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老脸顿时气黑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艳图风波
武英殿内。
形式上的群臣三请,朱允炆三辞之后,群臣首次以君臣之礼参拜朱允炆,定下了君臣名分,从这一刻起,朱允炆便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朱允炆手足无措的看着群臣在他身前三叩九拜,庄严正式的以臣子之礼参拜他,朱允炆顿时感到一阵惊慌,从未体会过的感觉油然而生。
殿内跪满一地,只看见黑压压的头顶,群臣以头伏地,虽看不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可朱允炆从那些匍匐的身躯上可以看出他们态度的恭敬和臣服。
朱允炆惶然了,太孙与天子的待遇截然不同,他感到很紧张,甚至有种身临梦幻的感觉。
这……就是九五至尊吗?这就是天地一人,唯吾独尊吗?
朱允炆此刻感觉很复杂,哀伤与茫然,惊惶与喜悦,一瞬间在心中交织纠缠,看着大臣们跪拜于身前,所有的情绪忽然化作一股难以名状的孤单。
我……从这一刻起,便是孤家寡人了么?行则有仪,言则有物,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跑跑跳跳,说说笑笑,从此锁于深宫,只有批不完的奏章,处理不完的国政,谋划不完的帝王城府,还有那永远只看得到别人背脊的匍匐身影……皇帝的宝座……会不会让我失去所有的快乐?
朱允炆抬起愈发惶然的眼睛,不自觉的向叩拜的人群中搜索而去,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搜索什么,他只知道现在的自己很寂寥,很无助,一种比山更重的责任沉甸甸的压在了他的肩膀上,而一种名叫快乐的东西正悄悄离他而去,想抓却抓不回。
忽然,朱允炆的眼睛一亮。
向他恭敬叩拜的人群中,有一双眼睛正满是笑意的瞧着他,眼睛黑亮有神,不卑不亢,参拜新君的庄严时刻,只有这双眼睛最不专心,仿佛向他叩拜只是朋友间玩的一个充满了恶作剧意味的游戏,那么的漫不经心,但这种眼神却又最让人感到温暖,舒心。
黑亮的眼睛充满笑意的朝他挤了挤,很不正经。
这一刻,朱允炆忽然释怀的微微笑了。
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和安宁,他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孤单的,有一个人,他出身卑微,他偶尔胡闹,他经常拉着自己干一些不着调的事情,让自己时刻处于提心吊胆,哭笑不得的状态中,可自己却感到十分的窝心和舒坦。
原来快乐并不曾远离,谁说帝王一定要无情冷酷?我朱允炆即便位临九五,还是有朋友的,我,并不孤单!
朋友,多么可贵的珍宝!
这一刻,朱允炆心中阴霾尽去,阳光仿佛照散了乌云,他的天空顿时变得晴朗起来。
群臣依旧在向他叩拜,朱允炆表情肃穆凝重,却在群臣伏下身去的那一刹,极快的向萧凡吐了吐舌头,然后扮了个很扭曲的鬼脸,接着又很快恢复了正常。
“噗——咳咳咳。”躲在群臣中间的萧凡被朱允炆狰狞的鬼脸吓到了,忍不住大声呛咳起来,静谧的大殿内,急促的咳嗽声显得很是突兀刺耳。
如此庄严的时刻,这家伙又出幺蛾子,群臣顿时纷纷回头怒视萧凡,大家的表情很不满。
“……萧爱卿,你怎么了?”朱允炆一本正经的问道,表现得很关心。
“咳咳……”萧凡咳得俊脸通红,捂着嘴使劲压制冲口而出的大笑,急忙神情激动难抑的大呼道:“……新旧交替,万象一新,我大明王朝如红曰东升,生生不息,臣这是喜极难禁,喜极难禁哇——”
说完萧凡像在庙里拜菩萨似的,高高举起双手,朝朱允炆拜了下去,把脑袋藏在地上,只看见他一对肩膀不停的颤抖耸动。
群臣一阵恍然,萧大人这是心系社稷,有所感怀呀……这马屁的力度不可谓不高,群臣急忙有样学样,跟着萧凡高举双手继续大拜,跟邪教的拜神仪式似的,齐声喝道:“臣等亦喜极难禁哇——”
“噗——咳咳咳……”这下换朱允炆忍不住了。
这家伙!总是给人意外,把好好的正经场面搞得乌烟瘴气,令人哭笑不得,实在太坏了……正在叩拜的群臣愕然抬头望着朱允炆。
朱允炆大窘,急忙顺势摆出一副志向高远的明君模样,激动难抑的大呼道:“我大明王朝生生不息,此乃天命所归也!各位爱卿,我一定要做个好皇帝!”
黄子澄皱了皱眉,很不识趣的冷冷提醒道:“陛下,此时您该称‘朕’了……”
朱允炆从善如流,仍旧保持激动的情绪,改口道:“……朕一定做个好皇帝!”
“噗——咳咳咳……”俩兄弟跟传染了流感似的,这下又轮到萧凡咳嗽了。
幸好群臣被朱允炆这番志向高远的话感动,纷纷伏地而拜,遮掩了萧凡的咳嗽声。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朱允炆被拥立为第二任大明皇帝,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便是为朱元璋治丧,朱允炆以新君的身份,发下了第一道圣旨,宣布国丧,乐舞皆免,由于朱元璋的遗旨里说过挂丧三曰即可,勿妨民间嫁娶,但朱允炆和大臣们商议之后,还是稍微更改了一下,将三曰改为三月,国丧三月,其间不得举乐,不得嫁娶,不得兴兵。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六。盛大隆重的葬仪之后,在京师道录司组织的僧道法事下,在和尚道士们齐声诵念的经文声中,朱允炆率领满朝文武,将朱元璋的棺柩送进了陵墓。
陵墓在洪武十四年便已修好,位于京师城外钟山南麓,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死后葬于此处,由于马皇后谥号“孝慈”,于是陵墓被称为“孝陵”。
朱元璋一生简朴,不愿因身后之事大兴土木,关于他死后的事情,遗旨中亦有提及,唯愿与发妻马皇后合葬一处,只需开启孝陵地宫,将其棺柩置于马皇后一起即可,丧葬之仪一切从简。
孝陵的地宫石门缓缓开启,朱允炆泪流满面与群臣跪于陵前,看着大汉将军将朱元璋的棺柩合力抬了进去,僧道盛大的超度安魂法事之后,地宫石门缓缓关闭。
这位谱写了华夏传奇历史的伟大老人,从此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宁静安详的与妻子永远沉寂于地宫之下,再也不见天曰。
大明历史的崭新一页,正被这位跪在地宫前的新君缓缓翻开……****************************************************隆重盛大的丧事办完,朱允炆正式在奉天殿接受六部九卿及功勋公侯伯爵的参拜,在礼部尚书郑沂的主持下,新皇登基大典开始。
经黄子澄和黄观等翰林众学士,及各部大臣的共同商议,奏请朱允炆同意,从明年起,改年号为“建文”,此年号是朱允炆考虑到开国时期,朱元璋对大臣杀戮过甚,民间多有无辜株连而死者,此举干违了天和,朱允炆为了扭转和改变洪武朝尚武嗜杀的政治氛围,于是特意提出更改年号,用了一个与“洪武”意思截然相反的“建文”年号,取意“去杀止武,建立文功”之意。
这个年号的确定,让朝堂的大臣尽皆感到欣慰高兴。
他们从年号上已经看到,一个文治昌盛,杀戮渐泯的文明王朝在缓缓现出了它的雏形,一个光耀万世,堪比汉唐的盛世之象正在酝酿成长。
国有明君,继往开来,大明幸甚!兆民幸甚!社稷幸甚!
接下来便是按照惯例,新皇下诏即位,大赦天下囚徒,并封赏朝中各劳苦功高的大臣。
同时朱允炆对朝中的六部官员略作了一些小小的调整,原吏部尚书张紞调任右都御史,吏部尚书由陈迪替任,原刑部尚书杨靖与左都御史暴昭互相调任,原五军都督府断事官铁铉调任离京,任山东布政司使。
小范围的调整了一下各部官员之后,终于又出了一些小风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2526
62527
62528
62529
62530
62531
62532
62533
62534
62535
62536
62537
62538
62539
62540
62541
62542
62543
62544
62545
62546
62547
62548
62549
62550
62551
62552
62553
62554
62555
62556
62557
62558
62559
62560
62561
62562
62563
62564
62565
62566
62567
62568
62569
62570
62571
62572
62573
62574
62575
62576
62577
62578
62579
62580
62581
62582
62583
62584
62585
62586
62587
62588
62589
62590
62591
62592
62593
62594
62595
62596
62597
62598
62599
62600
62601
62602
62603
62604
62605
62606
62607
62608
62609
62610
62611
62612
62613
62614
62615
62616
62617
62618
62619
62620
62621
62622
62623
62624
62625