝中大臣,其中春坊讲读官黄子澄也赫然在列。
黄子澄不得不来,因为这是朱元璋下的旨,天子为何下这道旨意,为何临时改变了杀萧凡的念头,反而升了萧凡的官儿,更钦封了他的爵位,甚至不怕天下人笑话,同时将两位郡主同时下嫁给他,开了历朝历代的先例。
种种疑惑盘旋在黄子澄心间,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刚从绝境徒然走到柳暗花明的萧凡却是一脸春风得意。
他确实应该得意。
因为他又跟朱元璋玩了一手小聪明,这个小聪明达到了效果。
有时候,小聪明是可以救命的。
迎着诏狱前众属下和大臣们或喜或怒或恨的目光,萧凡意气风发的哈哈笑了几声,接着举步缓缓走到黄子澄等大臣们的面前。
萧凡热情的握住了黄子澄的手,然后抓着他的手摇了摇,又摇了摇,用一种充满了感情和歉意的语气,深深的道:“……我又出来给大伙儿添堵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处男提督
洪武三十年五月,历经七曰牢狱之灾的萧凡被释。
原本要被菜市斩首的罪臣,阴差阳错之下不但没被杀头,反而无罪释放,官儿升了,连爵位都有了,老朱这回挺客气,还白送两个亲孙女给他。
自古以来的朝堂官场都是这样,合理中透着离奇,必然中出现偶然。
朱元璋开释萧凡,并且给他升官加爵赐婚的这道圣旨,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人称为史上最意外,最荒诞,最不可思议的圣旨。
后人啧啧惊讶时,谁能体会朱元璋下这道圣旨时的心情?
发生在京师朝堂的一场[***]竟然鬼使神差般完全逆转,这让朝堂所有的大臣目瞪口呆。
谁也不知道当今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想不明白明明已是必死结局的萧凡为何会奇迹般翻盘,反败为胜。
听说当时天子下令斩萧凡的圣旨已经出了宫门,直到黄子澄等清流大臣们觐见天子之后,宫里立刻便派了宦官追回了圣旨,换句话说,黄子澄等大臣们觐见之时,天子便忽然改变了主意。
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众臣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猜测得多了,只好将其原因归结为天子不忍见两位郡主为萧凡殉情,故而不得不饶萧凡一命。
对于这个结论,满朝文武愿意相信的人委实不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529
20530
20531
20532
20533
20534
20535
20536
20537
20538
20539
20540
20541
20542
20543
20544
20545
20546
20547
20548
20549
20550
20551
20552
20553
20554
20555
20556
20557
20558
20559
20560
20561
20562
20563
20564
20565
20566
20567
20568
20569
20570
20571
20572
20573
20574
20575
20576
20577
20578
20579
20580
20581
20582
20583
20584
20585
20586
20587
20588
20589
20590
20591
20592
20593
20594
20595
20596
20597
20598
20599
20600
20601
20602
20603
20604
20605
20606
20607
20608
20609
20610
20611
20612
20613
20614
20615
20616
20617
20618
20619
20620
20621
20622
20623
20624
20625
20626
20627
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